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

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

黃履的請郡,自然是不會批准的。

但,來自御史臺的彈劾,也不會停止。

於是隔日,黃履繼續上表請郡,言辭更加謙卑。

然後繼續被挽留,兩宮在詔書裡,說了黃履不少好話。

然而,越是如此,來自御史臺的圍攻就更加猛烈!

終於,七月已亥(初七)日,黃履第三次上表請郡的時候,他的請求被批准。

龍圖閣直學士、中大夫、御史中丞黃履罷知越州。

隨着黃履被罷,黃降被貶,蹇序辰自爆,自熙寧八年以來,一直爲新黨把持的御史臺,在今天終於出現了裂痕。

舊黨色彩的大臣,開始在御史臺佔據優勢。

而且下一任御史中丞,也很有可能將從舊黨大臣中產生。

天下君子正人,彈冠相慶。

據說,在陳州的司馬光,知道了這個事情都開心的在晚上加了一道菜。

然而,舊黨羣臣沒有高興太久。

七月庚子(初八),從大名府傳來消息。

元老、持節汝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北京大名府留守王拱辰重病!

其子請求到西京洛陽醫治,兩宮擔心他在路上嘎了。

所以沒有批准,但循例遣太醫問診,並賜給御藥。

王拱辰病重,一下子就勾起了汴京城很多人的回憶。

好多慶曆新政的舊事,因此被人重新回憶起來。

趙煦則假裝不知道這個事情,沒有任何表示。

私底下,趙煦甚至讓馮景在這天晚上多加了一道菜來慶祝!

對趙煦而言,王拱辰這個老東西,和王珪一樣屬於好死!

因爲這個老東西,曾經的所作所爲,一直讓趙煦不齒。

甚至就連舊黨,也有很多人不齒!

當年慶曆新政,這個老東西,先想方設法的貶斥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

貶了人家還不過癮,居然要挾起仁廟來。

一定要痛貶滕子京,否則,他老人家就閉門不出。

其後,抓住杜衍女婿蘇舜欽的小錯,以點帶面,將整個新政集團一網打盡。

熙寧變法,他依舊是衝鋒在前的反變法派。

同時也是洛陽耆英會的九位創始元老之一,他自己還在大名府組了個同年會。

以上種種,足以證明這個老東西,屬於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他反對一切變革,反對所有變動。

原因?

他原籍開封府,還是開封府的狀元!

本身就是開封形勢戶和權貴們的利益代言人!

看看他在汴京城裡的豪宅就知道了,盈檻三百,裡外六重!

這可不是天子賜宅,而是他自己花錢買的民居、土地並擴建而來。

在汴京城,這樣的一棟豪宅,沒有個百萬貫,想都不要想。

這還僅僅是買地買宅的錢,府邸修建不在其中。

問題來了,王拱辰的錢哪裡來的?

所以,趙煦要能看他順眼就奇怪了。

……

就在王拱辰重病的消息,傳到汴京城的時候。

程頤終於進入了汴京城。

程頤入京前,先改道到了陳州,拜訪了司馬光。

與司馬光秉燭夜談,聽司馬光說了很多那位少主的事蹟。

在司馬光口中,程頤得知,那位少主的氣度和儀態‘幾有祖宗法度’,其聰俊更是‘儼然當代成王,實有聖主之智’。

於是,程頤更加忐忑。

他回想着亡兄臨終的叮囑,摩挲着程顥臨終交託給他的《識仁》一書,於是,竟有幾分戰戰兢兢的感受。

於是,程頤決定,先去文彥博府上拜訪,然後再去張方平、孫固、韓絳、呂公著等人府邸。

可惜,程頤到了文府遞了拜帖,卻並沒有得到文彥博的接見。

只有文彥博的兒子文宗道出來,和他寒暄了一陣,然後就告訴他——家嚴抱病,不便見客。

程頤不明所以,只能拜辭出來。

等他到了張方平府上,才真正知道原因。

“文寬夫這個老匹夫,把一個孫女送到宮裡面了!”

“他這是打着讓文家之女當皇后的想法!”

程頤聽完,心裡面大吃一驚:“文太師,居然送孫女入宮?!這想讓文家變成外戚啊!”

外戚和士大夫之間,可是有壁的。

外戚只能富貴,最多給天子充當打手。

而國家大政,卻一個字也不能議論。

不然,就會被士大夫暴打!

彼此的政治地位,更是完全不對等!

外戚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御史言官和朝野內外的壓力,足以讓人鬱郁。

宰執重臣呢?

