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第425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第425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決裡隘。

廣源州和交趾南方聯絡的關鍵要隘。

地勢險要,控扼交通,同時還是通向富良江的主要道路必經之地。

自古以來,兵家必爭!

此地,也是儂家昔年最重要的要塞。

許克難率領的騎兵,牽着戰馬,在當地土司派出來的嚮導的引領下,出現在了決裡隘側翼。

他們抄了小道,繞過了決裡隘的外圍的哨卡監視。

於是,當他們出現在決裡隘的時候,守軍甚至都還沒有發現他們。

噠噠噠!

直到,馬蹄聲在地面響動。

五百騎,結成一個衝鋒陣型,直撲決裡隘。

守軍這才如夢初醒。

“敵襲!”隘口上警戒的哨兵驚恐的大叫起來,瘋狂的敲打着銅鑼:“北寇來了!”

鐺鐺鐺!

銅鑼聲,在整個決裡隘響動。

噠噠噠!

疾馳的戰馬,飛速衝向了城門。

十多個早就得到了指令的土司兵,早已經等候在那裡。

在宋軍騎兵發起衝鋒時,這些本該提供預警,至少也應該成爲防禦力量的土司兵,直接將宋軍騎兵最後的阻礙推開。

同時,隘口的大門,也被他們打開。

等關城上的交趾守軍,慌慌張張的下來的時候,他們就只看到了宋軍的騎兵從關城下轟隆隆的疾馳而入。

這些人一屁股癱坐在地。

“完蛋了!”

他們太缺乏防範騎兵突襲的經驗了。

隘口前,僅有幾條用於阻攔道路的木柵欄。

沒有鐵蒺藜,也沒有設置拒馬。

隘口上也沒有設置馬面這樣的防禦設施。

在有內應策應的情況下,宋軍騎兵不費吹灰之力,就衝了進去。

直到此時,決裡隘內的交趾兵馬,才慌慌張張的在幾個軍官帶領下,從隘口內的軍營衝出來。

迎來他們的是宋軍騎兵手中揮舞着的鐵鐗。

鐵鐗這種兵器,其實是一種鞭類武器。

其形制類似竹子,是一節一節的,所以又稱鐵鞭。

基本長度在四尺上下,一般士兵使用的鐵鐗重量可能在三斤上下。

大將所用的鐵鐗,重量普遍在七八斤,甚至十斤以上。

絕大部分鐵鐗的斷面,一般都是方形,其上有着凹槽,所以又被人稱作‘凹面鐗’。

這種兵器,完全就是爲了破甲和砸人而存在的。

所以,當宋軍騎兵迎面衝上那幾十個,急切間只能拿着兵刃出來,連陣都沒有結好的交趾兵時,這些交趾人的下場可想而知!

在騎兵衝進去的瞬間。

就有十幾個人的腦殼,當場迸裂。

哪怕他們穿着鐵盔,也無濟於事!

你可以想象,一個高速奔馳而來的壯漢,將一柄帶着凹槽的方形的鐵鞭,猛力砸在腦殼上,讓你的頭骨去直接接受來自鈍器的重擊的感覺。

便是腦殼是水泥做的,這一下猛擊,也足可讓水泥迸裂。

但這些人是幸運的。

至少他們的痛苦很短暫。

而不幸者,是那些被砸在背上、胸部的倒黴蛋。

宋軍的鐵鐗,毫不費力的將他們砸翻在地。

骨骼在剎那間,就被砸開,立刻就發生了粉碎性骨折。

這些人幾乎是當場失去了行動能力。

內臟更是遭到了重擊。

“啊……啊啊……”

“痛啊!!”

