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

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更】

遼使拜辭之後,整個崇政殿上下,都已經像看神仙一樣看着趙煦。

因爲,他們從未發現,少主在理財、財政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賦!

而今天,他卻一鳴驚人!

無數人心中,都有着疑問。

這是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

好多人至今都還在夢中一般。

但沒有任何人敢問!

因爲,少主……不……官家的表現,實在是太神奇了!

神奇到哪怕已經接受了大宋有一位堪比成王一樣的聖主的大臣們,也依舊腦瓜子嗡嗡的。

而帷幕之中的兩宮,則互相看了看彼此。

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驚喜和喜悅。

向太后自然單純是爲了趙煦而開心。

太皇太后則覺得,自己真的是大宋太似了!

像!無比的像!簡直一模一樣!

不過,她們也都有着疑問。

“六哥……”向太后在帷幕中問道:“是怎麼想到這樣做的?”

這也確實是很多人的疑問。

羣臣都屏住呼吸,看向殿上。

就看着官家走到兩宮的帷幕前,笑着答道:“回母后,這是兒從明道先生所遺的文章中悟出來的一些道理……”

“又讀了父皇批示交子所的奏疏……以及給付各地錢帛的詔命……”

“恰好兒聽說了遼使也聽說了每年大宋需給遼國錢帛……”

“此皆民脂民膏!”

“兒每念及此,便深痛不已!但兒牢記太母、母后教誨,知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用之的道理!”

“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想了這麼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羣臣聽着,都是一楞一楞的。

可官家說的無比誠懇,叫他們不信都沒有辦法。

不然怎麼解釋?

於是齊齊持芴拜道:“陛下聖明,臣等爲天下賀!”

少數幾個,察覺到了異議的大臣,則在拜賀之後,開始眼觀鼻,鼻觀心,緊緊的閉上了嘴巴。

他們很清楚,有些時候,知道的越多,下場越慘。

這種事情還是糊塗一點好。

但是,大宋朝堂上,永遠不缺想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

之前被趙煦點名的戶部尚書王存,持芴出列,道:“陛下之策,臣雖拜服……然而……陛下如此一來,北虜豈非就能得到更多錢帛了?”

趙煦回首,微笑着問道:“這有什麼不對的嗎?”

“北虜拿了這些交子,除了買我大宋茶葉絲綢瓷器之外,還能做什麼?”

“難道他能買到神臂弓,還是可以買到八牛弩?”

王存嚥了咽口水。

發現還真是這麼回事。

遼人拿了交子,就買大宋商品,他們買的也都是絲綢瓷器刺繡香料茶葉茶盞這種東西。

而能做這些買賣的商賈又都是什麼人呢?

王存低下頭。

他知道的,形勢戶!權貴!外戚!

當他想明白這一點,他再看他的周圍,發現好多人的眼睛都已經紅了。

一年三百萬貫!

遼人現在有一年三百萬貫的購買力了!

這還沒有算遼人自己國內的財物!

遼人自己過去可以拿多少白銀黃金到大宋購物來着?

沒有人知道具體數字,也沒有人說得清楚。

禮部尚書韓忠彥在深吸了一口氣後,出列奏道:“陛下,若北虜將其國中金銀,也送來我朝,要我朝製作交子呢?”

其他人立刻像餓了三天三夜的惡狼一樣看向了殿中。

大宋不立田制,自然也不禁官員經商。

實際上,私底下讓家人、親戚或者門客經商的人,這朝中不知道有多少!

這也是市易法當年遇到了那麼大阻力的緣故。

不止外戚宗室,趴在商業上吸血。

士大夫文臣,更是直接就在局中。

市易法的目的,就是讓國家取代這些人的生態位。

他們能答應纔怪!

趙煦微笑起來:“遼主若是以禮而來,大宋禮儀之邦,自當應允!”

無數人的內心,頓時歡呼雀躍!

這麼一搞遼國的購買力憑空放大了好幾倍!

傻子都知道,得回去趕緊叫人擴大生產!

因爲,黃金時代已經降臨了!

聖主臨朝!聖主臨朝啊!

……

耶律琚回到都亭驛,腳都在發軟。

三百萬貫!那可是三百萬貫!

他知道的,自己回國,必將成爲英雄!成爲如同蕭特末、蕭禧一樣的英雄!

他甚至沒去考慮大遼天子會不會同意。

因爲所有人都支持會他的。

從南院到北院,自上至下,只要知道了他拿到的條件。

那麼都會瘋掉的!

天上憑空掉下可以讓大遼每年在南朝這裡購買三百萬貫貨物的銅錢。

上上下下,每一個人都將獲利!

哪怕是天子也是一樣!

有了這筆錢,天子還不是想買就買什麼?

還摳摳搜搜的幹什麼?

