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太子(2)

第39章 太子(2)

羣臣既簽押已畢,便再次分列兩班,集體持芴而奏:“臣等敢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

“臣等今日,尚有國事,欲陳兩位殿下之前……”

此時,帷幕之中,向皇后已經在後殿之中,換上了皇后輿服。

皇后輿服和皇太后輿服,大體上相差無幾,只在具體形制和規格上,略減皇太后輿服五分之一。

依舊是兩博鬢,依然是四龍九鳳冠。

此時,兩後並坐於福寧殿內東、西兩側,在空間上,向皇后的位子,比高太后的位子,稍微靠後了半步。

而趙煦則站在了向皇后身旁。

這是他爭取來的——本來,他應該是被人抱着,放到帷幕旁。

就和他上上輩子那樣。

然後再被人抱着,放到宰臣面前,去接受宰臣禮拜和道賀。

但現在,趙煦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的站到了向皇后身旁——很簡單,發揮小孩子的特色就可以了。

只要他一直跟着向皇后走,就沒有人能將他和向皇后分開。

而無論是高太后,還是向皇后,都沒有干涉他的行爲。

高太后是不願,向皇后則是歡喜都來不及!

聽着宰臣們的話,帷幕之中,高太后看了一眼向皇后,然後就問道:“諸位髃臣,還有何事?”

便聽羣臣奏道:“去歲之時,三省曾同奉陛下旨意:皇子延安郡王當明春出閣!”

“今,皇子延安郡王既移殿御前,臣等又聞,市井有言:皇子延安郡王純孝、篤禮、好學,可堪社稷!”

“臣等惶恐,敢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宜當皁建太子,以系天下!”

帷幕內,高太后微微頷首,看向向皇后:“皇后以爲呢?”

“新婦全聽娘娘慈旨!”向皇后起身,頭上沉重的鳳冠搖動着,盈盈一禮,無數珠飾搖晃。

“既如此……”高太后沉聲說道:“便請諸位髃臣,上劄子於御前,待皇帝批示!”

於是,高太后身旁的內臣粱惟簡,奉高太后旨意,出了帷幕,到了殿中,取來了羣臣簽押的劄子。

整個過程,趙煦只是站在向皇后身旁,靜靜的看着。

看着這和他上上輩子所見的完全不同的殿中氣氛和人物。

他微微扭頭,看到了在御榻上,緊閉着雙目的父皇。

他的母親朱德妃不在,國婆婆也不在這裡。

同樣的,雍王趙顥也不在這裡。

他不必再目睹,趙顥那聲嘶力竭的攀扯着帷幕的樣子。

也就不必再要嘉王趙覠,將趙顥從這裡拖出去。

於是,趙煦輕輕握着自己的手。

只有他知道,這一切,是他努力的結果。

……

羣臣的劄子,先被送到了高太后面前。

高太后看完,吩咐粱惟簡:“送去給皇后過目!”

現在,皇帝依然昏睡。

皇后可以代表皇帝,過目羣臣所請。

當然,最終,還是需要皇帝點頭首肯。

最重要的是:高太后已經知道,從現在開始,皇六子延安郡王就成爲了天下的新主人了。

而如何教育他,如何讓他走上正軌,如何讓他行正道。

就成爲了高太后,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她已經明白,皇子是極聰明的。

《春秋》之義,哪怕是她這個大人,尚且難以讀通,尚且難以闡發其中要義。

但皇子卻已經能夠對《春秋》的經義,發表一些看法和意見。

屢屢闡發‘仁聖’之問,屢屢提出‘聰哲’之見。

於是,連翰林學士曾布,也在她面前誇讚說:皇子聰俊仁聖,自古罕見,臣竊見皇子文字,雖漢明少時不過如此……”

高太后讀過史書,自然知道,曾布所指的漢明是誰?

那可是史書上的千古名君!

開一代文治之先河,垂爲百世之君。

其在位時,輕徭薄賦,撫卹百姓,安定天下,四夷賓服。

恰好,史書記載,漢明帝十歲通春秋!

如今,皇子虛歲十歲,亦能通春秋!

