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翻手爲雲

一旁的馬希萼看了一眼劉言,說道:“其實這世子位嘛,我看只有雲兒你當,才最是合適。光亮可差的太遠了。如果雲兒同意,四叔我原作前鋒,爲你火中取栗。”

馬雲站起身來,彷彿猶豫了半天方纔,說道:“四叔,有何對策嗎?”

“眼下如果我們兩人都不去參加大王的壽誕,如果李皋再進些讒言,大王必然心疑我等。我們是不得不去長沙,可是也不能全去,雲兒,四叔一大把年紀了,這去長沙的事情,就由我來做吧。雲兒你不如返回江陵去。有你在江陵坐鎮,我去長沙想必也能安全返回。”

馬雲看了眼馬希萼,明白他的意思了,自己這個四叔,還是不想去長沙,他說這話,無非是擠兌自己去的。而且,還想讓我在大王面前給他說幾句好話。郎州地勢嚴峻,這個傢伙要是據險而守,想對付他也很麻煩。馬雲想到這裡,從懷中掏出一枚印信,遞給馬希萼,動情的說道:“四叔,你的好意我心領了。這長沙一行,還是由侄兒替您去吧。這是荊南節度使印信,如果我在長沙有什麼變故。荊南還望叔父多加照顧啊。”——

大晉開運二年四月十五,荊南節度副使馬雲,回到長沙城爲楚王祝壽。

四月十六日,在大楚朝會上,李皋上書表奏馬雲爲天策府司馬;而拓跋恆則針鋒相對的表奏馬光亮爲荊南節度副使。對這種情況,楚王只是微微一笑,將兩人的奏章全部留中不發。長沙謠言四起,原本以爲看清了局勢的官員們,再次迷茫了起來。

四月十七日下午,官拜天策府左將軍的馬光亮來到楚王宮,準備覲見楚王。

得知楚王正在麗春院觀賞歌舞,馬光亮也不等太監高進進宮通報,直接就進了楚王宮。楚王重親情,對馬氏子弟向來優待,馬光亮此舉雖然形同闖宮,可高進也不敢多攔。大白天的這種闖宮時間,他馬光亮做的可多了,也沒見楚王多說什麼。楚王不發話,高進這樣的下人就只能唯唯諾諾,聽之任之了。

馬光亮急匆匆的進了皇宮,是因爲有重要的事情發生。

中午的時候,郎州安排的密探,送來一份絕密的情報:在四月十日,武平節度使馬希萼在洞庭湖邊,秘密會見了荊南節度副使馬雲。兩人歃血爲盟,以馬雲入長沙祝壽,馬希萼留在郎州觀望,一人在外,一人在內,大王壽誕之日,他們發動羣臣,上書勸諫大王立馬雲爲世子,如果不果,一方面調彭師藁的大軍進宮楚王宮,另一方面,馬希萼將從郎州發兵,合武平軍和荊南軍主力,以清君側爲名,進攻長沙,發動兵變,武力奪取楚王王位。

得到這封密信之後,馬光亮連忙召見李皋、徐仲雅商議對策,徐仲雅不巧有政務,被楚王留在了王宮,沒等及時通知到。

李皋見到密信後,略一沉思,立刻勸諫馬光亮:一方面調動許可窮軍進入長沙戍衛,另一方面調動廖仁勇帥五千人,進駐郎州到長沙的必經之地益陽防守,防止郎州馬希萼率軍南下。

楚王壽誕之日,馬雲必然會入宮參加宴會,一旦他入宮之後,就立刻派人將他拿下,然後再假傳楚王詔令,命令彭師藁覲見,在控制住彭師藁。等到楚王壽宴的時候,在拋出密信,糾結羣臣彈劾馬雲造反,勸諫楚王立馬光亮爲王世子。名分定了之後,在派人去郎州,安撫馬希萼。

許可窮軍的調動、捉拿馬雲,都是不需要楚王下令,自己就能完成。可調廖仁勇進入益陽駐守,沒有楚王的詔令,恐怕益陽刺史,是絕對不會從命的。所以,馬光亮進宮,就是勸諫楚王同意廖仁勇的軍事調動。

形勢危急,馬光亮心情像繃緊了的弓弦一樣。他在楚王宮裡,穿庭院,走近道,恨不得趕緊飛到麗春院,立刻爭得楚王的同意。

眼看着拐過前面的牆角,都到了麗春院,他走得極快,不料剛剛轉過牆角的時候,對面竟然也轉過一人。兩人想是都沒料到對面會拐過人來,身形控制不住,“碰”的一聲,撞在了一起。馬光亮年輕力壯,兩腳輪換,向後退了幾步就穩住了身形。對面那人卻被馬光亮給直接撞了一個坐墩兒。

