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黃袍加身(3)

郭威見了太后,什麼不說,先就是一通大哭。李太后死了兒子自然是悲悲切切,可是,李太后是聰明人,這郭威一來確實是劉承佑給逼反的,二來,眼下維持住大漢的局面,保住劉家的江山纔是正事。於是,李太后發話了:“皇帝已經崩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再在宗室裡頭擇一位賢王嗣立,奉承大漢基業。現在大漢宗室,只剩下四個人了,河東節度使劉崇,許州節度使劉信,都是高祖的弟弟,徐州節度使(又叫武寧節度使)劉贇封尹(名義上的)劉承勳高祖皇帝的子嗣,你們就在這四個人裡頭選一個吧。”

劉崇、劉信一來年紀大了不好糊弄,二來這兩人,特別是劉崇實力雄厚,請他們當皇帝,自己可就性命不保了。想到這裡,郭威說道:“太后,劉崇、劉信都是高祖的弟弟,現在有高祖子嗣在,當立子嗣。”

後漢高祖劉知遠有四個兒子,劉承訓、劉承佑、劉承勳還有劉贇,這劉贇其實是劉知遠弟弟河東節度使劉崇的兒子,可是劉知遠很喜歡他,就收到了自己的門下。郭威一開口,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也就只有這兩個人了。

劉承佑本來才十六七歲,劉承勳是劉承佑的弟弟,年紀更小,這就便於控制,而且,從血脈上說,劉承勳是高祖的親兒子,所以郭威就建議,立劉承勳做皇帝。

可是,李太后也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來郭威的陰謀,正巧這劉承勳一直身體不好,病的都生活不能自理(三天後就薨了)。於是,李太后就讓人把劉承勳給扶了出來,衆大臣一看,紛紛搖了搖頭。郭威無奈之下,只好改立劉贇做皇帝。還請了德高望重的馮道馮太師出馬去徐州請劉贇進京。

馮道年紀雖然大了,可是腦子卻不糊塗,他早就看穿了郭威的心思。緩緩的問道:“郭樞密,你真心擁戴武寧君(劉贇是武寧節度使)?”

在這公衆場合,郭威怕被馮道這倚老賣老的老傢伙揭了自己的底,連忙發誓賭咒。馮道聽了,也不知道他到底相信不相信,反正笑呵呵的啓程趕往徐州了。

郭威拿下汴京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各方。關中的郭榮收到消息之後,也不再返回鳳翔,正兒八經的留在永興,威懾關中,由西南行營總管,當起了西面行營總管,都督關中諸州軍事。在王樸的提點下,郭榮早前就一面派趙匡胤率領一部分軍隊入京,表達關中地區對汴京事變的態度,震懾其他地區,另一方面,派高懷德等人偷偷的將軍隊移動到潼關等地,隨時準備北上對付河東節度使劉崇。

劉承佑雖然不是死在郭威手上,可郭威反叛的名聲是怎麼也拿不掉的。換句話說,自打郭威起兵開始,就只有兩條路,要麼當皇帝,要麼下黃泉。而大漢朝地盤雖大,對改朝換代堅定反對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劉知遠的同父弟弟劉崇,一個是劉知遠的同母弟弟慕容彥超,這兩個人是絕對不會向郭威稱臣的。這兩個人裡面,最值得擔心的就是河東節度使劉崇。河東民風彪悍,在五代時期,可是英雄輩出的,後唐、後晉、後漢的龍興之地都是河東。而且,這個時候,河東也是僅次於鄴城的藩鎮,實力雄厚。

劉崇聽到郭威起兵之後,他也立刻召集軍隊準備南下共赴國難了:老劉家的江山,怎麼也不能落到你郭家手裡啊。可惜,劉崇的動作稍微慢了一點,他集結了軍隊,還沒有南下呢,就聽到劉承佑駕崩的事情,接着,又聽說郭威準備迎立徐州節度使劉贇當皇帝。

