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

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

蔡京恭身一拜,就欲要開始說話。

趙煦卻忽然想起了一個事情,擡手道:“卿稍等片刻……”

蔡京恭身而立。

趙煦則對着一直坐在原地,一動不動的呂希哲笑了一聲:“呂說書……”

呂希哲原本吃瓜吃的好好的,忽然被點名,當即驚了一下,立刻起身:“陛下……”

“今日起居郎未能隨行,卿且擔任今日的會議記錄吧!”

“且先將,方纔朕與諸位愛卿,所言所說,皆記錄下來……”

呂希哲楞了一下,然後迅速拜道:“諾!”

他就要退下去,準備擔任記錄員。

趙煦卻叫住他:“且稍等,今日朕與諸卿議事,有幾個原則,卿且記住!”

呂希哲擡起頭來。

趙煦對他道:“其一:所有言行,皆當原話記錄,不可修飾,更不得潤色!”

大宋文官士大夫們,就是這一點不好。

喜歡春秋筆法,愛爲尊者諱。

於是起居舍人和起居郎的記錄,都是刻意美化過、潤色過的。

搞得皇帝好像天天在和大臣拽文言文。

可仔細想想都知道,文言文是需要閱讀理解的。

士大夫自己寫文章,尚且需要再三斟酌、潤色。

皇帝和大臣哪裡可能天天在那裡互相引經據典?出口成章?

同時,這樣的記錄方式,也很容易給後人,無限的操作空間。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他的父皇的實錄,就修了兩次。

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記錄着兩個截然不同的神宗朝。

而趙煦在現代,甚至知道,還有第三個版本。

南渡後的完顏構,將一切鍋,都甩給了王安石、章惇。

認爲就是他們,讓大宋滅亡!

換而言之,就是暗戳戳的說,是趙煦和他的父皇,導致的大宋滅亡!

呸!

趙佶家自己拉翔不出怪茅坑!

“其二,今日御前之言,無論對錯,都要完整記錄!”

“其三,議事結束之後,卿要帶人,摘抄出一個議事紀要送朕御前,再謄抄副本後發給所有參與大臣,要人人簽押!”

這就是要利用這次議事,打造一個圍繞着他而存在的政治集團了。

呂希哲恭身而拜:“臣遵旨!”

於是,他趨步而退,推到了殿中一側的屏風後。

馮景已經帶着人,在這裡給他準備好了筆墨紙硯。

呂希哲端坐下來,提筆開始寫。

他記憶力很好!寫字也很快!

不過一刻鐘,他就已經根據自己的記憶,將剛剛吃瓜時聽到的對話,記錄到紙上。

然後,他從屏風中站起來。

捧着手中已經記錄好的議事對話,呈到君前。

趙煦卻搖搖頭:“朕就不看了……”

“諸位愛卿看一看吧……”

“沒有異議,就讓開封府開始介紹……”

“諾!”

於是,相關記錄,被送到了文臣們手上。

從鄧潤甫開始,一個個傳閱下去。

最後甚至讓伴讀和種建中兄弟,也看了一遍。

這就讓這些人受寵若驚了。

因爲這意味着,官家允許他們也參與,允許他們也簽押。

這等於將他們在御前的地位,拔高到了和經筵官們同等的水平。

這就太誇張了!

要知道經筵官們,每一個都來頭不小。

哪怕是寄祿官最低的程頤,也是京官,而且程頤是當代大儒,自帶光環。

他們呢?

今天之前,誰知道他們是誰?

於是呼吸急促,於是心情激動,以至於有些人連看都不敢看,直接就傳給了下一個人。

等到所有人都傳閱完,趙煦就讓呂希哲將文字收起來,然後讓他繼續回去,擔任記錄員。

爲了防止呂希哲記錄不過來。

趙煦還打發了章持去幫忙——章持寫字是很快的。

一切準備工作完成,趙煦就對蔡京道:“開封府,可以開始了!”

蔡京躬身一拜,然後就道:“奏知陛下……汴京城,自祖宗以來,象天設都,乃欲法漢唐之美,於是,循先王之制,於京師畦分棋佈,本欲閭巷皆中繩墨,使坊有庸,庸有門,逮亡奸僞,無所容足也!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區,亦互不相參……”

所有文臣聽着,都是心向神往。

漢唐城市,那種官民分離,商業區和居民區隔離,而發展出來的所謂‘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城市格局,就像三代之治、井田制度一樣,屬於文人士大夫們心中的理想國。

同時也是他們認爲,解決如今大宋城市之中治安敗壞,偷盜殺人層出不窮的痼疾的良藥。

奈何……

歷代士大夫們孜孜以求,卻總是無法恢復。

就像他們,永遠也回不到上古社會,看不到井田制度一般。

趙煦微笑着問道:“那爲何,祖宗之制不能落實?” 蔡京低下頭去。

他是個聰明至極的人,更是個記憶力極好的人。

汴京城的事情,在他腦子裡就像一本書一樣。

他輕聲道:“奏知陛下,此事……說來話長……”

“自隋以來,汴京就已因工商之事,而聞名天下了……”

“至唐代,汴京工商越發興盛……”

“唐人詩云:水門向晚茶商鬧,橋事通宵酒客行,又云: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商……”

“五代之後,汴京城坊市牆垣就已不復存在……”

“至遲在後漢時,汴京宵禁制度,也已然不復存在……”

這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先是漢唐的坊市制度崩潰,原本限定在一個區域經商的商賈,從坊市的牆垣掙脫出來,滿城開店鋪。

然後是裡坊制度崩潰。

宵禁不復存在,百姓開始通宵達旦的享受起夜生活和娛樂。

趙煦問道:“開封府可知緣何如此?”

