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朱友珪的局

當時朱友文擔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也就是說東京洛陽的兵馬,直接控制在朱友貞的手裡。

但問題來了,你想借人家的刀,需要人家願意借給你呀。

其實這也不成問題。

因爲朱溫死了,朱友貞不知道,朱友文也不知道,所有人都不知道,只有兇手朱友珪知道。

信息上的不對稱,可以用來殺人。

朱友珪矯詔(假傳朱溫詔命),讓朱友貞殺朱友文。

這個召命很突然,也很無理,但拜朱溫平日裡嗜殺成性的惡名所賜,他做什麼都是合理的。

朱友文就這樣被朱友貞所殺。

朱友文一死,朱友珪開始演戲。

他先是大開府庫,賞賜羣臣以及在京所有軍隊,收買人心。

然後又不辭勞苦地替朱溫下了一道詔書,詔書內容很長,大意是這樣的:

我老朱創業三十年,步履維艱,辛辛苦苦纔有了今天的基業。未曾想逆子友文竟然心存不軌,夜裡帶兵來弒殺我,幸虧我的好兒子朱友珪忠孝無雙,救了我老朱的性命。

但我還是受了傷,恐怕命不久矣。我死了不要緊,江山要有人繼承啊,友珪這孩子不錯,就讓他來繼位吧。

朱友珪顛倒黑白的功夫着實不錯,弒君的成了朱友文,他朱友珪反而成了忠臣孝子,而且當事人還都死光了,來了個死無對證,原本漏洞百出的謊話也就變得天衣無縫了。

現在朱溫的遺詔出來了,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然後終於開始發喪。

朱友珪在父皇靈柩跟前很是哭天搶地了一番,然後轉身登基,做了皇帝。

新皇帝開始大賞羣臣。

韓勍在篡位過程中出了大力,被任命爲忠武軍節度使,朱友貞殺朱友文有功,成了汴州留後。

隨後還有一道任命:加封河中節度使朱友謙爲中書令。

前面兩個人都可以理解,是爲朱友珪出過力的,後面這個朱友謙做過什麼呢,爲什麼要封賞他。

原因很簡單:正因爲他沒做什麼,所以更要封賞。因爲他手上有重兵,而且眼裡不揉沙子。

所以說這個封賞是安撫,也是示好。

但這邊示好,那邊未必買賬。

朱友謙不受命。

不受命就說明對新皇帝不認可,爲什麼不認可呢,因爲朱友謙不糊塗。

朱溫最後死於非命,這是被僞詔證明了的,那最終是誰殺了他呢。不用費心多想,也不用斷案,看看誰是最後的受益者就可以了。

朱友珪登基稱帝,他是最大受益者,所以他是兇手。

你誣陷朱友文弒君,人家友文同志當時遠在洛陽,怎麼弒君,弒了君他能有什麼好處?

而且人家是朱溫生前最看好的兒子,不弒君大位也是他的,沒有作案動機啊。

反倒是你朱友珪不被朱溫喜愛,還調動軍隊夜闖皇宮,這可都是明擺着的事實,瞞不住人的。

黑就是黑,怎麼描也白不了,只會越描越黑。 WWW ◆тt kǎn ◆¢O

對於弒君篡位之人,朱友謙肯定不買他的賬。

朱友謙不買賬,朱友珪很害怕,又發了一封詔書,召朱友謙到洛陽,許以高位。

這就是調虎離山、甕中捉鱉的戲碼了,不安好心。

朱友謙冷笑不止,對使者說道:“朝中新立的皇帝是誰啊?先帝駕崩他都不理喪事,我還要起兵到洛陽去問罪呢,還用他來召我嗎!”

這一句話把朱友珪說得惴惴不安,朱友謙果然要發兵啊,那就別等着他來了,先下手爲強吧!

