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廷推風波

冬至節的第二天,循例推恩外戚宗室中有德行者。

先是,皇城使、秀州刺史、內侍押班趙世長爲昭宣使。

這一位啊,是越懿王(前文有錯,趙德昭的燕王是元符所封,此時還是越王)的四世孫。

越懿王,就是太祖次子,那個在高粱河之役後,被太宗訓斥後自殺的可憐人。

可能是因爲做了虧心事,也可能是因爲輿論原因。

總之,真廟開始每年朝廷推恩,越懿王系雷打不動都能撈到一個名額。

今年中獎的就是這個趙世長了。

此君是趙守約之子,趙守約上面是趙唯吉,趙唯吉再往上就是趙德昭了。

所以,這位輩分算是趙煦的堂伯祖。

賞完越懿王,就輪到了真正的宗室自己人。

本來,有司是想要給揚王顥、荊王覠繼續加封。

但揚王顥‘因臥疾’,所以由荊王覠‘代爲辭謝’。

這位趙煦的四叔堅決辭讓了朝廷加恩,只請求給親賢宅增聘教授,以授諸子學問。

兩宮自是從之,命有司挑選有才學之士,爲親賢宅教授。

然後就是外戚們抽獎了。

首先是,太皇太后的族兄莊宅使、知保州高遵治,以久歷外任,勤勉有加的名義,升橫班,爲引進副使,命有司除遙郡,回京候闕。

接着就是高公繪、向宗良這一對難兄難弟,分別獲獎。

其中高公繪以皇城使、光州團練使,出任京西兵馬都總管,向宗良以皇城使、秀州刺史出任京東都路兵馬鈐轄。

傻子都知道,這兩個人不會去上任。

因爲,京西、京東的正任武職,不可能給外戚。

所以,這叫寄資,意思是寄託一個資質。

有了這個資質,他們也就具備了出任對應地方實權官職的資格。

也就是與一路兵馬都總管/鈐轄相對應的官職。

宗室、外戚排排坐,分果果。

元老大臣,自也如此。

太師文彥博之子,文貽慶自合門通事舍人,轉遷文思副使。

宣徽使、彰德軍節度使張方平之子張恕,以父修《元祐詞典》有功,恩蔭爲承事郎。

致仕元老,保寧軍節度使馮京孫馮傳正,以恩蔭爲宣德郎。

另外就是,一直在京的孫固的病,已經養的差不多了。

所以,經文彥博舉薦,孫固以觀文殿學士、正議大夫出知河南府,正式接過了馮京回京後空出來的位子。

同時,大名府的韓維,開始鬧騰着要致仕。

趙煦不得不派出使者前去慰勉,並賜給茶酒。

賜給茶酒,在大宋的潛臺詞就是——您啊,還不能致仕,還得爲國家發光發熱才行。

沒辦法!

大名府這地方,是黃河要衝,戰略高地。

每次黃河發大水,基本上大名府堤壩就得受一次考驗!

懂治水,能配合,同時還能壓得服下面官吏的老臣太少了。

左右不過是韓絳、韓維、馮京等聊聊數人。

在韓絳拜相後,韓維就是這些人裡最靠譜的。

你要換其他和韓維地位差不多的老臣,讓他們去治水,去巡視堤壩,檢查河道。

恐怕人家屁股一撅,嘴巴里就甩出一句:此豈國朝善待儒臣之制?

這等工匠之事,胥吏之責,憑什麼叫老夫上?

這不是侮辱人嗎?

像當年王拱辰在大名府,什麼時候見他去上過堤壩,看過河道?

人家天天帶着一幫友人,到處飲酒作樂,寫詩唱和,鍼砭時政,罵一罵在朝的宰執,還組了一個叫五老會的局,真真是瀟灑至極!

至於庶政?

統統丟給下面的人!

甚至連簽押都不肯!

擺明了就是不管事,出了問題也別找他。

正是因此,元豐八年冬天的洪災,大名府堤壩纔會出現那麼多險情!

這都是王拱辰辦的好事哇!

韓維就不一樣了,人家是能吏!

辦事情非常利索!

自其上任大名府以來,只要有空,就會上堤壩上轉一轉,看一看。

同時,他還足夠年輕。

今年不到七十歲的他,還是有着足夠的精力來處理各種事情,並且鎮壓各種魑魅魍魎。

唯一的問題是韓維功利性太強了。

總想着回朝進兩府,拜任宰執,圓他的宰相夢。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韓絳在位,韓維、韓縝兄弟就不可能回朝。

即使韓絳將來致仕,爲防權臣,韓維、韓縝三五年內,也不可能有拜任宰執的機會。

這叫:事爲之防,曲爲之制。

也是大宋祖制,乃是與大小相制、異論相攪配合使用的一個制度。

簡單的來說,就是防內,甚於防外。

對趙官家們來說,外部威脅,只是芥蘚之疾。

內部的武臣、外戚、權臣謀亂,纔是國家大患!

正是因此趙煦派人去慰勉,並賜茶酒的時候,再次打了皇考牌:公,皇考潛邸之臣朕之心腹倚靠也,今河北水患難消,舍公之外,朕能倚靠誰人?請公爲國犧牲,朕必不負公!