就算做錯了,了不起也不過是去地方轉一圈。

熙寧以來,君子正人被貶了那麼多,最後還不是一個個都成了元老重臣了嗎?

換個外戚,做錯了事情試試看?!

高遵裕喪師靈州就被一擼到底,最近中風了才得恩旨起復來沖喜。

而韓絳當年攻略羅蕪城,捅出那麼大的簍子,也照樣可以在十多年後拜相。

張方平一看程頤發呆的樣子,就知道程頤在想什麼?

頓時就調侃起來:“正叔是不是在想文寬夫爲何如此?”

程頤下意識的點點頭。

張方平大笑道:“還不是子孫不爭氣,卻又想着維持他文家的富貴!”

“當年向文簡之父,見諸子庸碌,憂心將來,於是在母喪之時,悄悄的瞞着他人,將其母葬在一塊方士說:綿綿之崗,勢如奔羊,稍前其穴,后妃之祥的百姓菜地裡!”

“以老夫之見,文寬夫如今也就是沒了老母,不然搞不好,也會有樣學樣!”

程頤聽着,忍俊不住的笑了起來。

這樁公案,他也聽說過。

據說當年,向家人不止是悄悄葬母,還是趁夜無人做的事情。

結果,那個百姓天亮到自家菜地一看——呦呵!

多了個墳頭,怎麼回事?

他自然不幹,和向家鬧騰起來,官司打到了開封府。

這案子最終還是時任的開封府府尹晉王后來的太宗皇帝斷的——令向家十倍給菜農地價補償,且絕不許向家人在墳塋之外的地方,壞人家的菜地。

畢竟,人家埋都埋了,難道還能挖出來嗎?

這不是逼着人家做不孝的事情嗎?

據說,向文簡就是在其祖母下葬後的次年出生的。

如今,那個向氏祖墳周圍的所有土地,都已經被向家買下來了。

向家甚至在其祖墳附近,建了寺廟,供奉菩薩,延請高僧日夜唸經祈福。

此事,汴京城裡如今可謂人盡皆知——向家真的出了個皇后!

連帶着汴京城裡的風水先生們的生意也好了很多。

每年都有人想着將去世先人葬在吉地,保佑子孫出個宰相或者后妃、皇后的人。

至不濟,有個進士也了不起!

程頤笑完,就對張方平一拜,問道:“節度在上,如今少主在朝,兩宮聽政,徵辟在下爲集英殿說書……”

“在下惶恐,亡兄臨終也曾上遺表,舉薦在下爲少主經筵官……並交代了很多事情……”

程頤將自己亡兄臨終時的囑託原原本本和張方平說了。

張方平聽完,感慨道:“伯淳,真君子人物,憂國憂民之心,當代已無多少人可及!”

便對程頤道:“伯淳所言老夫以爲甚好!”

正好兩宮都在頭疼,少主以後讀什麼書?更害怕少主自己去讀王安石的那些奏疏。

所以據說幾乎是連夜趁着少主睡着了,將福寧殿內那些署名王安石的奏疏、書籍、文章,統統送到了崇文院裡。

更給崇文院的官員下了死命令——若官家旨意,取任何與王安石有關之文字者,必先請示老身與皇太后,得老身、皇太后旨意方許敬獻!

可是,這些都只能防一時,防不了一世!

少主太聰明瞭,又幾乎過目不忘!

隨着他一天天長大,也一天比一天自信、成熟。

他遲早有一天,將真正君臨天下。

到時候,誰攔得住他去看王安石的書?

甚至,他就算召回王安石。

誰又攔得住?攔得了?

天子,至高無上!皇權,百無禁忌!

熙寧初年,神宗皇帝就頂着朝野內外和宗室外戚的一致反對,強行開始了變法!

自熙寧至元豐,沒有任何人攔得住、勸得了!

這就是皇權!

只要天子表現出,他可以執掌權柄,同時具備獨力施政的能力。

那兩宮想不撤簾都難!

何況,兩宮怎麼可能戀棧不去?

向太后怕是巴不得這位少主早點長大,早點親政!

然後她就可以在宮中頤養天年!

太皇太后大抵不敢,更不可能霸佔權力。

高家、向家,現在可都指着這位少主未來親政後推恩,讓他們和他們的子孫繼續富貴!

所以,程顥的建議,確實是如今唯一可行的路。

堵不如疏啊!

於是,張方平對程頤道:“如今,文寬夫或者別的什麼人,大抵是不敢也不願言此事的!”

“老夫就沒什麼牽掛了!”

