第111章 決策

在高平大捷之後,郭榮斬殺臨陣脫逃的何徽、樊愛能兩人,以大勝爲依仗將晉城的9萬河北軍進行了全面的整頓。然後,他留下韓令坤爲河中節度使,負責澤州、潞州、晉州等地防務,讓趙匡胤帶着人馬去河北的相州等地幫助向訓對付到處流竄的楊袞,自己帶領着白衣軍南返回到了汴京。

本來,河東劉崇損兵折將,這是一次圖謀河東的大好機會。可惜,楊袞在河北鬧的太厲害了,如果長時間的拖下去,讓契丹人絕對中原實力大弱,到時候六十萬鐵騎南下,大周就再一次面臨險境了。所以,郭榮雖然心不甘,但是他只能放棄了這個絕佳的機會。再者,契丹人的想法,郭榮也大致可以猜到,他們未必希望河東強大,但是一定不會希望河東被大周消滅。如果自己包圍了太原,契丹人一定會來援救的,到那個時候,自己準備又不太充分,萬一失利,對大周又是一種傷害。

“衆位愛卿,最近汴京形勢如何啊?”郭榮剛剛回到汴京,就迫不及待的找來了王樸、魏仁浦、王溥等人詢問情況。大周生存環境險惡,作爲皇帝的郭榮身上擔子很重,心裡的壓力也很大。他沒有一時一刻能夠放鬆的。

王溥瞥了眼,略略有些疲倦的郭榮,說道:“陛下,京中一切安好,只是。。。難就難在戰爭結束之後,如何善後的問題了。”

郭榮久在地方,對朝廷上的事物明鏡似地,毫無疑問,王溥這麼說顯然是在哭窮了,打仗就是破壞。對軍隊來講,活着的人要獎賞,死了的人要撫卹,對地方而言,一場大戰,流民四起、家園殘破,這都要重建,都要錢。更何況現在是冬天,沒房子,老百姓如何禦寒?沒有吃的,野外白茫茫都是雪,老百姓如何過冬?

郭榮笑道:“國庫缺錢了吧。恩,前一陣子,張永德不是送來了一批物資嘛,朕在從內庫中拿出來一些,今年就不發糧食了,全部發銅錢,要讓軍士們過一個好年。恩,對了,今年宋州一帶遭了兵災的地方,就免了他們的賦稅。”前一陣子,張永德跑到淮南,可不是逛過旅遊去了,他燒殺搶掠了一番,還是頗有收穫的,雖然糧食沒有搶到多少,可是銀子、銅錢卻搶了不少。而這銀子、銅錢卻正是僞周所缺少的。也江南缺糧不同,僞周缺銅錢,缺少貨幣。

客網ShueC在唐代的時候,不過是地處中央的河南,還是河北、山西,關中都是產量區,而江南則是相對貧瘠,後世異常發達的江浙、廣東、湖北,在五代時候,都屬於貧困偏遠地區,爲什麼中國歷史自宋代往前數,從來都沒有南方統一北方的,南方經濟基礎薄弱,也是一大原因。打仗,如果雙方腦子都不笨,都不發神經的話,從根本上來說,是比人口數量和經濟形勢。

所以,僞周佔據了產量區,即便他戰亂多了一些,可以一旦平靜下來,恢復能力就不容小視。而南方就不行。良田也是要靠不斷的改良、育肥的,不是說火種刀耕就能弄出來的。所以,馬雲在荊湘花了十年才初有成效,所以,馬雲才悍然發動了交州之戰。可中原有一樣不行,產銅地太少了,這造成銅錢稀少,硬通貨有了問題。過去,中原王朝,還有南方藩鎮們的進貢,現在南方統一在大楚的旗下,徹底和大周翻了臉。大周少了一個重大的銅錢來源,後來,大楚又控制了沿海,使得大周無法從高麗手中換銅礦,又少了一個來源。逼迫無奈的情況下,大周默認了民間私鑄假錢(就是銅錢裡面摻入大量的雜質),可是這假錢不經使用,很容易就磨損掉,絕對不是長久之計。

幾個大臣點了點頭。郭榮又說道:“你們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明人不說暗話。咱們大周雖然是應運而生,煌煌天朝。可是,現在四海不平,百姓顛沛流離,朕想一統天下,諸位愛卿有什麼良策啊?”

