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含元殿

朱元是從北方避難過來的士子,因爲寫了一片討論南唐軍事的文章,被偶爾看到的陳覺視爲有用之才,於是把他提拔到樞密院任了一個六品的員外郎。雖然,官銜不大,可陳覺對朱元畢竟也算是有了點香火情。

朱元這個人才華橫溢,見識不凡,他對自己的期望也甚高,他也希望自己能功繪凌煙閣(凌煙閣是李世民專門建造的,上面繪有一通打天下的24位功臣的圖像)。他在南唐本是無根的飄萍,幸好遇到了陳覺,才被破格提拔。“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成龍”,他以爲陳覺就是識千里馬的伯樂,哪知道陳覺把他提拔起來以後,就算吩咐做些日常的小事,整理整理文件或者到各地巡視一下軍備器械。不知道陳覺是由於工作太忙,還是別的什麼原因,自打朱元進了樞密院,就彷彿徹底把朱元給忘了。

今天4月份,聽說馬雲在嶽州實行新政,正在武昌檢查軍備的朱元,仔細的分析了一下當今的形勢,他敏銳的意識到,嶽州方面一定會有異動,於是,他不甘寂寞的上書皇帝,向他建議在武昌、袁州等地增兵,以觀楚國形勢,伺機而動。這份奏章,也不知道李璟看到沒有,只是拖了很久之後,樞密使陳覺纔派朱元順路又去了袁州檢查軍備。朱元興高采烈的去了袁州,結果一呆就是大半年,朝廷和陳覺,再也沒有下文了。朱元看着馬雲出奇兵滅了南平,卻只能乾着急,徒呼奈何。

等到陳覺做了迎親使,陪着馬雲去金陵娶媳婦兒的空擋,朱元迫不及待的見了一次陳覺,向他彙報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其言下之意就是問問陳覺,什麼時候讓我回金陵。結果陳覺似乎沒有聽出弦外之音,就直接將朱元給送了出去。

朱元爲此難免有點怏怏不樂,好容易等陳覺出兵福州、建州,樞密副使查文徽才簽署命令,讓朱元回金陵。在嶽州的時候,那麼危險的情況下,都對着馬雲談笑風生,從容而退。現在無端端的被拍到袁州這樣的鳥不拉屎的地方,一呆就是大半年,受這麼一個挫折,才高氣傲的朱元難免對陳覺有點牢騷。再回金陵的路上,又極其碰巧的遇到了牢騷王宋常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宋常零一天到晚都是滿腹的怨言,這麼時間一長,朱元也就忍不住迎合了那麼一兩句。

背後說上官的不是,古往今來,那是多不勝舉,正常的不能在正常的平常事了。可惜,他倒黴就倒黴在,這話和皇家牽扯了關係,而且還非常不走運的被當朝的大佬給聽了個一清二楚。

知道朱元下了大牢,馬雲的心思就活泛起來。朱元這個人的名字,他沒有聽說過,可是,他卻是挺佩服朱元的這番見識,而且,歷史上有多少千里馬,之所以沒有跑出世界紀錄,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深深的腳印,主要原因還不是因爲沒有伯樂嗎?馬雲對朱元很是欣賞,可是他下了大牢,想把他給不留痕跡的給弄出來,可就困難了。

在刑部大堂上,馬雲邊聽審案,邊想辦法,怎麼樣漫天過海,把朱元給弄到楚國去。結果還真被他給想到了。他裝出怒不可遏的樣子,向三法司強烈要求把宋常零交給楚國,由他親自發落。審判權是國家自主不自主的一個重要標誌,哪怕宋常零犯了再大的罪過,三法司和李唐朝廷也不會同意這個要求的。這就叫漫天要價,接下來就是落地還錢了。馬雲見他們不同意,就提出來要這個朱元,三法司考慮了一下果然同意了。

這事一點都不奇怪,因爲宋常零和朱元,這兩個人在污衊咀咒案中,地位不一樣,宋常零是主謀,還是元老宋齊丘的兒子,所有人都盯着,這個人一定要在李唐受刑;而朱元連個幫兇都算不上,沒什麼人會注意到他。

明樂公主即將和馬雲大婚,李唐要送出很多嫁妝和服侍明樂公主的人,這樣就可以先把朱元給判刑,降他爲奴,正好把他作爲嫁妝之一,賞賜給馬雲。這樣即不失了大唐的面子,又滿足了馬雲的要求,真真是兩全其美。

達到了目的,馬雲還裝出一副忿忿不平的樣子,氣呼呼的出了刑部,知道做到自己的馬車裡面,纔會心的笑了出來。孫晟這羣笨蛋,估計怎麼都猜不到老子的意圖吧。

順着大街,走了大概兩三百米,後面有匹快馬疾馳而來,眼看着快追上馬雲了,那馬上的青衣騎者叫道:“王爺,請留步。屬下有大事稟報。”

李二狗扭頭瞥了眼,身後追來的那人,示意停下馬車,然後跑到馬車外,說道:“王爺,看守王繼昌的人,回來了。”

馬雲心裡一沉,連忙挑簾,跳下馬車,急問那個騎者道:“可是探聽到林仁肇林兄的消息了嗎?”