聽到這兩個消息,劉崇是且哭且喜,南下的心思陡然就淡了。爲什麼?因爲劉贇是劉崇的親生兒子啊。他心裡想着好事:我兒子做大漢天子,我就是皇上他爹,這回總該放心了。正在這個時候,郭威也正好給劉崇寫了一封信,誇讚劉贇英明神武,是天下的共主,還說自己臉上有刺青,這天下間哪有麻雀(刺青刺的是麻雀)當天子的道理呢?郭威是一通賭咒發誓,要劉崇相信自己。而劉崇看了信洋洋得意,竟然相信了。

遠在金陵的馬雲自然也很快得知了汴京的鉅變,可是,除了派人在中原各地造謠之外,他乾瞪眼,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即便是造謠,現在收穫也很少了。爲什麼?一來楚軍疲憊了,二來連年征戰國庫空虛,三來,淮南、江表新降,人心未服,在這個時候強行北上,一旦江南生變,到時候悔之晚矣,所以,馬雲只能是看着郭威一步步獨攬大權,而沒有一點辦法。

這也怪楊邠、王章、史弘肇,第一,這羣人對官員考覈的太嚴格,以至於楚國的細作努力在汴京城裡發展具有一定權力的友好人士,卻是一無所獲,第二,史弘肇等人也太愛殺,大街上老百姓隨便耳語兩句,都要人頭落地的危險,這對楚國的間諜活動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如果,能把李業這樣的人發展成國際友人,在關鍵時刻,勸說劉承佑死活不出汴京城,和郭威對峙起來。這一場大戰打個二三年,讓楚國緩過一口氣,出兵北伐,那郭威是必敗無疑啊!大楚基本上不用花多大的力氣,就可以輕鬆掃平中原了。可惜……可惜啊。馬雲在含元殿裡連連跺腳。這也不能太責怪趙普他們,畢竟誰也沒有想到,這李業竟然採用這麼一個火爆的手段,結果了楊邠、王章、史弘肇,給楚國一個措手不及。

馬雲也就只記得,這大漢兔子尾巴不長,後來被郭威給竄了皇位,可是,具體過程是個什麼樣子,馬雲就不知道了。如果他知道的話,大筆的銀子絹帛砸給李業,怎麼說也能讓劉承佑堅守汴京城的(事實上,這種可能性很小,畢竟有慕容彥超這種衝動的草包在,漢軍怎麼可能做了縮頭烏龜呢?)!

看着馬雲搖頭嘆息,徐仲雅、範質、王贇、李驤、趙普、江文蔚、拓跋恆、韓熙載等人是各自垂頭想着心事,有些人擔心馬雲要再次以小搏大,出兵干預,心中不僅對着空虛的國庫憂心忡忡,有些人則篤定馬雲不會出兵,只是在苦思怎麼好從中佔些便宜。

“李愛卿、趙愛卿。軍情司和捕風房能不能和這個劉贇搭上關係啊?”馬雲緩緩的問道。

第10章 新妃(1)第116章 備受爭議的戰爭第81章 巨型炮仗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87章 戲弄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20章 死諫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58章 包圍汴京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70章 血戰第11章 新妃(2)第28章 打劫第19章 軍務政務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57章 霹靂火彈第32章 封州之戰(中)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49章 巧取雄州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8章 三千精兵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76章 吳越變亂第45章 神棍第21章 捕風房第90章 兄壯侄大第9章 讓涇州第63章 我冤!我冤!第78章 蒙汗藥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17章 調軍第18章 謀臣(3)第39章 決策(2)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47章 關門打狗第91章 陪太子讀書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74章 在天願爲比翼鳥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33章 發行國債第38章 決策(1)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58章 如墜霧中第43章 激戰第23章 入貢第167章 中間人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76章 吳越變亂第53章 覲見皇帝第80章 騎射第28章 黎陽大戰第115章 西征第16章 架起油鍋第5章 敲詐勒索(3)第70章 申屠近況第27章 物價暴跌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44章 黃土鎮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85章 追擊第110章 夜宴(一)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10章 新策略第73章 半渡而擊第77章 奇襲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54章 商討第67章 聯姻第131章 使者第54章 使者不斷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67章 催妝第190章 窺測和揣摩第24章 彷徨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38章 決策(1)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62章 架梯子爬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