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開國九公

往前看什麼?當然是看這地道。這個地道可以同時容納三個人並排通過,而且很高、很深,看不清這條暗道通向何處。這個暗道顯然這個淩氏家族避難逃跑的場所,至於逃向哪裡我不想知道。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這裡有非常好的通風環境,如果把這個地方澆油點着燒燬,應該不成問題。

我們準備妥當之後就把這個地方給點着了,讓獨孤一城建造的這個罪惡的地方消散在煙霧裡吧。我們從地道里邊出來非常簡單,在出口的壁上有兩個把手只要往上一提,牆壁就打開了。

回來之後,我的心徹底踏實了,和獨孤一城的賬算是結清了,但願不會再出現什麼節外生枝的事情。這裡的生活平靜了好一段時間,不忙的時光裡我就向陳先生討教學問。他這個人可以把以前的事情講得通俗易懂,這就好比小的時候在清源村聽逍遙子爺爺講故事一樣。說實話,我對現在的天下形勢一點都看不懂,於是陳先生就把現在天下大勢的形成向我娓娓道來。

先朝的一代聖賢羅貫中曾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人對此深信不疑,當然也包括我。不過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最後一句。因爲我現在的年代,華夏大地已經足足亂了幾十年。

話說七多百年前,晉朝末年宰相王導經過幾十年的宦海沉浮,練就了一套爐火純青的權勢手段。他在朝中培養自己的羽翼,逐漸擁有無可撼動的地位,zhōng yāng的文武官員有八成對他馬首是瞻,其他人則敢怒不敢言。

隨着王導野心的膨脹,皇權便成了他覬覦的目標。義熙十四年,晉安帝駕崩,生前卻沒有留下一子半女。王導以此爲由,立了琅琊王司馬德文爲帝,史稱晉恭帝。從此晉王朝的號令都從相府裡發出,皇宮成了一個象徵物。可是沒過幾年,王導覺得這還不夠,於是乾脆就有了乾脆罷黜司馬德文自己取而代之的想法。

王導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催着晉朝最後一個皇帝晉恭帝讓位。羣臣中絕大部分人都站在王導這邊,一致要求司馬德文禪位,剩下的一小部分大臣則沉默不語,他們雖然良心受到譴責,但還是認爲xìng命和官祿更加要緊。在強大的政治攻勢下,十九歲的司馬德文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這情形竟然和當年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逼曹奐讓位時差不多。

王導看着晉恭帝顫抖不語,就說:“老夫再容你一天,望陛下左右權衡免得最後身敗名裂!”說罷揚長而去。在王導走出大殿之後,晉恭帝仗着膽子請求羣臣的支持:“你們食我司馬家之祿,享我司馬家之俸,先祖也曾是我司馬家不世之功臣,難道你們真的願意江山改姓,成爲貳臣麼?”

所有大臣們都低下了頭,大殿裡一片安靜。司馬德文這時才感覺到什麼是衆叛親離,更狠的還在後邊,宮中的羽林衛隊在王導心腹的授意下集結在大殿門口高呼:“望陛下承天意,順民心!”幾萬人的喊聲震天動地,這徹底讓晉恭帝崩潰了。

司馬德文覺得沒有希望了,用顫抖的聲音命令太常院立刻去南郊築受禪壇,壇成後禪讓皇位。想起當年他的先祖逼迫曹氏讓位的情景,可謂是“一報還一報”。

但是晉恭帝忽略了一個問題,京官的變節能不代表全國官員的變節。晉朝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逼迫曹奐讓位的時候,害怕自己的子孫落得同樣的結局,於是大封司馬家族的人。把司馬的族人封到外地去管理地方實政,並且擁有軍隊。這樣一旦zhōng yāng發生變故,他們就可以進京勤王。

地方上的實權派幾乎全部支持司馬氏,而且實力不弱。此時王導的大逆不道觸怒了他們,於是紛紛豎起大旗,征討王導,重奪司馬家族的江山。zhōng yāng和地方之間的戰爭隨之爆發,華夏大地烽火四起。經過一年多的戰爭,王導的勢力被剷除。然而這些諸侯王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也妄想控制朝政,讓晉恭帝成爲傀儡,自己變成實際統治者。

於是幾個實力最強的諸侯之間開始頻頻鬥法,幾方人馬殺得不可開膠,原本是以首都洛陽爲中心的主戰場迅速遍及全國各地,百姓生靈塗炭,各方百姓爲求生計開始自保,農民起義軍漸漸興起逐漸成爲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徐州沛郡豐邑縣地區有一個叫做劉季的,他平素以幹大事爲目標,不在地裡幹生產勞作的事,時間長了人們說他是小混混不務正業。後來他試着去做官,依靠關係混上了泗水亭這個地方的亭長,rì子過得還算滋潤。

一天他爲沛縣押送服徭役的人去北方築長城,走到半路正好趕上王導和地方勢力的大戰爆發。兵荒馬亂的時節很多人都逃走了,按照連做法只要有逃跑的人這一隊所有人都要處斬。劉季無奈,估計等到了北邊人也就會都逃光了,走到豐西大澤中時就停下來飲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劉季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趕緊逃跑了!”徒役中有十幾個壯士受他的仁義所感召,願意跟隨他一塊走。

