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

元祐元年閏二月丁酉(初九)。

朝奉大夫、天章閣待制、知成德軍劉謹卒。

光祿大夫、知揚州滕元發加龍圖閣待制;正議大夫,知瀛洲謝景溫,爲寶文閣直學士;朝議大夫、倉部郎中王說出知密州;朝請郎、司門郎中呂陶,爲殿中侍御史。

朝議大夫、司農少卿孔宗瀚,上表乞骸骨。

詔以孔宗瀚,至聖文宣王之後,循例知濟州,從奉孔子祀。

禮部尚書曾孝寬上書,因以天子讀書,首通《春秋》,又《春秋》聖人之經,乞太學置春秋博士,並在將來科舉,專以《春秋》爲一科。

趙煦翻看了一下,這些近日來的朝野重要人事任命。

就將之放到一旁。

“聽說,朝中近來在議論,要給我身邊的經筵官們升官?”趙煦問着石得一。

石得一答道:“確有此事!”

“集英殿侍讀蘇頌,將加龍圖閣學士,依舊爲開封府府街諸縣鎮公事。”

“侍講孫覺,擬自秘書少監,遷右諫議大夫或者給事中。”

“侍講呂大防,擬從兵部侍郎,遷兵部尚書。”

“集英殿說書蘇轍、講書程頤、呂希哲等,皆有任御史之議。”

趙煦點點頭,這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也是歷代以來的傳統。

所謂得道飛昇,雞犬升天。

只是,現在的情況比較特殊,趙煦自己還沒有親政,他身邊的近臣,就都要逐步掌權了。

這也算是,都堂方面的示好。

按照他們的這個安排,再過幾年,現在的這些經筵官,就都可以逐步走上高位。

像呂大防,甚至可以進入西府,出任執政了。

趙煦只是點點頭,沒有在這個事情上面表態。

他也不適合表態。

“走吧!”趙煦站起身來,說道:“去坤寧殿!”

明天就是向太后遷居保慈宮的日子。

換而言之,以後趙煦再想去向太后那邊,就得出福寧殿了。

趙煦到坤寧殿的時候,坤寧殿的大部分器物,都已經搬走了。

整個殿堂,空落落的。

趙煦沒有讓人驚動向太后,自己隻身進了內寢。

便見到向太后跪在內寢的佛龕前,對着菩薩唸唸有詞。

“母后又在想念皇兄和皇姐了?”趙煦走到向太后身邊,然後也跪到她身後的蒲團,對着那佛龕拜了一拜。

向太后嘆息一聲,道:“母后是個無福之人……”

說着,她就掉下眼淚了。

她這次搬離坤寧殿,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她那個可憐的孩子的魂魄,若是回來,看不到她了,會不會傷心?

“母后莫哭,母后莫哭……”趙煦只能安慰着。

“兒會降詔,加封皇兄,並命大相國寺、開寶寺僧人,爲皇兄祈福的!”

趙煦說着,就喊道:“石得一!”

石得一從帷幕外恭身說道:“臣在!”

“傳我的口諭去學士院,請鄧學生草詔,以皇兄先帝嫡子,朕之長兄,太后之子,加封爲大國之王!”

“諾!”

向太后終於放下心來。

有了王爵,那個可憐的孩子,就可以在九泉之下,在宗廟之中,與列祖列宗同在了。

於是,她輕輕抱住趙煦,說道:“幸好有六哥在!”

