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大失所望
霍瑜被低調下葬的那天,恰好是襄侯府發聘禮的日子。
爲了這件大事,景淵破天荒地告了假,跟采薇早早地在家裡坐等着,一顆心兒熱乎乎地,對今天的聘禮充滿了期待。
也不怪他如此。前面問名、納吉兩個程序,雙方都嚴格按流程來,一點多餘的銀錢都看不到。他跟采薇也專門商量過,之前襄侯納采的禮確實簡薄,但那肯定是做給陛下看的,至於重頭戲,當然要落在今天。
納徵可是正式定親之後,最重要的一個儀式了,也是最能夠展現男方誠意的一個環節。納徵之日所送的聘禮,是要公開擡着在街市上展示的,就算是再窮困的人家,也要砸鍋賣鐵把面子給撐起來,更何況是皇帝國戚,大豫侯爵呢?
那位並不缺錢,就算再擔心陛下猜忌,幾百餅黃金總是拿得出手的。
再加上各色首飾,莊院店鋪,足以讓景家的生活從此登上新臺階,變得優渥富足。
“來了,來了!”蘆兒一溜小跑衝進內堂來,氣喘吁吁地指着外面。
景淵跟采薇站了起來,各自撣了撣一下自己身上嶄新的衣袍,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門口的老僕已經見到了擡着大紅色禮箱的隊伍,立時吹起火摺子點起了早就掛好的爆竹,煙霧與噼啪聲共舞之間,一擡擡的聘禮便進了小院。
門口圍了不少上了年紀的內官宮人。年輕的都在宮內當值,此刻在家的都是年老體衰,得了恩典出宮榮養的。
他們眼中的羨慕之色,極大地滿足了景淵跟采薇的虛榮心。
內官就不必說了,除了像景淵這種進宮前就已經育有子女的之外,其他人註定是沒有自己親生子女的。而宮婢呢,也只有極小的概率,能夠熬到二十五歲出宮,然後好好地嫁人生子,多數爲求庇護,在宮內就與內官結了對食。
大豫對食之風盛行,有的得勢內官還會同時尋上好幾名宮女。就比如先前出事沒了的鄭少監,就趁着職權的便利,將御前的好幾個顏色不錯的宮女,都攏上了手。
像景淵跟采薇這種,雖是二搭,但卻各有女兒的,已是極爲不易,更不要說,景淵的長女竟還能得到聖上親自指婚。
雖然那襄侯未必受陛下待見,但景大娘子卻總是他親自挑的,說出去也真是夠面兒:能成爲一國侯爵的老丈人,女婿還是先帝的嫡系後裔,甚至還曾經是最尊貴的那一脈.就算是人現在殘廢了,與生俱來的貴氣也仍然還在呢!
這些老宮人,都是經了老了事兒的,不管心裡如何羨慕嫉妒,面兒上都是笑容滿面地道着賀,說的那些場面話,一句比一句好聽。
“天恩浩蕩啊!景大人這是苦盡甘來了!”
“有如此佳兒佳婿,何愁沒有後福哪!”
“景大人應該很快就能搬出翊善坊了吧,說不定還能被接進侯爵府去享福!”
“不然!哪有岳丈住在女婿家的理兒?但讓他們幫着置個宅子,別見天跟咱們這些老傢伙,在這死巷子裡擠着纔是正道!”
景淵跟采薇一邊聽,一邊時不時地插上幾句話,眼睛卻始終瞟着那一擡擡進門的聘禮,心裡也在暗暗地計着數:“二十五,二十六”
二人的笑容漸漸地僵了下去,因爲數到這裡的時候,已經能看到隊伍的末尾了。
統共才三十二擡,跟尋常低級官吏娶婦的規格差不多,放在先帝嫡系子孫,大豫侯爵身上,簡直不只是寒酸兩個字,就能一言道盡的。
景淵簡直想要仰天長嘯。虞楚你也不缺錢啊,這樣光明正大報答救命之恩的機會,這樣大大方方地討好未來岳家的時機,怎麼就這麼隨隨便便地應付了事?
你就這麼看不上我閨女,看不上陛下恩賜的這門親?
不光是他們夫婦的笑容變得勉強,那些老宮人至此也都看出了問題。
能夠退休榮養的老傢伙們,哪個沒有經辦過見識過皇親貴族的婚儀?
皇帝立後,聘禮黃金萬斤起步;皇子娶妻,聘禮黃金一千斤;公主出降,視受寵程度,聘禮從百斤到千斤不等,其他珍玩田產不計.但那都是早先的事了。
先帝晚年,也就是最近十年,勳貴百官與民間的嫁娶之風,早就越來越奢靡,攀比之風大行其道,莫說是三公九卿,就是個一千石的官兒娶妻,沒有個百金打底,六十四擡的聘禮起步,那是肯定不好意思上門的。 那襄侯好歹也是個侯爵,還是御賜的婚姻,就三十二擡聘禮——這是可磣誰呢?
衆人轉着眼珠兒,紛紛找了藉口迴轉家中,不再去看景淵二人愈發難看的臉。
他們這一走,景淵面上勉強的笑容都掛不住了。衛鷹還在盡心盡職地扮着啞僕,只是換了件顏色鮮亮的新衣,走在隊伍的最後,暗暗欣賞完了這夫妻二人的變臉,然後才上前送上了聘禮單子。
禮單外皮是大紅色的,上面壓了金線,看着相當考究,令景淵先前有些壓抑的心思,再度上揚了起來。
是了,他怎麼就忘了,面子跟裡子到底哪個重要。
虞楚的存在,到底是帝王心中的一根刺,哪有那麼容易放過的?這賜婚,明面上看是皇恩,但焉知中間不是暗藏着殺機?千萬雙眼睛盯着呢,就算他想要辦得體面些,怕是也會招了人的眼,惹來禍患。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子吃虧,裡子實惠。
多少擡重要嗎?就算是三十二擡,只要裡面可着勁兒塞,那黃金啊,地契田莊什麼的整得滿滿地,可未必比六十四擡,一百二十八擡的差!
想到這裡,景淵深吸一口氣,躊躇滿志地打開了聘禮單子。
打頭幾行字,就讓他的心瞬間變得巴涼巴涼的。
“活雁一對。”
“黃金二十斤。”
“玄𫄸束帛各十匹。”
“金首飾兩套。”
“玉璧一對。”
“青瓷茶具兩套。”
“銀筷十雙。”
“四季衣裙各兩套。”
“各色皮毛(狼皮、兔皮)兩擡。”
“團茶十餅。”
“胭脂水粉兩套。”
“耳璫六對。”
“絲履兩雙。”
“細麻席十張。”
“宮扇兩柄。”
“三牲(雞、鵝、魚)各一對。”
“活羊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