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安惇:我太想進步了

安惇坐在御史臺的臺署大衙上,喝了一口,剛剛煮好的茶湯,驅散了一下疲憊的精神。

昨夜他審了整整一夜的大理寺吏員,卻沒有得到太多有用的東西

“還是沒有人招認嗎?”他問着在他身邊的監察御史張汝賢——張汝賢被他調來,負責着開封府那邊的審訊。

張汝賢點頭:“這麼大的案子,想要讓人開口,急切之間怕是有些爲難。”

抓的都是官吏。

其中甚至有文臣京朝官。

這個案子影響又特別大,宮裡面、都堂上都在盯着。

自然,不可能用刑,就連程序上,也必須做到沒有漏洞。

不然就可能被人翻案!

御史臺是吃過這方面的虧的。

安惇捋着自己的鬍鬚,輕笑起來:“他們會開口的。”

對這一點,他是有足夠的自信的。

“對了……”安惇問道:“放出消息了沒有?”

張汝賢低着頭,答道:“臺端(侍御史的官方稱呼——漢唐傳下來的稱呼)放心,下官已佈置妥當。”

“善!”安惇眯起眼睛來。

御史臺,雖然不可能在這個案子的審理上用刑。

可一點也不妨礙,御史臺對外放出刑訊拷打相關人犯的傳聞。

這個辦法是蔡確在審理張安民一案的時候發明的。

通過對外散佈御史臺刑訊拷打的假消息,從而讓政敵自己跳出來,不打自招。

自那以後,御史臺辦案,就開始常用這一招。

效果是很好的。

很多時候,外面的人雖然明知道御史臺這是在打窩、釣魚,卻依舊有人會忍不住咬鉤。

“相關人犯,如今都已經關押到了臺案的大牢之中……”張汝賢繼續彙報着:“已依臺端囑託,將他們分別監押於色役、刑獄、百司等監牢……”

安惇點點頭。

元豐改制後,御史臺內外十四案經過瘦身,變成了十一案。

以內彈六案,外彈五案,組成了威名赫赫的臺案。

上彈宰執待制,下彈地方州郡,甚至胥吏、衙署不法。

御史臺十一案,各有各的監牢。

其中,最恐怖的就是色役、刑獄、百司。

看名字就知道,這三個地方關押的都是犯了重罪,被御史抓回來審訊的犯官。

而且地位一定很低,絕大部分都是胥吏、選人。

犯的罪,也都很重。

不是要刺配沙門島,就是流配三千里的那種。

自然,這些地方的條件,艱苦了一些。

髒亂差是肯定的。

飲食供給,也一定是卡着最低標準來——餓不死人就行。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這些地方關押的都是絕望、等死,沒有翻盤可能的犯人。

現在,一羣嬌滴滴的大理寺、開封府官吏,被關到了這些地方。

恐懼、壓抑的氣氛下,他們會自己嚇自己的。

這同樣是蔡確當年的發明——張安民一案,對御史臺來說,是開創性的。

從那以後,整個御史臺上下,都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窗口。

好多人第一次知道——原來還可以這樣整人啊!

學會了,學會了!

“對了!”安惇想了起來,問道:“胡及如今羈押在何處?”

張汝賢道:“及乃開封府推官,自不能尋常對待,故而暫押於待制案中,已着推司看護。”

安惇摩挲了一下雙手,站起身來,與張汝賢道:“吾去看看胡及。”

他實在有些好奇。

胡及看上去也不蠢啊。

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難道這裡面有隱情?

不然的話,安惇感覺自己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的。

好好的,前途遠大的開封府推官。

會爲了區區三千貫,就把自己的前途、名聲都押在裡面?

更何況,以安惇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胡及到手的三千貫,他幾乎都花出去了,都分給了上上下下的官吏。

這簡直是在做慈善。

可問題在於,能爬到胡及這個位置的文官,哪裡可能是什麼傻白甜?

