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

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

司馬康的小報,在第二天一早便正式刊行。

不過,首刊量很少,不到三千份,基本都是送到了汴京城的官衙和有司手中。

趙煦很快也拿到了這份司馬康主持的《汴京義報》。

“不錯!”趙煦看完後,將手中的《汴京義報》放下來,問道:“士大夫們會很喜歡吧?!”

“聽說是這樣的……”石得一在旁邊介紹着:“據說,有不少文人、官員,看了此報後,都命人將自己的詩作送去了司馬康處,連潤筆費也不要,只求能刊載……”

趙煦聽着笑了起來。

我大宋的士大夫們,不要看一個個清高的不得了。

可是,若叫他們寫文章或者幫着題寫墓誌銘啊、行狀啊什麼的。

假如不是摯愛親朋,那麼就要收一筆很高的潤筆費。

甚至在過去,熙寧之前。

學士院的翰林學士以及中書的中書舍人,寫大拜除制詞/除授文字,按照慣例,無論是被拜授的宰執、大將還是一般文武大臣,也都是要給潤筆費的。

一般,翰林學士的制詞是要兩百貫潤筆,而中書舍人的文字,也是五十貫到百貫不等。

熙寧變法,才明文禁止了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的潤筆慣例。

從這裡,你就可以知道,在過去,宰執大臣給翰林學士,一般大臣給中書舍人交潤筆錢,都不是什麼潛規則而是公開的規則。

所以,在大宋文人的文字,都是有價的。

地位越高,文字越貴。

現在,這麼多人願意給司馬康的汴京義報供稿,看上去起碼短時間內,這汴京義報的熱度不會低。

最起碼在士林之中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

童貫的汴京新報,要面臨挑戰了。

趙煦在這個事情上,很清醒。

士大夫文人們,或許無法清醒的意識到汴京新報對他們控制的輿論的威脅。

可他們的本能,卻會讓他們主動團結起來。

從而對汴京新報進行排擠,最後將汴京新報趕出他們的圈子!

類似的事情,趙煦在現代見過了太多太多。

在那個互聯網發達的時代,傳統的文人們,尚且會自己圈一個圈子,自吹自擂。

更不要說是在大宋,這個文人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的時代了。

“童貫那邊,準備的如何了?”趙煦問道。

石得一答道:“大家的指揮,童內侍自然不敢怠慢,已經聘請了,各大瓦子之中,最擅長說三國的說書人……”

“善!”趙煦點點頭:“告訴童貫,馬上開始,以三國志爲基礎,結合民間傳說、瓦子說書人的說法,以三國故事爲背景,寫一部長篇的、可以在汴京新報連載刊登的小說!”

小說,古已有之。

正如班固所言: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西漢既有長篇小說《虞初周說》,九百餘篇流傳,可惜如今已經亡昳。

但這個流派的生命力極其旺盛。

歷朝歷代都有代表作。

魏晉南北朝有《搜神記》,隋唐有《酉陽雜俎》,大宋也有《太平廣記》。

都是經久不衰,廣爲流傳的故事、傳說。

“三國?”石得一不太明白。

趙煦解釋道:“就是用歷史的辦法來講故事……以演義、傳奇爲主,述忠恕仁義!”

“所以……”趙煦看着石得一道:“此故事,當遵劉爲主!”

遵劉在大宋民間,已經形成了風潮。

那瓦子裡的說書人講三國,也早已經清一色尊劉了。

每每講到關羽戰敗,昭烈帝託孤,諸葛亮壯志難酬。

說書人都會情緒激動,而聽衆也跟着被感染。

只是,這些故事都是類似現代的段子一樣。

每個說書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段子,也基本只將其中一段。

自然,石得一對此很清楚,他聽完就低下頭去:“臣明白了!”

“我給這三國,題一首詞吧!”

趙煦說着,就提筆蘸墨,開始在紙上寫起來。

石得一站在旁邊,看着這位大家提筆揮毫。

“滾滾長江東逝水……”

僅僅是這一句話,英雄氣概,就已經撲面而來。

這讓石得一詫異不已。

趙煦卻是一氣呵成,將這首他在現代最喜歡的詞默寫完成。

然後,在這首詞的最後,鄭重的寫上署名:楊慎。

“大家這詞是?”石得一忍不住好奇的問道。

“我無意中在大內秘藏看到過的一首詞!”趙煦自然不需要去搶佔別人的名頭。

他是皇帝。

根本不需要靠文章揚名。

哪怕他的詩詞文字,和後世乾隆一樣。

文人士大夫,也只有吹捧和讚美的份。

石得一看着這詞,讚道:“這首《臨江仙》,真乃氣勢磅礴,詞人定是隱世的詩人!”

“呵呵……”趙煦笑了笑:“詩詞文章,不過小道而已!”