同時還畫了大餅:朕已意合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爲一書。

而——公正合該統領此書局。

這就是許諾,將來成立元祐大典書局時,讓韓維來統領這個書局了。

頓時,韓維熱淚盈眶,當即收回了請求致仕的奏疏。

並且表示,願意在大名府爲先帝,爲陛下,站好最後一班崗。

潛臺詞其實就是——我只做完這一任啊!

而元豐新制,文臣州郡一任,被統一固定爲三十六個月。

韓維是元豐八年八月,出判的大名府。

換而言之,他最多隻做到元祐三年的八月。

這就頭疼了!

但沒辦法!

只能是將就着!

至少,韓維還肯幹活,而不是撂挑子。

好不容易安撫好韓維,大宋的新一次廷推,就再次開始了。

十一月甲戌(20),兩宮正式下詔,命都堂吏部房,循故事上報符合執政標準之大臣名單。

都堂方面,自是早有準備。

旋即報上了一份多達十人的名單。

“蘇頌、傅堯俞、範純仁、呂大防、許將、曾布、蔡京、鄧綰……”趙煦看着名單,忽然眼睛一眯:“呂惠卿……”

“誰將呂惠卿的名字放進來了?”

“回稟大家,聽說是太皇太后的意思……”馮景低着頭彙報着。

“太皇太后?”趙煦愕然。

太皇太后不是最討厭王安石和新黨的嗎?

而呂惠卿,可是新法的護法善神!

當年在汴京城一度是人厭鬼棄,連王安石的愛子王雱都和他鬧翻了。

韓絳更是至今談呂惠卿之名而色變!

太皇太后怎會將他的名字放進執政廷推的名單裡?

趙煦有些想不通了。

馮景低着頭,道:“回稟大家,臣也不知爲何……”

“只聽說,本來都堂名單上只有八人……”

“但兩宮慈聖,各自內降旨意點了一人,湊成了十人……”

趙煦頓時奇怪了:“母后點了誰?”

他看向名單:“該不會是鄧綰吧?”

鄧綰鄧文約,如今天下士大夫嘴裡的士大夫之恥!

至於原因?

怪他自己嘍!

當年誰叫他自己得意忘形,公開喊出了:笑罵由汝,好官我自爲之!

這話是不錯!

但公開喊出來,就是他鄧綰的不對了。

於是,被清流圍剿至今!

哪怕這一次的宋夏戰爭,鄧綰主持的永興軍路,表現特別優異,特別是在支前方面,根據彙報,累計徵募民夫、青壯以五十萬日(僱工制下,自然是按日結算),向諸路轉輸糧草十餘萬石,布帛錢糧甲械不可計算!

但並沒有卵用。

輿論物議,還是將之視作佞臣。

要不是趙煦護着,此刻,鄧綰早就被貶去湖州,然後憂憤死於當地。

然後就會有其子鄧洵武,因父仇而恨毒舊黨。

在紹聖時代,對舊黨的所有人展開瘋狂報復與打擊。

馮景低頭道:“娘娘言,永興軍鄧綰,先帝曾以爲能,屢用知諸路,可堪良臣也。”

趙煦聽着,撇撇嘴,根本不信這鬼話!

於是問道:“母后點鄧綰,是在慶壽宮前,還是慶壽宮後?”

馮景想了想,答道:“慶壽宮之後……”

“哦!”趙煦明白了。

大小相制,異論相攪啊!

這鄧綰當年在朝中,是呂惠卿和章惇的死敵!

如今,章惇勢大,慶壽宮又不知爲何,要任用呂惠卿。

向太后難免擔憂,自然就會想要提拔一個同時能和章惇、呂惠卿唱對臺戲的人。

而鄧綰,無疑是最佳人選!

因爲當年呂惠卿出知,就是鄧綰搞的鬼!

因鄧綰故,呂惠卿在地方州郡,徘徊了這麼多年。

兩個人的仇,已經是深到一定程度了。

以呂惠卿這說法馬留記仇的性子,他是不可能也不會原諒鄧綰的。

至於章惇?

當年,呂惠卿出知後,鄧綰扣章惇帽子,導致章惇被迫出知湖州。

這兩人的這個樑子,同樣到現在都沒有解開呢!

同時……

趙煦仔細看了看名單,發現這鄧綰和名單上的其他人不是曾經有仇,就是立場上有仇。

所以……

“誰向母后推薦的?這麼精準?”

向太后一直深居深宮,去那裡知道,這些朝臣之間的恩怨情仇。

這肯定是有人出主意了。

不過,趙煦低着頭,審視着名單,心道:“若依廷推規矩,呂惠卿也好,鄧綰也罷,都是沒有半點機會的!”

爲什麼?

因爲票啊!

在京待制以上文臣,誰肯把票投給這兩個人?

他們不怕自絕於天下嗎?

所以,呂惠卿、鄧綰一票都拿不到!

前者是因爲大家都怕他!

而後者,則是大家都鄙夷他!

