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心驚膽戰的跪在地上,心裡已經準備好迎接馬雲狂風暴雨般的怒罵。在朝廷內外,誰都知道,自己是站在皇后那邊的。可自己站在皇后那邊,不僅僅是因爲巧孃的關係,宗族親戚總要講究一個長幼有序、倫常有道吧。皇后的兒子馬允文既是長子,又是嫡子,這。。。這怎麼說都應該是太子的不二人選吧。從小派系來說,以範質、李驤、朱元、韓熙載等人爲首的北方南遷到江南的官員,由於趙紫英也是北方人的關係,自然而然就站在了趙紫英這邊。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對老家有感情,都希望打回北方去。這羣人在朝廷內外的影響可是極大的。
這就不僅僅是他趙普在支持馬允文,在馬雲昏迷、徐州被困的時候,朝廷流言四起,“掛了、被俘”的言論到處都是。朝廷上下爲了安定人心,同時示意天下和僞周勢不兩立、決不妥協的立場,大部分人都同意速立新主,而新主也只有一個人選,就是馬允文。馬允文今年8歲了,性子溫和,深受思齊殿各位師傅們的讚賞,被認爲是有“仁君”風範(雖然只是個小屁孩)。有這樣的一個人當皇帝,大臣們也安心。只有皇后不同意,這事才拖延了下去。現在看來,幸好皇后沒同意,不然的話,金陵朝堂上的諸位大臣們,可就裡外不是人了。
趙匡胤圍了徐州三天就撤軍了,消息傳到金陵。朝廷的風聲立刻就掉轉了,都主張等等看,皇帝真是駕崩了,那再立新帝也不遲。可就是這個時候,趙普自己陷了進去,萬一新帝登基,總要做些個安排吧,所以,他就寫了奏章呈給趙紫英,希望她能夠不動聲色的未雨綢繆。如果這些事讓馬雲知道了,那。。。那可就難辦了。、而且馬雲建立了密摺,允許軍中都統、封疆大吏們,寫那種不經過六部、通政司,直達上聽的奏章。這麼一來,金陵的擁立是絕對瞞不過馬雲的。
只是,馬雲不可能追究那些人的,畢竟人家是從大楚的全局出發。而朝廷內外真正有着後黨、太子黨名聲的,也就是他趙普一個人,別的不說,誰讓他的女兒是馬允文未過門的媳婦呢?如果馬允文登基,他就是國丈,以後他外孫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的皇帝。搞了半天,他這個遠在徐州、時刻伺候在皇帝身邊的刑部尚書反倒站在了風口處。比他品級大的那些相爺、樞密使們,反倒沒有什麼。如果馬雲想敲打敲打着大臣,那麼自己無疑就是“殺雞儆猴”的那隻雞了。而且,自己做的那些事情,確實有些是見不得光的。
趙普跪在地上,心懷忐忑的等待着馬雲的責罵。不料,馬雲呵呵一笑,扶起他說道:“趙愛卿,皇后做的是對的。淮南空虛,朱元回兵不及,朝廷上下,也只有朕的兄弟,才能掛帥出征,穩住江山社稷。走,咱們下去見見!”
馬雲二話不說,跳下龍輦,快步穿過前面的儀仗隊伍,遠遠就看到馬光猛、潘美、揚州刺史柳文玉等揚州大小官員站在那裡,翹首以待。尊卑有別,這接駕活動,向來都是官員們跪在道路兩側,讓皇帝陛下的隊伍從中間穿過,如果皇帝陛下心情好,或許,還能找幾個人上龍輦上聊會天,這就是天下的榮幸了。可沒想到馬雲竟然親自走到了前面。
馬光猛一愣,趕緊跪下見禮。馬雲笑呵呵的一把扶起馬光猛,然後大聲說道:“諸位愛卿,都平身吧!朕已經知道了,淮南空虛,白衣軍鐵騎侵入淮南,橫行無忌,如果淮南、特別是揚州的諸位愛卿,忠於國事、臨危不懼,我大楚就岌岌可危了!朕要感謝你們呢!”
“嘩啦”剛剛平身的這羣人,又跪了下來,謙遜的,表忠心的,什麼都用。場面亂的一沓糊塗,雖然官員們都練過怎麼回話,可是,馬雲說話不可常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子們爲國盡忠,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怎麼能接受皇帝陛下的感謝呢。一點都不像郭榮麾下那羣官員表態時的整齊劃一。畢竟兩國國情不同嘛,江南這塊,從忠心角度來看,叛變的機會比較少,而中原亂成一團糟,大家夥兒都是見過大世面的,皇帝們爲了收攬人心,什麼奇談怪論沒有說過?他們自然知道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讓皇帝陛下得到最大的滿足,讓自己恰如其分的表示出忠心耿耿。
“起來,起來,都起來吧。你們都是朕的肱骨,是朝廷的耳目手腳。在地方辛苦,朕心裡都是明白的。特別是前些日子,朕的大軍在汴京慘敗,張永德這羣賊子,兵進淮南,擾動天下,讓淮河兩岸百姓受苦了,朕心裡又是難受,又是不安。你們的作爲,使朕對百姓的愧疚之情,稍稍減輕。你們的表現,朕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馬雲大手一揮,振奮的說道:“白衣軍強悍,沒有關係,一次打不贏,咱們就打第二次,只要有你們這些忠勇之士,有百姓的極力支持。朕就不怕失敗。中原百姓身受僞周荼毒,飢寒交迫、餓殍遍野,時刻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朕心裡更是難受,同是華夏子民,朕和你們絕對不能坐視不理。朕絕對不會放棄中原的子民,希望諸君和朕同心協力,統一華夏,共治太平。”
“臣等緊尊聖諭!”一聲倒是整整齊齊的。馬雲這段話比較正常,大傢伙都知道該怎麼回答。就像閱兵一樣,主席說“同志們辛苦了”,大傢伙就得回“爲人民服務”。這叫套路,這是規矩,是不能亂的。
像這樣的場合,最高領導人的話,都是需要再三琢磨的。大家夥兒嘴裡回答着,心裡都在暗自揣摩、領會皇帝陛下的談話精神。毫無疑問,皇帝陛下並沒有因爲這次戰敗,從而改變了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這安了官員們的心,畢竟這些人都是在“統一天下”的觀念中,被提拔起來的。如果皇帝陛下突然改了這個說法,對他們有點難以接受。就像赫魯曉夫一樣,斯大林一死就翻臉不認人了,這一方面造成了蘇聯黨的混亂,另一方面也造成人民對黨的不信任。一個“人渣、儈子手、法西斯、暴君、混蛋”竟然能當20多年的領導人,這讓人還怎麼繼續信任呢?因此,造成了蘇聯思想上的動盪,埋下了分裂的隱患。
只要“統一天下”的中心思想沒有改變,那麼自己過去的、現在的所作所爲都是被肯定的,都是有功勞的,對於將來他們也知道該怎麼做。官員們的心,安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