他們又回到了沛縣,碰巧一小隊zhōng yāng軍路過沛縣徵抓民夫,趁着打仗在沛縣激ān殺擄掠無惡不作。

於是劉季挑頭向沛縣的父老百姓宣告說:“現在天下大亂已經殃及到了這裡。如果現在沛縣父老一起把這隊zhōng yāng軍殺掉,從年輕人中選擇可以擁立的人立他爲首領,然後投靠附近的隊伍,那麼我們的家室就可得到保全。不然的話,全縣老少都要遭到他們屠殺,那時就什麼也做不成了。”百姓羣起響應殺掉了這一小隊的士兵,然後推舉劉季爲沛公,領導沛縣的百姓自保。

但是劉季一再推脫,認爲自己才疏力薄不足以擔當此任。而沛縣的官員一個比一個膽小,怕萬一起事不成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全一致推舉劉季。

有人更加直接地喊道:“你父母一直認爲你是蛟龍轉世,成就大業在此一舉,莫要推脫了!”劉季推辭不過就答應了,於是在沛縣祭祀能定天下的黃帝和善制兵器的蚩尤,把牲血塗在旗鼓上,以祭旗祭鼓,旗幟都是紅sè的。劉季改名叫劉邦,取“安邦定國”之意。

沛縣穩定之後,劉邦開始攻打附近幾個zhōng yāng軍控制的縣城。小有成就的時候項梁的部隊趕到了,劉邦帶着一百多隨從前去見項梁。項梁覺得他是個人物,要拉攏就給他增加了五千人,沛公靠着這些人開始四處征戰,不斷地壯大自己。

後來司馬家族勢力在自相殘殺中漸漸衰敗,自發組成的農民起義軍反倒壯大起來。在征戰中劉邦的實力越來越大,在滅掉了幾個實力強勁的對手之後,一統華夏,建立了漢朝定都長安,史稱漢高祖。

當年跟隨他的十幾個人裡面,除去剛剛起事就戰死的和征戰中離心叛變的,和劉邦一起走到最後的僅有九人,這九人逐漸成長爲劉邦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經過多年征戰直至漢朝建立,這九人或戰死或病亡,活着看到漢朝開國的有五人。劉邦念其功勳卓著,封這幾個人中的倖存者和亡者的長子爲公,並且世襲罔替,史稱“開國九公爵”。其中這裡邊有一位叫李爍的,被封爲“唐國公”,誰知正是這一脈,在三百年後結束了漢王朝的統治。

第189章 攻城之戰十五第60章 治理匪患(一)第55章 私扣軍糧(二)第106章 正面交鋒二第75章 冤冤相報(一)第125章 穆槐現身(下)第89章 唐朝建立第54章 私扣軍糧(一)第66章 桃源七賢(二)第157章 三位幫手第63章 治理匪患(四)第230章 路遇神仙第19章 聞風色變第5章 新兵捱整第61章 治理匪患(二)第192章 攻城之戰十八第120章 長途奔襲下第16章 神奇之物第146章 神秘村民(上)第207章 長風往事第202章 女人之城中第206章 攻打厭次下第157章 三位幫手第148章 神秘村民(下)第52章 夏陽駙馬第142章 正反無間(三)第89章 唐朝建立第140章 正反無間(一)第159章 天威動亂(中)第254章 行走江湖(十八)第259章 鬧心天雄(上)第25章 親遇獨孤第223章 死守畫邑十一第219章 死守畫邑七第76章 冤冤相報(二)第54章 私扣軍糧(一)第17章 初遇瀑布第8章 風雪山嶺(下)第181章 攻城之戰七第119章 邊境之戰(六)第67章 桃源七賢(三)第143章 正反無間(四)第334章 我入綠水堂第259章 鬧心天雄(上)第253章 行走江湖(十七)第257章 拜見陛下第108章 正面交鋒四第33章 比武選拔(上)第106章 正面交鋒二第150章 整頓軍紀第236章 慕容血風(下)第163章 鹽山激戰(上)第260章 鬧心天雄(下)第194章 攻城之戰二十第266章 天下大勢(五)第171章 桃源平亂第47章 鏡湖覆滅(下)第233章 再上風雪山(下)第35章 比武選拔(下)第126章 宴會風波第74章 金輪法王(五)第66章 桃源七賢(二)第71章 金輪法王(二)第106章 正面交鋒二第63章 治理匪患(四)第42章 箐箐被擄第175章 攻城之戰(一)第69章 桃源七賢(五)第182章 攻城之戰八第159章 天威動亂(中)第126章 宴會風波第80章 開國九公第334章 我入綠水堂第231章 決心已定第148章 神秘村民(下)第122章 勝利團聚第225章 死守畫邑十三第21章 製作利箭第243章 行走江湖(七)第11章 青山刺客第167章 縣令之死第50章 閒雲野鶴(上)第26章 復仇!復仇!第138章 歸國宴會(下)第17章 初遇瀑布第22章 初學射箭第99章 不速之客(五)第150章 整頓軍紀第75章 冤冤相報(一)第135章 將計就計(二)第225章 死守畫邑十三第39章 心灰意冷第69章 桃源七賢(五)第80章 開國九公第20章 花背天鼠第102章 伯爵之子(三)第85章 涉險殺閹第149章 村莊起源第181章 攻城之戰七第17章 初遇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