這個問話很普通,估計在五代時候,每一個帝王或者藩鎮的老大,都會問類似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臣們對這個命題也不覺得新鮮,當下,王溥幾個人都只是泛泛而談,講的無非就是“以仁之國、以德治國”這些老生常談。

唯有王樸說道:“陛下,諸位大人說的雖然在理,可臣以爲卻不合時宜。當今乃亂世,當以力爭,以仁之國,固然有利於百姓,可也會喪失機會。厲兵秣馬、待機而動,纔是王者之道。非是臣危言聳聽,臣竊以爲當今天下只有我大周處境最爲危險。北無燕山天然屏障,南無江淮天塹相足,乃是四戰之地也。南方的楚國野心勃勃,忘我之心始終不死;北面的契丹貪婪無度,南下掠奪時有發生。處於如此危險之地,諸位大臣尚在誇誇其談,臣深以爲憾。”

王樸這話一出口,王溥幾人臉上就有點不自在了,不過,這王樸是皇帝府邸舊人,說話向來都是直來直去,倒也沒什麼壞心眼。他們不是不知道“以仁之國”不合時宜,不過,這套東西,從老祖宗那裡傳來下,代代都有人出來唱上兩句,自己這些大臣不說這些話,上來就說些黃金白銀的,豈不是太勢利了。

郭榮卻連連點頭道:“王愛卿之言,甚合朕意。現今我大周在中央,而四邊有四大敵國。卿等以爲,那個國家應該使我們首先打擊的呢?”

王溥等人有點跟不上形勢了,他們也覺得應該對外擴張,統一全國,可是他們不主張急統,想先發展幾年,再慢慢進取。可聽郭榮的意思,明年可能就要出兵了。這出兵的話,軍糧倒是充足的,可是,這糧草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大周畢竟也算不是富裕,最好是安定幾年,積蓄一下力量,再動手。

更何況,在他們看來,在他們看來,現在這個局勢有點糟糕。蜀國、漢國弱小,攻打起來肯定容易,可是,他們旁邊的楚國、契丹可是大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小大有可能會演變成大戰。如果去打楚國、或者契丹,兩軍實力相當,誰勝誰負恕難預料。更怕的是,大周在和一個強國交手的時候,另外一個突然捅上一刀。這。。。這可就危險了。

幾個人臉色都有些難看,唯有王樸面帶微笑,若無其事。

強烈推薦:

第7章 火藥第92章 試探50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17章 伏擊(三)第63章 堅守第54章 使者不斷第82章 包圍30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60章 三成機會第87章 戲弄第69章 往事第49章 爲你做主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48章 奇怪的案件3第43章 繼續出使第60章 出降(下)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7章 援救第126章 兩派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148章 奇怪的案件3第191章 被欺騙第12章 新妃(3)第19章 棄子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45章 三使南唐(6)28第149章 奢侈品第47章 關門打狗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59章 出降(上)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16章 謀臣(1)第94章 箭在弦上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78章 豫章行(一)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16章 應對第80章 騎射第135章 潑髒水2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185章 追擊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20章 西遷(2)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16章 滅蜀第12章 楚王選集第22章 摸底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53章 覲見皇帝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46章 蜜月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61章 迷惑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24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56章 碰壁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35章 拉攏第12章 岳陽樓(下)第78章 豫章行(一)第4章 斷其一臂第73章 半渡而擊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03章 會戰(2)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49章 chongle第108章 臨江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80章 騎射第18章 謀臣(3)第7章 大火熊熊第54章 留一手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149章 當皇帝了(1)第21章 翻手爲雲第81章 豫章行(四)第19章 西遷(1)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18章 謀臣(3)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38章 夜襲(中)第56章 賬本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88章 援兵4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82章 豫章行(五)第2章 夜襲朔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