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

第225章 賞罰要速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的興奮和激動,是顯而易見的。

因爲她最好面子了!

也因爲趙煦忽然獻的這個大禮,實在讓她高興!

於是,當趙煦捧着那部厚厚的字典,來到帷幕內,呈遞在她面前時,她是一邊流着淚,一邊開心的說道:“老身活了這麼多年今年生辰是最高興的!”

“太母爲何哭了?”趙煦將字典呈遞到她面前問道。

“太母這是高興!”太皇太后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這個孫子,欣慰的說道:“能有官家這麼孝順的孫兒,太母這輩子算是值了!”

趙煦拜道:“孫兒孝順太母,天經地義!”

“太母還是快看看,孫兒命人給您做的這件賀禮吧!”

太皇太后含笑說道:“好!好!”

便打開書冊,看着索引頁上的文字。

然後她就看到了,索引頁上都有着一些新奇的數字,便問道:“官家,這些符號是什麼意思?”

梵文符號在大宋不稀奇。

因爲譯經工作,一度是國家工程,由首相兼任。

正韻的反切法,就可能是受到了西域地區的字母拼音法發展而來。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進寺廟,那麼梵文符號也是很容易接觸的。

雖然普羅大衆不懂,但不妨礙熟悉。

趙煦答道:“太母,這些是孫臣從宋用臣進獻的幾本古籍上找到的數字……”

“用來表示一二三四……”

“因爲簡單易懂,孫兒就常常用在日常之中……”

“可方便計算,也能方便標註!”

太皇太后點點頭,再看索引,就已經明白了。

正如官家所言一般,確實簡單易懂還有些好用。

趙煦開始介紹起來:“太母,此《元祐字典》是孫兒爲您的聖節以及母后生辰特意命翰林學士準備的賀禮……”

“這第一卷,爲太母賀壽,恭祝太母千秋……”

“故一共七百二十六頁……”

“而第二卷,則是爲母后生辰而賀,爲八百二十二頁……”

“以此類推,往返循環!”

趙煦說道這裡,就看向兩宮。

向太后在聽到趙煦命人編這書,也是爲了她的生辰而賀的時候,頓時也感動起來。

兩宮都抱住趙煦,都被感動的流淚。

“祖宗保佑,菩薩庇佑……”兩宮嘴中只喃喃說着。

都只覺得,有這麼一個孝順的孩子,這輩子便算是沒有白活!

……

帷幕之中的動靜,讓鄧潤甫看了,也是動容不已。

殿中的女官內臣們,更是都紅了眼眶,深受感動。

不知過了多久,帷幕之中的兩宮才漸漸冷靜下來。

這個時候,鄧潤甫也終於聽到了傳召。

“鄧學士!”太皇太后的聲音,從帷幕中傳來。

鄧潤甫立刻拜道:“臣在!”

“這些日子辛苦學士了!”太皇太后說道。

向太后也道:“確實是有勞學士了!”

鄧潤甫當即答道:“陛下以純孝之心,降聖命於臣,臣奉聖旨,爲陛下孝業效命,不敢言辛苦!”

兩宮聽着,對他的回答非常滿意。

於是,太皇太后說道:“學士,是官家潛邸大臣,也是我朝文華上科之選……”

“這樣吧……”她看了看向太后,說道:“且先加集英殿侍講,爲官家經筵官!”

向太后立刻說道:“學士爲經筵官,本宮以爲最是恰當!”

鄧潤甫立刻拜謝:“兩宮慈聖推恩,臣感激涕零,唯盡死以報,不負慈聖之望!”