這讓高太后的內心,不由得升起期望來。

章獻明肅撫養仁廟珠玉在前,而仁廟爲政,高太后是親眼所見的。

真太平官家,社稷主也!

若她也能培養出一位大宋明帝,百年之後,到了永厚陵裡,見先帝於九泉之下,亦能無愧!

故而,如今的高太后,開始非常注重,她在趙煦面前的作爲和表現出來的態度。

這是曾布的建議。

“皇子年幼,篤禮恭孝,實天下幸事也!娘娘垂爲皇子太母,臣竊以爲,更當以身作則,爲皇子榜樣!”

“詩云:雍雍在宮,肅肅在廟!”

“聖人之意,盡在其中矣!”

曾布的話,徹底說進了高太后心中。

於是,當時,高太后就命人賜給曾布一塊玉牌。

心裡面那點對曾布的意見,早就飛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向皇后卻是有些受寵若驚,誠惶誠恐的對高太后謝道:“新婦一切皆唯娘娘慈旨是從!”

她本想着,看也不看那劄子,直接讓人送還回去。

可擡頭看到了那個正眼巴巴的看着她,可憐、委屈的孩子。

向皇后頓時心中一軟。

終於是代替了這個孩子,看了一下那劄子的內容。

很簡單,很乾淨的文字。

正是如此,沒有留下任何空隙和可供人利用的地方。

而宰執簽押的花字,也都是規規矩矩,沒有任何錯漏。

向皇后放下心來,便命人將劄子,送歸高太后處。

高太后自然清楚的看到了這一切。

但她也沒有多想,更不願意去多想,也不可以多想——向皇后如今可不僅僅是皇后!

她還是皇子、以後的太子、將來的天子的嫡母!

不是有名無實的嫡母。

而是實實在在的,得到了皇子孝篤、親暱,也得到了德妃朱氏當面親口交託皇后撫養、教育和照顧的嫡母!

自古以來,母以子貴,子以母貴!

皇子的地位,因向皇后而拔高。

而向皇后的地位,則將同樣因爲皇子變成太子、天子而不斷拔高。

於是,高太后接過粱惟簡遞回來的劄子,然後對帷幕外的宰臣們說道:“老身與皇后,已經大體贊同諸位髃臣的奏請,只待官家醒轉,便着人報與官家!”

“在官家未醒之前,還需請諸位髃臣,仿治平故事,留宿於此!”

帷幕外的羣臣,當即集體持芴而拜:“臣等同奉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旨意!”

便一個個如同木頭一樣,筆直的矗立在殿中。

高太后見了,連忙吩咐粱惟簡:“且去命人,給諸位髃臣賜座!”

這是題中應有之義!

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君前做事,自當有坐。

羣臣紛紛稱謝,然後按着班次,分作東西兩府,各自持芴敬坐。

自然,高太后也不會讓他們安坐。

於是,對帷幕外的羣臣道:“卻是要叫諸位髃臣知道,皇子延安郡王,不僅純孝篤禮,自皇帝服藥後,便日抄佛經兩卷,日送福寧殿中,爲皇帝祈福,兼爲老身、皇后、德妃祈禱!”

“更是好學精俊,不止讀通《論語》、《孝經》,甚明聖人之義,更求學於老身之處,老身嘗命有司以《春秋》付之,不意皇子聰俊至極,不止嘗讀《春秋》聖人微言大義,猶能闡發仁聖聰哲之言!”

“老身嘗以皇子之言,付學士院曾學士,學士觀之,贊曰:皇子聰俊仁聖,自古罕見,臣竊見皇子文字,雖漢明少時不過如此!”

“老身婦孺之輩,不明聖人經義,然則皇子所爲,卻是需要告知諸位髃臣!”

說着,高太后就命人,將趙煦這些日子來,抄寫的佛經,一卷卷的從御前取來,送去與帷幕外的宰臣傳閱。

又命人去慶寧宮裡,取來趙煦所獻春秋經義文字。

宰執羣臣,先是傳閱了趙煦所抄佛經。

因爲趙煦這些天,每天都獻佛經兩卷於御前。

所以,羣臣得以人手分得一份還要多。

大家各自拿着經書,看着那一行行端正的館閣楷書,每個人都是讚歎連連。

王珪的襆頭下,汗如雨注。

他已經不敢想,他那日昏了頭做的蠢事,若是被人知道,會是個什麼下場了?

