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

第236章 刺激經濟

午後,汴京城也開始下起了磅礴大雨。

絲絲涼意,也因此沁入大街小巷。

王賀舉着油紙傘,匆匆步入主家的家宅。

作爲整個汴京城,麻繩供應量最多的商賈,王賀從來都不只爲他自己賺錢。

他後面還有主家,而他的主家乃是大宋外戚,當今天子的親姨夫!

不是王詵那樣自己給自己掘墳墓的蠢貨。

而是和公主感情極爲親密的駙馬都尉、晉州觀察使王師約。

如今,公主雖然不幸薨逝。

但天子推恩甚重!

公主二子皆從重加恩,十來歲就已經遙郡了。

駙馬都尉更是在數月中,三遣其使慰問。

賞賜的金銀器物,足足有十幾件。

故而,王家雖然不如高家、向家那樣顯眼,但也是汴京城中少有的奢遮人家。

王賀進了主家後宅的時候,王師約正在點茶。

乳白色的茶湯,浮在茶盞上。

隨着茶湯轉動,昂貴的建盞盞壁上,七彩的漣漪隨着茶湯流動。

“主公……”王賀來到王師約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僕人之禮。

“有事嗎?”王師約沒有擡頭,只是問着。

王賀是他家的世僕。

世僕和主家之間的關係,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開封府貼了告示,公開徵購大量麻袋……”

“要求結實、可靠、量大……不限數量……”

“哦?”王師約抿了一口自己親自煮好的茶湯,感受着醇厚的口感和悠長的回味,慢慢閉上眼睛,問道:“是有什麼問題?”

王賀答道:“此事據說是官家親自下的旨意……”

“又是前所未有之事……”

過去,像這樣的徵購商品,哪裡需要開封府貼告示?

市易務直接就給商賈攤派了。

限定價格,限定時間,限定數量。

回頭市易務的人,給上面報一個溢價,簡簡單單就把錢揣進了兜裡。

這還是因爲在天子腳下。

若是到了洛陽、京兆府、杭州、揚州。

官府要的東西,那就真是隨便市易務的官員開價了。

哪怕想打官司,都沒有人敢受理。

王師約放下茶盞,看向王賀,道:“錢財,不過身外之物!”

“何況,當今天子重親情……”

“天子既下了旨意,汝就要積極參與……”

“當然了……”王師約道:“若是沒得好處那就稍微做點事情,交個差吧……”

王賀拜道:“回稟主公,並非沒有好處……”

“而是好處太多,小人害怕!”

“嗯?”

“天子旨意,以一匹絹易粗麻袋六十個,或者一貫錢二十個……”

“這樣算,一個麻袋就是三十三文了……”

“哪怕要求高,一個麻袋也起碼能賺十幾文……”

“若沒得良心……起碼賺20文……”

王師約聽完,驚訝了一聲:“這麼寬鬆嗎?”

王賀點點頭。

“那還不趕緊去編麻袋!”

一個賺十文,十萬個就是一百萬錢!

差不多兩千貫了!

這是天上掉下來的財路啊。

“可萬一……最後有司不給錢,或者在中間截留呢?”這就是王賀擔心的地方。

中下層官員吃拿卡要也不是第一天了。

“放心去做!”王師約道:“誰敢我王家的錢?活的不耐煩了?”

當今天子,可是最重親情的。

“諾……”王賀得了王師約的承諾,當即歡天喜地的叩拜起來。

但隨後,他又有了問題。

“可是,人手怎麼辦?”王賀問道:“開封府徵集的緊,家裡的匠人才百來人……”

“就算日夜不休的編造麻袋,一天也只能千來個……”

王師約聽着,慢慢的有了神色。

“這倒是個問題……”他站起身來,踱了兩步:“但這汴京城裡,還怕找不到人嗎?”

“特別是那些渾家……”

“給她們八十錢一天的工錢……不……”王師約想起綾錦院的工匠:“發下話去,王家麻繩作坊招工……”

“編一個麻袋,就給五錢……”

“若有抵押,可以帶着麻繩回家去編……”

大宋綾錦院、織造院,就是用的這個法子來提高效率。

按照織造的布帛、刺繡的數量和質量給工錢。

這是熙寧以後的改革成果。

這樣做之後,綾錦院、織造院的效率大大提高。

官員的業績也層層升高。

女工們更是無比樂意,畢竟,這樣一來她們每個月都能多賺一兩貫。

有些技術好的女工,甚至可以多賺幾十貫!