馬光亮心中有些不悅,定睛看去,臉上的那點怒容卻立刻換上了一副關切的表情,他緊走兩步,彎腰攙扶起被撞到在地的那人,有些愧疚的說道:“徐師傅,您沒傷者吧?小王剛纔走得太急。真是……真是……”

看樣子徐仲雅撞的不輕,面來都掛在臉上的那副笑容不見了,他揉了揉屁股,說道:“無礙的,王爺走得這麼匆忙,可是有什麼大事發生啊。”

馬光亮掃視了一下四周,扶着徐仲雅在一旁石墩上坐下,悄聲將郎州的密信,和自己與李皋的商議,說了一遍。

徐仲雅眉頭緊皺,捋了捋鄂下的鬍鬚,沉思了一陣,方纔說道:“對付五王爺的辦法確實良謀。而……這益陽是長沙西面的門戶,斷不可掌握於外人手中。王爺,您覺得這廖仁勇到了關鍵時刻,他會聽我們的嗎?”

馬光亮又掃了下四周,直接說道:“這廖仁勇是老臣廖框圖的兒子,這廖框圖年紀已大,最近不僅不關事,而且還不大出來。我想他無非是要處在一箇中立的地位罷了。這廖仁勇……李師傅倒也說他不太可靠,可是眼下我們手裡無人,實在是拿不出品級足夠高的人物出來啊。”

徐仲雅截道:“益陽至關重要,如果無人可提,我們寧可不換人,也不能臨時換一個可能背叛我們的人啊。這廖仁勇是前些年是怎麼當時指揮使的,還不是五王爺推薦的,後來又是怎麼當時銀槍營主將的,還不是因爲陪着五王爺出使中原,立下了功勞。“

馬光亮明白過來了,可他還是遲疑了一下,方纔說道:“徐師傅,可是現任的益陽刺史,有可能就是馬……馬希萼的手下,我們不換人,那不是開門揖盜嗎?”他本想說四叔來着,可想到這個四叔背後的小動作,就忍不住直呼其名了。

“老臣的意思,是派許可窮爲主將,廖仁勇爲副將。他們將原來馬五爺所掌握的那一部內軍全部調往益陽駐守。有許可窮在,足夠鎮住廖仁勇,讓他無所作爲。許可窮出身功勳世家,現在也立了些功勞,在軍中也有威信,有他在,也能完全控制那支內軍。”

“至於長沙這邊,彭師藁雖然是五王爺的人,手下有一萬內軍。可是大壽之日,五王爺是必然要進宮入賀的,要拿住五王爺,可不需要什麼千軍萬馬,只要三五力士就足矣。只要我們拿住了五王爺,他彭師藁投鼠忌器,就不敢亂動。等到王爺成了世子,名分一定。那個時候,事情就好辦的多了。”

馬光亮思索了一下,笑道:“還是徐師傅真知灼見,我就按你的意思,去求父王恩准。”聽了徐仲雅的意見,馬光亮心神突然安定了許多。

徐仲雅笑着點點頭,見馬光亮離開了兩步之後,突然又說道:“王爺,今天我是我長孫的百日,晚上我準備擺個小小的百日宴,王爺若是有空……”

馬光亮一笑,說道:“那真是恭喜徐師傅了,小王今晚必到。”說着馬光亮又是拱手一禮,邁着四平八穩的步子,向麗春院走去。

晚上,城東的徐仲雅府邸,大紅燈籠高高懸掛,院子裡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徐仲雅行事低調,雖是長孫的百日,所請的賓客卻也不多,無非是李皋、劉昭禹、廖框圖等幾個學士,這酒宴也才僅僅擺了兩桌。

看看天色依然暗淡下去,正在圍坐在深紅的梨花木方桌前,只是喝茶聊天。徐仲雅所請的賓客,除了二王爺之外,已經全部到齊了。可是權勢最大的那人沒來,徐仲雅也不好命令立刻開宴。只是看看天色已晚,衆人只是乾坐着,徐仲雅神色間似乎也有些焦急。

來的人都是見多識廣,通達人情。一見徐仲雅的表情就知道,肯定還有大人物要來,楚王恐怕不會屈尊,來得很可能就是二王爺了。這裡面的一些人,並不像李皋、徐仲雅那樣經常見到二王爺。古語說得好:不知那塊雲彩會下雨,他們雖然保持着中立,可是有機會接近一下二王爺,作作感情投資,也是一樁美事。他們臉上不僅沒有絲毫的不滿,反而樂呵呵的和旁邊的人談笑着,心裡更是暗暗希望二王爺能來得晚些,自己這些人能等得時間更長些,這些給二王爺的印象也更深刻些。

