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烏桓蹋頓

白狼石城,從丘力居手中接過烏桓三王部的權柄不過十載,長子樓班便長大了。

難樓、蘇僕延扶持樓班爲單于,而他蹋頓仍然爲烏桓王。

如今,三部卻已分裂成兩部,上谷、漁陽二郡尚在曹操治下,而右北平卻被東吳軍突如其來地攻佔。

蹋頓看着來到白狼石城的蘇僕延,雙眉微皺。

“吾知爾等之意,單于可是要吾率軍自白狼石城攻打土垠,逼迫東吳與吾軍決一死戰?可那東吳便是曹操、袁紹都不是其敵手,吳王劉奇更是號稱坐擁半壁江山,麾下披甲之士數十萬之衆,吾焉能激怒其人?”

“王上,那東吳尚在萬里之外的江東,如何能危急王上乎?”

蹋頓看着曹操的使臣冷笑一聲,“那吾且問汝,爲何汝隨單于使者繞行北地草原而來,爲何不走關內?”

使臣咂舌之際便聽蹋頓猛地一拍身前長案,“是因關外右北平之地全被東吳攻佔,便是秦皇島也丟了,如今吾麾下兒郎們輕騎前往秦皇島附近查探,正好瞧見數百艘數十丈長的樓船在島嶼附近行進,便是在島上來回搬運麻袋的民夫便有數萬人之多,那鎮守在秦皇島沿岸的軍士,已經於島外搭建兩座木橋,守備的軍士於營前構建拒馬,挖掘陷馬坑,更有強弓勁弩據守,便是數千之兵亦如虎狼一般盤踞於岸邊,汝等以爲,這等強敵吾可能敵乎?”

使臣輕笑了一聲,“大王有所不知,那吳軍不過是一路兵馬前來,跨海馳援,一路兵馬突襲得手,第二路兵馬上岸至少也得數月之後,吾軍若能在第二批東吳軍抵達之前攻下秦皇島沿岸並且派兵駐守,大可讓吳軍水師戰船徘徊於大海之上不敢登陸。”

“此番魏王已親率十五萬大軍北伐右北平,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王不爲自己部落的兒郎着想,也得會這幽州日後的歸屬着想罷。”

蹋頓冷笑一聲,“休要誆吾,爾等是想讓吾烏桓三部前去送死爾,如今遼東公孫度在攻打高句麗國,只怕無暇出兵與吾合擊右北平,更何況,若是吾三家一起出兵,如何瓜分此郡?”

“自是烏桓三部仍得原本舊址駐地,此外征戰中繳獲的錢糧都歸大王所有,此外,魏王願上表天子,封大王爲鎮北將軍,如此,當可鎮守右北平之地。”

蹋頓面色遲疑,“爾等此番脅迫單于率兵前來助陣,汝可知,吾烏桓三部本就受袁氏父子恩德,焉能背棄之?”

“如今袁氏父子尚在遼東太守公孫度之手,此處有他二人的親筆書信,乃是請求大王出兵奪回右北平之地。”

“荒謬,二位公子與曹操乃是殺父之仇,焉能與爾等聯盟乎?莫不是受那公孫度脅迫罷。”

“大王,汝……”

蹋頓擺了擺手,“來人,送客。”

使臣面色陰晴不定,“大王請三思而後行,魏王此番舉三州之兵北上,聲勢浩大,汝若冥頑不靈,怕是到時後悔莫及。”

“貴使,貴使。”蘇僕延連忙追出帳外,卻見蹋頓冷喝一聲,轉頭看向帳內一側,“幼安先生,可以出來了罷。”

“大王迷途知返,醒悟尚早,補救不晚矣。”來人四十出頭,一手撫須,一身灰衫整理地乾乾淨淨沒有辦法褶皺,倒是貌美君子。

此前蹋頓問他“來自何處?”他答道:“北海朱虛,現居遼東。”

蹋頓又問:“此來爲何?”

他再答:“是做說客。”

蹋頓又問他“姓甚名誰?”

他撫須大笑:“管寧是也。”

蹋頓面色微驚,管仲何人?歷任遼東各郡太守,幽州刺史,便是袁紹也曾徵召過他,但他一直拒絕,而袁紹這等強大的諸侯,竟然也不敢爲難與他,可想而知他有多高的名望。

問他祖上何人,只怕路人皆知。

管子,又名管仲。

“幼安先生,方纔汝言,只要吾投靠吳王,便可獲得烏桓侯的封賞,便可將族人全部遷入右北平、遼西等地安置,以江東治下之法屯田、牛耕水車,讓族人都能豐衣足食?”

“非也,吳王之意,可將遼西上谷、漁陽兩部烏桓遷徙至右北平外的草原,汝烏桓三部合一,願移居吾大漢百姓生養的郡縣,便入內安置,若不願,便繼續在草原放牧。”

“如今單于已落入曹操之手,東面又有公孫度之子公孫康統軍兩萬虎視眈眈,吾白狼石城若有異動,怕是他們頃刻間便會發兵。”

“大王可以先應允曹操使臣,只是需先與單于見面,拖住曹操即可。”

蹋頓面色陰晴不定,“莫非東吳還有後援?”