除非,胡及自己有把柄在對方手裡。

……

安惇在張汝賢的帶領下,來到了御史臺東的待制案官署內。

推開門,是一個清靜典雅的院落。

負責在此看守的推司吏,看到安惇到來,連忙來迎。

“胡推官如今何在?”安惇問道。

那推司答道:“奏知臺端,胡推官如今正在寫詩。”

“哦!”安惇點點頭:“帶路吧。”

便在這吏員的帶領下,穿過看守嚴密的閣樓院落,來到一間素雅的石屋之前。

遠遠的,安惇就看到了胡及,正坐在石屋之中,拿着筆站在一張案几前,案几上鋪着宣紙。

他似乎正在沉吟着,思考着什麼事情。

而胡及身上,則依然穿着正七品的文臣公服,頭上戴着展腳襆頭。

除了臉上神色慘淡外,他完全不像是個已身陷囹圄的官員。

這是自然。

胡及這個開封府推官,在案發前,寄祿官已升到了正七品的朝請郎,還有着直集賢院的館閣貼職。

本身就已經是高官!

若是外放,以其資序,足可充任一路提刑官或者常平官。

甚至可以權發遣一路轉運副使。

只要完成這個過渡,回朝後就可以升從六品的朝奉大夫,加龍圖閣直學士或者寶文閣、天章閣直學士,這就可以摸到待制重臣的門檻了。

何況,如今是天子親領開封府。

胡及這個開封府推官,即使遠沒有蔡京、蘇頌兩人在御前得寵受用。

可他也是天子近臣啊。

按照傳統,天子近臣是可以視作高一級的大臣來看待的。

事實也是這樣。

胡及今年閏二月的時候,就特旨加了食邑六百戶,勳官轉武騎尉,封了開國男的爵位。

而一般食邑、爵位,都是待制大臣才能享有的待遇。

所以,看着胡及,安惇實在想不清楚了。

你說他蠢吧。

從去年新君即位到現在,他守住了開封府推官的位置,沒有被其他人像趕範浚一樣趕走。

你說他聰明吧。

他又被一個同年的進士送來的區區三千貫,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三千貫?

對平民,或許是鉅款。

可在待制級別的重臣面前,也就那樣吧。

至少,安惇就不可能看上那區區三千貫。

“胡推官。”安惇走到胡及面前,看着這個讓他想不清楚的大臣,嘆息一聲,道:“推官怎就如此不智?”

胡及擡起頭,看到戴着獬豸帽的安惇,他微微籲出一口氣,拱手道:“罪官胡及,見過臺端。”

他沒有回答安惇的問題。

安惇也不急,他知道,胡及還存着萬一的希望。

在希望沒有被磨滅前,想要撬開他的嘴巴,讓他說出其中詳情是很難的。

不過,無所謂。

安惇知道,胡及會開口的。

進了御史臺的官員,都會開口的。

這裡可是嚇得蘇軾從此不敢再議論國政的地方——烏臺詩案後,蘇軾蘇子瞻,從此只能懷古。

這裡可是連宰相的兒子的嘴巴都撬開過的地方。

所以,安惇好整以暇的對着身後的張汝賢擺擺手。

後者立刻識趣的帶着人,退出了這間簡單的石屋。

於是,石屋之中,就只剩下了安惇和胡及。

安惇慢慢走到胡及身邊,看了看他身前的宣紙。

宣紙上是一個又一個模糊的墨團。

安惇笑了。“推官文采素來橫溢,怎今日連詩文都寫不出來了?”

胡及低着頭,看着自己面前的宣紙,道:“待罪囹圄之人,哪裡還有什麼寫詩的心情?”

“那推官又緣何要寫詩?”安惇微笑着問道。

他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胡及:“難道說,推官認爲自己含冤了?”

李雍這個案子,怎麼看,都有問題,疑點太多了。

以安惇所知,最初中司是打算將這個案子,交給揭發他的人——左諫議大夫孫永來辦的。

但,中司入宮之後,就改了主意。

沒有人知道,中司在宮中遇到了什麼?

人們只知道,中司回來後,就在其令廳裡,掛上了一副書法。

其上書曰:拱默取容,以徇一身之利者,亦當罷而去之!

這是包孝肅的名言!

