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軍師之外的任務

黃猗一死,城上兵卒大亂,眼見着大隊兵卒在城頭上護着黃猗的屍首朝城內撤去,很快,徐庶便得到了這一戰報。

“可惜,此人倒也算一忠烈之士。”徐庶嘆了口氣,大手朝前一指,“彭式、賀齊,命汝二人,各率本部兵馬,奪城。”

“喏。”二將面色一喜,當即各自領了一軍,從兩側開始攻城。

“報……軍師,南門水寨,已爲周泰將軍攻破。”

“報……軍師,西門城門,已爲吾軍攻佔。”

徐庶面色一喜,正待開口,又有傳令兵抵達:“稟報軍師,袁胤率軍千餘,從北面城門突圍,已被呂岱、彭虎二位將軍擊潰,如今被親衛百餘兵將簇擁着北逃,二位將軍正在追擊。”

“無妨,袁胤北去,欲投龍舒,子明將軍雖已率軍北去,此城亦有吾軍五百士卒把守,他區區百人,只會自投羅網。”

說着,徐庶深深地看了一眼北面城門的方向,“呂定公,此人倒是有些武略。”

“咔咔咔咔……”在徐庶沉思之際,城門卻是從裡面打開了。

彭式與賀齊,爲奪這先登之功,卻是親自身先士卒,率軍登城,卻不想,最終仍是彭式年輕氣盛,先登一步。

城門大開,徐庶在戰馬上拔劍出鞘,“傳吾將令,衆將分別佔領府庫、縣衙、城內大營,四門必須留兵駐守,於麋、笮融二位將軍,把守街道,解決城中潰兵,不得有誤。”

“喏。”很快,等候在他身側的十餘騎便各自散去。

一炷香後,徐庶率軍入城,城內到處,都有着散亂的雜物。

販賣水果的竹筐、逃難時掉落的細軟,被城內袁軍扛着灑落一地的慄米,一片狼藉。

當徐庶在縣衙坐定,城中衆將也紛紛回到堂前交換將令。

聽着他們一個個興奮地彙報斬獲,徐庶掃視一眼堂中衆將,目光最終落到獨自領兵攻佔北門,且順勢率軍佔領府庫和縣衙的諸葛均身上。

“公讓,汝且爲吾代筆,張榜安民。”

“喏。”諸葛均立即起身應下,心中有些激動,他在這一戰的表現可圈可點,此番,亦算是熬出頭了。

“此外,將俘虜的三千餘衆,全部收押大營,擇其精壯,收編各營。”

“喏。”衆將面色一喜,此戰他們所部兵馬亦有傷亡,若是能有補充,自然再好不過。

“將黃猗屍首厚葬,此人,亦算是死守此城而死的忠義之士,各爲其主,卻也不能讓其暴屍荒野。”

“喏。”衆將看向徐庶的目光,又多出幾分敬色,他們效力於沙場,又有哪個敢說,自己的頭顱,他日不會被敵將從疆場上取了取,若能保個全屍,已是他們這等戰將的夙願。

“各營入城休整,沿舒縣每隔一里派出一名斥候,留意袁軍動向,吾軍明日發兵舒縣,此戰若勝,吾江東,可一舉平定廬江郡。”

“喏。”衆將同時踏前一步,扯着嗓子吼道。

徐庶目光從幾人身上掠過,“以周泰爲先鋒,領虎賁五千先行,五更出發,天亮之前,必須抵達舒縣城下。”

“喏。”

“諸位各自回營吧,征戰幾日,且先好生歇息。”

“末將告退。”衆將魚貫離開,徐庶立即取出了一張帛紙,他還必須得親筆所書,爲遠在秣陵的劉奇,呈上廬江的戰報。

不多時,呂岱回營。

“定公將軍一路辛苦。”徐庶隔着很遠便看到了他拎在手上的頭顱。

“軍師,此乃袁胤之首級,吾等追至半途,亂兵爲吾軍擊潰,袁胤被吾陣前斬了。”

“彭虎將軍何在?”

“已入駐龍舒。”

“甚好,知吾者,呂定公矣。”徐庶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今日攻居巢一戰,將軍當爲首功。”

“岱,竭盡所能矣。”

“且先下去歇息吧,明日汝軍爲吾側翼,拔營攻舒縣。”

“喏。”

目送呂岱遠去,徐庶在給劉奇的信上,再添上幾筆。

“諸葛瑾、諸葛均,前者可現爲一縣之長,歷練大用,後者需積累資歷,以老吏爲其掛職,實則以其主政一縣。”

“此外,主公所言,戰時,以武將代縣長之職,兼任縣尉,鎮守一城,此計可行矣。”

“吾料數日之內,廬江各地,必爲吾軍所取,還請主公早日定下廬江各司職官員,將郡縣書院文士,派遣廬江赴任。”

袁術麾下的官,除卻部分老朽,資歷極深但在任上卻待不了幾年的可以留用之外,在出兵之前,劉奇和徐庶、張昭等人的商議中,其餘剝削百姓,殘暴不仁,或是碌碌無爲之輩,盡皆以前往江東述職的名義,以刺史府孫邵、是儀、許靖等人,考察其德行,下放州、郡兩級書院進修後,視成績任用。