管寧當即大笑:“曹操發兵十五萬,大多都是袁紹的降俘和新募的精壯,不堪一擊,但能征善戰的精銳五六萬之衆還是有的,吾軍自然也不能懈怠,匯同水師,吳王已徵調十萬大軍匯聚於右北平之地,不出十日,援軍必至。”

蹋頓面色微變,但很快便恢復如常,“不知是哪一位司馬督戰?”

“仍由遼西都督陸遜統帥,另一路則負責配合大王攻取遼西之地,而那一位將軍只怕大王也聽聞過他的名號,如今徐州司馬張文遠。”

“張遼?可是那北海城下獨鬥河北上將文丑百八十合而不敗,統帥騎兵大破河北精騎的張遼?”

“正是此人。”

“除此之外,昔日溫侯麾下的陷陣營亦在右北平。”說着,管寧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蹋頓,“吾軍早已備下應對鐵騎衝陣之法,不過若要長驅直入,於野外擊潰公孫康所部,還得仰仗大王麾下的烏桓突騎。”

蹋頓陷入了猶豫,這老傢伙看起來人畜無害,實際上是暗地裡在警告他,不過他在遼東經略多年,自然也不是睜眼瞎,如今那土垠城外幾座大營上飄揚的旗幟他也派斥候扮作漢人去點了點。

光是中郎將之上的勇將便有七八人之多,更何況還有張遼這等鎮守一州的大將趕來,十萬大軍,他念及關中之戰,諸葛亮不過五六萬人便擊敗了十餘萬關中大軍,要知道,馬騰韓遂可號稱其中足有十萬西涼鐵騎。

他即便徵召族人,控弦之士怕也只夠兩三萬人,畢竟他一部有餘的烏桓,也不過二十餘萬百姓爾,其中還是夾雜着不少漢人。

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遜:十面埋伏第八十六章 呂蒙給自己升官第五百三十章 蹋頓反叛第五百六十二章 司馬懿三請三降第九十八章 江東盡縞素第五章 點卯第四百六十一章 從此發家致富第四百四十三章 火海里的龐統和周瑜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任廣陵太守·張文遠第五百三十七章 雨天不射第一百四十四章 甘寧VS徐晃(三更求首訂)第五百一十章 吳中五帥第三百二十八章 胡府後宅第八十四章 汝可知大禍臨頭矣第五百四十六章 難道我張郃是來收屍的?第一百九十六章 吾恐霸王之絕唱第一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戰——喬氏長女第三百零四章 心灰意冷第一百七十五章 安風津,木牛流馬第七十六章 漢禮四時,贊者如歌第兩百零二章 神將殺手第三百五十八章 黃忠戰嚴顏第三百一十五章 郭嘉病重第三百五十章 作壁上觀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兩百九十四章 劉表託後第四百二十八章 長江航標和網箱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航遼東第四百四十八章 諸葛布陣,龐統奪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騎戰,曹純與虎豹騎第三章 劉繇帳下第兩百七十七章 過河,故地第三百二十八章 胡府後宅第三章 劉繇帳下第九章 喜怒交加的劉繇第五十二章 江東六項(上)第一百四十章 尋陽,大將之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西涼之錦第三百四十一章 莽夫之勇第兩百八十九章 當陽長阪坡第五百零九章 三國立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第兩百八十九章 當陽長阪坡第四百九十七章 軟禁第四百四十一章 拆牆巷戰第十八章 疑兵之計第一百六十章 下廣陵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師退夏侯第五十九章 有女昭姬第四百五十章 西涼之戰第兩百五十二章 升官發財不走此路第四百八十一章 管寧說蹋頓第一百九十一章 狼潮,重騎戰術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中火燒連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周瑜揮淚舍朱治第三十章 破賊第四百四十六章 趙雲出漢中第四百零三章 開疆拓土者,賞金封侯第七十六章 漢禮四時,贊者如歌第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兩百九十四章 劉表託後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南大營第九十三章 鄱陽水師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三百七十四章 全面開戰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第四百四十章 誰在算計誰?第四百一十七章 奇襲白水關第五十五章 計問二張第五百零一章 主公!魯肅在此第一百一十六章 連環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焚寨!奪船(第七更,求首訂)第三百八十七章 困於大澤鄉第三百四十七章 捐糧授爵第一百七十七章 沉船與水龍炮第兩百八十二章 劉曄說玄德第三百九十六章 凡土地接壤,皆爲漢土第五百五十五章 涿縣之戰(三)第三百零七章 意氣風發關雲長第五章 點卯第兩百三十章 綁了個女將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仲景之怒第五百一十七章 劉關張組成的三叉戟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我愚蠢的弟弟啊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叔的嘆息第三百五十四章 趙韙起兵第五百五十九章 戰場只有勝負第一百八十章 吾呂布仍是天下第一第二十九章 罪不容恕第一百二十六章 襲取歷陽第五百一十二章 破兩關,呂蒙獻策第八十八章 歙縣之戰(上)第六十六章 雨打琵琶瀟湘夜第兩百六十七章 審卷第三百一十二章 兩虎相爭第十二章 軍侯朱桓第五十章 夜襲衝營,太史慈趕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淮北之戰——斥候戰第四百零三章 開疆拓土者,賞金封侯第一百一十章 劉曄下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