上次在妙因寺,要不是林仁肇跳出來幫了他一把,現在馬雲就算不死,估計也下不了牀了。可是林仁肇跳出來,反而暴露了想趁人多,甩掉跟梢的,想趁機溜回建州的王繼昌。馬雲怕王繼昌把怨氣發泄到林仁肇身上,專門派人去王繼昌的居所秘密監視者。

可王繼昌被李唐軟禁了起來,外邊有李唐的禮部和金陵府的人專門看着,裡面王繼昌的府邸地方也不小,想弄清楚裡面發生什麼,也是相當困難的。所以,這都過去七八天了,才弄清楚裡面的事情。

那青衣騎者早跳下馬來,順手將繮繩,遞給一個侍衛,自己快走兩步屈身就要拜倒,馬雲搶前一步,一把抓住那個騎者,催促道:“可是察知林兄的情況了。”林仁肇,你可千萬不要出事呀。

那騎者偷看了眼一臉焦急的馬雲,當下也不敢再表功,說自己費了多大事,花了多少錢,磨破了多少嘴皮子,走爛了多少雙棉布鞋,直接道:“啓稟王爺,大事不好了。王繼昌逃跑不成,心裡氣惱,把怒氣全發泄在了林大人身上,他每天邊打林大人100鞭,自昨日起,他將林大人剝去衣服,赤條條的綁在院子中間的一個樹下,天寒地凍的,林大人已經奄奄一息了。”

“啊。”

騎者就覺得被馬雲抓的緊繃繃的衣袖一送,在看馬雲神色黯然,目瞪口呆,心中不禁暗暗替自己主子擔心。

就見馬雲,猛的一回身,對李二狗說道:“二狗,牽馬來,帶上些侍衛,跟着爺,今天怎麼闖闖這個金陵城,把林兄給救出來!”

說着,搶過一匹馬,翻身而上,朝着騎者剛來的方向,縱馬而去。身後留下李二狗的咆哮聲:“兄弟們,打起精神來,跟上王爺!”

金陵城含元殿。

“劉愛卿,從武昌回來,花了不少時間吧。黃皓,給劉愛卿賜座。”李璟樂呵呵的說道。

劉仁瞻四十來歲年紀,身材清瘦,顴骨突出,雙目有神,顎下一縷黑鬚,看起來極是威嚴,這人出身將門,其父就是楊行密手下猛將,徐溫篡位之時,變倒在徐溫門下,等徐知誥(即李昪)當政的時候,對徐知誥也是大力支持,所以李昪對劉仁瞻父子也是投桃報李,恩寵有佳,親自任命劉仁瞻爲武昌節度使。

劉仁瞻躬身謝道:“多謝陛下。”說着誠惶誠恐的在座上做了下來。其實,李昪待人寬厚,尊孔教,重士人;李璟待士子更是優渥,對待馮延巳、陳覺、周宗等人絲毫沒有架子,經常賞賜他們坐下奏事,猶如布衣之交。正因爲這個樣子,江南士子地位頗高,所以盧絳盜竊官銀之後,居然着士子衫大搖大擺出城,守門的軍士搜查都不幹搜查一下(具體內容見83章)。可劉仁瞻生性謹慎,不肯越禮,只是坐在椅子的一個角上,恭敬的聽着李璟的詢問。

李璟見劉仁瞻知尊卑,心下也頗爲滿意,他笑道:“將軍督鄂,那裡形勢如何?”

