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

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

封賞完畢,趙煦在沈括的簇擁下,到了專一製造軍器局的後衙之中。

然後,他就屏退了左右,將帶來的一張圖紙,遞給了沈括。

“此乃專一製造軍器局將來的重點!”

沈括恭敬的接過了那張畫在了一張元書紙上的圖紙。

上面是一個高高的爐子。

沈括目光一怔!

他自然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是鍊鋼的高爐。

對於高爐的傳說,沈括是聽說過的。

據說北虜有高爐,能出鐵水。

效率比大宋傳統的炒鋼和灌鋼法更好,得到的黃鐵(精鐵)也更多。

奈何,北虜對此是嚴防死守,壓根沒有知道他們是做到的?

就連北虜到底是在什麼地方建高爐鍊鋼的事情,也沒有人知曉。

這也正常!

不要看北虜是韃子,但他的國名就是鑌鐵。

以鐵爲國名,自然會死守鍊鋼技術。

沈括出使過北虜,所以他知道,北虜對整個草原都實行了嚴格的鐵器管控。

不止如此,北虜還和西賊、大宋一起默契的維持着對草原的阻卜族的鐵器管控。

北虜爲了防止阻卜人擁有鐵器,他們甚至連自己造的鐵錢都會故意摻雜大量的其他雜質,使得鐵錢不具備再融煉的價值。

所以,看到官家遞來的圖紙,沈括是大吃一驚的。

畢竟,大宋自真廟以來,就一直想要知道,北虜到底是怎麼建高爐的?

可惜,一直沒有成功。

而大宋自己多次高爐興建的嘗試,最後都是以失敗告終。

不是爐子倒了,就是爐壁開裂了。

所以……

沈括嚥了咽口水,問道:“陛下,這是從北虜那邊?”

趙煦微笑着,沒有回答,只是對沈括道:“沈提舉依此圖紙樣式,在專一製造軍器局之中,挑選合格的匠人,於汴京城城外選一廢棄軍營,慢慢驗證、建立此爐……”

在現代留學的時候,趙煦曾跟隨他的老師,去過那個遼代的高爐產業園遺址。

那是在帝都城區七十公里外的一個叫大莊鄉水泉溝村的地方。

那個地方,四面環山,有着河水穿村而過。

大體就是在現在的遼國南京境內。

在那個遺址被發現前,人們只在史書上見過遼人以高爐鍊鋼的記載。

而那個遺址被發現後,直接將世界高爐鍊鋼的歷史向前推進了數百年!

可惜的是,遼國人出於保密的原因。

似乎一直在有意限制高爐技術的普及,而且也滿足於初級高爐技術,一直沒有進行技術迭代和升級。

當然,這對大宋是幸運的。

不然,遼人若是點出大規模的高爐鍊鋼技術科技樹。

大宋恐怕就要提前百年,面對全身披甲的鐵浮屠騎兵——金朝開國的鐵浮屠,根據學界的猜測,其原料應該就是來自於繳獲的遼國庫存精鐵。

至於遼南京的那個大型高爐鍊鋼產業園,應該是在戰火中被摧毀了。

遼國既然不珍惜高爐鍊鋼,那趙煦就得給他們上上強度了。

“此乃反射爐。”趙煦提醒着沈括:“可以直接用石炭融鍊鐵礦、生鐵!”

“但耐火磚,就需要愛卿去想辦法了。”

趙煦畫的高爐圖紙,是他靠着記憶,勉強畫出來的。

肯定有不少不科學的地方,也肯定遺漏了很多細節。

此外,他也不可能專門去記現代的耐火磚燒製技術和配方。

所以,這些都是需要沈括去改進、實驗的。

好在,大宋的耐火磚技術應該是過關的。

定窯、哥窯、還有後來的汝窯,都足以證明,現在應該出現了可以耐一千三四百度高溫的耐火磚。

“直接用石炭?!”沈括驚訝了。

當代鍊鐵,或許還能用石炭。

可衆所周知的,黃鐵(精鐵)和鋼是絕不能用石炭的。

用了石炭後,鐵性就變脆了。

像徐州的寶丰鐵監的鐵爲什麼連鑄錢都不行?

沈括就認爲,是因爲徐州寶丰監用的是石炭爲燃料的緣故。

趙煦微笑着說道:“愛卿請看,朕這圖上的爐子,燃料室和爐膛是分開的,是通過火道,將火氣反射到爐膛,如此一來,石炭之中所含的那些影響鐵性之物,便不會進入鐵水之中!”