王師約曾經領過綾錦院的差遣,所以對此很清楚。

如今遇到事情,王師約自然就想起來了綾錦院的法子。

王賀楞了一下,王師約就已經說道:“還不快去?”

從現在開始,到開封府停止採購,每一個時辰都是錢!

王賀連忙再拜,出門去按照王師約的吩咐,派人王家麻繩作坊一帶的街巷宣傳。

最初的時候,雖然婦人們還有些不懂。

可聽到王家開出的價碼後,就紛紛心動了。

編一個麻袋,就給五錢的工錢。

家裡那麼多孩子,還有婆婆、妯娌可以一起幫忙。

這一天下來,編個二十個麻袋,不就能拿到一百錢了嗎?

家裡的丈夫,就算是去堆垛場裡抗包,一天下來大抵也就百錢到百五十錢的工錢了。

就這,還不是天天有活。 於是,積極性陡然飆升。

王家作坊場,只管給麻繩、工錢,然後等着檢驗就行了。

因爲動員的人多,所以,到第二天下午,王賀竟就已經帶上了五千個麻袋,送進了開封府官衙。

權知開封府蔡京被嚇了一大跳!

竟有人如此快?

便親自帶人,檢查了麻袋的質量,然後就依着旨意,讓王賀選要錢還是要絹布?

王賀當然選擇要絹布!

因爲錢太笨重,收的久了,還會生鏽。

絹布就不同了,既可以直接當錢用,也可以收起來,日後再用。

王家佔的鰲頭,還從開封府領走了差不多一百匹絹布的事情,立刻在汴京城傳開。

於是,整個汴京城,都發現了寶藏!

“還可以這麼玩的嗎?”

大家嘖嘖稱奇,然後紛紛投入其中。

由於開封府不限數量,只要質量合格,大小符合要求的,他就來者不拒。

於是,大量中小商賈也加入其中。

起初,他們還不敢多造。

常常編出幾百個,就拿去開封府換絹布或者銅錢。

但隨着開封府的絹布和銅錢,流水一樣的送出來。

整個開封府,都彷彿醒來了。

無數人紛紛涌入這個爲了秋汛而生的新興市場。

不過數日,開封府就已經湊齊了十萬個麻袋。

旋即立刻發去河北。

……

蔡京的奏疏,送到趙煦手裡時,已經是八月壬申日(十一)了。

隨奏疏而來的,還有蔡京對麻袋的抽檢結果。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麻袋,都能在裝九十斤(宋斤)沙石後,可以被人扛着走上數裡而不破。

於是,蔡京對此大加讚譽,說:比之舊法埽石之術更便防洪。

“開封府不錯!”趙煦將蔡京的奏疏看完,就點了點頭:“是個能吏!”

“居然這麼快就湊好了十萬個麻袋!”

向太后也道:“六哥說的是,這個蔡京確實是個能吏!”

只有太皇太后有些遲疑:“就是花錢太多了……”

“十萬個麻袋光是絹布就支出了一兩千匹……”

“汴京織造院一個月,也才織造六千匹……”

趙煦笑起來,對這位太皇太后道:“太母不是一直教導孫臣要藏富於民嗎?”

“孫兒覺得,現在不錯……百姓得了好處,國家得到了需要的東西……雙贏!”

太皇太后楞了一下,想起了昨日,駙馬都尉王師約家的命婦入宮請安,和她提起過,說是:汴京百姓,皆頌娘娘聖德,官家慈悲……

而且,想想也就一千多匹絹布,價值三四千貫罷了。

後面就算再來十萬個麻袋,總支出也不到萬貫。

便不再多言。

趙煦則微笑着,他現在已經完全掌握了探事司。

不止石得一,探事司下面主要負責的內臣,如今也都對他表達了忠誠。

如此一來,這個特務機構就徹底成了他的眼睛和嘴巴了。

每天,探事司的人都會將汴京城的事情,細分整理然後上奏。

由馮景或者石得一,藉着請安或者趙煦讀書的空隙報告。

所以,趙煦很清楚,現在汴京城在發生什麼?