……

隔日戊戌(初十)。

向太后就正式從坤寧殿,移居保慈宮。

坤寧殿,將從此封存,直到迎來一位新的女主人。

向太后移殿,向家、高家還有諸外戚家族的命婦們,紛紛入宮恭賀。

就連宰執家裡的命婦們,也來道賀。

重新修葺過的保慈宮,和慶壽宮一樣,保持了樸素、簡單的風格。

沒有了硃砂染色的牆壁和屏風,也沒有了鉛粉與水銀妝點的壁柱。

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

當然了,向太后的審美還是在線的。

所以,這翻修的保慈宮,雖然看着簡單、樸素,卻也蘊含着禪意和雅緻在其中。

一切器物的擺放,殿中內外的陳設,都自有深意。

就連太皇太后見了,也忍不住誇了好幾句。

趙煦更是很喜歡這裡。

於是,迫不及待的讓人在保慈宮的東閣,給他專門留一個休息的寢殿。

以後,福寧殿那邊,就真的要變成一個純粹的睡覺的地方了。

向太后對此,自然是很開心的。

向家的命婦們,聽說了這個事情後,嘴巴都快笑歪了。

也就是礙於其他家的命婦也都在,不然,恐怕能當場雀躍起來。

這一天,趙煦在保慈宮裡,陪着向太后說話,一直等到了快戌時,才拜辭回到福寧殿。

回到福寧殿,趙煦在馮景的服侍下洗腳。

石得一則在旁邊,彙報着汴京城裡的動靜。

主要是物價方面的波動,趙煦聽完後,就讓石得一將相關物價,都記錄到他命人懸掛在福寧殿的內寢牆壁上的一張紙上。

那是一張大紙,紙上畫着表格。

表格裡是汴京的炭價、肉價、米價還有菜價。

這是趙煦從汴京新報發行後開始讓人做的。

這表格每個月換一張,同時也每月總結一次物價波動。

趙煦以此,按月追蹤汴京主要大宗商品的價格。

這很重要!

因爲,在大宋主要商品物價,常年都是維持不變,甚至呈現下跌趨勢的。

這是通貨緊縮的表現。

錢貴、物賤。

趙煦要做的,就是利用物價的波動,適時的指揮着有司,向市場投放錢幣或者回收錢幣。這事情,過去是市易務在做。

如今,市易務沒了,可不得直屬皇帝的皇城司來辦了?

總的來說,目前爲止,趙煦做的還不賴。

甚至小賺了一些。

等到石得一,將今天的物價,寫到牆上的表格內。

趙煦也洗完了腳,他穿上木屐,走到那牆壁上,藉着燈光,看着上面的物價,心中嘆道:“可惜啊……”

“暫時只能做到維持物價的平穩!”

他其實想要讓物價維持溫和的上漲,每個月漲個百分之一,百分之二。

這樣,人們纔會捨得將手裡的錢花出去。

只有人們開始花錢,才能讓市場上的錢幣真正的開始流通。

可奈何,大宋錢貴是從唐代就帶來的毛病。

整個社會,都習慣了儲蓄。

於是,哪怕到了現代,宋錢也是古錢幣中,最不值錢的錢幣。

大部分大宋制錢的價格,都是幾塊錢、十幾塊錢,品相好一點的幾十塊。

上百的都是珍品了。

這是因爲,宋錢隨便一挖,就是一籮筐。

本來就缺銅,老百姓還喜歡將錢存起來,捨不得花,這進一步導致了缺銅。

惡性循環了屬於是。

“對了!”趙煦忽然扭頭,問起石得一:“那六家義商,現在準備的怎麼樣了?”

“他們的白酒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石得一答道:“奏知大家,以臣所知,各家都準備的差不多了。”

“除了王家的泰和酒樓,還需要時間籌備外,其他各家大抵都會在寒食節前後,推出新品來。”

寒食節,是大宋甚至可以說整個已知世界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其地位,和中秋節、中元節還有元宵節一般。

自然,寒食節也是大宋商界傳統的旺季了。

汴京城的商賈,都會在寒食節前後,推出新品或者邀請伶人來店鋪前搭臺表演。

而寒食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祖。

同時因爲民俗,寒食節禁火。

所以,這些商賈選擇在寒食節前後,推出他們白酒,自然是很明智的選擇。

因爲祭祖,需要敬酒。

禁火之日,沒有火溫酒,不需要溫的白酒,顯然也可以滿足大宋酒蟲們的酒癮。

趙煦忽然想起了一個有趣的事情。

他轉身對石得一道:“石得一,派人去和那孫賜說一聲……”

“將他家的酒,取名爲‘三碗不過崗’。”

這就是在致敬他在現代看過的那個電視劇了。

不過,現在的水泊梁山,並沒有什麼梁山好漢,佔山爲王,有的只是三五個不成氣候的蟊賊而已。

……

第二天,趙煦在崇政殿中,接見了入朝的遼使耶律琚一行。

並接受了耶律琚等代表的遼國皇帝贈送的國禮。

趙煦同時也回贈了一些禮物給遼國。

自然,他不會忘掉那位親愛的大遼皇弟。

照例,贈書十卷與皇弟,以茲宋遼兄弟之盟好,並表示,大遼皇弟應該多寫些信來,也好親近親近。耶律琚當然是當殿代表大遼皇太孫拜謝,並言大遼皇太孫近來靜心讀書,頗有長進,下次遼使入朝,一定會帶來大遼皇太孫的親筆致謝書。