喜歡的直接買,反正有的是錢!

所以,天子一定支持,就算不支持,也會被大家一起說服!

想到這裡,耶律琚忽然停下了腳步。

他的身體開始興奮起來。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喃喃自語着。

“誰掌握了這筆錢,誰就是大遼的重臣!”一個聲音在他心中吶喊。

“甚至能如魏王當年一般……”

他魔怔了,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王師儒看着他的神色,也沒多想,只是喊了一聲:“節度……節度……”

耶律琚回過神來,整個人哈哈大笑起來,然後像瘋子一樣,直接衝進了都亭驛的房間裡。

他要立刻寫奏疏,送去上京,送到天子御前!

他一定要將這個權力拿到手中!

爲此,他將不惜一切代價!

……

退朝後,羣臣從崇政殿魚貫而出。

在殿外的大將們看着這些大臣,怎麼看都覺得他們似乎有些不一樣了。 好像很亢奮?

怎麼回事?

殿中發生了什麼?

無數人都有着疑問。

韓絳卻是在人羣中,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崇政殿的殿堂。

然後他發現,章惇也和他一樣,在回頭看着崇政殿。

於是,韓絳悄悄走到章惇身邊:“子厚啊,可願至老夫都堂令廳一會?”

章惇回過神來,對韓絳拱手一拜:“右揆有命,下官莫敢不從!”

兩人心照不宣的拱手一禮。

於是,便一起出了內東門,回到了都堂上。

然後韓絳領着章惇,進了自己的令廳。

然後將左右上下都揮退下去,只說和章惇有國事商議。

韓絳將章惇請到客席上,然後就從自己令廳的櫥櫃上,取來一罈陳年的羔羊酒。

給章惇倒上一杯韓絳就坐下來,對章惇道:“子厚嚐嚐老夫在河南的時候請人釀的這羔羊酒……”

章惇拿起酒杯,輕嚐了一口,然後讚道:“好酒!”

放下酒杯,章惇看向韓絳。

韓絳也看着他,兩人對視一會,然後就都笑了起來。

“子厚似乎對今日崇政殿上的事情有想法?”韓絳問道。

章惇微笑着:“右揆就沒有想法?”

兩人互相看着,同時笑了起來。

“官家之智,天授其才!”良久之後,韓絳感嘆起來。

他到現在,都還有些糊塗。

每年二十萬兩白銀,三十萬匹絹的歲幣,官家就這樣簡簡單單的收回來了?

遼人還得感謝他!

最重要的是——遼國甚至可能會求着他,讓他幫忙多印一點交子!

神廟要有這手段,西賊早就投降了吧?

章惇也是感慨:“生逢聖主,右揆之幸,也是下官之幸!”

他們兩個都是久在地方,熟悉地方,同時也在中樞多次爲官的官員。

對交子到底是怎麼個流通法,也多多少有些瞭解。

表面上,大宋現在每年確實只發行了一百二十六萬貫交子。

實際上,交子的數量,可能已經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爲什麼?

因爲好多商賈,他拿了交子,他不願意再換回笨重的鐵錢啊!

所以,每每贖回的時候,這些人都選擇不要現錢而是換成新交子。

這樣他們纔好做買賣!

畢竟,誰願意帶着幾千斤幾萬斤甚至幾十萬、幾百萬斤的鐵錢到處跑?

光是運費,他們都得虧死!

何況,鐵錢每年都可能因爲生鏽,而損失一批。

所以,很多世代使用交子的商賈,現在都習慣了用舊交子換新交子。

現在,官家雖然是用銅錢爲本金,發行交子。

可銅錢也很重!

一貫錢,已經至少五斤重(宋斤,約合640克)。

一萬貫就是五萬斤銅錢。

做大買賣的商人,光是爲了運輸這五萬斤的銅錢,恐怕每百里的花費都是幾百貫。

還得擔心路上遇到綠林好漢,還得忍受被沿途官吏盤剝敲詐……更得交稅!

所以,一旦宋遼交子發行,而且信譽穩定,幣值堅挺以後。

民間的商賈,恐怕會有好多人,選擇在交子贖回時,放棄錢幣,選擇新交子。

帶一疊紙,可比帶上幾萬斤的銅貨到處跑,還要提心吊膽好多了。

無非每次換新的時候交點錢嘛。

所以,這宋遼貿易交子將來說不定每次換新,光是本金就足以應付兌換!

如此一來,對大宋來說,其實全是好處!

遼國卻還得感謝,還得稱讚大宋真兄弟之邦,有事他真幫忙!

……

保慈宮中,兩宮也在聽着,粱惟簡帶來的汴京交子務的官員的彙報。

在這些官員的敘述中,慢慢搞懂了一些事情。

“卿是說……如今民間流通的交子,可能已經超過千萬了?”