哀嚎聲不斷響起,數十人滿地打滾。

然後,宋軍後續的騎兵,殘忍的從他們身上踐踏過去。

瞬息之間,迎面之敵,就已經被數百匹戰馬所踐踏。

而宋軍已經衝入了交趾軍營。

鐵鐗橫砸,強弓攢射。

交趾兵營內,所有敢於出來反抗之人,都被宋軍所爆殺。

許克難,更是策馬橫衝,狀如瘋魔。

手中那對重量是一般騎兵鐵鐗三四倍重的鐵鐗,就像是一門攻城錘一樣。

沒有任何人能在他的鐵鐗面前,走過一合。

“降了!降了!”這個時候,決裡隘中,早就和宋軍勾結在一起的當地土司雜兵們,立刻鼓譟起來,用着交州土話大喊。

他們一個個丟下自己的兵器,跪在宋軍前進方向,不斷磕頭:“爺爺天威,小人們降了。”

其他交趾兵,在看到了宋軍騎兵凶神惡煞的模樣後,也立刻有樣學樣,全部跪下來:“爺爺饒命,俺們降了。”

大勢已去。

幾乎所有人都丟下兵器,跪了下來:“爺爺饒命,俺們降了!”

不能怪他們膽怯。

實在是他們是在根本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被騎兵衝入隘口。

而北兵的兇悍和勇猛以及瘋狂,也超出了他們的承受範圍。

尤其是那個衝在最前面的宋軍大將。

簡直是傳說的羅剎惡鬼一般。

他手中的鐵鞭,每次揮出,都能將一個人生生的抽死。

抽中腦殼,腦殼迸裂,紅的白的都流出來。

抽中身體,立刻當場栽倒,再不能起。

他身上穿着的鐵甲,叮叮噹噹的響動。

擋者披靡!

……

許克難,伸手將鐵鐗上的血跡抹了一把。

粘稠的鮮血和鐵鐗上的碎肉,讓他獰笑起來。

“太弱了!”他看着跪滿營地的交趾人。

戰前,根據情報,決裡隘約有一千人左右的交趾兵駐防。

敵我兵力,接近二比一。

但,在宋軍的強衝下,這一千人,連一刻鐘都沒有堅持,就已經或潰或降。

營地內外,大約一百多具屍體,橫七豎八的躺着。

約有一半是被鐵鐗所砸死,剩下的是宋軍弓手射殺的。

此外,還有着一百多傷員在滿地哀嚎。

戰鬥開始後,可能還有兩百來人,潰散逃亡了。

但他們跑不了多遠,阿克旺已經帶着他的都追了上去。

許克難舔了舔舌頭,看着已經停下抵抗的交趾人。

“停手!”他將手中鐵鐗揮動:“停手!”

“別殺了!”

他呵斥着那些還想繼續痛下殺手的宋軍騎兵。

“王二狗,汝這賊廝鳥,聽不清嗎?”許克難,看着一個騎兵,舉着鐵鐗,騎在馬上就要對一個已經被嚇得瑟瑟發抖的交趾兵動手,立刻打馬過去,對着對方大罵:“多殺一個,就扣汝的賞賜。”

那人清醒過來,看着自己面前,已經癱軟在地的交趾兵,啐了一口,罵罵咧咧的收起兵刃。

若是過去,他才懶得管呢!

俘虜?

要什麼俘虜?

俘虜還得派人看管,還得給他們吃食,甚至生病了得給治。

還不如一鐗打死,割了腦袋去換賞賜。

但現在,俘虜比腦袋貴。

想着家裡的婆娘和孩子,今年冬天的冬衣,還有明年開春要交的束脩。

王二狗的眼睛恢復清明。

……

一個時辰後,決裡隘最後的抵抗,也被肅清。

決裡隘內的交趾軍民,全部投降。

不肯投降的,自然是被殺光了。

土司兵們,將一個個腦袋割下來,然後按照宋軍的要求,用石灰醃製。

這些可是得讓軍法官檢核,然後上報換賞賜的。

最後一統計,斬首兩百餘(包括重傷的交趾兵,這些人是沒希望治好的,只能給他們個痛快)。

俘虜倒是不少,有差不多兩千左右。

除了將官,還抓到了幾個交趾文官俘虜。

這些人,在宋軍衝進決裡隘後,就乾脆利落的降了。

他們的投降,讓許克難知道了一個情報——宋使李豐,被交趾人囚禁在太原城,據說交趾人用酷刑折磨,企圖逼迫李豐說出大宋情報,但李豐卻堅貞不屈,對審訊他的交趾人破口大罵(這個時代,有正韻,交趾的文官士大夫也是講正韻的,雖然發音可能奇怪,但基本能聽懂,可能類似今天三哥講的英語)

“想不到,這廣南西路,也有好漢!”許克難聽完俘虜們的招供感慨起來。

他本以爲,這天下只有沿邊的文官士大夫有種呢。

卻不想,這偏遠的廣西,也有這等好漢!