於是,兩宮下詔,翰林學士承旨鄧潤甫爲集英殿侍講,寄祿官自朝議大夫特旨拔擢爲中散大夫,以翰林學士承旨兼任提舉《元祐字典》。

這就是要將這個事情,交到他手中了,趙煦則趁機向兩宮推薦了元老大臣彰德軍節度使張方平。

以張方平天下名臣,且歷任仁廟、英廟翰林學士,熟悉崇文院內外藏書的理由,請求讓張方平也加入《元祐字典》編纂工作。

兩宮當然從善如流,於是,以趙煦的名義下詔。

彰德軍節度使張方平爲侍讀,五日一朝天子,並特旨爲《元祐字典》編纂使。

推薦張方平,純粹是回報張方平上次帶程頤入宮的事情。

爲君者,當賞功、罰過!

而且賞罰要及時、快速!

這是趙煦上上輩子多年爲政總結的經驗,也是他在現代,閱讀史書時得到的啓發。

只有賞罰迅速,纔有威信,才能叫人賣命!

……

隔日,七月戊申(十六)太皇太后坤成節。

因神宗皇帝瓚宮在殯,所以一應慶典,全部取消。

只讓開封府剃度僧人,以爲祈福——這確實是恩典,要知道現在一張度牒,在汴京城裡起碼可以賣到兩百貫!

所以,好多真和尚根本剃度不了。

假和尚卻滿地跑。

故而,每年天子聖節、太后、太皇太后聖節,都是給那些真正的和尚的恩典。

不過,數量都很有限。

畢竟,度牒是好東西!更是硬通貨,直接可以拿來當錢用的。 大宋對此管控的很嚴格,每年下發的度牒數量,都嚴格控制,就是怕貶值了,搞壞了市場,以後不好做這個無本買賣。

所以,怎麼可能給太多免費名額?

今年坤成節,開封府剃度僧人的名額就只有二十個。

在開封府忙着給和尚考試,看看他們有沒有剃度的時候。

皇宮大內,命婦們都已經紛紛入宮。

然後,兩宮在保慈宮中,將趙煦昨日所獻的賀禮《元祐字典》拿出來,給命婦們看。

所有命婦紛紛道賀。

曹家的那幾個命婦,更是在太皇太后面前,低眉順眼的說了好多好話。

哄得這位太皇太后,眉開眼笑,深感長臉。

趙煦呢?

自也沒有閒着他派了馮景,持天子節帶上了大批絲帛、脂粉和御藥,到了高家賜給太皇太后生母韓越國太夫人。

話也說的很好聽,只說‘太夫人誕育慈聖,乃是社稷功臣,國家賢夫人,今太母聖節,太夫人不便入宮,朕當代太母,爲太夫人而賀。’

直喜得這位太夫人,歡喜不已。

於是,立刻寫了上書,派了高公繪送入宮中。

太皇太后得了太夫人的上書,看了以後就又傳給向太后看。

其他在場命婦,於是再次拜賀。

所有人都說:“太皇太后慈聖,保佑擁護官家,而官家純孝,千古罕見……實可爲天下楷模!”

這就讓太皇太后更加開心,這個生辰,過的無比舒心。

……

傍晚時分。

文彥博的夫人王氏,從宮中乘車返回。

文宗道親自帶着人在門口迎接——王氏是續絃,她和文彥博就生了文宗道這一個兒子,其他皆是文彥博髮妻以及姬妾所出。

文宗道將自己的母親,接進內宅。

文彥博就已經在等候了。

“夫人回來了……”文彥博問道:“可見到了十三娘?”

王氏點點頭。

“十三娘在宮中如何?”文彥博問道。

王氏答道:“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很喜歡十三娘,一直帶在身邊……便是皇太妃,也對十三娘比較滿意,還賜給過十三娘脂粉……”

文彥博放下懸着的心:“這就好!這就好!”

至於官家,他不必問的。

一是因爲官家現在還小恐怕根本不懂男女之事。

二是文彥博瞭解男人。

等官家十四五歲,十五六歲,氣血漸漸旺盛,十三娘也該有十八九歲了,正是女子最動人的時候。

而其他家日後送進宮的女子,那個時候不過十三四歲。

一羣黃毛丫頭,如何與十三娘競爭?

到那個時候……

說不定,十三娘可以直接正位正宮!