對方點點頭。

兩宮對視一眼,都感覺離大譜!

因爲根據這個人的說法,每次交子贖回的時候,光是本金就已經足以應付兌換了。

好多年份,甚至只有不到一成的人選擇換錢。

其他人都選擇了以舊換新,寧肯多給趙官家一筆錢,也絕不要現錢!

這已經超出了兩宮的理解能力範圍,感覺像是在聽天書一樣。

送走交子務的官員,兩宮都陷入了沉默。

良久,太皇太后道:“英文烈武聖孝皇帝究竟給老身生了個怎樣的孫兒啊!”

又孝順又聰明又懂事還念親情,知道外戚們都不容易,對高家、向家還有兩位皇叔那是恩寵不絕,生怕他們吃虧受委屈了。

兩位太夫人,更是被他的仁孝感動,特別是太皇太后的生母韓越國太夫人,就常常讓人入宮在她面前稱讚官家,都說官家隔個十天半個月,就派人登門賞賜。

財帛、御藥、香藥甚至脂粉。

絡繹不絕,源源不斷!

上上下下,都說官家仁孝聰俊,真社稷主。

如今更是在兩宮眼皮子底下和朝臣面前,給她們整了一個大活。

一旦成功,在兩宮的理解中,不僅僅每年給遼國的歲幣起碼省下了九成。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官家的成長速度,兩宮感覺自己要是再不努力,恐怕就要跟不上了。

看着太皇太后的樣子,向太后滿心都是歡喜。

“娘娘,新婦以爲此乃祖宗庇佑,神佛保佑!”

“保佑我大宋國運昌盛,天降聖主!”

Wшw▲тTk Λn▲C〇

“將來,娘娘有的是福可享!”

太皇太后聽着,點點頭,道:“太后,是該選個良辰吉日,去開寶寺中給佛祖、菩薩上香了!”

向太后道:“新婦一切唯娘娘之命是從!”

注:北宋元豐、元祐、紹聖、元符的銅錢,大約在4-3克上下徘徊,北宋一斤約合640克,一貫770文,差不多五斤。

注2:北宋交子的崩潰,是因爲趙佶那個大聰明濫發,導致信用破產,後來搞了個錢引取代,其實就是金圓券的套路。

當然在哲宗時代,其實已經在貶值,因爲軍費開支,大量印刷,這是史實!但哲宗穩得住,知道回收,而元豐時代交子幣值非常堅挺,因爲準備金充足!

注3:現在主角搞得這個貿易交子,其實就是老毛子的貿易盧布的北宋版本。

雖然毛子活糙,玩脫了,但我個人覺得在北宋應該是行得通的,畢竟遼國他只想要貨,恰好北宋有貨啊!

什麼封建計劃貿易區啊!

(本章完)

362.第343章 種家兄弟(2)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322.第306章 猛踩油門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481.感冒了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263.第249章 新役法(2)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267.第253章 張茂則之死(1)第525章 文彥博:叫汝多管閒事第513章 城管祖師爺(2)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1)第609章 吐蕃人的生存智慧第72章 外戚(1)326.第310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第61章 上架感言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第530章 難道他是天生的帝王?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476.第451章 司馬光:陛下定與我一般,心憂第45章 文德殿上 (1)491.第465章 要顧全大局啊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49.第237章 重賞之威!第61章 上架感言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419.第397章 傷兵院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465.第441章 求和第501章 出幸文府(2)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276.第262章 章惇求對160.第151章 傾軋第536章 公攤與房貸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第70章 趙煦:走舊黨的路,讓舊黨無路可走459.第436章 無師自通的耶律琚第592章 聞戰則喜(1)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448.第425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560章 封賞(1)362.第343章 種家兄弟(2)第534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1)473.第449章 司馬光在行動(2)404.第383章 春秋決獄第630章 大宋的城市化太快了第513章 城管祖師爺(2)第24章 請君入甕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415.第393章 耶律洪基:朕欲法南朝,與士大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89.第88章 京東鐵馬(3)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492章 朕愛叔叔第59章 太皇太后:王珪之罪,罪莫大焉!第523章 說客(1)第21章 王珪的選擇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第564章 太母車與聖母梭第2章 自古天家孝子不敗第591章 郭貴的請求313.第298章 呂公著的提醒第498章 熙河(1)396.第376章 欠了朕的錢不還,還想白嫖朕?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第46章 文德殿(2)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第517章 使者第628章 輿論造勢345.第328章 戰前部署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第564章 太母車與聖母梭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302.第287章 貶官128.第123章 朕給舊黨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257.更新要晚一點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541章 格物風潮(1)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第515章 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是(新年快樂)418.第396章 戰前(2)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第14章 通風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