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

第206章 再次打窩

集英殿內,太皇太后的聲音,從帷幕中傳出來。

“諸位髃臣,也都知道了吧?”

“官家雖然年幼,但其聰俊,老身翻遍古今史書,也找不到第二人!”

“如今,已能用韻書、說文解字甚至是字說,來查詢文字的讀法、解釋……”

羣臣紛紛持芴道賀:“陛下聰俊,自古無有!此社稷之幸,祖宗福佑也!”

兩宮聽着羣臣的道賀,也很開心。

因爲這個事情,在她們看來,確實是社稷之福,祖宗保佑的結果!

當然,也和她們悉心輔佐、擁護有關。

可是……

太皇太后微微嘆息一聲:“官家在殿中看王安石《字說》……”

“諸位髃臣,都來議一議,該如何處置,才能讓官家既不會誤入歧途,也不會叫官家不悅?”

這正是兩宮頭疼的地方!

也是兩宮不得不請這些信得過的大臣入宮商議的原因!

官家太聰明瞭!

聰明得叫人瞠目結舌!

所以,這個事情的處置,才變得如此敏感。

羣臣互相看了看,三位元老都選擇了閉緊了嘴巴不說話。

壓力來到了羣臣之中。

呂公著想了想,也低下頭去,不敢趟這渾水。

因爲,呂公著知道在這個事情上,他無論說什麼,都不合適。

既不合適勸兩宮——一本字說而已,多大的事情!

那樣他會被舊黨君子們指責的。

但更不適合對王安石大加鞭笞!

少主會長大的。

他長大後,有的是人願意賣了他呂公著到少主面前討好!

他的父親呂夷簡,當年就在仁廟面前,賣了好多天聖年間的大臣!

韓忠彥、曾孝寬、王存三人互相看了看。

韓忠彥出列持芴奏道:“臣忠彥,上稟兩宮慈聖:……”

“字說一書,不過王介甫一家之言!”

“官家偶爲用之,無傷大雅……”

“慈聖不必介懷!”

這是相州韓家現在的生存之道。

主打一個滑不留手,不粘鍋。

當然了,韓忠彥的立場總體偏舊黨,但若是天子一定向着新黨,他也會跟。

帷幕中的兩宮聽着韓忠彥的話,互相看了看,不大相信。

畢竟,那可是王安石的書!

萬一官家(六哥)被毒害了,如何是好?

太皇太后只能說道:“韓卿之言,雖然有道理,可老身和皇太后,卻還是憂心……”

太皇太后可是知道,王安石的厲害的。

熙寧初年大行皇帝初遇王安石後,幾乎日夜與之對談。

然後就信了王安石的蠱惑,開始了變法!

現在官家雖然聰明,可他只是一個孩子。

而且是個孝順的孩子!

若他知道,王安石是大行皇帝曾經最信任重視的宰相。

萬一生出了想要了解王安石的心思。

好好的一個聖天子,就可能要被王安石的邪說害了?

想想大行皇帝信了王安石的邪說後做的那些事情……

市易法、免行法、改革宗室制度……

這位太皇太后就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戶部尚書王存,於是出列拜道:“臣存啓奏慈聖:以臣之見,不如從待制大臣之中,擇一二中正之君子,日夜侍奉官家左右,隨時等候官家垂詢……”

“如此一來,官家就不必再去自己尋書來看了……”

兩宮聽着,感覺這倒是個辦法!

可是……

向太后只是想了想,就搖了搖頭。

皇宮大內,怎麼好讓外臣夜宿?

太皇太后也在隨後搖了搖頭,否決了王存的建議——外臣入宮,在禁中服侍官家,且不說風言風語的事情,單單就是這個官家的教育權將全部被外廷大臣奪走,就讓太皇太后不能接受!

於是,太皇太后道:“王卿之言雖有些道理,奈何祖制不許外臣夜宿禁中……”

“那便白日……”王存還想掙扎一下。

太皇太后堅定的搖頭:“白日也不可……”

這次,理由也不給了。

王存只能悻悻的退下去繼續思考解決辦法。

曾孝寬正欲出列,就看到了右相韓絳持芴而出。

“啓奏太皇太后、皇太后……老臣以爲,此事不必如此慎重!”

“嗯?”

“奏知兩宮慈聖,昔年王安石父子著《字說》,曾遣人送來與老臣……”

“老臣讀後,曾回信王安石言:胡言亂語之說!”

兩宮頓時來了興趣。

“相公何以言此?”

“蓋那字說之中,有許多解釋,乃其父子刻意爲之!”

“譬如,朝奉郎蘇軾就曾公開言:王介甫著《字說》,以波者,水之皮也釋義,若是‘滑’字,豈非水之骨乎?”

“天下士大夫聞之,皆以爲荒繆!”

兩宮聽着,互相看了看,太皇太后問道:“果然如此嗎?”

這個時候,一直不說話的文彥博說話了:“啓奏娘娘,確實如此!”

張方平和孫固也都道:“娘娘,此事老臣等皆有耳聞!”

張方平更是說道:“年前,蘇子瞻還曾與老臣提起過此事……據蘇子瞻言,去歲其與王介甫在江寧相會,王介甫也親口對其承認:波之一字,釋義過繆!”

“可見,便是王安石也知《字說》錯繆頗多!”

太皇太后於是問道:“除此之外,卿等可還知有那些《字說》繆誤?”