“不能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者,詩詞文章再好,也不過爾爾!”

石得一頓時低下頭去,他知道,大家指的是那位晏幾道。

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典型。

連大家在知道他天天在好友家裡和歌女們嬉鬧後,也曾嘆息了一聲,評價了此人:“我大宋的大臉寶呀!”

雖然不知道大臉寶是誰?

但石得一知道,從那以後,大家就再也不提他的名字了。

“說起詩詞,蘇軾在登州爲官官聲如何?”趙煦想起了那位真正的大文豪,在現代被無數學生視爲大魔王的蘇軾,於是問了一句。

“邏卒們根據入京的登州商賈、士人們的傳說……”石得一答道:“蘇軾在登州爲官以來,已經做了不少好事……”

“他還命登州百姓,多造漁船,出海捕魚……”

“爲了讓登州人吃海魚,他還親自下廚,做了許多美味,送給登州州衙上下的官吏食用,還將相關做法,貼在了州衙的布告欄中……”

趙煦聽着,毫不意外。

蘇軾就是這樣的。

他是個大嘴巴,也是個心直口快的人,更是一個心繫百姓的人。

同時還是個大吃貨!

所以…… 他在登州恐怕要在當地留下佳話了。

可能幾百年後,東坡魚將要和東坡肉一樣,成爲名菜。

搞不好,將來又要多一個爭搶‘蘇東坡故居’的地方了。

想了想,趙煦就問道:“蘇軾如今的寄祿官是朝奉郎吧?”

石得一點點頭。

趙煦道:“他就任才數月,不好直接提升他的寄祿官……這樣,加個館閣校勘吧!”

說着,他就繼續提筆,然後寫了一道除授指揮,交給石得一:“送去中書,叫中書舍人刑恕草制除授文字!”

“唯!”

……

登州。

蘇軾拿着筷子,品嚐着自己剛剛做好的一道蒸魚。

蒸魚用的是秋天捕獲後曬乾的大海魚。

曬乾的海魚,用清水清洗乾淨,然後泡發,就可以上蒸鍋。

放上茱萸、醬油、豬肉還有蘇軾在黃州時學到的一種特製的農家醬料後,味道鮮美至極,一點腥味都沒有!

不止是大人們很喜歡,就是蘇軾的幾個孩子也很愛。

吃着美味的海魚乾,蘇軾就有些詩興大發。

正準備醞釀醞釀,就提筆寫下此時的感慨,門外卻傳來了他的下屬,權知蓬萊縣李格非的聲音:“明府……明府……”

“文叔?”蘇軾站起身來,命人將李格非迎進來,問道:“何事?”

李格非本來是京官,還是國子監的官員,本該前途遠大,奈何他的亡妻是已故宰相王珪的女兒,他還曾親臨王珪葬禮。

所以,就犯了一些人的忌諱被髮落到了登州。

剛好碰到了蘇軾履任登州,這兩人一碰面,就頗有些相遇太晚的感覺。

李格非對蘇軾的尊重和尊敬,更是不能用語言形容。

幾乎是如同弟子門生一般,侍奉蘇軾。

“明府,今天早上,又有一羣從河北來的淘金客,到了蓬萊縣……”李格非一進門就開始訴苦:“這天寒地凍的,也不知道他們來登州作甚?”

“海上都快凍結了,連漁船都不能出海,他們還跑來淘金……”

“還請明府快快上書官家,禁了登萊的金礦礦脈吧!”

蘇軾聽着,微笑起來:“文叔勿憂,人來不怕,人來不怕!”

登州的人口,如今將將兩萬三千戶上下,不過十一萬的總人口。

主戶佔了八成,剩下的客戶才兩成,這就使得登州的各種僱役工人的工錢居高不下。

汴京城外挖壕溝的民夫,每天才百二十錢。

在這裡,僱人修路、挖渠,一天就要百錢了。

蘇軾本來想修水利,結果一算賬,發現根本吃不住,所以蘇軾纔會鼓勵漁業——他得有錢,才能開工。

在發展的漁業的時候,登萊金礦大發的消息傳開,淘金客源源不斷而來,這就給登州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

雖然說宋用臣清淤的時候,以高價招走了大半。

可也有不少人選擇留下來。

這些留下來的人,只要有個溫飽,就肯給官府幹活。

而且還有着源源不斷的人,從四面八方,涌來登州、萊州。

這些人都是打着提前搶佔淘金有利位置的主意,所以在冬天還不斷涌入登萊。

但這卻讓登州的官員,都焦頭爛額了起來。

大量外鄉人的涌入,讓治安開始變得嚴峻。

監獄很快就關滿了犯人。

但蘇軾很喜歡,因爲監獄的犯人,不就是寫着‘免費’兩個字的勞動力嗎?