於是命人將這些文官送去後方,交到經略司手中去處置。

……

元祐元年三月甲戌(十七日)。

從早上開始,來自各方的邊報,就已經不斷送到了位於西平州的章惇手中。

思琅州報告,邕州左江道總管,岑自亭部,已經進入思琅州,思琅州刺史劉引,率部出迎,思琅州上表請求內附。

蘇子元將兵一千,自永平寨進入門州,交趾門州刺史王靜,獻圖冊乞內附。

知欽州事李越,率部進入蘇茂州,交趾蘇茂州刺史張訓,親自出迎。

歸化州知州儂智會、順安州知州儂盛德、南丹州知州莫世忍等諸土司,會合田仕儒部思州兵,已圍困交趾廣源城、七源城等。 更讓章惇欣喜的,還是狄詠發回來的報告。

御龍第一將第三指揮許克難,奇襲奪取決裡隘。

大宋通向富良江的道路,就此敞開。

現在,王師既可以直插富良江,尋機渡江。

一旦成功,交趾都城升龍府,就將暴露在王師兵鋒下。

也可以從決裡隘轉道,攻打北件,威脅太原。

進而和交趾在這富良江劃江爲界。

看完狄詠報告,章惇欣喜萬分:“當年,郭、趙二帥,將兵十萬餘,尚且要十數日,才能打到決裡隘,今日,王師半日下決裡隘,捷報入京官家必然欣喜。”

雖然說,當年是當年。

而且,當年郭逵南征,是先打了思琅州和廣源州、門州等地,穩定了後方纔開始用兵決裡隘。

現在大宋通過前期的政治攻勢和許諾,幾乎瓦解了除了廣源州和七源州之外的所有交趾邊境勢力。

甚至讓當地的侗溪土司,帶路、嚮導,充作內應。

與當年的戰爭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但這一點也不妨礙,章惇向汴京大吹特吹,當今天子的高瞻遠矚,兩宮慈聖的英明神武。

把一切功勞都歸於天子,歸於兩宮。

這就是章惇自認爲的,他南下的主要任務。

打仗,有狄詠。

糧草轉運有苗時中和他徵辟的關杞。

錢銀有潭州、韶州。

那他這個經略使幹嘛的?

高情商的說法是:運籌帷幄,爲三軍穩定後方,保障前線。

低情商的說法是:幫着寫PPT,向上面表忠,要好處,要政策。

這事情,還真的只有他能做。

其他人是不行的,因爲其他人不懂政治,特別是不懂汴京城的兩宮、天子還有貴人們喜歡聽什麼?

不誇張的說,沒有章惇的筆,前面的將校打的再好,恐怕到了朝堂上也容易被人挑毛病、貶低甚至將大功變成大罪。

章惇正要提筆寫奏疏,一直在他身邊,給他做文書工作的王棣就報告道:“經略相公,狄總管那邊,還派人押回了數位在決裡隘所俘的交趾文官。”

章惇擡起頭:“交趾文官?”

“嗯。”王棣問道:“如何處置彼輩?”

“殺了!”章惇嚴肅的說道。

“殺了?”王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章惇點頭:“對,殺了!”

“促儀啊,幫吾草擬一封軍令,佈告各軍就說:交趾羣醜,趁我中國五代之亂,竊據漢唐舊土,沐猴而冠,僭越天子之制,自詡南朝,遂爲天下之惡,助其爲虐者,皆禽獸也。”

“禽獸,人人可殺之!”

“啊……”年輕的王棣嚥了咽口水,問道:“相公,這是爲何?”

