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出降(下)

且不說準備在城門上看戲的伍彥柔、龔寒的等人。

城樓下面楚軍的前部還是張文表,他帶着大軍剛剛趕到北城門,就有探馬跑回來稟報,漢軍的援兵到了,估計人馬有4萬人左右。

張文表得了這個消息,不驚反喜。作爲楚軍的高級軍官,他當然知道這嶺南漢國有多少斤兩,劉氏的兵馬不過十六七萬,封州、義州大概有五萬人左右,韶州也有5萬人左右,其餘的本來是駐紮在康州、英州等地,可是前些日子,爲了剿滅李唐的水軍,康州、英州等地的守軍大都回調到了興王府,這樣興王府應該還有五六萬人,這一下子就來了4萬人馬,只要把這4萬人馬給消滅了,興王府唾手可得啊。這麼說來,今天這一仗有可能就是滅漢的最後一戰了。如果將漢軍給拖住,甚至擊潰,他不就是滅漢的首功之臣了嗎?

他當時也來不及調整陣型,直接後隊變前隊,留下兩個營的兵力作爲後備隊,同時也是爲了防備端州城的駐軍突然衝出來。楚軍的團以上的軍事單位,都是混合兵種,有刀盾手、弓弩手、投『射』手、長槍兵等各『色』兵種,對付沒有騎兵的漢軍,這些兵種自然各自組成了方陣。除了拋石機、弩牀之外,只要軍令一下,齊齊轉身就差不多了。

對面的漢軍也早就發現了楚軍,這漢軍的首領卻是盧貴妃的弟弟盧建威。

潘崇徹在封州戰敗之後,他心裡後怕不已,一路上,他苦苦思考,始終想不出破解楚軍黑乎乎的燃燒彈的合理方法,特別是封州、康州,這些地方因爲夏天天氣炎熱,百姓的房屋多是木製的,這把火燒起來,有如火神祝融下凡,誰也擋不住的。如果這個東西破解不了,那麼再高的城牆,再多兵丁都沒有用啊。他可不知道楚軍的霹靂火彈數量有限,已經用盡了,他以爲楚軍在封州不繼續投彈,只是看在勝局一定,不願意對封州造成太大的破壞而已。在他看來,要對付燃燒彈,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高築牆,然後把百姓的房屋和城牆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讓楚軍的燃燒彈打不到百姓房子上去,可惜,嶺南沒有一座城池符合這個條件的。他怕楚軍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對大漢皇帝劉晟也很不滿意,這段日子,劉晟確實是升了他的官職,可是還不是派了權『奸』林延遇到封州視察了一圈嗎?如果不是他在府衙裡陳列大兵嚇着林延遇,估計林延遇就會賴在封州不走,甚至取而代之。可林延遇回到興王府以後,他潘崇徹要什麼,朝廷不給什麼。除了空頭的命令之外,什麼實實在在的都沒有。

於是,他心灰意冷,一口氣跑回到了興王府。劉晟聞之大怒,不過這潘崇徹在軍中威望甚高,而且是立過大功的。於是,劉晟也就把潘崇徹給關到了大牢裡了事,倒也不幹貿然殺了。這樣潘將軍就和鍾允章成了鄰居。

按理說,像潘崇徹這樣的名將都敗了,漢軍應該謹慎纔對。可真實情況完全不是這個樣子,原因有三點,第一,潘崇徹和楚軍對峙三個月,期間,潘崇徹爲了給邊軍提高點待遇,改善改善生活,他向朝廷誇大了一點戰功,給漢國上下造成了一個錯覺,就是楚國軍隊的實力,並不怎麼樣,如果不是因爲李唐也在進攻漢國,估計劉晟有可能早就派遣援軍了,把楚軍給禮送出境了。第二,就在潘崇徹逃回來之前不足五天,劉晟在興王府全殲了李唐遠征的水師,整個漢國上上下下充滿了一種盲目樂觀的現象,不管是劉晟也好,還是下面的太監們也好,各個喜氣洋洋,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這種自信,讓他們反過來更看低楚國。第三,就是在滿目自信的心態下,當聽說潘崇徹戰敗逃了回來之後,劉晟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就在林延遇的攛掇下把潘崇徹給下了大牢。他們失去了對楚軍真是實力瞭解的機會,當然,就算潘崇徹有辯解的機會,恐怕劉晟他們也不會相信。

於是乎,曾在番禹立下大功的盧建威當時就向劉晟請

在馬上,眯着眼睛,向遠方看去,漢軍勉強列成方陣的樣子,就迫不及待的向己方衝了過來。張文表撇了撇嘴,對方這將領也真是個草包,要是自己,肯定不搞什麼衝鋒了。端州城裡才3000人馬,援軍主要目的不是擊潰城下的楚軍,而是進到城裡面,嚴防死守。在城外搞決戰,怎麼想都是蠢到了極點。就算是搞決戰,你這刀盾手應該在前面吧,怎麼搞的槍兵在前面啊,厄。。。錯了,這夥兒子漢軍,難道沒有盾牌嗎?怎麼搞的各個手上不是拿着長槍,就是拿着大刀啊。