這下子羣臣就打開了話匣子了。

吐槽王安石的字說可是現在舊黨大臣們的娛樂項目。

一下子,羣臣便先後舉出了幾十個王安石字說的笑話。

兩宮聽着,也慢慢的樂了起來。

一本錯繆百出的《字說》,官家那麼聰明,一定會看出來。

即使官家看不出來,這不是有太母和母后嗎?

於是,兩宮命人記錄羣臣所言。

……

宋用臣被馮景帶着,到了趙煦面前。

“老臣拜見大家,恭祝大家聖躬萬福!”

“朕萬福!”趙煦說着,就讓馮景帶着人,撤開一段距離。

然後,才道:“昭宣,朕有個差遣,要委派昭宣去負責!”

“請大家吩咐!”宋用臣立刻來了精神,他在這大內寫書寫了兩個多月了,胳膊都快寫酸了!

他立刻拍着胸脯保證:“老臣定竭盡全力,不辱大家之命!”

趙煦笑了笑,與他吩咐道:“朕命沈括製作沙盤,以像天下州郡!”

“然而,沈括一人獨力難支,且其負責的事情也有些雜!”

“昭宣便去專一製造軍器局,爲提點沙盤司,替沈卿分一分擔子!”

“好叫他將精力放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去!”

“老臣謹遵大家旨意!”宋用臣立刻拜道。

趙煦微微頷首。

宋用臣在土木工程和建築學等方面的成就,比沈括只高不低!

此外,宋用臣主持過導洛清汴工程,對京畿地區的地理、地貌,也比沈括更清楚。

他去主持沙盤司,趙煦安心,兩宮也放心!

畢竟,京畿和周圍的地理地貌,在如今這個時代,多少有些敏感!

“另外……”趙煦坐下來,提起筆,開始在一張元書紙上寫字:“昭宣出宮前,替朕去一趟學士院,將朕的這張紙條交翰林學士承旨鄧潤甫!”

趙煦提筆一氣呵成,檢查了一遍後,就將之拿去交到宋用臣手中,叮囑他道:“不要叫人知道!”

“記得叮囑鄧學士,暫時不可張揚!”

“太母坤成節將至,母后壽誕也近在眼前,朕欲以此爲兩宮慈聖賀壽!”

“籌備未成之前,絕不能叫人知曉了!”

“唯!”宋用臣恭恭敬敬的接過趙煦親筆的手書,再拜退殿。

趙煦看着宋用臣遠去的背影,嘴角溢出些笑容來。

他又在趁着這個機會打窩了。

當然也不僅僅是打窩!

他還在給鄧潤甫鋪路,畢竟,現在朝堂上,除了章惇在他心中是一百分外。

其他人大多數都不及格!

而鄧潤甫是少數在及格線甚至優秀線以上的大臣!

所以,趙煦才特意選了曾布去當館伴使的時機,讓鄧潤甫可以獨享這個功勞!

今天先欠4500字~後天還!~

注:王安石的字說,很多是爲了服務他的意識形態和思想的。

譬如王安石解釋訟,就是言之於公,體現出法治意識。

又如中心爲忠,分貝爲貧等等,在當時都被舊黨嘲笑,但王安石的立意,卻是從新黨的思想意識形態出發,所以他根本不在乎舊黨敗犬的議論。

(本章完)

第555章 逆鱗485.第459章 司馬光:只要陛下是知老夫的就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330.九月總結。449.第426章 韓絳:累了,毀滅吧!365.第345章 轉世之約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289.更新要晚一點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103.第100章 人的悲歡總是不同128.第123章 朕給舊黨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402.第382章 周淑妃教女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376.第356章 大奧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454.第431章 交趾羣臣:北朝能籤澶淵之盟,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362.第343章 種家兄弟(2)210.第200章 向太后:吾兒必可爲堯舜第54章 仁恕天子第583章 和尚也得講政治204.第194章 遼使:讓我試試南朝小皇帝的成第588章 逼捐(5)298.第283章 名曰呂惠卿的陰影第575章 混亂的東南亞(1)366.第346章 出幸開封府(1)337.第320章 開戰!開戰!(5)174.第165章 章惇:難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124.第119章 畫餅 (12500更新完畢,繼續求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323.第307章 趙煦:皆在我甕中第484章 臥龍鳳雛 (爲了道歉而加更)101.第98章 平章軍國重事425.第402章 學區房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第480章 朕愛大臣!389.第369章 趙煦:他們應該感恩戴德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168.第159章 報捷吧!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第5章 心動的皇后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第514章 賈種民:汴京城能自己長金子了!(新春快樂)306.第291章 汴京義報386.第366章 謀國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179.第170章 臥底第602章 開戰(2)第615章 吃幹抹淨第39章 太子(2)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第72章 外戚(1)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還要485.第459章 司馬光:只要陛下是知老夫的就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第554章 難道他的魂魄被惡鬼奪走了?第558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260.第246章 秉常:朕要生兒子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399.第379章 原木立信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540章 御前演武262.第248章 新役法(1)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461.卡文476.第451章 司馬光:陛下定與我一般,心憂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繪: 我也可以聽話,我也可以做事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412.第391章 初幸專一製造軍器局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趙煦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第529章 蠶鹽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50章 兩位王叔172.第163章 沈括:餅有點大!第542章 格物風潮(2)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126.第121章 沈括的想法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316.第300章 蘇頌258.第244章 黃金的呼喚(1)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第617章 御前會議(2)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318.第302章 蘇轍 (補更1)第498章 熙河(1)第43章 茶藝大師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82.第81章 王珪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