蔡京答道:“人口……”

“後周時,汴京就已有數十萬之軍民……而城池狹窄,城中軍民,只能不斷的在城中各地建屋而居……”

“而汴京人多事多,五代又戰亂頻發,於是,民居常常走火,大火一起,燃遍全城者比比皆是……”

“火災之後,一切都不復存在……”

“五代亂局之下,也無人來管……”

“及至太祖定鼎,坊市牆垣及裡坊牆垣,皆已不復存在。城中狹窄,更有百姓,廣城牆而爲屋……”

嗯,城市住不下了,就住到城外去了,在城市之外,形成了新的城市。

於是,汴京就有內城和外城之分。

“正是因此,太祖方纔起念遷都洛陽或者長安……”

“奈何,洛陽、長安,皆已凋敝,宮室殘缺、城牆毀壞,百姓流散……”

蔡京說道這裡,迅速的跳過這個略帶禁忌的話題,接着道:“及至太宗、真廟,天下漸定,四方之民,皆來京城……”

“於是,京城之人,日漸增多,迄今,已達百萬之衆!”

“仁廟時,東南歲運漕糧六百萬石,方足京城之用……如今,歲以八百萬石,尤且不足!”

等蔡京說完,整個寶津樓的三樓,都是一片沉寂。

絕大部分人,還是第一次知道,汴京城是怎麼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它不是一天,兩天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而是持續了數百年的發展、變化!

呂大防聽完,也是嘆了一聲,道:“臣曾知成都,今日成都大抵與汴京相同……”

成都和汴京一樣,都是裡坊崩潰,宵禁崩潰,城市人口不斷飆升的城市。

範純仁也嘆息一聲:“河中府、京兆府,亦然……”

伴讀裡的呂好問輕聲道:“臣從祖父,曾居揚州,揚州亦然……”

程頤回憶起洛陽城,低下頭去,洛陽也是如此。

這正是現在大宋的社會縮影。

城市日漸吸附人口,城郭戶羣體不斷壯大。

現在已經有接近三成的戶口,屬於城市人口。

同時,城郭戶們每年交的免行錢和免役錢,佔天下歲入的三成。

他們還向大宋貢獻了大量商稅。

在事實上,城市工商業已經成爲了大宋王朝的經濟支柱之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當一個王朝超過三成的歲入,來自於城市的時候。

這個王朝自然會形成一個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基礎。

因爲,孔方兄,會讓哪怕再頑固的士大夫和皇帝,都選擇默認這個形勢。

而趙煦,現在趙官家們裡的異類。

他對他上上輩子,心心念念想要恢復的小農社會,已經沒有任何眷戀和依戀。

他現在恨不得,大宋一夜之間點出重商主義的國策。

然後……布武天下,殖民四海!

可惜,這種事情急不得。

他得先讓士大夫和勳貴們,吃飽喝足,嚐到最好的甜頭。

就像他在現代看過的一個電視劇上說的那樣。

只有先餵飽了官員權貴,纔能有可能讓老百姓吃飽。

不然……

心中雖然是這樣想的,但嘴上,趙煦卻是痛心不已。

“先王之制,祖宗之法,何其美矣!”他嘆息着說着。

“今日之汴京城,那裡還有什麼畦分棋佈之像……”

不客氣的說,現在的汴京城,除了以御街爲主的主幹道外,剩下的地方,都是一堆堆的違章建築。

交通堵塞,是汴京城最常見的事情。

以至於,現在的汴京城,甚至已經有專責交通疏導和交通指揮的官差。

聽着趙煦的嘆息,羣臣紛紛拜道:“臣等死罪!”

(本章完)

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356.可以訂閱了!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345.第328章 戰前部署第42章 卡bug第18章 母子(2)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第11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316.第300章 蘇頌259.第245章 黃金的呼喚(2)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276.第262章 章惇求對第614章 黃毛之心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75.第74章 堂薄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52.第429章 對曾布的安排345.第328章 戰前部署323.第307章 趙煦:皆在我甕中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第624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4)185.第176章 動物園之說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459.第436章 無師自通的耶律琚492.第466章 章惇的相位危機115.第111章 呂惠卿第536章 公攤與房貸第554章 難道他的魂魄被惡鬼奪走了?第41章 太子(4)247.第235章 囑託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87.第86章 京東鐵馬(1)93.第91章 烈火烹油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第588章 逼捐(5)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會爲朕解經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第531章 點下重商主義的第一個點數316.第300章 蘇頌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第54章 仁恕天子第486章 蔡京:我就只值三千貫嗎?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98.第188章 賞要快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468.第444章 決戰(2)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626章 聖明天子279.第265章 君前獨對(2)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第534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1)第554章 難道他的魂魄被惡鬼奪走了?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彥博居然看上了老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第61章 上架感言92.人事原因。247.第235章 囑託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第613章 議諡第30章 趙煦:我還只是一個孩子啊第21章 王珪的選擇412.第391章 初幸專一製造軍器局437.第414章 金融工具人(2)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320.第304章 天人感應和交趾入寇155.第146章 憋屈的司馬光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讓大宋割地了!?115.第111章 呂惠卿431.第408章 感動的羣臣第60章 朕的錢!!!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505章 招供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第22章 忽聞暗箭來278.第264章 君臣獨對(1)368.第348章 交子務第504章 趙煦對孟皇后的回憶第22章 忽聞暗箭來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83.第82章 進擊的曾布262.第248章 新役法(1)465.第441章 求和312.第297章 三國刊行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95.第92章 上貨!上貨!(1)第493章 端午衆生(二合一)第72章 外戚(1)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