於是,全部送去修水利、道路和橋樑。

李格非當然知道蘇軾的算盤。

所以他也只是來訴苦的。

“明府啊,再這樣下去,府衙和縣衙的官吏、差役,就都要累壞了……”

蘇軾不以爲意,他輕聲道:“文叔不必憂心,且回去告訴府衙和州衙上下,本府會記得他們的辛苦!”

“等到這個冬天過去,開春之後,渠道、道路都已經完工,本府不會忘記上下有功之人!”

“一定會上稟朝堂,爲諸君請功!”

李格非聽着,道:“這些事情,下官已經說了很多次了……”

“奈何,光靠許諾,恐怕難以激發上下了……”

蘇軾入冬後,就一直在畫餅,都說開春後就請功。

一開始確實效果很好,可現在,隨着壓力越來越大,人心自然難免出現動搖。

畢竟,好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升官!

“這樣啊……”蘇軾聽完,想了想,就對李格非道:“文叔回去,告訴上下官吏……”

“本府這裡,今年、明年加起來還有五張薦書的名額!”

“此外,離京時,呂執政和韓相公都許諾,給登州十張吏員因勞出官的空頭劄子!”

李格非聽着,不可思議的看向蘇軾。

在大宋,選人改京官是無比艱難的。

因爲有一個必要的程序,需要集齊五位京官、朝官舉主,且其中必須有一位轉運使司/提刑/常平或者經略使舉主。

此事自然無比艱難,大多數選人一輩子也湊不齊五位舉主,更不要說其中必須要有一位本路經略、轉運、常平、提刑舉主了。

所以,官場上將這種集齊五位舉主的努力,稱爲‘合尖’。

寓意此事猶如造塔上之頂一般,非一般人所能成功。

因爲,一般官員是絕不肯給那些沒有干係的人寫保舉薦書的——若其出了差錯,舉主可是會連坐的!

至於胥吏因勞出官,則是朝廷給與地方官的特權。

也是給胥吏們的一個希望。

只要好好幹,到了年限或者得到賞識,是可以脫離胥吏的身份的。

不過,一般而言,胥吏出官,都是靠着熬年限。

熬滿二十年,自動授官。

原因和官員的薦書一樣,地方官舉薦的胥吏出官後,若是犯錯,舉主同樣連坐!

如今,蘇軾卻肯一口氣放出五個薦書名額和十張胥吏出官名額。

這在官場上不可想象!

蘇軾當然知道李格非的心思,他哈哈大笑一聲,道:“本府都已經被流放、編管過一次了!”

“豈會怕再擔責任?”

在黃州的那幾年,讓他得以真正的接觸到百姓的真實生活,也真正的和百姓一樣,扛起鋤頭去種菜。

他的東坡居士的自號,就是在黃州的那塊面東的山坡上開荒時,自嘲而起的。

既曾跌落谷底,所以,也就不怕再次跌落。

這就是蘇軾。

無所顧忌,豪放自然的蘇子瞻!

(本章完)

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273.第259章 靈駕發引92.人事原因。347.第329章 遼 夏戰略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馬光183.第174章 司馬光:張之諫不該被罪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第23章 趙煦:攻仵李憲,就是打我97.第94章 嚴查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60章 朕的錢!!!第495章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第60章 朕的錢!!!468.第444章 決戰(2)279.第265章 君前獨對(2)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173.第164章 報功114.第110章 對李憲的安排201.第191章 賞功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第533章 招安潮下的海賊們(2)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201.第191章 賞功121.第116章 文府夜宴(1)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第16章 王珪的心思174.第165章 章惇:難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388.第368章 熬鷹與義商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115.第111章 呂惠卿257.更新要晚一點502.第476章 遼國 高麗交惡之始第623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3)261.第247章 趙煦:還是滅了西賊最划算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127.第122章 司馬光:爲了少主,便受此委屈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第1章 花有重開日,人回少年時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441.第418章 惡龍469.第445章 戰後(1)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247.第235章 囑託121.第116章 文府夜宴(1)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6章 兒科聖手401.第381章 武裝移民479.第454章 條約與尊號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431.第408章 感動的羣臣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371.第351章 漣漪419.第397章 傷兵院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341.第324章 封妻廕子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還要274.第260章 司馬光和汴京新報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第513章 城管祖師爺(2)202.第192章 程顥的遺言第509章 朕受傷了,需要哄才能起來199.第189章 文彥博:汝若是男兒身,那該多424.調作息。司馬光三月十二上書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第620章 戰局(2)第597章 西北狼煙(2)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202.第192章 程顥的遺言121.第116章 文府夜宴(1)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第21章 王珪的選擇103.第100章 人的悲歡總是不同第6章 兒科聖手第607章 戰局(1)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514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306.第291章 汴京義報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484章 臥龍鳳雛 (爲了道歉而加更)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第61章 上架感言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201.第191章 賞功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