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

第二日,兩宮擁着趙煦,在延和殿裡,接見了入京的趙卨、盧秉、呂大防等人的陛見。

這一次,趙煦就沒說什麼了。

一切都交給兩宮發揮,他只是在殿上,看着趙卨、盧秉兩人遞上來的隨同入京的大將、文臣的告身。

在這些人的告身裡,趙煦找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遊師雄遊景叔!

知道趙煦爲何,非要嘗試對已經腦死亡的橫渠學派做一次心肺復甦嗎?

完全是因爲這個人!

“遊師雄啊!”趙煦端坐着,看着這個名字。

上上輩子的記憶,在他腦海裡回閃着。

那是他剛剛親政不久的時候。

“陛下!”已經白髮垂鬢的老臣,持芴而前:“此乃老臣安邊之策,共十六條望乞陛下御覽!”

趙煦接過陳條,仔細閱讀,深感有理。

於是,任其爲河中知州,旋即加直龍圖閣,進知秦州兼任秦鳳路馬步軍都總管。

而他也沒有辜負趙煦的期望,在任上做的非常出色。

奈何天不假年,紹聖四年卒於陝州任上。

整個紹聖-元符時代,遊師雄是趙煦任用的唯一一個有着濃烈舊黨色彩的邊臣。

這是因爲這個人能力強的有些過分!

而且他任勞任怨,什麼髒活累活苦活都肯幹。

以至於因勞成疾,病死陝州任上。

一度讓趙煦犯嘀咕——他圖什麼呢?

直到遊師雄的遺表送到趙煦面前,趙煦才知道他圖的是光大乃師張載的學問!

然而,那個時候的趙煦不可能答應他。

王安石新學,纔是當時的趙煦心目中的真正聖人之學,經世治國之道!

其他任何學派都必須居於王安石新學之下。

再說,那個時候的趙煦,壓根不知道張載是誰!

如今,趙煦重歸少年,再次見到昔年的故人。

他心中笑起來。

“遊師雄……”

他看着遊師雄如今的官職:環慶路經略司判官!

這個差遣,屬於經略司的高級幕僚,大抵類似現代的高級參謀、專職秘書一類。

一般來說,由經略使自行徵辟,都堂、吏部都不會過問——除非經略使本人表示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才由朝廷委派。

當然,也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充任的。

至少得是文臣京官,才能勉強權發遣。

想要正任,就得是朝官。

遊師雄的寄祿官,現在剛好是朝官最低的一級正八品的通直郎。

趙煦看了下告身,這是在去年,經由趙卨奏舉升遷而來的。

此外,遊師雄升京官的薦書之一,也是出自趙卨之手。

所以,這個遊師雄和趙卨的關係很不一般啊!

看到這裡,趙煦就已經有了主意。

他看向那個在殿上人羣的角落裡,那個看着黑不溜秋和武臣一樣的壯漢。

手中的筆,已經提起來。

他在遊師雄的告身下面,加了一行字。

然後將其告身收起來,

……

退朝之後,趙煦跟着兩宮回到保慈宮。

太皇太后就見着趙煦手裡,拿着一張中書特製的中綾紙,這種紙只有一個用途——用來寫官員的告身。

一般來說,每個官員的告身,都由七張中綾紙組成。

其中最重要的一張紙,會寫上其差遣、除授官職的日期、除授人以及簽押人(如選人改京官則還要寫上五個舉主的官職、名字、時間)。

顯然,趙煦手上拿着的就是一張這樣的紙。

“官家怎帶了一張官員的告身紙回來了?”太皇太后微笑着問道。

向太后也好奇的看過來。

趙煦將手裡拿着的紙放到兩宮面前,道:“孫兒無聊,便嘗試着學着中書的格式,模仿了一下告身的文書……”

“哦……”向太后笑起來,拿着那張紙,看了看。

然後,她就知道,這是一個名叫遊師雄的小官的告身。

他上一個差遣,還是環慶路經略使趙卨徵辟的環慶路經略判官。

寄祿官也不過是一個通直郎而已。

年紀的話,也有些大了,都已經四十八歲了!

四十八歲的朝請郎,光靠磨勘,這輩子都沒有希望升待制。

而文臣不到待制級別,基本上不可能有機會御前奏事。

所以,她也就沒放在心上,甚至抱着欣賞的態度,看起了趙煦在這張告身上寫的文字。

趙煦的字是很好認的。

因爲他總是用館閣楷書,寫的端端正正,但字跡很淺。

“娘娘,六哥的字,越發的好了!”向太后看完就和太皇太后道:“便連這中書省的公文格式,也是寫的極好!”

