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三章 劉表之喜

江陵,自黃祖兵敗之後,劉表得以插手江夏事宜,命部將王威,率八千軍士,進駐江夏。

他如今以文聘鎮守南陽,以蔡瑁鎮守南郡,以霍峻鎮守章陵,平日邀約三五文士,于山間遊玩,倒也暢快。

“報……稟報主公,交州有密報呈上。”

劉表看了一眼兩側的文武,朝軍士一招手,“呈上來。”

“喏。”軍士快步上前,由伊籍上前接下。

他幾眼看過,面色一喜,當即朝着劉表拱手一輯,“主公,大喜啊,交州刺史士燮,上表請辭交州刺史之位,有意讓主公任命交州刺史,並允諾主公出兵蒼梧,任命蒼梧郡守。”

聞言,亭內文武都陷入了沉默。

劉表接過竹簡,思忖頃刻,雙眉微皺:“吾荊州未有節制交州之權,士燮這是爲自保而舍一利爾,只是,這一利,吾卻不得不接。”

“蒼梧一郡,民四十餘萬,乃交州重鎮,若能爲吾荊州所用,他日進兵交州,可爲吾軍前哨。”蒯越擡手一輯,滿臉帶笑道。

傅巽擡手一輯,“主公,當即刻選任交州刺史、蒼梧太守人選,以數千精兵護送,即刻南下。”

劉表微微頷首,“汝等以爲,遣何人任交州刺史,又以何郡之師,進兵交州?”

話音剛落,亭內數人便出現不同的聲音。

就在劉表有些舉棋不定之際,突然聽到一個聲音。

傅巽站起身來,“主公,吾以爲,當以零陵太守賴恭爲交州刺史。”

劉表一手撫須,“那蒼梧太守,以何人鎮之?”

“可任主公麾下折衝將軍吳巨前往鎮之。”蔡瑁起身道。

劉表沉思片刻,“如此,零陵何人鎮守?”

“主公可命吳巨麾下所部兵將與賴恭零陵之兵一同南下蒼梧,可將蒼梧太守一職,交由心腹代領。”蒯良起身道。

“張允,汝率所部兵馬,前往零陵赴任,此外,吾命張虎率軍三千,爲零陵都尉,與汝共鎮此郡。”

“喏。”張允笑着擡起頭來,他是劉表外甥,此前一直陪伴在劉琮左右,原本他以爲,自己已無出頭之路,未曾想,如今卻有牧守一郡的機會。

“伊籍,汝爲零陵郡丞。”

“喏。”伊籍太守一拜,心中卻多出幾分苦澀,自己空有滿腹學識,如今卻只能遠離襄陽的圈子,他始終,不爲劉表心腹啊。

“主公,此事,當先遣使告知其餘四郡太守,吾軍自南郡命人貿然渡江南下,以免引起誤會。”蒯良適時出列道。

劉表微微頷首,“子柔不愧吾之子房,行事縝密,便依子柔之見。”

“主公,此外,這蒼梧一郡卻是燙手山芋。”話音剛落,便又聽蒯良開口。

“這是爲何?”劉表面色微變。

蒯良迎着堂內一衆文武的目光,淡定自若地擡起一臂,“吾聞江東已遣使入交州,半月之內,若不得交州刺史士燮歸附,便會命屯駐於豫章以南的賀齊率軍殺入南海郡內,士燮,此乃丟車保帥之計也。他不欲開罪江東,便以重鎮蒼梧之地四十餘萬之民,引主公之兵進駐,若江東軍來攻,蒼梧必爲其所取之地,倒是,主公卻是須得和江東軍開戰。”

“吾軍方纔與江東軍停戰,吾親筆修書一封,與吳侯叔侄相稱,若僅一二月便再次開戰,吾之顏面何存……”劉表滿臉猶豫,江東軍之勇,他算是見識了。

此番擊敗黃敘所部的徐晃,本就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校,便是除叛將甘寧、蘇飛在外,江東軍馳援之兵,也僅蔣欽一部水師。江東軍主力尚在淮北與曹操開戰,上將吳憲、太史慈、呂蒙、周泰等將,無一趕至,更是以一兩萬之兵,生生拖住了荊襄三四萬之衆。

如此,劉表又豈敢再戰。

他如今想的便是以漢室同宗叔侄大義,牽制劉奇,未曾想,他如今卻險些上了士燮的當。

“如此,當如何是好?”劉表臉上有些肉疼,他有些捨不得蒼梧,此郡百姓,可抵江夏、武陵二郡總和,雖然土地貧瘠,但以荊襄錢糧,足以養之。

蒯良笑着環視一眼堂中文武,此地列坐之士,皆是劉表心腹幹臣,他也放下心來。

“士燮舍蒼梧一郡,主公以賴恭任交州刺史,則可順勢將零陵一郡之地,收入囊中。”蒯良心知荊南四郡,乃是劉表的心中大患,他說什麼也不會放過同時有兩塊肥肉遞到嘴邊的機會。

“此外,蒼梧入吾荊州之手,他士燮必定不敢守南海。”

眼看着蒯良信心滿滿的高談闊論,蔡瑁眯着眼,“子柔先生此言雖有道理,但南海一郡之地,亦有百姓二三十萬,交州地廣人稀,他士燮又豈會甘願就此舍之?”