趙煦在現代,自然看過夢溪筆談。

所以他記得很清楚,沈括曾在夢溪筆談裡專門說了好幾章的鍊鋼、冶鐵。

沈括在那些文字裡,有一個很有名的比喻:鐵中有鋼者,如面之有筋,濯盡柔面,則麪筋乃見,鋼亦然。

他認爲,鍊鋼就像揉麪。

反覆揉捻、捶打之後,鐵就能變成鋼。

不能說錯,甚至可以說是觀察極爲仔細了。

奈何,他所見到的,只是一個表象,並沒有找到關鍵。

不過,對於一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來說,沈括能清楚的觀察到這些細節,已經很優秀了。

不能強求太多。

沈括拿着圖紙,仔細看了看。

然後他就發現,這爐子的構造,似乎不同尋常呢。

首先,這爐子的高度,就超出了沈括的想象。

足足有兩丈高。

而且,從圖紙上看,這爐子是靠着山體的。

此外,爐體是圓形的,而非沈括所見的那些鍊鐵坩爐那般是方形的。

這就讓沈括有些抓耳撓腮了。

圓形?

怎麼砌這個爐子?

他擡起頭,看向坐在他面前的官家。

官家去只是看着他笑了笑。

得!

沈括算是明白了,這位官家和上次一樣,只是提出一個想法,給他一個大致方向。

剩下的事情,就全得靠他和專一製造軍器局的工匠、官員一起想辦法。

通過一次次失敗的嘗試,總結出經驗、規律,摸索出方法。 好在,這位官家在這種他親自交代的任務方面,獎賞驚人!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了今天天子親臨,恩賞上下的例子。

沈括覺得,專一製造軍器局上下,都必然會奮發用力,競相效命。

畢竟,這位官家是真的大方,也是真的願意給錢。

於是,沈括拜道:“臣明白了。”

“不止陛下,在此事上,可有期限限制?”

趙煦微笑着,說道:“給卿一年時間,卿能辦到嗎?”

沈括想了想,答道:“一年之內,臣必讓陛下見到此物!”

至少,他會將這紙上畫着的爐子給建起來。

至於能不能鍊鋼?會不會倒塌?

沈括現在還沒有底。

“善!”趙煦微笑着頷首:“卿放手去做就是了!”

“錢帛、人力、物力都不是問題。”

沈括恭身再拜:“臣領旨!”

這位官家和先帝,是有着明顯不同的。

先帝支持大臣做事,常常不惜成本、代價,但他性子急躁,急於求成,總喜歡讓大臣立軍令狀。

也喜歡強行施壓,讓大臣按照他的意思去辦。

永樂城就是最好的例子——本來,種鄂選的築城之地,更安全,也更合適,先帝也都同意按照種鄂的辦法做。

但徐禧跑過去,看了一圈,上奏說種鄂的辦法費錢太多,調用的民力也太多,不合適啊!

臣這裡有個好地方,耗費少,民力調用更少,起碼能節省幾十萬貫呢。

先帝一聽,徐禧說的對啊!

就應該在徐禧選的地方築城。

種鄂上書堅決反對,還拉着他一起,向先帝陳述厲害。

可先帝卻怎麼都不肯聽,強行要求按照徐禧的方略辦。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徐禧選的地方是好,各方面都好。

就是沒有水!

唯一的水源在山下,當水源所在的寨堡被西賊攻破後,永樂城就已經註定不可守。

這位官家就不同了。

他即位後,很少強行要求大臣按照他的意思做事。

一般都會先聽一圈意見,儘量團結朝野。

具體到做事上,就更不相同。

一般都是大臣主動找他立期限,他很少讓大臣定期限。

只要能把事情做好,他不在乎時間。

而在同時,這位官家出手,非常大方。

甚至比先帝更大方!

也就難怪朝中大臣,無論新黨還是舊黨,都對他充滿期待了。

一個肯放權,肯商量,肯合作,也肯妥協,同時對大臣不吝賞賜和支持的帝王。

簡直是所有士大夫的夢中君王。

歷朝能出一個就已經了不起了。

多少士大夫,到死也碰不到這樣的君王!

……

趙煦出了專一製造軍器局,剛剛乘上御駕,打算去開封府聽一聽今天的商討結果,再和大臣們討論一下問題。

馮景就來到了御車旁,低聲稟報着:“大家,火藥司監官、提舉《汴京新報》編修使童貫,乞御前叩謝天恩。”

趙煦嗯了一聲,就對馮景吩咐道:“可!”