而文彥博,則一直在爲此努力。

自十三娘入宮後,他就已經擺正了姿態,再也不倚老賣老了,基本上官家想做什麼,他就支持什麼。

用着四朝元老的身份來背書!

而文彥博知道,自己的這些表態,官家絕對是知道的,也是心裡面有數的。

不信,看看隔壁的張方平!

前些天,張方平才帶了程頤入宮,在兩宮面前言說官家讀書之事。

昨日,官家就在兩宮面前推薦了張方平出任《元祐字典》編纂使。

理論上,張方平在元祐字典的編纂工作中,處於領導地位。

鄧潤甫都得聽他的。

當然誰都知道,實際上,他只是個參謀,他的年紀也不適合繼續從事繁重的文字編纂工作。

但,這恩典依舊震撼人心!

元祐字典一旦編纂完成,刊行於世。

張方平就能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了!

日後天下士人讀書,只要用到《元祐字典》,就會知道他張方平曾參與了《元祐字典》編纂。

百年、千年後,恐怕都是如此。

就像東漢的許慎,在千年之後,依然被人談起,依然被人推崇。

這是真正的不朽!所有士大夫的追求!

也是司馬光用了十五年,才終於達成的成就。

……

接下來數日,汴京城中,波瀾不驚。

趙煦則在福寧殿裡,認真的讀着程頤、孫覺獻給他的書。

仔細做着註解,也認真的學習着。

時光荏苒,轉瞬就是七天。

元豐八年七月乙卯(二十三)。

持節汝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留守北京大名府王拱辰卒。

訃聞,兩宮以故事輟朝一日。

旋即詔以資政殿大學士、知河陽府韓維,爲北京留守。

除此之外,王拱辰的去世,幾乎沒有引起什麼漣漪。

汴京城中無論新黨,還是舊黨,都對他的去世無感。

甚至有人竊喜。

譬如福寧殿裡的某個少年天子這天晚上又加一道菜。

PS:沒有第四更了,月票加更留到明天早上

(本章完)

第607章 戰局(1)459.第436章 無師自通的耶律琚174.第165章 章惇:難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455.第432章 李常傑:老夫將再次拯救大越第507章 兩宮的不同119.第114章 司馬牛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93.第91章 烈火烹油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361.第342章 種家兄弟 (1)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491.第465章 要顧全大局啊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22章 忽聞暗箭來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169.第160章 錢荒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465.第441章 求和302.第287章 貶官298.第283章 名曰呂惠卿的陰影146.七月總結,八月展望。第58章 少年天子,小試牛刀第597章 西北狼煙(2)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266.第252章 各自的上書263.第249章 新役法(2)456.第433章 山上沒有水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第595章 戰前(2)158.第149章 天生聖君 (6500月票加更)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84.第83章 煩躁的釣魚人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第584章 逼捐(1)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81.第80章 衝突第617章 御前會議(2)432.第409章 宋誓(1)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132.第127章 分裂的痕跡364.第344章 千古佳話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第500章 出幸文府(1)第616章 御前會議(1)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165.第156章 仁多保忠:樑乙逋,我誓殺汝!第510章 聖質深邃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302.第287章 貶官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202.第192章 程顥的遺言第40章 太子(3)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第526章 文彥博:還是得繼續攢嫁妝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第544章 司馬光的病情第480章 朕愛大臣!479.第454章 條約與尊號第623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3)第5章 心動的皇后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第41章 太子(4)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359.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第66章 雙贏265.第251章 蘭州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第508章 宰相的交易128.第123章 朕給舊黨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第563章 章惇是下一個王安石?494.第468章 寬厚仁聖458.第435章 踏營(2)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第616章 御前會議(1)第574章 外交(2)316.第300章 蘇頌第540章 御前演武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第31章 首議立儲,王珪失分(求追讀,月票79.第78章 司馬光入覲(1)277.第263章 也得去別人家裡攪一攪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85.第84章 想一魚N吃的趙煦第552章 悽慘的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