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二章 士燮質子

交州一衆文武的議事結束,一衆文武俱是散去,留下五十出頭的士燮坐在左下首候着。

劉奇身側,除卻四名親衛,便也只有戴良一人。

“吳侯此去,此去經年怕是也不會再來交州罷。”士燮眯着眼含笑說道,此刻,他便如一名慈眉善目的長者。

“老刺史何出此言?”

“交州路遠,吳侯掌吾大漢天南四州之地,民上千萬之衆,須得坐鎮秣陵,穩定人心。”

劉奇笑了笑,“有些事,若放心不下,還得親力親爲。”

士燮一手撫須,含笑點頭,“吳侯早年被譽爲漢室雋才,如今已成漢室德才兼備、牧守一方的幹臣矣。老朽居於天南,此生能與吳侯會晤,已無憾矣。”

說着,士燮便朝着劉奇鄭重其事地擡手一輯。

“聽聞江東治學鼎盛,於郡縣之地,設立蒙學,不知可有此事?”

劉奇微微一笑,“吾稱之爲私塾,自是有的。”

士燮朝着劉奇再一輯,“吾有一子,現任日南太守,他崇慕百家之學,有意前往江東六郡求學,於那方山書院中,會晤當世之大賢,還請吳侯允之。”

“士廞?”劉奇心中微微一頓,這老傢伙倒是捨得,如今他治下能夠掌控的九真、日南、交趾、鬱林四郡都被自己以江東兵將佔據,不出三五月,便可將其牢牢掌握在手中,士燮竟然捨得再放棄一郡,更主動提出委婉的質子。這老傢伙,太會明哲保身了。

“士太守正值壯年,於任上多有佳績,此乃交州各郡大興土木,開墾屯田之時,若擅自調動一郡掌印,實爲下策。”劉奇微微搖頭,在士燮錯愕的神情下,一手撫須,“吾聞老刺史家中有五子,一子正值弱冠之年,不若先隨本侯回返江東就學,待他學成歸來,亦可牧守一方,爲士氏一族之千里駒爾。”

士燮雙眉微皺,“吳侯所言,可是吾那三子士徽。”

“正是。”

士燮心中多有不捨,他那五子之中,唯獨只有三子才學,爲他看重,雖然年少輕狂,有些莽撞,但他早年便想將其留在身側相伴,將畢生所學託付於他,令他可延續士氏一族之繁榮。

“至於士廞太守,既然有意前往江東六郡,覽吾江東六郡之風貌,不如便命他前往會稽郡任太守罷,想來,顧元嘆也不會拒之。”

“這……”士燮滿臉爲難,他心中更是一陣不滿,未曾想,眼前這位年紀尚輕的吳侯,心思竟是如此縝密,竟想讓自己質二子於江東。

“倒是險些忘了,如今會稽正在修建馳道,開春之際亦是農忙時節,若是士廞前往,怕是會幾多奔波勞累,卻是……”

士燮黑着臉低頭拱手一輯,“既是吳侯之命,小兒必定從之。”

修建馳道,打開商路,但凡交州明理之士,必知此舉可造福交州之民,若士廞因修建馳道須得時而視察監工太過勞累而推脫,那麼,他這太守,只會漸漸與治下百姓離心離德。

一日後,劉奇於蒼梧城外,登車將行。

“吾等恭送吳侯。”士燮看着跟在馬車後面,乘騎着戰馬的兩名兒子,胸口隱隱作痛。

在車馬離開之後,他腳下一軟,終究是倒了下來。

“父親。”

“大兄。”

一時間,在他身後的兒子兄弟慌亂不已。

——

二月十七,正在劉奇返程這一日,位於秣陵城外方山書院的春闈最後一科,已經拉開了帷幕。

“押注了押注了,這四方招賢館的官吏可當真是大膽。”

“噤聲,此事莫要談論,必定有上面的官吏授意,否則,這幾人必定不敢如此大膽妄爲。”

“的確,四方招賢館位於秣陵長街,往來官吏軍士不知凡幾,若是私自開賭,怕是自尋死路爾。”

“不過汝等倒是說說,這都第三科了,那出身江東六郡的幾位士子,孰能勝出?”

“這一科卻是巧了,州牧、別駕、長史、太守之子俱在此處同考。”

“不僅如此,出身吳郡郡學的六大才子之中,便有五人在此。”

“爲何不是六人齊出?”

“哈哈……”被問之人頓時朗聲大笑,“仁兄卻有不知,那排名前列的陸小神童,卻因年不過十歲之齡,不允參考,便是升州學,已被駁回。”

“這是爲何?天生神童,爲何不能升州學,此事若爲天下士子所知,必會不忿。”

“噓,仁兄噤聲,此地可是聖賢往來之所,此話萬萬不可再言。此策乃是吳侯親定,江東境內,無人敢言其他。”

……

正在附近的人羣激烈地交談之際,一張告示也被貼在了四方招賢館的大門處,同一時間,擺放在門邊的幾條長案之上,分別擺上了十幾個用紅布裹了的木箱,木箱上有一處開口,其餘密封,兩側站有魁梧軍士,旁人即便是心知那是裝盛金銀之物,也不敢上前窺覬。

人羣紛紛簇擁到告示之前,一邊聽着告示前站着的文吏朝着衆人喝道:“都瞪大雙眼瞧仔細了,這第三科,不設貢士之注,以狀元下押。”

“吳縣陸議,買一賠一又十分之一。”

人羣頓時譁然,“這也太低了吧。”

“這……此人這等賠率,莫非是狀元早已欽定?”