“武昌比鄰晉國,西靠嶽州。現今晉國與契丹交惡,自顧不暇,倒是楚國,頗有些可慮。”劉仁瞻緩緩的答道。他不知是不知道,現在楚唐聯姻,正處在蜜月期。可是作爲朝廷重臣,回答垂詢又豈能因爲皇帝的好惡,而故意竟從呢?他在路上就打定主意,要實事求是的回答,提醒皇帝注意楚國。

“哦,呵呵”李璟笑了,他押了一口茶,方纔問道:“將軍不知嗎?現在唐楚正在聯姻議和嗎?楚國的五王爺,馬上就要成了朕的駙馬了。如此,楚國又有何憂啊。”

“陛下,臣以爲我大唐之憂,正是來自於這個五王爺。”

昨天馮延巳和查文徽向李璟彙報,和馬雲談判的情況,其中有一條就是說劉仁瞻和楚國有隙,他在武昌嚴查楚唐通商事宜,這一個多月來,竟然一粒米也沒有從武昌流到荊南,所以,馬雲他們對劉仁瞻怨言很深,認爲有他在武昌,對兩國的關係必有壞的影響。現在聽劉仁瞻這麼說,先入爲主的李璟,想當然的以爲這是劉仁瞻的私心作怪,畢竟軍方的元老們對楚國都是心有芥蒂的。因此他笑道:“將軍誤會了,朕見過這個馬雲,此人不學無術,粗俗無禮,雖有點小聰明,可也是庸才一個,不用擔心。”

劉仁瞻躊躇了一下,從李璟的話可以看出李璟對馬雲印象不好,可是馬雲在嶽州,在荊南的那些手段,讓劉仁瞻總是心中不安,他還想繼續勸說。不料,李璟接着問道:“愛卿,爲國鎮守邊疆多年,朕於心不安,準備把你調回金陵來,掌親軍。愛卿以爲如何呀?”

劉仁瞻躬身答道:“微臣遵旨。”他見李璟蓋棺定論,確定要和楚國和好,腦子轉了轉,說道:“陛下,臣在武昌時,發現了一個人才,特向陛下舉薦。”

“哦,愛卿,儘管道來。卿爲國舉薦的一定是良才呀。是什麼人呀?”

“陛下,他是樞密院員外郎朱元。此人。。。”

劉仁瞻還沒說完,那邊黃皓從門外走了進來,垂首道:“陛下,孫晟孫大人、魏岑魏大人、江文蔚江大人,三位大人請求覲見。”

“哦,宣他們進來,劉愛卿,你是不知道啊,最近金陵出了件奇事,有人居然公然的污衊公主,辱罵朝廷。”李璟冷冷的說道。

劉仁瞻是昨天進城的,宋常零的事情,他也聽說過。不過,他雖然和宋齊丘一朝爲臣,可是也沒什麼交流,犯不着爲他說話。劉仁瞻頭一低,也不再說話了。

“臣孫晟(魏岑、江文蔚)叩見陛下。”

李璟陰沉的說道:“都起來吧,賜座,說說吧,案子審的怎麼樣了?”

江文蔚站起來說道:“宋常零已經承認自己污衊公主,辱罵朝廷,咀咒大唐,他還承認有些話是從其父宋齊丘那裡聽來的,樞密院員外郎朱元是他的幫兇。這是他們的供詞。而且宋齊丘到洪州後,窮極宏麗,還在城外圓了千畝百姓土地,準備建大宅居住,百姓不堪其擾,多有逃亡者。這裡有洪州文武官員的湊表。”

李璟看了幾眼供詞,氣的滿臉通紅,騰的一下站了起來:“哼哼,九華先生,看來是對朕很有怨言啊,嘿嘿,先帝在的時候,他就倚老賣老,居功自傲,先帝仁和,不和他一般見識,到了朕這裡,他就變本加厲,想借勢壓主嗎?傳旨,他不是喜歡歸隱九華山嗎?就在九華山給他找個地兒,讓他永遠住在那兒好了?”

李昪活着的時候,雖然重用宋齊丘,可是爲了防止宋齊丘專權,也打壓過他一次,結果宋齊丘生了氣,炒了老闆李昪的魷魚,跑到九華山,自號‘九華先生’,後來李昪讓皇太子李璟親自付九華山相請,宋齊丘纔出山;李昪死的時候,又貶了宋齊丘一次,這傢伙又跑到九華山,李璟無奈,只得派自己的弟弟,皇太弟李景遂親自去請。這兩次,一半是迫於形勢,這個宋齊丘也確實有才,而且在百官中也有點勢力;另一半卻是爲了博一個知人善用的名聲,就像燕王設黃金臺一樣,要做一個政治秀。可是從心裡講,李璟對宋齊丘已是相當的不滿了。

而現在,他終於忍不住要對宋齊丘打擊到底了。

正在低眉無聊的劉仁瞻,卻是吃了一驚,不是爲宋齊丘,而是爲了朱元,這個人可是大才呀,只是,他不知道朱元到底犯了什麼罪,和宋齊丘牽扯有多深,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來挽救朱元。