以家庭爲單位的手工業生產,正在逐漸蔓延。

等到這次秋汛過後,這種生產方式就將通過這次的方法,普及到整個汴京城。

而不再僅僅只是果子行、綾錦院、織造院、東染院及其附近百姓得生計。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就業率大增,人民收入提高。

作爲大宋天子,趙煦自然知曉,這種情況對他是有利可圖的。

所以,訂單不能停!

於是,趙煦回頭,就再次給蔡京下詔。

命他在汴京城張榜採購竹筐、木框、編織物。

至於錢?

趙煦比誰都知道,錢或者絹布給了百姓,百姓會和那些大戶一樣,捂在手裡嗎?

必然不能,他們的房租、水費、吃食、燃料……

樣樣要錢!

所以錢到他們手裡,根本不可能存太久,就會隨着日常生活的支出,進入商品貿易循環。

同樣,大宋的軍人能存錢嗎?

不能!

趙煦太清楚那些底層的禁軍、廂軍了。

措大的心思,從來只有錢孔大!

他們有錢就會去消費——吃喝嫖賭!

所以,趙煦現在其實在給大宋經濟注入活力。

讓錢流動起來!

金融只有流動,纔會產生效益。

這是趙煦在現代學到的知識。

注:北宋綾錦院和地方織造院,在熙寧-元豐時代,都進行了大量改革。

譬如呂大防在成都任上,建立了成都綾錦院,就將大部分繁瑣工作,外包給民間。

官府只主導關鍵工序,大大提高了蜀錦產量。

在汴京,新黨的主持下,綾錦院和織造院都進行了改革。

改革措施主要是將過去的官府定額,改爲不定額。

也不再限制女工的工作時間,只按質量和數量給錢,效益大增。

而北宋前中期最有活力的民間紡織業,是在四川的梓州。

根據史料記載仁宗明道年間,因爲仁宗下詔禁奢侈,不要官府採購好看的絲綢了,於是景佑三年新知梓州張逸上奏‘梓州機織戶數千家,因明道二年敕,每年綾織三分只賣一分,民戶貧不能活,乞於元買數十分中賣五分……’

皇帝想節儉,減少了對梓州絲織品的採購量,本意想立人設,反而搞得民間大量從業者破產……

於是,仁宗很快就恢復了過去的政策——別五分了,朕全要了。

於是梓州紡織業滿血復活。

北宋時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時期。

一方面,民間商業興盛,另一方面宮有制經濟也很昌盛……

是的,北宋皇帝是最大的壟斷商人和地主。

官田、官戶、受國家控制的工匠,數之不盡。

現在大家知道,神宗的錢哪裡來的了吧?

除了吳居厚這樣的人幫他刮地皮外,就是靠着宮有制撈錢創造的收益啊!

(本章完)

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79.第78章 司馬光入覲(1)159.第150章 軟肋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443.第420章 司馬光的最後執念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第626章 聖明天子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104.兩宣麻大拜除。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擊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450.第427章 廷推(1)362.第343章 種家兄弟(2)第538章 吐蕃使者164.第155章 呂公著:司馬光到底在擔心什麼第518章 朕就是想給太母 母后修個園子,朕有316.第300章 蘇頌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第492章 朕愛叔叔115.第111章 呂惠卿第1章 花有重開日,人回少年時第561章 封賞(2)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278.第264章 君臣獨對(1)第500章 出幸文府(1)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378.第358章 寶津樓會議(2)96.第93章 上貨!上貨!(2) 【大章求追定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492.第466章 章惇的相位危機第616章 御前會議(1)369.第349章 恩賞256.第243章 母慈子孝第599章 西北狼煙(4)第17章 母子(1)97.第94章 嚴查第22章 忽聞暗箭來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第602章 開戰(2)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廣西424.調作息。341.第324章 封妻廕子第33章 瞬間爆炸!(求月票,求打賞,求追讀第545章 硃砂痣不敵白月光第610章 司馬光之死(1)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472.第448章 司馬光在行動(1)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第61章 上架感言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437.第414章 金融工具人(2)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494.第468章 寬厚仁聖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391.第371章 糖衣炮彈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149.第140章 威福初用第487章 這是陷阱!第536章 公攤與房貸第11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第549章 聖天子(2)第573章 外交(1)494.第468章 寬厚仁聖89.第88章 京東鐵馬(3)401.第381章 武裝移民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42章 卡bug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338.第321章 天子賜神物402.第382章 周淑妃教女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481章 蔡京的循循善誘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這麼說的嗎?第64章 人心變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