這意味着,中司已經下定決心,要學包孝肅,在這個案子上他絕不會徇私。

同時,這也是他的誓言——若徇私,自罷而去。

於是,旋即,中司排除了孫永等人,轉而任用他安惇、張汝賢這樣的新黨御史來協助辦案。

怎麼看,都像是在宮裡面立了類似軍令狀這樣的東西。

也進一步讓這個案子,越發的撲朔迷離。

胡及卻只是看着安惇,保持着沉默。

安惇繼續笑着,也繼續用言語攻擊、挑逗着胡及的軟肋。

“推官何其不智?”

“我聽說,推官的妻子、兒女,這兩日在家裡日夜哭泣……”

“我還聽說,推官的女兒,本已定了親……如今卻是麻煩了……”

“這案子……推官若是繼續這樣,恐怕會連累妻兒啊!”

胡及瞪大着眼睛,看着安惇,低沉的嘶吼着:“臺端在威脅本官?”

“怎麼敢呢?”安惇輕笑着。

“只不過,朝廷自有法度在!”

他安惇安處厚,今年已經四十四歲了。

比他還小五歲的蔡京,已經是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當今官家身邊除了那幾位經筵官外,最信任也最得用的大臣。

而只比他大七歲的章惇章子厚就更不得了了。

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章惇已經拿到了那柄清涼傘。

如今,更是南征得勝,成爲大宋開國之後,武功僅次於王韶的文臣代表。

哪怕他在廣西做的很過分,引得朝野物議洶洶。

可宮裡面無論兩宮,還是官家,對他都是信愛有加。

只等廣西的物議平息,風頭過去,就可以回朝。

回朝之後,極有可能拜任宰相。

而他安惇安處厚呢?

只是一個小小的侍御史而已,連知雜事的頭銜都沒有,寄祿官更只是一個小小的朝奉郎。

這讓他如何不急?

做夢都在想着,如何與宮裡面搭上線,在夢裡面都在琢磨着怎麼揣測官家的心意,如何貼合官家的心思。

在這樣的情緒下,安惇當然是很想進步的。

胡及在安惇眼中,就是一個很好的墊腳石。

前輩蔡確,當年是靠着張安民案,平步青雲的。

他當然也想抄作業。

想要將這個案子搞大,最後,深挖背後的內幕,將一個或者幾個執政拉下馬。

所以,安惇無視了胡及那想要吃人的眼神,他只是語重心長的說道:“推官仔細想想吧!”

“若是推官繼續對抗朝堂,對抗官家,對抗兩宮慈聖。”

“一旦大理寺那邊的人招認了……”

“推官就是罪上加罪!”

“祖宗法度,只是不罪宰執,不殺待制而已。”

待制之下,還是能殺的。

而且,歷來都殺過。

即使最後,念在胡及是天子近臣的份上,死罪可免,但貶篡偏遠軍州,編管居住,甚至是追毀出身以來文字,都是選項。

一旦如此,胡及的妻兒老小,不可能不受連累。

他的子孫,以後都別想科舉。

這是事實,安惇相信,胡及是知道,也能拎得清其中的輕重。

胡及看着安惇。

他自然聽說過,這個御史臺裡的笑面虎。

這可是當年跟着蔡確,一起辦過張安民一案的酷吏。

同時也是新黨少壯派裡,野心勃勃的人物。

做事不擇手段,急功近利。

但,胡及卻只是張了張嘴,並沒有說話。

安惇看着,就知道,其實胡及已經被打動了,他猶豫了,動搖了。

但他心裡面或許還有着什麼愚蠢的想法。

“他在指望誰?”

安惇想着。

安惇知道,胡及是誰都指望不上的。

中司態度堅決無比!

誰說話都不好使,已經給他和張汝賢下了死命令——窮查到底,無論涉及誰,都要查清楚。

要拿到確鑿的證據。

而中司傅堯俞,廉直清正之名,天下昭著。

同時,他還是英廟時代的孤臣!

一心一意,只忠誠於英廟的代表!

所以,宮裡面的太皇太后,對這位中司的信任,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於是,只要傅堯俞態度不變。

那麼,這個案子就必然被查個底朝天!