至於兵卒,徐庶彙報了兩個數字。

一則是俘虜的人數,二則是具體補充進各營的精壯數量。

此外,己方戰損,亦是呈上。

一開始,徐庶並不理解,軍中既然有花名冊,爲何劉奇還要下令,爲每一名軍士甲冑上留下籍貫和姓名,如今,隨軍征戰,幾戰陣亡的五百餘人,屍首焚燒之後,卻是可以憑着木牌,送外秣陵,被各家取走下葬。

撫卹的獎賞,亦可根據身份木牌上的籍貫和姓氏發放到位,便是在秣陵城外,石頭城西邊的矮山上,那一座專爲江東陣亡將士留下的墓地,此刻,亦多出六面石碑。

百人一面,軍中校尉、裨將、偏將以上,可單獨立碑,立下卓越戰功者,特立於此戰陣亡將士石碑之首。

而且,在白銀尋到之後,一開始,劉奇並未打造銀錠,反倒是,用此物打造了些大小不一的銀牌。

每戰之中,立下卓越戰功者,可授此物。

徐庶停下筆,瀏覽幾遍後,方纔將其放入信封內,取來燈油,將其滴落在封口。

“命快船將此書信,以百里加急,送往秣陵,親手交給吳侯。”

“喏。”目送親衛離去,徐庶站起身來,望着東北邊,“下面,便看熟快熟慢了。”

第三百零八章 末將文聘,願永爲漢臣第兩百零七章 青梅煮酒第四十七章 王朗大敗第兩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橋第兩百三十七章 龍驍營趙雲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之地!汾水第四百七十八章 涼刀和涼甲第兩百一十章 白馬已去,士燮何安?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人想做關雲長第兩百八十九章 當陽長阪坡第三百零九章 關羽VS甘寧第三百一十四章 準備撤軍第兩百零九章 田豐獻策第三百二十六章 逢貂蟬第三百零七章 意氣風發關雲長第四百五十章 西涼之戰第兩百八十二章 劉曄說玄德第三百八十七章 困於大澤鄉第一百九十一章 狼潮,重騎戰術第一百一十三章 涼薄袁氏第一百零二章 蔡琰獻計第兩百二十二章 周泰毀浮橋第五百四十六章 難道我張郃是來收屍的?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璋出降第兩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橋第四十五章 錢唐長闞澤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第三百零七章 意氣風發關雲長第五十九章 有女昭姬第三百七十八章 遺策第三百五十九章 陸遜初戰第兩百六十八章 迴歸秣陵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末路第三百八十八章 連環陷馬坑第五百二十五章 夜踏連營第兩百一十一章 忍痛,還是割愛第五百四十二章 是故,孫權還活着第三百七十一章 西涼之錦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六十七章 徐福三問第八十二章 點將臺第五百二十六章 猛火油第兩百零五章 杜氏第兩百三十五章 誰的戰船猛?第四百五十五章 發行國債第一百六十六章 淮北之戰——斥候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劉家兩個演技派(第十更,完畢)第三百三十九章 徐庶破混元一氣陣第兩百八十五章 張繡降孫第三百章 隆中臥龍矣第五百一十四章 十年叔侄第三百六十九章 今日,吾效班定遠矣第兩百三十四章 桂陽太守黃忠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三百九十九章 他們如附骨之疽第二十三章 鄱陽水賊第三百四十七章 捐糧授爵第三百五十八章 黃忠戰嚴顏第四百一十三章 老卒勸蠻第七十五章 敬禮,迎親第兩百八十四章 孫權出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舍天子而離諸侯第五百零二章 侯選與楊秋的抉擇第兩百三十章 綁了個女將第三百八十七章 困於大澤鄉第三百三十三章 二次奪城第三百一十章 徐晃來也第兩百九十九章 麋子仲僕從何人?第四十一章 陣前鬥將第五百零七章 孫權自殺第一彈第三百三十九章 徐庶破混元一氣陣第四百四十七章 路招和繁欽第五百二十九章 困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舍天子而離諸侯第四百一十九章 綿竹關第三百二十九章 房陵兵敗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第四百九十六章 孤城長安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純甘爲誘餌第三百九十四章 平南大營第一百零六章 救與不救第四百零五章 揚帆,東萊縣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孫仲謀第一百一十五章 望風而降第一百八十九章 五千戰一萬第四百八十八章 華佗:我只有三集戲份?第三百三十一章 逢戰料敵於先第兩百零二章 神將殺手第一百一十九章 孫呂不約而盟第四百三十九章 龐統:我爲魚肉第一百六十章 下廣陵第兩百九十二章 劉琦勸降張允第三百九十章 竹邑斬夏侯第六十五章 劉表:此乃文興重器矣第五百二十七章 交換營寨第八十一章 定都許縣第四百五十七章 火爆場面第兩百八十六章 攻武關,入關中第兩百三十七章 龍驍營趙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城破,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