於是,御駕沒有馬上出發,而是在原地停了一會。

半刻鐘後,一個年輕的內臣,就被帶到了趙煦面前。

他恭恭敬敬的跪到了車旁,叩首而拜:“火藥司監官、提舉《汴京新報》編修使臣貫,恭問大家聖躬萬福,叩謝大家天恩!”

趙煦坐在御車上,掀開車簾,看了一眼這位他上上輩子緣鏘一面的童太尉。

現在的汴京新報的實際主持人兼評論員,筆名胡飛盤的傢伙。

不得不說,童太尉還是長的很俊的。

人看上去也很機靈、乖巧。

同時他的身材,看着也很健碩。

趙煦看着他,說道:“愛卿起來吧。”

“往後愛卿要更加勤勉,不要辜負我的期望!”

“諾!”童貫聽到官家自稱‘我’,高興的臉都漲紅了起來。

天子,只在自己人面前自稱‘我’。

這意味着,官家將他看成了親信、貼己人?

這讓童貫充滿鬥志!

趙煦則趁機對他畫起餅來:“我在宮中,等待愛卿再立新功,屆時,我會將卿調到李都知身邊學習、磨礪。”

童貫是李憲的腦殘粉!

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現代的史書記載上,童貫就一直自詡‘故李都知門生’。

與那位趙佶身邊,舔着臉,死乞白賴非說自己是蘇軾私生子的大貂鐺樑師成乃是臥龍鳳雛。

童貫聽着,身體都開始顫抖了。

他低着頭,激動不已:“臣必不會令陛下失望!”

李都知?李爺爺嗎?

陛下會將我調到李爺爺身邊學習?

童貫整個人都開始顫抖。

“陛下是不是對我有着期待?希望我能和李爺爺一般威震天下?”

這樣想着,他就握緊了拳頭。

在大宋,不想當猛將的內臣不是一個好內臣。

歷代以來,內臣之中,可謂猛將如雲,帥才也有不少。

前有秦翰,今有李憲。

當然了,其中的大聰明也有不少。

比如五路伐夏時的王中正,就是其中的典型——明明躺着就能撈到功勞,他偏偏要搞出幺蛾子,甚至和友軍火併的事情都做得出來!

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童貫,自然心裡有着一顆,立功邊疆,殺敵報國的心!

(本章完)

370.第350章 昇平樓之問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第42章 卡bug第583章 和尚也得講政治75.第74章 堂薄93.第91章 烈火烹油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第534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1)第582章 大和尚的錢,三七分賬第571章 壽宴(3)第509章 朕受傷了,需要哄才能起來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第633章 燒錢的戰爭第13章 乖巧懂事第7章 向皇后的手段164.第155章 呂公著:司馬光到底在擔心什麼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458.第435章 踏營(2)210.第200章 向太后:吾兒必可爲堯舜第486章 蔡京:我就只值三千貫嗎?84.第83章 煩躁的釣魚人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發!立刻下都堂!96.第93章 上貨!上貨!(2) 【大章求追定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77.第76章 祀在戎前327.第311章 工具人司馬光(1) 【中秋快樂386.第366章 謀國176.第167章 第一次插手人事第623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3)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第71章 要做事就先餵飽人第46章 文德殿(2)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493.第467章 大宋中興離不開好漢!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449.第426章 韓絳:累了,毀滅吧!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493.第467章 大宋中興離不開好漢!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534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1)247.第235章 囑託408.第387章 立功心切的大宋武將們361.第342章 種家兄弟 (1)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第589章 絕殺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彥博居然看上了老397.第377章 魏國大長公主的感謝359.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204.第194章 遼使:讓我試試南朝小皇帝的成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還要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86.第85章 趙煦上上輩子的夢魘記憶第552章 悽慘的吳家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第571章 壽宴(3)281.第267章 蔡確:衣錦還鄉100.第97章 老臣手段454.第431章 交趾羣臣:北朝能籤澶淵之盟,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297.第282章 招考吏員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617章 御前會議(2)74.第73章 外戚(2)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61章 上架感言第570章 壽宴(2)第514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第607章 戰局(1)第67章 旋渦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第54章 仁恕天子458.第435章 踏營(2)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97.第94章 嚴查351.第333章 錦囊妙計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172.第163章 沈括:餅有點大!155.第146章 憋屈的司馬光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352.第334章 黑化的舔狗儂智高432.第409章 宋誓(1)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