便是都堂上的那一句失語,恐怕也會被人拿來大做文章——皇子純孝篤禮好學如此,你王珪身爲左相,居然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往輕裡說,也是一個棗膏昏鈍、尸位素餐的評價。

若是上綱上線,一個陰持兩端、不顧大義的帽子,就能扣到他腦袋上。

司馬君實和文寬夫,肯定會拿他做文章。

邵伯溫說不定,會給他編排出一堆的醜事。

王珪聽着,羣臣在他左右的稱頌聲和讚歎聲。

內心的惶恐與忐忑不禁又重了一分。

好在,這個時候高太后命人來給羣臣賜茶。

王珪終於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一口熱茶湯下肚,他緊繃的心情,終於放鬆了一分。

可沒有多久,從慶寧宮取來的皇子經義圈注和文字,又給了他重重一擊!

市井傳說是真的!

看着那經書之上,和佛經上相同筆跡的小楷。

尤其是,皇子在鄭伯克段於鄢那一段旁,以紙條所貼,闡發的仁聖之見,聰哲之問,就像一道道雷擊,打向王珪。

王珪的身體,頓時搖搖欲墜。

一個踉蹌,他竟跌坐在了木墩上。

左右內臣,連忙上前,前去查看。

就連帷幕之中的高太后與向皇后也被驚動,紛紛問道:“究竟何事?”

當聽到是左相郇國公王珪不小心跌坐到了木墩上。

高太后和向皇后,當即關切的慰問了王珪,更命了國醫去給王珪察看身體。

左相,乃是髃臣之首,官家肱骨,當然要給體面,也必須體面。

不過,無論是高太后,還是向皇后,都已經察覺到了一些不太對勁的地方。

王珪是三朝老臣!更在國朝大臣之中素以知禮明禮著名!

治平年間,濮議之爭,王珪就是皇伯派的領袖。

一個如此知禮著稱的大臣,怎麼就會在殿前失儀了?

不管是高太后,還是向皇后,都在心裡有了想法。

只是,如今最緊要的是立儲,是待皇帝醒來。

其他事情,以後再說!

感謝孔春申、終於有時間了打賞的1500點起點幣

感謝sdtwk、春分冬至立秋、安知魚子之樂打賞的100點起點幣

(本章完)

450.第427章 廷推(1)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314.請假條274.第260章 司馬光和汴京新報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廣西283.第269章 第一茬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325.第309章 趙煦:要斷章取義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100.第97章 老臣手段468.第444章 決戰(2)第17章 母子(1)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第574章 外交(2)499.第473章 白嫖就是香!(感謝十二月的星第503章 斷尾求生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368.第348章 交子務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479.第454章 條約與尊號第61章 上架感言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第611章 司馬光之死(2)第552章 悽慘的吳家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509章 朕受傷了,需要哄才能起來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第630章 大宋的城市化太快了451.第428章 廷推(2)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趙煦第63章 司馬光入京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103.第100章 人的悲歡總是不同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第492章 朕愛叔叔364.第344章 千古佳話第584章 逼捐(1)第533章 招安潮下的海賊們(2)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269.第255章 血洗親賢宅第54章 仁恕天子403.請假條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501.第475章 李師師的手段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第522章 和離第603章 環慶路就是絞肉機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第526章 文彥博:還是得繼續攢嫁妝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258.第244章 黃金的呼喚(1)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114.第110章 對李憲的安排第25章 真香464.第440章 南方有孤忠?不!南方皆忠臣第56章 韓絳81.第80章 衝突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184.第175章 迂迴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第627章 文彥博:當今天子,謀定而後動第43章 茶藝大師306.第291章 汴京義報247.第235章 囑託第14章 通風報信第557章 西南忠孝之家100.第97章 老臣手段第604章 回扣發揮了作用418.第396章 戰前(2)第526章 文彥博:還是得繼續攢嫁妝第492章 朕愛叔叔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3章 兩宮第514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第10章 天子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79.第78章 司馬光入覲(1)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