在他看來,交趾的文官士大夫,也是士大夫,不說優待,至少也得以禮相待吧?

不然以後,這交趾靠誰治理?

而且,一旦傳出去,天下人都會口誅筆伐的。

章惇看着年輕單純的王棣,就彷彿看到他年輕的時候的影子。

他輕聲問道:“促儀不理解?”

王棣點點頭,在王棣旁邊的章援也跟着點頭。

“那老夫就與爾等解釋一下。”

章惇坐下來,讓王棣、章援也坐到他面前。

然後他問道:“促儀、致平,自五代之後,交州脫離中國,割據一方,已有多少年?”

章援歷史學的比較好,說道:“自靜海軍節度使設衙以來,交州割據一方已有一百八十餘年。”

“若自南漢劉巖部將吳權反叛,裂土叛國以來,則也有百二十年了。”

章惇點點頭,然後問道:“靜海軍節度開衙姑且不談。”

至少人家還是忠於大唐,後續也一直忠於中國。

“且自吳權叛國自立,拒不臣服中國以來,這百二十年中,交趾的讀書人在做什麼?”

“他們可有人勸交趾主入朝?”

“可有勸交趾主恭順?”

章惇冷笑着:“恐怕沒有人敢這樣做,反倒是勸說交趾主,據兵爲亂,跋扈悖逆,乃至於僭越稱制者居多吧?”

“既然如此,這些人算什麼?”

“春秋之義,王正月,大一統!”

“此輩違背聖人教誨,甘願爲虎作倀,助紂爲虐,豈非禽獸?”

“可是……”王棣弱弱的問道:“終究是衣冠讀書人啊……”

“衣冠讀書人?”章惇冷笑起來:“張元、吳昊也是讀書人!”

“如今北虜朝中的讀書人更多!”

王棣嚥了咽口水,雖然自知章惇說得對,但還是不大服氣:“殺光交州讀書人,那日後誰來治理交州?”

章惇哈哈笑起來,對於這些年輕人的單純,他是很欣賞的。

“第一……”章惇伸出指頭:“未來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朝廷只會羈縻交州,甚至不會一次滅亡交趾小丑。”

“既然朝廷不會在此設置流官,要讀書人何用?”

“第二,彼輩已脫離中國,不服王化久矣。”

“尤以其所謂讀書人爲最!”

交州自吳權自立以來,已經歷經了三朝。

其內部已經有了‘非中國’的概念。

誰會有這個概念?

肯定不是交州的農民,甚至不是交州的貴族。

而是所謂的讀書人。

那交趾太尉李常傑,當年的那首反詩,就將這些人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南國山河南帝居是吧?

章惇對此的反感,是無以復加的。

春秋之義,在於大一統。

如今,北虜盤踞幽燕,佔據遼東,西賊據有靈夏,控扼河西,吐蕃盤踞青唐河湟。

就連交州,也割據一方,甚至關起門來,自稱南帝、南朝。

這不僅僅是金甌有缺。

在章惇心中,完全就是又一個類似春秋戰國、南北朝一樣的亂世。

收拾山河,再整天下,重現漢唐大一統的盛世。

這是無數像章惇這樣的士大夫心中的夢想。

縱觀漢唐之大一統,那一次不是用刀子殺的人頭滾滾,將一切非我族類者,盡數斬殺的屠場?

章惇是認真讀過歷史的。

所以他很清楚,交州變成交趾,責任不僅僅在南漢,還在交州的讀書人。

所以,章惇幾乎是獰笑着道:“當年,漢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州,盡毀其兵,鑄天南銅柱。”

“從此交州數百年不亂,歷經南北朝,也依舊臣於中國。”

“今日,吾奉詔南征,自當效先賢故事,再鑄天南銅柱!”

“只是,此銅柱非伏波之銅柱,而是……”他指了指自己的腦袋:“交州文化之銅柱。”

“必得盡毀交州之文字、史書,將其一切圖書,盡數銷燬,將其所有士大夫文官盡數屠戮。”

“方能鑄造那根已經斷了百二十年的天南銅柱!”