太皇太后接過來,看了看中綾紙上那最後的一段文字。

也忍不住點頭,格式上確實是無可挑剔的!

然後她便微笑着輕聲念起來:“告:通直郎、環慶路經略判官遊師雄,權發遣熙河蘭會路公事,兼知熙州!”

趙煦接下來寫的字,更是讓太皇太后忍俊不禁的笑了一聲:“朕敕,轉中書侍郎張璪,文到奉行!”

向太后也跟着笑起來。

兩宮笑完,就都意識到了一個同樣的問題。

這告身怎麼辦?

向太后拉着趙煦的手,問道:“六哥怎忽然想起,要給官員寫告身了?”

趙煦答道:“兒只是好奇……而且……看這個遊師雄的告身履歷,覺得還不錯,就想着寫寫玩玩……”

兩宮互相看了看彼此。

然後,向太后就和趙煦道:“六哥以後,可不能隨意再在官員的告身上隨便寫字了!”

“須知,天子不可有戲言,何況是落於紙上的除授文字!”

趙煦點點頭,乖巧的說道:“母后,兒記住了!”

向太后回頭和太皇太后道:“娘娘,六哥是天子,君無戲言,何況落到了告身上的文字?”

“不如,便依六哥所批,將這遊官兒,任命爲熙州知州如何?”

太皇太后拿着手裡的告身,仔細看了看,發現這個官兒,履歷很豐富,而且是從選海里殺出來的!

這種人,沒有簡單的!

大宋天下選人數以萬計!

但每年,不過二三十人可以從選海超脫出來!

這些人,若是年紀還算年輕的話,基本都能做出一番事業。

最著名的就是仁廟時代的范文正公了!

於是,也沒有意見,點頭說道:“就依太后的吧!”

兩宮於是命人將這張告身送去了中書省,交到趙煦批示的張璪手裡,讓他照着趙煦的意思簽押、存檔,然後讓中書舍人寫好具官除授詔書,以完成這次天子的特旨除授程序!

注:北宋選人升到三京判官、節度觀察推官這個所謂的幕職官的頂點時,就有礙止法禁止他繼續磨勘升遷,需要集齊五個舉主的舉薦狀或者得到皇帝特旨,纔可以改官,改官後就是京官,京官升朝官需要特旨,朝官升待制也是一樣。

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160.第151章 傾軋469.第445章 戰後(1)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第525章 文彥博:叫汝多管閒事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536章 公攤與房貸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會爲朕解經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165.第156章 仁多保忠:樑乙逋,我誓殺汝!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109.第105章 潤物細無聲141.第135章 範純仁:又是一個拗相公227.第216章 趙煦鳩佔鵲巢的計劃 (8500月票第526章 文彥博:還是得繼續攢嫁妝第618章 棉甲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403.請假條419.第397章 傷兵院第535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2)435.第412章 登州魚風靡汴京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198.第188章 賞要快143.第136章 呂公著和王安石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187.第178章 苗授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282.第268章 再次接頭第44章 兩宮聽政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200.第190章 賜進士出身303.第288章 呂嘉問:子繼父道妙啊!310.第295章 生日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第531章 點下重商主義的第一個點數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434.第411章 國書與報告168.第159章 報捷吧!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425.第402章 學區房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491.第465章 要顧全大局啊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第631章 我挖我自己牆角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司馬光三月十二上書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75.第74章 堂薄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88.第87章 京東鐵馬(2)337.第320章 開戰!開戰!(5)196.第186章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第533章 招安潮下的海賊們(2)第31章 首議立儲,王珪失分(求追讀,月票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18章 母子(2)第487章 這是陷阱!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412.第391章 初幸專一製造軍器局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159.第150章 軟肋142.最後一天,求月票!第68章 宋用臣 (1)【求首訂!】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414.感冒了。第572章 文彥博:妥了!215.今天更新晚一點244.第232章 樑太后:假意悔過,日後再犯 (第599章 西北狼煙(4)356.可以訂閱了!第583章 和尚也得講政治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第495章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第516章 王大槍的奇妙之旅95.第92章 上貨!上貨!(1)261.第247章 趙煦:還是滅了西賊最划算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330.九月總結。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390.第370章 有錢一起賺405.第384章 小官家是聖君啊!第36章 命運之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