“若不捨,必不能當江東豫章、會稽之兵。”蒯良回首看了一眼蔡瑁,一臉遊刃有餘。

“若江東軍來攻吾蒼梧,當如何是好?”劉表又問。

蒯良朝着劉表鄭重一輯,“當傳書士燮,命其集交州之兵於合浦,若江東軍來襲,吾荊、交二州之兵,雖進取不足,鎮守有餘矣。到時,若戰事不順,主公還可責令長沙太守沙羨,武陵太守杜伯持,桂陽太守李叔堅出兵相助。”

“損他人之力爾不損吾荊州之兵,子柔之計,甚妙,甚妙。”傅巽第一個撫掌大笑。

“若兩軍聯合,以何人爲主將?”蔡瑁乃軍中戰將,自然一眼便察覺到其中關鍵。

“交州官職,以誰人爲長?”蒯良反問道。

“自是士……”蒯越開口欲答,話到嘴邊一轉,“自是新任交州刺史賴恭。”

蒯良笑着看了一眼自家二弟,“如此,交州當以吾荊州之兵爲首爾。”

劉表大喜,正欲拍板之際,亭外,已有軍士快步跑來。

“報……稟報主公,吾軍細作傳訊,吳侯劉奇命奉武中郎將徐晃,率軍五千,進駐龍江上游,又命右都督吳憲,率軍一萬,進駐會稽。”

聞言,劉表心中一急,“那會稽都尉乃劉奇心腹大將朱桓,如今何在?”

“傳聞其於一二月前,自東冶出海,未曾回返。”

亭內陷入了一片死寂,江東軍的動作之快,無論是在場的衆人,還是交州的士燮,都未能反映過來。

第一百六十八章 淮北之戰——行船,行女第一百八十三章 曹仁之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淮北之戰——趙雲拜營第五百四十八章 葬禮第五百零三章 臣龐德,前來救駕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一百九十七章 他真的是天下第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黃忠戰嚴顏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中火燒連營第兩百二十九章 甘寧戰黃忠第四百七十八章 涼刀和涼甲第四百二十三章 三面包圍成都第二十四章 武將四境第八十五章 大功告成第十七章 淮陰步子山第三百六十七章 先敗一陣,吾再相勸第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五十六章 突襲吳王衛隊第兩百七十三章 攻淮還是伐劉第三十一章 焚船,堵門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都督之墓第兩百五十一章 龐統渡江第七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第三百零五章 這一年,司馬十九第一百四十二章 甘寧奮短兵(一更求首訂!)第四百四十三章 火海里的龐統和周瑜第五百二十二章 曹操死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準備撤軍第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零四章 心灰意冷第四百八十六章 華元化第兩百零七章 青梅煮酒第九十二章 鑄錢五千萬第五百一十四章 十年叔侄第三百三十三章 二次奪城第六十六章 雨打琵琶瀟湘夜第五百一十五章 夜話子龍第七十三章 徐公明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生騎射第一百四十章 尋陽,大將之爭第八十七章 連破七寨第五百三十章 蹋頓反叛第五百四十九章 去見曹操最後一面第三百三十九章 徐庶破混元一氣陣第兩百一十六章 毛玠與桓階第八十八章 歙縣之戰(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西涼鐵騎VS江東精騎第兩百一十四章 毛孝先第三百五十章 作壁上觀第三百四十五章 一千架投石車第四百五十七章 火爆場面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三百六十章 劉大耳朵的當第四百五十七章 火爆場面第六章 奇襲無錫第五百四十九章 去見曹操最後一面第兩百八十七章 華容道第八十八章 歙縣之戰(上)第八十九章 歙縣之戰(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全面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司祿校尉從事弘諮第兩百五十一章 龐統渡江第五百一十六章 王對王第九十一章 錢糧告竭第三百一十三章 拖刀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安風津,木牛流馬第五百五十二章 天下再無曹孟德第七十四章 大婚前夕第五百三十章 蹋頓反叛第四百七十二章 擺了一道第三百五十七章 李異臣服第一百九十四章 進退爲難曹孟德第三百五十一章 五溪蠻部集結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兩百一十一章 忍痛,還是割愛第三百零六章 屏風題名第三百五十八章 黃忠戰嚴顏第四百八十一章 管寧說蹋頓第兩百六十五章 刑名題第一百四十二章 甘寧奮短兵(一更求首訂!)第六十九章 四方招賢館第四十二章 太史慈戰孫策第三百八十章 南遷移民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末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任廣陵太守·張文遠第三百六十八章 司祿校尉從事弘諮第四百零二章 俘虜十萬,拓土三百里第五百零八章 步甲攔重騎第五百三十章 蹋頓反叛第兩百二十八章 老將無後第一百七十六章 萬馬衝陣,三丈槍林第五百二十六章 猛火油第三百七十八章 遺策第七十八章 軍用沙盤第兩百二十七章 劉奇納降第兩百四十六章 蔡中的求死欲第四百五十一章 八陣圖第五百一十七章 劉關張組成的三叉戟第三百七十一章 西涼之錦第五百一十三章 陳到拒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