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桃源七賢(五)

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瞭解到其實他們的思想、態度是經歷了很大的變化的。以前的他們所接受的是很正統的儒家教育,並未接觸過真實社會、只沉浸在書本中,一直以爲當今世道大亂,唯有依靠儒家的思想教育民衆,方可實現救贖,而能做到這些的,又捨我其誰?

等走向社會後,通過與一干人等的接觸、對社會的觀察思考,漸漸認識到,儒家思想只不過是統治者的一個工具,要實現太平、實現自己心中那種美好的願望已經不可能了。於是他不得不很悲痛的轉投了老莊一派,原因是,在老莊的世界裡,雖然不可以“平天下”,卻能獨善其身,保持自己心靈的zì yóu美好,暢然物外,其亦樂哉。

他們知道自己無力挽救天下之後只好放浪形骸於外。而現在有很多的人,都有所謂的假孝、假慈、假悲、勝至於假義,用來博取世間的名聲,來作爲美化自己的途徑之一。但七賢這幫人是一點都不做作,毫不虛假的放開自己的情感,不畏世俗的眼光。相比之下,七賢要比當時小人強很多。

桃源七賢我已經接觸到了六個,還有一個我想也沒什麼新鮮的。但是出於好奇,我向恩人打聽道:“那位賢人是誰?我明天能看到嗎?”

“不能,因爲他現在正在月溪谷裡參天地之機要。”

“什麼人?這麼神秘!”

“他就是沈三知,開國國師袁天罡的傳人。”

“我接觸的這幾個人都感覺他們‘信老子,而避世’,既然他學得是國師之妙、周易之jīng,肯定願意推演世間,怎麼會成爲七賢之一呢?”

“呵呵,這點說也巧合。碰巧他們提議取‘桃源七賢’之名的那天我拉着沈三知喝酒,正好就撞上了。他當場也沒拒絕,於是就成了七賢之一了。”

“哦,這位可有點意思。我聽說他們這種人師父都會給賜名的,他的學名叫什麼?”

“他的學名就叫做‘沈三知’,所謂‘三知’就是知天事,知地事,知人事。”

“口氣夠大的。”

恩人面露神秘的表情說道:“口氣大是因爲有底氣。他看過一本奇書名曰《洗天錄》,憑藉此書足以推算乾坤。”

“《洗天錄》!”我震驚了。

《洗天錄》是千古第一奇書。它記載着天道循環的奧妙,更成功的預言了前朝幾百年的榮辱興衰,傳說得到這本書的人可以勘破天機,進而統一天下。寫這本書的人人稱神秘隱士,此人可以說是千古奇才,據傳《洗天錄》就是耗盡其一生心血所成。皇帝曾想招納他爲朝廷效力,一連下了十二道詔書宣他入朝爲官。他卻死也不肯,最後竟一把火燒了自己的茅舍不知所蹤。

“可是《洗天錄》相傳已經失蹤很久了,沈三知說他看過,有憑據嗎?”

“創作《洗天錄》的人正是他的師叔。自袁天罡收徒之後,這一脈的人向來都是天賦極高,雖然他們已經傳兩百多年,卻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輩。他這個師叔可以說是奇人,這個人的傳說想必你街頭巷尾也聽到過很多,我只像告訴你一件事:神秘隱士在學徒的一年裡被自己的師父譽爲‘天鬼’,所謂‘天界鬼才’。神秘隱士之所以沒有收徒弟,是因爲他一直在研究天地之機,根本沒有時間去教導別人。後來終創出《洗天錄》,誰想這部奇書會在世間掀起如此巨大的波瀾,他最終被迫遠遁,隱秘起來。”

“那《洗天錄》究竟有多麼神奇,你沒問問?”

“這個當然問了。我們大家都一樣,我們一邊崇拜那些可以推演命運的人,一邊對他們又不敢相信。我在和他接觸很長的時間之後仍然對他半信半疑,有些時候就故意問他一些事情以驗證真僞,有一天他對我說不必這麼麻煩了,一回就能讓我徹底信服。”

“然後你信了?”

“沒錯,他寫了一張紙,讓我看。我一看竟然是我從出生到現在的所有的大事記。事情和時間幾乎沒有偏差。從這一刻我在也沒有懷疑了。”

“沒想到《洗天錄》會如此厲害。”

桃花老人突然面sè嚴峻起來,說道:“沈三知對我說,因爲他自己只是略微看過一些並沒有深入研究,所以這些只是皮毛而已。《洗天錄》之所以叫做‘洗’,是因爲它可以改變事物進程。”

我一聽這話腦袋“嗡”的一下就大了。說道:“怎麼可能呢?一本書就可以改變這天下?”