所以,安惇根本不急,他看着胡及,說道:“推官好好想想吧。”

這個案子,安惇一開始,就已經有了預設立場。

他太熟悉這個味道了。

因爲當年,新黨就是這麼搞舊黨的。

胡及繼續沉默。

安惇笑着,對他道:“推官想清楚了,隨時可以讓人通知本官。”

說完,他就負手而去。

打算去給大理寺和開封府的那些涉案官員,一個小小的御史臺震撼。

依然是他當年給蔡確打下手的時候,學來的本領。

御史臺,不會刑訊逼供。

但可以把那些傢伙,在白天的時候,拉出來,讓他們在御史臺的後山曬太陽,等到晚上再拉回陰暗潮溼的監獄。

不過……

安惇也沒有打算照抄。

他已經有了創新的想法了。

“潤國公當年所作所爲,還是多少有些不夠體面。”

把犯官們在白天拉去曬太陽,晚上拉回陰暗潮溼的監獄。

雖然合乎法度,也不屬於刑訊逼供。

但還是很容易引起非議,也不太符合如今聖天子在朝,以寬厚仁愛治天下,用聖人經義感化士人的聖朝法度。

還是得溫柔一點。

還是須得和官家學習,向官家靠攏。

所以,安惇走出待制案,就對張汝賢道:“祖禹(張汝賢表字),命人準備好筆墨紙硯……”

他擡起頭看了看今天的太陽。

今天是一個豔陽天,氣溫很高,是一個合適的日子。

“然後,將犯官們分別提出來,讓他們到太陽下,好好抄寫聖人經義,自我反省。”

“也讓太陽曬曬他們的心肝腸肺,好好拾掇拾掇!”

當今官家,對犯錯的外戚、宗室、大臣,儘量懷柔,以聖人經義薰陶,用大儒教化。

他安惇自然要緊跟步伐。

如此一來,此事便是傳出去,也沒有人能指摘他什麼。

抄寫聖人經義,這是貫徹落實官家的德音。

也是士大夫們的功課!

難道還有人能說,他安惇是在用聖人經義懲罰別人?

第583章 和尚也得講政治423.第401章 大興土木吧!太皇太后!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435.第412章 登州魚風靡汴京第624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4)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82.第81章 王珪之死第580章 你怎麼穿老劉家的衣服?476.第451章 司馬光:陛下定與我一般,心憂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519章 火熱的房產(1)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馬光142.最後一天,求月票!128.第123章 朕給舊黨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第57章 元老之間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18章 母子(2)第517章 使者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367.第347章 出幸開封府(2)247.第235章 囑託360.第341章 穩重的天子 (1000月票加更)第557章 西南忠孝之家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356.可以訂閱了!213.第203章 養女第504章 趙煦對孟皇后的回憶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75.第74章 堂薄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84.第83章 煩躁的釣魚人474.打磨劇情,請假一天。第34章 命運之日(1)502.第476章 遼國 高麗交惡之始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第24章 請君入甕419.第397章 傷兵院76.第75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597章 西北狼煙(2)第10章 天子278.第264章 君臣獨對(1)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185.第176章 動物園之說112.第108章 熙河將星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262.第248章 新役法(1)79.第78章 司馬光入覲(1)467.第443章 決戰(1)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第25章 真香463.第439章 還不如讓呂惠卿來呢!第519章 火熱的房產(1)第578章 極限施壓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104.兩宣麻大拜除。262.第248章 新役法(1)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第47章 司馬光389.第369章 趙煦:他們應該感恩戴德342.第325章 預算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第37章 間幕:兄弟第548章 聖天子(1)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446.第423章 靈活的紅線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第31章 首議立儲,王珪失分(求追讀,月票第45章 文德殿上 (1)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彥博居然看上了老139.第133章 好人就會被人欺負292.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飛黃騰達了!368.第348章 交子務88.第87章 京東鐵馬(2)159.第150章 軟肋297.第282章 招考吏員第539章 坐而論道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彥博居然看上了老371.第351章 漣漪173.第164章 報功472.第448章 司馬光在行動(1)212.第202章 加一分481.感冒了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