這倒不是漢軍沒有刀盾手,只不過,盧建威是援軍,他走的急啊。這刀盾手可不僅僅手裡多了個盾牌,他有點類似與重步兵,身上的盔甲也好一些,這樣,他負載就重啊,長途跋涉,他速度保證不了,所以,刀盾手拉在了後面。不像楚軍,刀盾手練得第一個項目,就是長途負載跑。

隨着漢軍的衝刺,楚漢兩軍的距離越來越近,張文表大喊道:“放箭。”

“放箭!”在左右傳令兵的呼喊下,在軍中大旗的揮舞下,楚軍的弓弩手,和投『射』手們,向漢軍『射』出了弓箭長弩。箭矢劃過長空,密集如雨,交織成網狀,猶如飛蝗一般撲向了漢軍。沒有刀盾手的保護,強弓勁弩,讓漢軍吃了大虧,槍兵的盔甲本就薄弱,在這麼近的距離下,在這麼密集的箭網中,很多人身中多箭,淒厲的倒下。沒前進一米的距離,需要付出上百個軍士的『性』命。兩軍的距離,就在戰鼓聲、慘叫聲、喊殺聲中越來越近,生命在這一刻變得異常的廉價。

看看距離差不多了,張文表大刀一舉,喝道:“殺!”

說着,他長刀化鞭,在馬屁股上狠狠一拍,勇猛的衝了過去。防禦使身先士卒,手下的軍士們自然各個爭先恐後的揮舞着長槍大刀,向着漢軍衝了過來。楚漢兩軍猶如兩股大『潮』“砰”的一下撞擊在一起,刀來槍往,血花四溢。張文表大刀高舉,直刷刷的輪向漢軍,他手勁極大,乃是楚軍中的猛將,尋常的漢軍士卒,哪裡是他的對手。大刀所到之處,槍擋槍飛,刀來刀斷。他大刀揮舞,左衝右突,斷人胳膊,取人首級,如若探囊取物。他自己殺的挺爽的,可是漢軍是越打心越寒。張文表人在馬上,他殺人砍人,離得老遠都看的清清楚楚。漢軍的士兵看着他往自己這邊衝來,忍不住掉頭就跑再也不顧身邊的對手了。楚軍士氣大增,跟隨着自己的防禦使,奮不顧身的廝殺起來。一時間,血流成河,染紅了西江河畔。

遠處的盧建威手搭涼棚,張望了半天,他雖然只打過一次仗,可是那人猛不猛,他還是分的清楚的,他一見張文表如此了得,心中有些慌『亂』,對手下的人說道:“放箭,對這那個。。。那個騎馬的放箭。”這會兒雖然看不出勝負來,可是總覺得這楚軍好像猛虎一樣,對方的人數不多,卻是一點也不落下風。前面齊刷刷到處可見楚軍的戰旗,可是自己的軍旗,也是東倒西歪,寥寥無幾,幸好,咱們人多。盧建威暗暗給自己打氣到。

他身邊的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咋呼起來:“大帥有令,放箭,趕緊放箭!”這羣人都是興王府太監們的族中子弟。這些日子,興王府一片樂觀,聽說盧建威出征,都認爲這是一個混軍功的好機會,有關係的託關係,沒關係的用錢砸出關系,把自己的子弟給送到了盧建威的軍中。這些子弟沾花惹草、遛狗鬥雞,侃大山、講葷笑話,那是個中好手。盧建威覺得有趣,就把這羣人給留在自己身邊,當然也是爲了安全起見。

聽到這些人招呼,一旁的間隔站立的傳令兵,互看了一眼,最前面好像是有個騎馬的挺橫的,可是,這個命令執行不了啊。一來是距離遠,從自己這邊『射』箭,肯定『射』不到人家哪兒,第二,這會兒是大混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要是用後備隊集中『射』箭,那不是『射』中自己人了嗎?第三,我們這幾個吼出去,互相傳遞,一會兒,整個戰場都知道了,哪楚軍不就也知道了嗎?

這幾個人正猶豫呢,也不知道該不該傳令。正在這個時候,“嗚嗚”的號角聲居然從北邊傳來了,藉着就看見北邊出現一隻軍隊衝了過來,繡龍的玄黃“馬”字大旗高高飄揚,楚軍!

盧建威一愣,顧不得追究剛纔怎麼不傳令『射』箭了,只是大吼到:“趕緊派兵,派兵,頂住。”身邊的公子哥們兒也急得直跳腳,說什麼的都有,還有一些腳底下『摸』油就準備溜之乎也。

作爲後備的軍隊剛剛投入抵擋楚軍,忽然聽到背後也有“嗚嗚”的號角聲想起,盧建威轉身一看,傻了眼,『奶』『奶』的,被包圍了。而且看楚軍的樣子各個猶如猛虎下山,殺向己方。盧建威驚慌失措,大喊道:“趕緊,趕緊,攔住楚軍,攔住楚軍!”