朱友珪詔命大將韓勍爲西面行營招討使,征伐河中。隨後又改任感化節度使康懷貞爲河中招討使,韓勍爲副,集合大兵進攻朱友謙。

在進攻的過程中康懷貞還怕力度不夠,又拉了一個忠武節度使牛存節來打羣架,統共集合了五萬大軍,殺奔河中,圍住朱友謙一陣狂風驟雨般地猛打。

朱友謙被打蒙了,對方的三個人單拎出任何一個都夠他喝一壺的,更何況是三個一起上呢。

打羣架需要勢均力敵,所以朱友謙向晉國求救。

李存勖毫不含糊,派了李存審、李嗣肱、李嗣恩三員大將帶兵赴援,一舉在胡壁擊敗樑軍,河中圍解。

救命之恩,沒齒難忘。接下來朱友謙向李存勖通好,依附於晉國。

這對於大梁來說,是一個無法挽回也無法承受的損失。

自此大梁在西方戰線進攻晉國的道路被徹底堵死,只能在河上與晉國反覆鏖戰,十年之後,國滅。

不買新皇帝賬的人不止朱友謙一個,懷州三千龍驤軍造反,劫持了主將劉重霸割據懷州,美其名曰討賊。

然後他們就真的來“討賊”了,路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把沿途百姓糟蹋的不輕,最後被朱友珪派兵給滅了。

許州也是人心不安,許多軍士輪番向匡國節度使(治所許州)韓建上報軍情,說是有人預謀叛亂,你得管一管。

韓建認爲這是小題大做,不管,也不防備。結果馬步都指揮使張厚發動叛亂,殺死韓建。對此,朱友珪還不敢追究,反而任命張厚爲陳州刺史。

許州亂了,魏博也亂,而且造反的人還很多,一波接一波,大有前赴後繼綿延不絕之勢。

幸虧那裡有一個狠人坐鎮,此人就是楊師厚。

楊師厚大手一揮,把當地一次又一次的叛亂全都給按下去了,然後理所當然地向朝廷上表,說我要做天雄節度使(魏博節度使)。

大家看明白沒,楊師厚相中魏博這個藩鎮了,他早就想在這裡安家立業,但當時朱溫在位,他不敢亂來。現在朱友珪這個菜鳥上來了,大好時機到了。

所以說魏博的叛亂興許是有的,更有可能根本就沒有人造反,而是楊師厚在借平叛之名來打擊反對勢力,爲自己上位鋪路。

朱友珪可沒想那麼多,一看魏博這麼亂,幸虧有楊老將軍在那裡鎮着,魏博離不了您老人家啊,那就準了對方所請吧。

於是,楊師厚成了新的天雄節度使,原節度使羅周翰(羅紹威之子)改任宣義節度使。羅家在魏博的統治結束了。

楊師厚主政魏博之後,比照之前的魏博牙軍,建立了一支專屬於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銀槍效節軍”(又稱銀槍效節都,戰力在五代時期排名第一)。

這支軍隊大概有五千人,是從各部軍隊中優中選優逐一挑選出來的精銳,戰鬥力十分強橫。

這支軍隊武器整齊劃一,全部使用長槍。

正所謂“槍材難得十全”,意思是一杆好的長槍很是難得,槍桿必須選用強度大、柔韌性好、輕重適中的木材來打造。

當時魏州石屋這個地方的木材奇佳,楊師厚便在此地取材爲槍桿,精鐵打造爲槍鋒,製造-長槍作爲這支親軍的統一制式兵器。

銀槍效節軍由此得名。

這支軍隊士卒強悍,武器先進,工資水平高,社會待遇好,成爲死忠於楊師厚個人的一支獨立武裝力量。

有了這支私軍,楊師厚底氣更足了,他開始獨斷專行,調兵不經過朝廷,賦稅不上繳朝廷,官吏任免不向朝廷報備,簡直成了一個獨立王國。

朱友珪就算是傻子也知道楊師厚想幹啥了,不就是想鬧獨立嗎,你獨立試試?

朱友珪一紙召命發到了魏博,內容是這樣的:

“朕這裡有北邊緊急軍情要與您當面商議,您到京師來一趟吧。”

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七十六章 潞州之圍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四十三章 亂戰魏博第三十三章 戰神李存孝(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八十六章 王重師的悲哀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七十一章 淮南之變(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六十六章 大話士族第九十七章 錢鏐的那些事兒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掞第一百一十章 變天第二百一十二章 幽你一默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第九十二章 高賴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