簡單的來說,就是下次一定。

然後就是正事了,趙煦命交子務,依約將面值一百萬貫的宋遼交子,交割給遼使。

耶律琚得了交子,自然是興高采烈,於是請求趙煦允許他們可以在汴京城採購相關商品。

趙煦當然是欣然允諾,命館伴使刑恕、合門通事舍人郭忠孝等保(監)護(視)遼使在汴京的採購。

耶律琚自是千恩萬謝,拜辭而去。

趙煦送走遼使,也笑了起來。

因爲他手上,已經拿到了耶律琚等人的採購清單。

從上好的胭脂水粉,到精美的瓷器、上等的茶葉、名貴的錦緞,還有一隻杯子就價值百貫以上的建盞。

真的是無所不包。

“北虜的腐朽與墮落,恐怕不比大宋的在京禁軍差多少!”趙煦撫摸着清單,輕笑了起來。

再沒有比這個,更讓他安心的事情了。

大宋、大遼兩國的腐朽水平,很符合現在版本的匹配機制。

但大宋,馬上就要版本更新了。

……

遼使得了天子許可,可以在汴京城採購相關商品的事情一傳開。

整個汴京城的商賈們彈冠相慶。

從馬行街到潘家樓,從土市子到州橋兩岸。

所有人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紛紛將自家最好的東西,擺到了店門口最顯眼的地方,就等着遼人上門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曹、劉、楊、李、王五家外戚,都收到了一張拜帖。

拜帖上的名字很顯眼。

朝奉郎、試中書舍人、館伴使刑恕。

“刑和叔?”曹佾拿着拜帖,沉思片刻,道:“這可是近來,與官家走的比較近的大臣之一!”

當今天子的喜好,至今都在迷霧中,很少有人知道他真正的喜好。

譬如說去年,薛向之子薛紹彭,主動向官家敬獻了他傢俬藏的‘定武本蘭亭序真本’。

於是,好多人以爲,這位官家有‘唐太宗之癖’。

紛紛在市面上收集各種珍品、孤本的書法大家真跡。

結果,宮裡面傳出消息——薛紹彭獻的定武本石碑,官家只去看過幾次而已,並無特別喜愛之處。

而和這位官家走的近的大臣。

不是他身邊的經筵官,就是伴讀了。

他迄今爲止,並沒有對外廷某個特定大臣,表現的太過親近,或者太過疏遠的樣子。

刑恕,算是除了經筵官外的外廷羣臣之中,與這位官家接觸的最多的大臣了。

以至於,從去年開始,館伴使就一直由刑恕擔任。

帶着這樣的想法,曹佾打開名刺,只看了一眼,曹佾就已經知道,這個刑恕是奉了福寧殿的命令來的。

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第525章 文彥博:叫汝多管閒事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86.第85章 趙煦上上輩子的夢魘記憶362.第343章 種家兄弟(2)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第16章 王珪的心思第67章 旋渦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第570章 壽宴(2)493.第467章 大宋中興離不開好漢!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452.第429章 對曾布的安排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174.第165章 章惇:難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500.第474章 顯貴的燕家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470.第446章 戰後(2)326.第310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第41章 太子(4)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第39章 太子(2)第592章 聞戰則喜(1)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457.第434章 踏營(1)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第581章 財神爺爺下凡了第18章 母子(2)198.第188章 賞要快第581章 財神爺爺下凡了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87.第86章 京東鐵馬(1)208.第198章 橫渠門下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第59章 太皇太后:王珪之罪,罪莫大焉!149.第140章 威福初用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198.第188章 賞要快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468.第444章 決戰(2)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個王安石?第484章 臥龍鳳雛 (爲了道歉而加更)第611章 司馬光之死(2)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第495章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繪: 我也可以聽話,我也可以做事第618章 棉甲第17章 母子(1)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184.第175章 迂迴266.第252章 各自的上書第28章 高太后:誤會了啊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265.第251章 蘭州338.第321章 天子賜神物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493.第467章 大宋中興離不開好漢!第519章 火熱的房產(1)126.第121章 沈括的想法第618章 棉甲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這麼說的嗎?第45章 文德殿上 (1)第532章 招安潮下的海賊們(1)213.第203章 養女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82.第81章 王珪之死第19章 高太后:到頭來,竟還不如六哥知禮數第34章 命運之日(1)第531章 點下重商主義的第一個點數第478章 吳安持:我必令汝家破人亡253.第240章 新約(2)486.第460章 下次一定第597章 西北狼煙(2)263.第249章 新役法(2)498.第472章 視察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77.第76章 祀在戎前第41章 太子(4)157.第148章 望母成龍121.第116章 文府夜宴(1)492.第466章 章惇的相位危機284.第270章 仁多家來投第539章 坐而論道406.第385章 大宋養士百二十年,仗義死節就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365.第345章 轉世之約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