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晉的恥辱

馬雲尚未答話,錢清卻跑過來說飯好了。

於是,馬雲便和曹芸、廖仁勇、錢清、石大還有曹芸的兒子6個共座一桌。說是一桌,其實就是席地而坐的。雖然馬雲貴爲是大楚的五王爺,但是作風向來是簡樸的,出門只帶點餐具,不搞自帶餐桌那一套。

馬雲端起酒杯說道:“曹兄,爲今日我們有緣相會,滿飲此杯。”

酒過三巡,大家也漸漸熟絡起來,錢清就問道:“曹大官人,你這身武藝真是了得,不入伍從軍太可惜了啊。”

曹芸看了一下大家,緩緩說道:“實不相瞞,在下本來是在軍中討生活,只是。。。“說道這裡,曹芸長長嘆了口氣,似乎頗多無奈和不忍,眼眶中竟隱隱含着淚水。

曹芸接着說道:“我十八歲從軍,跟隨明宗征戰天下,職務雖小,卻也過得自由快樂。明宗百年後,宵小當道。當時我在太原任職,就隨先帝起兵共赴國難。那時太原勢弱,先帝不得已請兵於契丹。稱臣契丹,原是形勢所迫,不料先帝向契丹主稱兒,復獻燕雲十六州,我堂堂中華男兒,豈能如此卑躬乞膝。”曹芸越說越怒,“啪”得一聲,竟然把酒杯捏成了兩半。

“契丹屢犯中國,殺掠我百姓,無惡不作。當時形勢所迫也就罷了。定鼎中原之後,先帝仍侍契丹若父,契丹貪得無厭,今索金帛,明要貢獻,其使節更是橫行霸道,區區五品小官也妄稱天使,居然讓先帝大開宮門,降階相迎。真是數可忍孰不可忍。今上即位後,親小人而又遠賢臣,上不能安慰功勳,節制藩鎮,下又黎民百姓的生死,大晉朝廷分崩離析之際,居然又聽宵小之言,與契丹斷交。哎,曹芸實在是失望透頂,因此纔打算南遷的。”

聽了曹芸的話,酒席上一片寂靜,大家心中都有一股不忿之氣。尤其是馬雲,聽着曹芸對契丹的控訴,對朝廷的失望,馬雲突然想到了清末、想到了民國,一樣的積貧積弱,一樣的軍閥割據,一樣的外敵入侵,書寫的都是恥辱,苦難的都是中華的百姓。有那一瞬間,什麼趙匡胤,什麼柴榮,都被他拋之腦後,心中想得盡是驅逐契丹,復我河山。

理想似乎已經產生,現實還要繼續。馬雲穩了穩情緒,說道:“曹兄,去南方之後有何打算啊,是要投唐還是。。。”

曹芸的兒子突然說道:“南兵疲弱,我父子只是想找個地方居住,可不想在南方帶兵。”

馬雲微笑道:“小公子,何以知南兵疲弱啊。”

那小子瞪了馬雲一眼,似乎再說:你小子也太厚臉皮了,你不比我大多少,怎麼叫我“小公子”啊,死死咬定,要比我高一輩啊。

只聽他繼續說道:“廉頗是怎麼死的,鬱鬱而終,這難道不是因爲楚國之兵太弱了嗎?”

馬雲不禁大樂:小子,你竟然敢跟俺空談歷史,今天我就讓你知道知道,什麼叫做縱論天下,什麼叫做指點江山。老子在歷史論壇裡潛水那麼多年,可不是白潛的。

於是,笑道:“如果楚國兵弱,那麼後來的項羽怎麼靠八千子弟擊破暴秦的啊,如果南兵虛弱,南朝陳慶之何以以萬餘兵打敗十數萬北魏兵啊。”

那小子不服氣的說道:“那你說廉頗爲什麼到了楚國會不開心呢?”

“因爲他鬱悶!”

曹家大郎一撇嘴:這不是我剛說的嘛。

馬雲不理他,繼續說道:“可他爲什麼會鬱悶呢?因爲他到了楚國以後,他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他看到孱弱的楚兵,沒有了把他們練成精兵的信念,他總是在回想他當年是如何如何,而不去想他現在該怎麼做,所以他苦悶,所以他彷徨,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他後悔了,他覺得他不應該來到楚國,他怨恨趙王聽信讒言,他的晚年就是在這種悔恨與懊惱的日子裡度過,他也就只能鬱鬱而終呢?”

