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吳侯府。
當劉奇受到魚復四百里加急已是十月。
“叔鸞,汝以爲此事當如何?”
戴良放下手中竹簡,朝着劉奇恭敬一輯,“主公,漢升將軍之見,吾以爲甚好,倘若嚴顏率軍趕往江州,則五溪蠻諸部必會有所異動,到時,主公可以入蜀馳援宗室名義,命蒯異度率軍入巴郡清剿五溪蠻。”
“此計雖好,汝可知,如今荊州戰事已拖延吾軍甚久,運輸糧草輜重、民夫消耗的錢糧,每一日都不菲。”
“那主公爲何不下令罷兵?”戴良笑吟吟地看向劉奇道。
劉奇哈哈大笑,卻又聽戴良開口:“司馬懿兵敗,如今留張飛鎮守汝南,陳國已爲潘璋將軍攻破十餘處關卡,十一月之前,必能盡取陳國之地,到時,吾軍便可往西北進兵許昌,主公亦可得償所願。”
劉奇收斂了臉上的笑容,露出幾分淡然,“叔鸞可知,爲何本侯要去見天子?”
“劉備被天子視爲皇叔,封平原侯、加大司馬,且不過據數郡之地爾,主公坐擁四州之地,千萬之民,披甲一二十萬之衆,主公此去,定當加官進爵。”
“叔鸞,吾那皇叔,可是拒絕逢迎天子,卻命兩千老卒據守許昌,汝以爲,吾軍北上許昌之時,當如何?”
戴良陷入沉思,“主公吶,臣下才疏學淺,此事怕是……”
劉奇笑着指了指他,“也罷,汝去傳召孫邵、張昭、張紘、顧雍、是儀等人前來府中議事。”
“主公,若要召這幾位,怕是得十餘日腳程。”
“無妨,如今荊州鏖戰,吾江東此番於四州之地施行捐糧授爵之策,已得陳糧三十餘萬石,當可應付到明年開春。”
——
十月中旬,匆匆而至的幾名文士匯聚在堂外。
張紘伸手拉住戴良,一臉親熱,“叔鸞,主公相召,可有要事?”
張昭擡手一輯,“叔鸞,這麼急迫地召吾等前來,可是爲荊州、淮北戰事?”
戴良苦笑着看了一眼四人,“長緒公與子羽公已到堂內,正與主公商議此事,汝等入內便知。”
幾位相視一眼,張昭擡手,“顧治中先請罷。”
“子布請。”
三人隨戴良走入堂內,朝着上座的劉奇恭敬一輯,“吾等拜見主公。”
“入座吧。”劉奇微微擡手。
“喏。”衆人各自落座堂下左右。
“徐庶急報,潘璋三日之內可攻下新汲,此處距許昌不過二十里,爾等以爲,本侯即刻啓程北上,前往許昌面見天子可好?”劉奇環視一眼堂下,此間列坐之人,皆是他心腹幹臣。
堂中幾人對視一眼,張昭朝着劉奇擡手一輯,“主公去見天子,無疑會受到賞賜,不知主公可爲天子備下朝貢之禮。”
劉奇雙眼一眯,“自然有的,江東特產之物,麪食糕點,還有海中珍品。”
張昭低下頭,“那秣陵別宮可有記入禮冊?”
聞言,堂內幾人俱是噤聲,心中無比敬佩地看着張昭。
這句話,非主上近臣,非胸有大魄力之人,是不敢開口發問的。
話音剛落,堂內落針可聞,劉奇雙眉一凝,目光落在張昭的身影上,“子布以爲,當如何?”
“先主在時,便以天子名義,於秣陵修別宮,聚龍氣,主公應當在禮冊上添上行宮之時,主公與天子乃是宗室手足,但畢竟是臣子。”
言及於此,堂中幾人都鬆了口氣。
龍氣,別宮,這些都是天子規格,劉奇雖位居驃騎大將軍,吳侯,節制長江兩岸四州之地,卻仍舊是臣子。
他劉備以皇叔自詡,廣納賢良,得天下民心。劉奇善待宗室,又得荊襄揚州淮南三地士族擁戴,在張昭看來,當不能捨棄此前的仁德之名。
劉奇滿臉凝重,“倘若天子願隨吾南來,北地曹操、孫權、袁紹、益州劉璋,怕會如昔日董卓之時,聚兵而來。”
張紘跟着起身,“孫權與吾江東地不接壤,益州趙韙近日已將起事,內亂尚未平息,且自顧不暇,袁紹官渡新敗,除青州袁譚之外,無餘力南下,至於曹操、劉備,此二人方纔是吾江東心腹之患。”
是儀一手撫須,“主公吶,天子未免會隨主公渡江南下。”
“哦?這是爲何?”
是儀迎着四周注目的目光微微一笑,“昔日董卓挾持天子奔往長安,董卓死後,天子得良機回返洛陽,想來,天子若無外力挾持,心中仍是屬意大漢龍脈之地。”
“況且,即便天子願意南下,你劉奇願意將他帶回江東嗎?”是儀心中還憋着一句話沒有出口,堂內幾人,卻都已想到此間。
是儀頓了頓,再次開口:“劉備留兩千精兵屯於許昌,便爲此事。”
劉奇望着堂內房樑,“此次荊州之戰後,若是孫曹罷兵,汝等以爲,天下局勢當如何?”
“聯合伐吾江東。”一直安然坐於左下首的孫邵突然開口道。
“江州水道寬闊,當爲吾江東水師所據,吾已傳令蒯越,率軍趁蜀中內亂之際,以助宗室繳賊名義,攻下巴郡。”
劉奇站起身,眼中露出幾分精光,“今荊州戰事不順,本侯便親往前線督戰,此戰,當賭上吾江東之兵,除交州屯駐之兵外,再從服徭役的山越之中抽調兩萬精銳,編入驍騎營,隨本侯北上,馳援淮北。”
眼見堂下幾人皆默不作聲,顧雍動作很慢地從座上站起身來,朝着劉奇擡手一輯,“主公可是要率先掀起戰事。”
劉奇微微搖頭,“既然孫劉曹袁皆以吾江東爲心腹大敵,何不先滅一部,他曹孟德既然與孫仲謀在交戰,袁譚爲陳公臺所拒,那吾軍便先取劉備。”
劉奇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口。
臥龍鳳雛,徐庶呂蒙,皆乃當世人傑,誰能壓他們一籌?他們任意一人都能統帥十萬雄兵作戰,都能力挽狂瀾,唯有他親自前往。
圍攻襄陽,攻堅城之策,何其愚蠢爾。
劉奇在荊州之戰拖了三四月,便是爲了秣陵工匠坊趕製複合弓和徐州劉曄督造連弩之事,如今既有所成,那便無需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