事實,也是如此。

兩天後,紫宸殿上,第一次廷推票選。

在左相韓絳主持下,票選結果很快出爐。

太皇太后提名的呂惠卿,向太后提名的鄧綰,是一票也沒有拿到,全部吞蛋。

而得票數最多,排名第一的是蘇頌。

蘇頌一共拿到十五票!

其次就是傅堯俞、範純仁、呂大防。

趙煦身邊的蔡京,勉勉強強,混了三票。

廷推結束,宰執上報結果。

向太后只是神色微微一凝,太皇太后的臉色,卻已經拉了下去。

“好哇!”她緊緊攥着手。

“果然如此!”

“這呂惠卿,真是孤臣!”

這一次她點呂惠卿,其實並非是想任用呂惠卿。

畢竟,呂惠卿是王安石的門徒。

她純粹只是想試一試,看看這朝廷上下的態度。

結果,卻完全印證了太皇太后的猜想。

呂惠卿,真的是孤臣!

真的沒有任何人支持他!

這下子,這位太皇太后就不爽了。

她也就難免猜疑起來。

實在是都堂上下,做的事情讓太皇太后不得不猜疑!

她親自點的人,一票也沒有拿到!

這不僅僅意味着所有人都在排擠、打壓呂惠卿。

同時也意味着,沒有人肯給她面子!

而後者,無疑比前者,更讓太皇太后心寒。

這也激起了她的鬥志!

於是,下朝後,她就忍不住,對趙煦道:“官家,今日可看到了……”

“都堂上下,所有人都在非議、攻訐河東呂惠卿!”

“老身雖是婦人,但祖宗的教誨,不敢忘啦!”

可能是怕趙煦不懂,她特意點醒:“官家,事爲之防,曲爲之制,此太祖、太宗所以定天下,安四海的緣故!”

“切記,切記,不可忘記啊!”

趙煦沒有搞清楚情況,便試探着道:“太母聖明,皇考在時,也教過孫臣這個道理。”

“皇考言:長江水清清,黃河水濁濁,都灌溉兩岸千里,黃河氾濫就要治黃河,長江氾濫也要治長江。”

“不能因長江水清而偏縱,也不能因黃河水濁而不用。”

“此祖宗治天下的至理!”

太皇太后頓時道:“先帝所言甚是!”

“這正是祖宗‘事爲之防,曲爲之制’的真理!”

“此番,都堂上下內外,都串聯在一起了!”

“絕不能讓這樣的情況繼續存在!”太皇太后臉色鐵青着說道。

今天,她深感權威受損。

卻根本不知,能讓她將呂惠卿的名字放到廷推上,已經是都堂上下的最大讓步了!

誰叫,那呂惠卿在多數人眼中是瘋子,是屠夫,是不可理喻之人!

這一點,不分新黨、舊黨,是多數人公認的事情。

就如同,鄧綰在天下人眼中等於奸佞小人,反覆無常。

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347.第329章 遼 夏戰略384.第364章 問題的根源第560章 封賞(1)128.第123章 朕給舊黨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384.第364章 問題的根源286.第272章 黨爭的味道204.第194章 遼使:讓我試試南朝小皇帝的成第581章 財神爺爺下凡了第568章 見賢思齊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第663章 耶律洪基:這天下事,哪裡能單憑道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351.第333章 錦囊妙計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299.第284章 不可治罪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474.打磨劇情,請假一天。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265.第251章 蘭州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272.第258章 流血的興慶府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第22章 忽聞暗箭來第57章 元老之間501.第475章 李師師的手段167.第158章 高公紀:家賊,爾敢如此?493.第467章 大宋中興離不開好漢!82.第81章 王珪之死333.第316章 開戰!開戰!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第691章 消失的占城使團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86.第85章 趙煦上上輩子的夢魘記憶409.第388章 開啓潘多拉的魔盒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203.第193章 兀卒第646章 朕纔不需要大臣的把柄!第37章 間幕:兄弟106.第102章 章惇在暗中觀察 【四更12000字第671章 新黨的腦回路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324.第308章 狄詠:臣願爲陛下效死盡忠423.第401章 大興土木吧!太皇太后!第681章 廷推風波492.第466章 章惇的相位危機458.第435章 踏營(2)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第12章 劉惟簡293.第278章 深夜邊報第541章 格物風潮(1)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167.第158章 高公紀:家賊,爾敢如此?462.第438章 有關皇后的想法第38章 太子(1)321.第305章 儂智會:一拍兩散第595章 戰前(2)第489章 蔡京的決心第602章 開戰(2)127.第122章 司馬光:爲了少主,便受此委屈第672章 耶律洪基:日本可還有銀礦?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646章 朕纔不需要大臣的把柄!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第640章 攻心爲上420.第398章 汴京風雲第663章 耶律洪基:這天下事,哪裡能單憑道第723章 財政(1)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第38章 太子(1)第477章 文彥博要被文及甫蠢哭了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397.第377章 魏國大長公主的感謝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164.第155章 呂公著:司馬光到底在擔心什麼228.卡文中,晚點更新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574章 外交(2)第607章 戰局(1)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第553章 文彥博教子第724章 財政(2)498.第472章 視察第618章 棉甲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472.第448章 司馬光在行動(1)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