“至於天下譭譽?”章惇看着他面前的這兩個年輕人,他輕笑起來:“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他是要當宰相的人。

怎麼可以畏懼一點點士林物議?

他章惇章子厚,就不是怕事的人,更不是不敢殺人的人。

熙寧五年,他出任兩湖察訪使的時候,收峽州、富洲,在南江地區殺的人頭滾滾。

張仲舉(張頡)被他嚇得魂飛魄散,上書指責他殺戮過甚。

但現在呢?

南江之人,規規矩矩,再也沒有叛亂,再也沒有仇殺,再也沒有土客矛盾。

因爲那些敢搞事的都死了。

熙寧八年,他主持開梅山,雖以招撫爲主,但對於刺頭,也從來不吝雷霆懲戒。

關杞怎麼說的?

自相公經略梅山以來,梅山諸侗,編戶齊民者數十萬衆……

對章惇來說,只要他找到他的敵人,他就會辣手無情,他便會不擇手段。

他就是這樣的人。

年輕的時候,就已是如此。

所以,蘇軾纔會被他嚇得瑟瑟發抖,從此再不敢和他同道。

章惇站起身來,看着已經被他的話,嚇得瑟瑟發抖,同時卻又陷入深思的兩個年輕人,哈哈大笑起來。

“促儀、致平,記住!”他看着兩人:“吾輩士大夫,不必懼凡夫俗子之物議!”

“若那等凡夫俗子,婦人之仁的議論,也能亂我等心神,我等何談致君堯舜上,何談開一代之太平?”

蘇軾的看法是正確的。

跟着章惇做朋友是很危險的。

因爲這個人,一旦發起狠來,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韙,他也會一往無前。

王棣動了動嘴皮子,小聲的問道:“相公,若是朝廷追究起來,御史彈劾,三人成虎……”

章惇咧嘴一笑:“聖天子明見萬里,豈能因那二三讒言而疑我?”

“況吾若成功,則至少可收富良江之北爲朝廷所有。”

“若不多殺些人,若不得罪天下……”

“誰會放心?”

所以結論是——還是得殺!

大開殺戒!

(本章完)

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298.第283章 名曰呂惠卿的陰影第20章 拉扯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擊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71章 要做事就先餵飽人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253.第240章 新約(2)386.第366章 謀國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111.第107章 李憲回朝157.第148章 望母成龍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10章 天子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323.第307章 趙煦:皆在我甕中第617章 御前會議(2)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第543章 狡兔三窟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87.第178章 苗授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繪: 我也可以聽話,我也可以做事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469.第445章 戰後(1)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369.第349章 恩賞336.第319章 開戰!開戰!(4)337.第320章 開戰!開戰!(5)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109.第105章 潤物細無聲170.第161章 劉昌祚424.調作息。157.第148章 望母成龍第25章 真香450.第427章 廷推(1)第580章 你怎麼穿老劉家的衣服?第570章 壽宴(2)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365.第345章 轉世之約第554章 難道他的魂魄被惡鬼奪走了?第6章 兒科聖手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290.第275章 胸無城府第571章 壽宴(3)第531章 點下重商主義的第一個點數471.第447章 漸漸好戰的兩宮第570章 壽宴(2)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336.第319章 開戰!開戰!(4)272.第258章 流血的興慶府443.第420章 司馬光的最後執念345.第328章 戰前部署212.第202章 加一分第550章 逆練神功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139.第133章 好人就會被人欺負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34章 命運之日(1)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467.第443章 決戰(1)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117.司馬光四月十七日洛陽上書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261.第247章 趙煦:還是滅了西賊最划算357.第338章 愛上廚藝的王安石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第598章 西北狼煙(3)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613章 議諡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176.第167章 第一次插手人事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492.第466章 章惇的相位危機207.第197章 西夏的條件第542章 格物風潮(2)274.第260章 司馬光和汴京新報第53章 陳美人265.第251章 蘭州101.第98章 平章軍國重事256.第243章 母慈子孝100.第97章 老臣手段第533章 招安潮下的海賊們(2)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144.第137章 火上澆油第618章 棉甲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第500章 出幸文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