他這輩子,該有的榮譽全都有了,該得的待遇,也是一個不少。

子孫也孝順、懂事,雖然看上去不像能做官的模樣。

可哪裡能事事如意?

他現在黃土半截都要埋到脖子了。

自然也就不在乎,其他舊黨大臣對他的議論、指責和攻訐了。

張方平知道,這或許是現在唯一的解!

用李覯來解王安石的毒!

“正叔!”他看着程頤,正色道:“老夫欲以正叔所言伯淳臨終之事,上表兩宮……正叔可願附署?”

程頤自然沒有意見,甚至非常感動,立刻就大禮拜道:“彰德高義,某謹代亡兄謝之!”

張方平笑了起來:“正叔不必多禮!”

“是老夫該謝伯淳!”

“若非伯淳,此事一時恐怕根本無解!”

爲了想辦法,解決這個麻煩,從七月開始,經筵都已經暫停了。

對官家的說辭自然是——先生們正在商議,爲官家重選經典。

實際卻是一羣人天天在兩宮面前撓頭搔耳,想方設法琢磨怎麼才能合情合理合法的讓天子不去讀王安石的書和東西!

……

江寧,半山園中保寧禪院。

一身素衣的王安石又接到了一封來自汴京的書信。

來信人是呂希哲,他悠悠拆開,然後看着信中呂希哲描述的那些事情。

王安石終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韓子華、呂晦叔……”

“你們也有今天啊!”

整個保寧禪院,都被王安石的笑聲驚動。

王家的下人和禪院裡的僧人,都聽到了笑聲,但沒有人敢來打擾,只能遠遠的聚集在一起,互相議論着什麼。

王安石放下書信,想着信中呂希哲言,少主在讀他的字說,還將字說拿來當做參考,通讀《尚書》的事情。

王安石的目光望向汴京。

然後他嘆息了一聲,少主太小了!

他的身體,這些年也實在不大好。

不知道能不能撐到少主親政的那一天!

但不管怎麼樣,今天的荊國公非常開心!

在愛子王雱不幸早逝後,這是他最開心的一天!

於是,王安石開始期待,下一封從汴京寄來的書信!

注:向家人趁夜葬母的故事,記錄在宋人的很多筆記裡,其中以吳曾的《能改齋漫錄》描述最生動最詳細,連細節都說的活靈活現。

注2:王拱辰史實五月進彰武軍節度使,但現在這個職位給了張方平,所以他依舊是汝武軍節度使。

(本章完)

第546章 讓英雄去對付英雄,讓好漢去收拾好漢447.第424章 開戰第22章 忽聞暗箭來第498章 熙河(1)185.第176章 動物園之說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發!立刻下都堂!166.第157章 地震和瑣事342.第325章 預算315.第299章 各有稻粱謀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370.第350章 昇平樓之問第499章 熙河(2)第599章 西北狼煙(4)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189.第180章 皇太妃【7500月票加更】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傷的世界第568章 見賢思齊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282.第268章 再次接頭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112.第108章 熙河將星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第583章 和尚也得講政治第34章 命運之日(1)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第501章 出幸文府(2)第18章 母子(2)216.第205章 趙煦的底牌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第506章 入甕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36章 命運之日(3)340.第323章 遼使:南朝有事,我大遼必須幫第71章 要做事就先餵飽人第595章 戰前(2)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509章 朕受傷了,需要哄才能起來第64章 人心變易299.第284章 不可治罪第565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路(1)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會爲朕解經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389.第369章 趙煦:他們應該感恩戴德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139.第133章 好人就會被人欺負429.第406章 熱鬧的靖安坊第477章 文彥博要被文及甫蠢哭了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第62章 條貫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第12章 劉惟簡253.第240章 新約(2)第560章 封賞(1)103.第100章 人的悲歡總是不同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233.第221章 這條魚有點大第611章 司馬光之死(2)第42章 卡bug463.第439章 還不如讓呂惠卿來呢!479.第454章 條約與尊號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198.第188章 賞要快第477章 文彥博要被文及甫蠢哭了第552章 悽慘的吳家114.第110章 對李憲的安排494.第468章 寬厚仁聖第611章 司馬光之死(2)87.第86章 京東鐵馬(1)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蘇軾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動提歸政了第502章 朕根本不喜歡錢!別拿錢考驗朕!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365.第345章 轉世之約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第3章 兩宮304.第289章 宋遼友誼,蒸蒸日上!( 電飯煲474.打磨劇情,請假一天。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第552章 悽慘的吳家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265.第251章 蘭州369.第349章 恩賞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431.第408章 感動的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