可是李皋心裡就難免有些醋意。廖框圖垂垂老矣,他就自詡爲十八學士之首,他文采激昂,才華橫溢,往日裡也確實出盡了風頭。誰知道儲位之爭愈加緊迫之時,馬希廣、馬希萼、馬希崇、馬雲,明槍暗箭,各展其能,李皋應變能力不足,這大的主意,反而往往是徐仲雅出的,這李皋有從雲彩頭上墜落的感覺,心裡就難免有些憤憤不平。二王爺出席徐仲雅的長孫的百日宴,那更是給足了徐仲雅的面子,李皋看着眼裡,酸在心頭,巴巴的盼望着二王爺不來纔好。

又等了一陣,徐府的管家從前院急匆匆的趕了過來。跟在他身後的正是馬光亮府上的管事太監宋明,這宋明進來以後,衝着徐仲雅深深一禮,方纔說道:“徐師傅,諸位大人,我家王爺,讓咱家給諸位大人道個歉,今個兒楚王在宮中留下王爺用膳,所以,王爺來不了了。他趁空從宮中遞出話來,讓咱家替王爺給徐府大少爺送些小小的禮品,以爲祝賀。”說着他一揮手,前院月門處幾個壯小夥子擡着幾箱禮物走了進來。

徐仲雅連忙站起身來感謝,赴宴的諸位大臣也是齊聲誇讚馬光亮仁德之心。

其後,徐仲雅便命人上菜開宴。徐仲雅人逢喜事精神爽,和在坐的諸位好友推杯換盞,杯碰酒幹。酒過三巡,徐仲雅酒色熏熏,自誇道:“若是文章、詩詞,諸位兄長各善所長,小弟是拍馬不及。可是說道着隨機應變,你們就遠遠比不上我了。念庵兄,你說老夫說得對嗎?”

徐仲雅明捧別人,實讚自己,他說話的時候,偏偏不看別人,就是直盯盯看着李皋,李皋以爲徐仲雅故意折損自己的面子,心頭不禁火氣。他看也不看徐仲雅一眼,恍若未聞,自斟自飲起來。

看李皋如此不給面子,徐仲雅似乎也有些生氣,他說道:“念庵,過來給老夫斟酒,我們再喝。自今日以後,恐怕我們再也沒什麼機會能這麼暢飲了。”徐仲雅本來就不善飲酒,他這話意思恐怕指的是,錯開了今天這個大喜的日子,以後就很難有機會和大家暢飲了。

可在李皋看了,徐仲雅口呼念庵,而自稱老夫,呼喚自己,如使小兒一般。他心中大怒,今日若給他徐東野倒酒,自己豈不是要在官場被他壓的絲絲的,再也不要在長沙官場混了。他站起身來,狠狠的將酒杯摔在地上,罵道:“徐東野,讓老夫給你斟酒,你配嗎?呵呵,山野之人,若非武穆王仁者之風,哪有你的出頭之日啊。”他徐東野聰明,老子也不笨,這人想必是看到二王爺即將立爲王世子,故意藉機要壓在我的頭上。

見李皋氣沖沖甩袖而走,衆人盡皆吃驚,唯有徐仲雅望着李皋遠去的身影,嘴角反而浮起絲絲笑意。

第116章 備受爭議的戰爭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56章 碰壁第94章 再見陳傳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17章 救人(下)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62章 匍匐臥倒25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66章 翻臉第79章 豫章行(二)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182章 對峙第76章 出城第1章 馬邑之戰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49章 爲你做主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88章 親征河東第91章 遇刺第67章 聯姻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43章 激戰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193章 拽刺再出使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21章 江湖傳聞第7章 火藥第97章 觀畫第65章 搏命第54章 如此舉薦第6章 各有所謀24第75章 廣東內務第3章 英雄母親第32章 定策(中)第118章 合議簽署30第24章 名臣第171章 設伏第104章 會戰(3)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13章 突襲楚軍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47章 黃袍加身(4)第81章 分兵第40章 一三五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08章 對策第36章 打不打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24章 彷徨第19章 血戰(二)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8章 盛典第12章 楚王選集第98章 觀畫(下)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26章 離間第53章 大手筆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80章 豫章行(三)第28章 黎陽大戰第62章 龍虎風雲會(五)第18章 三千精兵50第117章 救人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45章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84章 奔襲第199章 追擊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108章 對策第98章 罪狀第177章 涿州失守第47章 賞賜第97章 觀畫第182章 對峙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102章 會戰(1)第63章 天生麗質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17章 滅蜀第120章 我看行第30章 駐兵靈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