那小子還不服氣的說道:“那麼歷來戰爭,爲什麼是北朝統一天下呢,而不是南方勝利呢?”

馬雲心道:在唐代之前,南方打不贏那是有歷史原因的,老子自然知道,可是我就不告訴你,因爲說起來太麻煩,你的接受能力不一定達得到。

於是馬雲詭辯道:“漢劉邦不是從南方的蜀地出發,進而一統天下的。宋主劉裕多次於北兵作戰,不一樣勝多敗少嗎,他若能多活幾年,應該可以一統天下的?”

馬雲看着他略有所思,繼續說道:“生活態度決定了人的成就啊。兩位到了南方,只要願意練兵,作爲帶兵的將領還是大有前途的。”

看曹芸也開始了思考,馬雲接着說道:“爲將者都希望功成名就,博得生前身後名。不過打仗可不是一件簡單事啊,小公子以爲,一場戰爭的勝利靠的是什麼呢?難道只是依靠士兵嗎?”

那小子立馬說道:“當然不只了,還要爲帥者聰明睿智。”

馬雲啓發的問道:“還有呢?”

“還有將領勇敢不怕死,多殺人。”錢清搶答道。

馬雲心中惡寒:果然夠大條,繼續問:“還有呢?”

廖仁勇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爲將者應該像孫子說的那樣,仁、智、信、明、勇吧。”

馬雲喝了一杯酒,吃了兩口菜後,緩緩的說道:“你們剛纔說的,可以歸納爲將領這個層面上,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除了士兵、將領之外,還應該又什麼呢?”說完,還看了看大家,心道:小樣,都被老子唬着了吧。打虎,老子不行;忽悠,你們不行。

曹芸思索了半晌,說道:“小兄弟,這另外一層說的可是,將領要獲得國君的信任。”

馬雲擺出一副兄弟你居然說對了,我好佩服你的表情,說道:“曹大哥這話有點到位了,不過不應該是將領要獲得國君的信任,而是國君要明瞭手下將領的特點,進而充分的信任他們。”

“古之樂毅伐齊,2月就攻克了齊國70多城,但是齊國爲什麼沒有滅亡,反而很快又收復了失地呢?因爲,燕王猶豫了,懷疑了,在齊國僅剩兩城的時候,換掉了主帥。秦國的章邯,以驪山囚徒大敗陳勝、吳廣,可謂當時之名將,然而爲什麼很快就敗了呢?朝中有趙高,國君不能盡信啊;哥舒翰名將吧,以殘弱之軀將兵守潼關,關外的安祿山久攻不克,軍心不穩,馬上就要崩潰之際,玄宗一紙詔書催促進軍,進而全軍覆沒。”

曹芸點頭說道:“國君的信任確實很重要啊。”

馬雲繼續拋着魚餌,道:“以我看來,決定一場戰爭的勝利有五大因素,除了這三個方面,還有那些條件呢?”

他們果然立即又開始了沉思。馬雲纔開始偷閒開始吃飯,剛纔都是他在長篇大論,這些人邊吃邊聽,現在終於輪到他開吃了。馬雲心中得意的笑着:這些東西不知道是網上多少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啊。你們慢慢想吧,再想兩個時辰可能就能想起來了。

“我知道了。”曹家大郎興奮的說道,而且目光殷切的看着馬雲。

這個傢伙,你怎麼不讓我好好吃點東西尼。

第21章 江湖傳聞第53章 大手筆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172章 中計第91章 遇刺第39章 茅山道長第73章 戰爭賠款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70章 血戰第170章 益津關第97章 觀畫第33章 入蜀(2)第65章 搏命第4章 人心難測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178章 糧草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108章 臨江第14章 威逼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67章 疑兵第69章 側翼30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50章 戰象第16章 滅蜀第17章 送客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57章 波瀾再起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8章 圍堵慕容彥超27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88章 宴無好宴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77章 奇襲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77章 奇襲第177章 涿州失守第32章 定策(中)第86章 林仁肇第10章 茅山道士第50章 陰差陽錯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8章 盛典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105章 後宮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211章 隴州第67章 催妝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134章 詩賊(1)26第97章 觀畫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55章 新的變化第2章 回家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67章 中間人第117章 造反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111章 夜宴(二)第4章 美侍女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20章 西遷(2)第87章 戲弄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85章 援兵1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24章 議和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15章 殺人第23章 限制党項(2)25第19章 援軍第10章 未來的CEO第85章 潞州第96章 心理陰影第110章 夜宴(一)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31章 推波助瀾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141章 展示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