江文蔚接着說道:“陛下,臣等對宋常零擬的罪名是發配永安監爲奴做工,朱元則是永不敘用,落爲奴籍。”

“宋常零最大惡極,怎麼能只是一個發配了事呢。”李璟說道,這傢伙居然敗壞自己女兒的名節,真是該殺。

孫晟站起來,躬身說道:“陛下,本來臣等也以爲該判個死罪,只是。。。”他瞥了眼劉仁瞻,不說話了。

劉仁瞻心裡一陣膩味,當下也不敢再坐,從椅子上站起來,也躬身道:“陛下,臣請告退。”

李璟看了眼劉仁瞻,說道:“劉愛卿,先回家好好休息幾天,然後在替朕好好的練練親軍。”

見劉仁瞻走了,孫晟接着說道:“只是楚國五王爺在刑部大堂爭執,一定要把宋常零交給他們楚國處置。臣等以爲,宋常零萬不可交給楚國,而且,宋常零也不能被處死。”

“宋常零當然不能交給楚國了,可是爲什麼不能處死他呢?”李璟有點不明白的說道。

魏岑跳出來,說道:“陛下,宋齊丘爲相多年,門下學生、故吏衆多,駙馬曾在公衆場合多次督促,要處死宋常零。臣等以爲,宋常零,雖最該萬死,可不能處死,否則,難免有人說,我大唐是迫於楚國的壓力,纔不得不處死宋常零的。”

孫晟接口道:“而且,先帝和陛下待士子寬厚,天下百姓莫不感受到陛下的恩澤,宋氏父子雖然出言不遜,可畢竟只是。。。他們也沒有什麼具體行動。”孫晟終究是不願以言殺人。

李璟沉吟了一下,點點頭,又問道:“如果不上宋常零,萬一馬雲他們追究起來,該怎麼辦呀?”

魏岑看了看一臉正直的孫晟,這傢伙低頭看地,壓根不理這茬兒;而自從進了含元殿就一句話也沒說的江文蔚,則彷彿睡着了般,眯着小眼睛,充耳不聞。他舔了舔嘴,說道:“駙馬爺求宋常零不得,就強烈要求將朱元交給他發落,臣等覺得朱元不是此案主謀,似乎可以落爲奴隸,作爲伺候護衛公主的人員,賞賜給馬雲。成與不成?請陛下聖裁。”

李璟作起詩來,那是字字思量,極其耐心,可處理國事,就相當的不耐煩了。李璟剛當皇帝那會兒,就說過政務全交給馮延巳、陳覺等處理,由皇太弟李景遂監國。自己要躲會後宮去好好的從事文學之路,當時是周宗他們以死覲見,才逼得李璟收回成命。魏岑的話聽起來是讓李璟拿主意,可是他都把路想的好好的了,以李璟對國事的散懶,那會兒想別的辦法。

果然,李璟同意了。

就在這是,黃皓又從門外進來,說道:“陛下,周太傅覲見。”

今天是怎麼回事?這人一波一波的,都湊在一起了。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97章 向東!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59第85章 援兵1第1章 馬邑之戰第61章 迷惑第9章 讓涇州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77章 奇襲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5章 伏擊(一)第192章 真議和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50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6章 軍事改革第132章 刺殺第134章 詩賊(1)第68章 結義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74章 在天願爲比翼鳥第75章 搜捕第11章 新妃(2)第23章 入貢第1章 稀裡糊塗的穿越第80章 騎射第95章 新軍情第6章 投石問路第80章 豫章行(三)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27章 物價暴跌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01章 聽春宮第33章 入蜀(2)第54章 如此舉薦第53章 大手筆第88章 宴無好宴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67章 徒呼奈何第4章 斷其一臂第69章 進攻潼關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8章 請君作詩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69章 側翼第8章 請君作詩第25章 刺殺第68章 來了第72章 斬立決第80章 議徵安南第102章 會戰(1)第74章 在天願爲比翼鳥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104章 會戰(3)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47章 關門打狗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92章 試探27第15章 案發第105章 幽會第120章 我看行第62章 龍虎風雲會(五)第107章 明詔第153章 趙季札第72章 狂暴衝擊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45章 神棍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68章 釋放第58章 直搗興王府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51章 漫天要價第183章 發兵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116章 含元殿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3章 突擊檢查第78章 蒙汗藥第54章 商討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57章 波瀾再起第65章 好事將近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52章 脫身之策第55章 新的變化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72章 狂暴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