“世上之事無奇不有,有些東西你可以不信,但不代表它不存在。你可以說別人吹牛,但那是你的看法,你只有對這件事要有足夠的瞭解纔有資格下定論啊。《洗天錄》我沒有接觸過,我和你一樣不敢認同他的說法。但還是因爲我們沒有接觸過,所以我這麼一說,你就這麼一聽,切勿再向外傳了。”

我點點頭說道:“《洗天錄》這件事情從我這裡就像進了墳墓,不會再出去了。但我會留心的,如果這本書真的有如此的威力,再落到一個喪心病狂的人手裡,那後果不堪設想。”

“現在已經有人在找它了,一個是當朝皇上,一個是一個叫做歸無期的將軍。”

“歸無期?打過什麼大仗嗎?我怎麼對這個人一點印象都沒有呢?”

“長安那邊的一個將軍,我對他也瞭解不多。”

“那就有可能是幫皇上找的唄。《洗天錄》這了無音訊,沒有再可以準確推算運勢的東西了。”

“也不是沒有,《推背圖》就可以嘛。只是現在沈三知沒有回來,他可以推解一下。”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書中最爲著名的奇書之一,傳聞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由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命兩位當時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風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國運。由於李淳風推算的上了癮,一發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後中國幾千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瀉,還是回去休息吧!”,既是即第六十像所述,所以推背圖因此得名。

全書共六十圖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別命名。每幅圖像之下均有讖語,並附有“頌曰”詩四句,預言後世興旺治亂之事。書中的預言詩句多隱晦深奧,需要豐富的歷史和文字知識才能有所領悟,後來明末清初的一代才子金聖嘆對其作了註解。

“我倒不關心別人,我只想知道我以後的道路如何,自從離開了老家這短短几年的時間差點三四回送命了,我不想活得這麼驚心動魄的。”

恩人說道:“我認識一個算命挺準的,等找到他我讓他幫你掐算一下。”

“好吧。”

第266章 天下大勢(五)第224章 死守畫邑十二第267章 天下大勢(六)第139章 天降紅顏第13章 玄月石虎(上)第78章 冤冤相報(四)第236章 慕容血風(下)第64章 治理匪患(五)第90章 九國一朝第173章 重當小兵第217章 死守畫邑五第138章 歸國宴會(下)第100章 伯爵之子(一)第120章 邊境之戰(七)第218章 死守畫邑六第249章 行走江湖(十三)第244章 行走江湖(八)第133章 比武內幕(下)第5章 新兵捱整第53章 新官上任第143章 正反無間(四)第209章 強突青龍第39章 心灰意冷第228章 得勝還朝第266章 天下大勢(五)第241章 行走江湖(五)第219章 死守畫邑七第105章 正面交鋒一第123章 臨淄奇事第11章 青山刺客第219章 死守畫邑七第16章 神奇之物第255章 行走江湖(十九)第17章 初遇瀑布第169章 天威叛亂第10章 巧遇天機第24章 少淵之死第235章 慕容血風(上)第266章 天下大勢(五)第178章 攻城之戰(四)第145章 殺人兇鳥(下)第192章 攻城之戰十八第210章 王倒鄧起第256章 行走江湖(二十)第38章 新郎不是我(下)第172章 羚鳥大戰第212章 目標臨淄第9章 人間百態第159章 天威動亂(中)第13章 玄月石虎(上)第67章 桃源七賢(三)第231章 決心已定第164章 鹽山激戰(下)第246章 行走江湖(十)第156章 孤煞鐵鷹(下)第152章 鏖戰羚羊(下)第60章 治理匪患(一)第45章 鏡湖覆滅(上)第264章 天下大勢(三)第139章 天降紅顏第43章 再遇青山第147 歸國宴會(上)第29章 晴天霹靂第22章 初學射箭第230章 路遇神仙第81章 曉仁出世第40章 驚天秘密第169章 天威叛亂第52章 夏陽駙馬第138章 歸國宴會(下)第68章 桃源七賢(四)第244章 行走江湖(八)第240章 行走江湖(四)第251章 行走江湖(十五)第199章 長途奔襲中第79章 冤冤相報(五)第254章 行走江湖(十八)第62章 治理匪患(三)第2章 圍獵野豬(上)第221章 死守畫邑九第220章 死守畫邑八第77章 冤冤相報(三)第208章 過河打援第67章 桃源七賢(三)九十八章 不速之客四第143章 正反無間(四)第161章 燕齊開戰第59章 我是路霸第87章 文誣武反第97章 不速之客(三)第112章 出使齊國第250章 行走江湖(十四)第178章 攻城之戰(四)第107章 正面交鋒三第21章 製作利箭第228章 得勝還朝第233章 再上風雪山(下)第174章 大戰在即第182章 攻城之戰八第69章 桃源七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