文吏看了一眼場中的動靜,十分滿意,再次開口:“吳縣顧邵,買一賠一又十分之一。”

“譁”人羣中不少捏着錢袋觀望的百姓紛紛搖頭,這賠率,便是將整個身家押下去,怕也賺不回多少甜頭。

“北海孫逸、北海營陵是玉,陳留平丘毛機,廣陵張玄,汝南平輿許欽,以上五人,皆是買一賠二。”

“譁”一時間,人羣中不少人摩拳擦掌,這五人或許他們大多都爲聽過,可若是提及他們的父輩,那可都是如今江東如雷貫耳般的人物。

只是,告示上還有着一長串人名。

“吳縣卜靜、吳縣張敦、烏程吾粲、長沙臨湘桓彝、東萊牟平王基,以上五人,買一賠三又二分之一。”

文吏看着議論紛紛,嘈雜一片的人羣,嘴角微微勾勒幾分,“除此之外,汝等還可下注,押一甲三人之名,若全能猜中者,買一賠五,若能全猜中名次者,買一賠十。”

“下注分先後,買定畫押即離手。”

“吾來吾來。”

“哈哈,如此白撿之財當屬吾來。”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吾等一切樂呵樂呵。”

一時間,那幾丈長案身後,人羣按照幾列排成了長龍,甚至到後來,還有人從四方招賢館中請來文吏、士子爲這些瘋狂的秣陵百姓們簽字畫押,寫下押條。

第四十章 傳繳誅賊第兩百二十二章 周泰毀浮橋第兩百四十三章 赤壁!赤壁!第四百八十八章 華佗:我只有三集戲份?第五十九章 有女昭姬第一百一十一章 皖縣雙姝第一百三十九章 周瑜論戰第兩百五十四章 武試·默武經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降者,王累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末路第四百九十五章 劉備:我愚蠢的弟弟啊第五百六十二章 司馬懿三請三降第四百七十一章 逃竄的曹彰第兩百九十九章 麋子仲僕從何人?第兩百三十章 綁了個女將第三百七十七章 周瑜和郭嘉的默契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街一個劉,南門一個劉第五百三十三章 效秦滅義渠第兩百五十七章 三甲誇街,榜下搶婚第四百零一章 馬忠:小老弟,沒想到吧第五百零一章 主公!魯肅在此第四百四十九章 劉奇教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阿瞞頭風犯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四百一十八章 周瑜敗李嚴第一百七十章 妙才與文烈第四百五十二章 諸葛亮發明系列第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蠻開市,賜銀歸義第二十七章 鄱陽宗帥第九十二章 鑄錢五千萬第四百七十一章 逃竄的曹彰第四百六十一章 從此發家致富第五十六章 劉奇入會稽第三百二十二章 襄陽事變第九十七章 劉繇顧命第四百七十一章 逃竄的曹彰第一百四十三章 錦衣衆,先登(二更求首訂)第兩百七十一章 一塊襠布第四百七十六章 魏王親征第三百八十三章 劉曄議工部第一百九十四章 進退爲難曹孟德第三百四十九章 嚴顏第九十九章 陳宮的失望第八十二章 點將臺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師之外的任務第三百二十七章 凡娶貴嫁第四百零五章 揚帆,東萊縣第兩百六十七章 審卷第三百六十八章 司祿校尉從事弘諮第六十五章 劉表:此乃文興重器矣第五百六十四章 兵諫第四百二十章 只怪周瑜太狡猾第五百五十一章 老曹遺詔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純甘爲誘餌第九十二章 鑄錢五千萬第兩百章 寸土不讓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降者,王累第一百九十章 潰敗,虎豹騎的屠殺第四百五十三章 文丑末路第三百二十二章 襄陽事變第一章 江東劉子興第五百三十二章 懾萬衆者,陸伯言第三十八章 周泰戰孫策第三百九十七章 進退張弛第四百九十八章 孫權大婚第兩百零一章 算皇叔一策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降者,王累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袁歡語泣珠第一百四十二章 甘寧奮短兵(一更求首訂!)第五百零八章 步甲攔重騎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第兩百二十一章 魏文長第五百零六章 魯肅殉國第四百六十章 一個時辰告竭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蠻開市,賜銀歸義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本初遲暮之心第兩百七十七章 過河,故地第一百零七章 棄守皖縣第四百三十五章 牛角響,羌人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皇叔面前秀演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氣袁術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略遼東諸島第一百六十二章 淮北之戰——徐庶定計第五章 點卯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略遼東諸島第四百三十九章 龐統:我爲魚肉第兩百五十七章 三甲誇街,榜下搶婚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許褚從未想過要逃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三十二章 梟首示衆第兩百九十章 六路援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狙殺!百步穿楊第八章 三箭定婁縣第五百四十二章 是故,孫權還活着第三百五十九章 陸遜初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毦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趙雲擒夏侯第五百四十章 輪射第三百四十八章 地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