他跳的挺高,聲音也挺大,可惜,沒有一個人衝過去的,這會兒,自己身邊除了這羣公子哥之外,大概還有500親兵。這親兵是專門保衛自己的啊。可不能讓他們去攔楚軍啊,再說也攔不住啊。

“大帥,咱們降了吧。”林延遇的小侄子在盧建威耳邊低聲說道。

盧建威扭頭看了看自己身後,漢軍已經軍無戰意,踉踉蹌蹌的退了回來,退得慢的不是直接投降了,就是被人砍翻在地,鮮血彪的老高。盧建威打了個激靈,說道:“降了,別打了,我降了。”

大帥都降了,那些個草包公子,也是高聲附和,別打了我們投降了,聲音比傳令兵的聲音都大,那些從端州方向退回來的漢軍本就被殺的心驚膽戰的,聽了這話,當時連最後的一點戰鬥的勇氣也沒有了。

興王府的援軍降了,端州刺史伍彥柔當機立斷,也投降了。馬雲在端州休整一夜,第二天早上,漢軍水師逆着西江而上,在都統樂範帶領下在端州向馬雲投降了。馬雲異常高興,重賞了樂範等人,讓他配合自己,再次揮軍南下,直撲興王府。大軍走到離興王府不足五里的牛鼻鎮,就碰到了劉晟的使者中書侍郎蕭漼,蕭漼奉上了劉晟的降表。劉晟降了。

當然他不降也沒有辦法,昨天晚上,他就見到了兵敗的消息,盧建威的大軍全軍覆沒。劉晟這麼一急,就親自跑到天牢裡,把潘崇徹又給請了出來,問他有沒有什麼好辦法,潘崇徹問道:“陛下,不知興王府的守軍還有多少人啊?”

到了這個時候,劉晟實話實說道:“還有六七千人馬,伶仃洋裡要有1萬水軍。”

潘崇徹又問道:“那陛下可知楚軍有多少人馬啊?”

劉晟搖了搖頭,他哪知道這個啊。

潘崇徹伸出一隻手搖了搖,接着嘆了口氣。劉晟風聲鶴唳,看見潘崇徹伸出一個五來,還以爲楚軍有50萬人,當時是面如土『色』,再也顧及不上什麼江山社稷了,當下,就準備投降。一邊的林延遇出了一個餿主意,他說道:“陛下,咱們現在有水師啊,不如,把宮中的財寶搬到船上去,咱們泛舟南下,總比做楚國的俘虜強吧。”關鍵時候,林延遇還想移民海外。你還別說,這個主意,還真把劉晟給說動了。

於是,劉晟就扔下潘崇徹不管,一面傳令調水師到興王府,一面跑回宮中,準備大搬家,移民東南亞做華僑去。沒想到,盧貴妃大概是覺得東南亞陽光太強烈,不利於她保持美白的肌膚,同時,自己的弟弟生死未卜,她也很擔心,於是投了反對票。盧美人不走,劉晟就只好把林延遇、潘崇徹等人又找了回來,商量是戰是降。這來回的一折騰,時間的耽擱下來了。等水師都統樂範到了興王府,立刻就聽說形勢不妙,而且皇帝還想移民東南亞,東南亞是什麼破地方啊,我中原人士,怎麼能去哪種地方啊。他不樂意,思前想後,召集自己的親信商量了好半天,跑到端州投降了楚國。這麼一來,水師沒了,劉晟傻了眼,只好派人送降表,投降了。

第12章 楚王選集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117章 救人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5章 敲詐勒索(3)第76章 吳越變亂第155章 藏獒第60章 出降(下)第35章 拉攏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12章 夜宴(三)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86章 援兵2第33章 定策(下)第4章 人心難測第68章 結義第55章 失蹤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27章 買賣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11章 新妃(2)第62章 包圍圈第101章 聽春宮第15章 首富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87章 戰潞州第97章 觀畫第68章 結義第7章 大火熊熊第60章 出降(下)第153章 趙季札第40章 馬踏南平(四)23第79章 兵發明州第75章 置之死地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14章 經濟計劃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100章 長江水勢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1章 新妃(2)第53章 奇謀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148章 奇怪的案件3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11章 決策第95章 新軍情第43章 激戰第20章 西遷(2)第15章 首富第135章 潑髒水2第19章 血戰(二)第72章 狂暴衝擊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7章 伏擊(三)第24章 彷徨第7章 援救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106章 樊若水第60章 出降(下)第56章 專權第170章 益津關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76章 出城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16章 伏擊(二)第16章 滅蜀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131章 使者第145章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60章 三成機會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85章 潞州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33章 發行國債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47章 關門打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