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

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

韓絳和呂公著,被詔入保慈宮。

隔着帷幕,與兩宮交流了幾乎一個下午。

直到傍晚宮門落鎖前,纔再拜辭宮。

出了內東門,無論是韓絳,還是呂公著,都互相看了一眼彼此。

然後各自嘆息一聲。

呂公著嘆息多年好友,如今在兩宮面前,竟是被猜忌的下場!

太皇太后甚至懷疑司馬光‘有司馬懿之志、王莽之行’。

嚇得呂公著連忙保證——司馬光只是剛直,絕無這等不臣之心。

加上韓絳也在旁邊打包票,說司馬光只是愚直,而且他根本沒有接觸過兵權,絕對不會有那種可能。

這才險之又險,叫兩宮釋懷。

又勸了好久,搬出了大行皇帝,也搬出了少主。

這才終於勉強勸好兩宮,將御史的彈章留中。

可是……

御史們會繼續上書彈劾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

“右揆……”呂公著輕聲對韓絳道:“不如暫時讓司馬君實,履任陳州?”

“暫避鋒芒也是好的!”

只要司馬光離京,御史臺也就不會窮追猛打了。

韓絳點點頭:“爲今之計,也只能如此了!”

讓司馬光去陳州,程序性的做上三五個月知州,他和呂公著日後再想想辦法,讓司馬光回京。

韓絳很清楚,無論如何,司馬光都是大行皇帝欽點的少主師保!

少主對他看上去也很尊重。

所以體面必須給!

再怎麼樣,擡也得把他擡進三省兩府之中!

原因?

這可不僅僅是爲了兩宮的顏面!

也是爲了他們自己的名聲着想!

要知道,汴京城裡的閒漢措大們,可是最擅長政治聯想的羣體。

瓦子裡的人,甚至敢悄悄談論斧聲燭影、熙陵幸小周後一類的謠言。

特別是後者,說的繪聲繪色,好似親臨現場一般。

有些傢伙甚至連小周後當時的神色和心理,都能說的頭頭是道。

司馬光天下知名一部《資治通鑑》讓其享譽四方。

大行皇帝親自點了他的名,讓他爲少主師保。

若他不能拜爲執政。

以後天下人會議論的,會懷疑是他們這些人,在兩宮面前排擠、打壓、攻訐司馬光。

這種名聲一旦沾上,子孫都會受累。

少主長大了,說不定也可能聽說這些事情,反過來懷疑他們。

那個時候他們就算想解釋,恐怕也沒有機會了。

“不如,請允中出面去勸說?”呂公著提議。

韓絳點點頭:“這個時候,大約也就孫允中的話,司馬十二能聽得進去了!”

……

孫固將手裡的信看完。

他嘆息一聲:“這個司馬十二……還當現在是大行皇帝在位呢!”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司馬光連這個都未堪破嗎?

孫固也是沒有辦法,只好和家人吩咐:“去,持我帖子將司馬君實請到府上來!”

“唯!”

大宋的所有城市,現在都已經沒有了宵禁的概念和法令。

尤其是在這樣的盛夏時節,很多人,通宵達旦是常態。

正是因此,汴京城中,僅僅是夜市就已經多達四個。

其中,州橋夜市、馬行街夜市,更是聞名四海,甚至有回鶻和于闐乃至於大食的商賈,不遠萬里慕名而來。

一個多時辰以後,司馬光到了孫固的府上。

被孫家人領到了孫固如今休養的地方。

司馬光就上前拱手一禮:“司馬光,見過允中兄……”

“君實來了!”孫固微笑着上前也行了一禮。

然後將司馬光請到客席上,賓主落座。

司馬光就問道:“允中兄如今身體可還好?”

孫固答道:“老朽了,老朽了!幸得兩宮慈聖賜藥,今已好了泰半!”

他看着司馬光的神色,說道:“倒是君實,也該保重纔是!”

司馬光嘆息一聲,道:“國事艱難舉步維艱吶!”

“昔日誌同道合之士,偏又紛紛分道揚鑣……”

他雖然沒點名,但孫固也能猜出來,司馬光在說誰?

馮京、韓維、李常甚至是呂公著、文彥博。

孫固嘆道:“世事如此,君實也不必過於感懷!”

“且當爲國將息自身,以圖將來!”

說到這裡,孫固就試探着問道:“老夫聽說,今日兩宮和君實似乎有些誤會?”

“是否需要老夫入宮去爲君實解釋解釋?”

孫固有這個地位做這種事情。

不僅僅因爲他是元老,還因爲他乃是大行皇帝潛邸大臣。

當年穎王府的侍講就是他了。

所以無論是太皇太后還是皇太后,和孫固都有着一定交情。

司馬光搖搖頭,道:“不必麻煩允中了!”

兩宮誤會他也好,疏遠他也罷。

司馬光都無所謂。

只要少主相信他,信任他就好!

而宮中消息,少主提起他的時候,依舊是尊重的、信任的甚至是仰慕的。

言必稱:司馬公,父皇遺我大臣也!

這叫司馬光真的是感激涕零,也振奮不已。

孫固見着司馬光的樣子,輕聲道:“君實啊……老夫虛長你幾歲,說幾句你不愛聽的話,莫要介意……”

司馬光對孫固是非常尊重的,所以拱手拜道:“敢請賜教!”

孫固道:“如今,御史臺彈劾甚烈,攻君實甚兇……不如退避三步……先至陳州暫留三五個月……”

“待大行皇帝葬禮結束,再回京城?”

大宋天子葬禮,從駕崩到最後下葬,前後會歷時七月。

然後,山陵等諸使,就會簇擁着大行皇帝虞主回京。

天子將親自恭迎虞主,並供奉到景靈宮中。

屆時,朝堂也就可以依照大行皇帝生前詔書,進拜司馬光爲執政。

如此,兩全其美!

司馬光聽着,知道這是他最好的選擇了。

若是過去,遇到這種事情,他肯定會掛印而去。

可現在……司馬光只是想起宮中少主看向他的眼神,想着少主御筆親書的勉勵文字。

他就知道,這個委屈,他必須受!

哪怕和天下人爲敵!

他司馬光,也要守護少主!

也要將王安石邪法邪說,從少主身邊盡數驅逐!

於是,他重重的點頭:“就依允中的……”

“只是……”

“某有一個心事,至今懸而未決……”

司馬光從身上取出,那封他已經修改了一個多月的奏疏。

遞到孫固手中,道:“當年阿雲案,王安石壞聖人之教,變祖宗之法……”

“以至如今天下盜賊成羣,民風敗壞!”

“某迄今以爲恨!”

“欲廢此惡制,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奈何一直沒有等到合適的機會……若允中願意,可否在京城爲某留意刑部案件?”

孫固接過司馬光遞來的文字,藉着燈光,看了一遍。

孫固頓時了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他看着司馬光:“君實還惦記着呢!”

王安石的慎刑之說,是新法的理論根基之一。

所謂‘變風俗、立法度、光大先王之政’如此而已。

推翻了王安石的慎刑思想,也就推翻了新法賴以爲系的理論基礎。

阿雲案就是新舊兩黨在思想理論上的最極致對立!

司馬光主張的‘以禮斷獄’、‘春秋決獄’,和王安石秉承的‘有司議罪,惟當守法。情理輕重,則敕許奏裁。若有司輒得舍法以論罪,則法亂於天下,人無所措手足矣’,進行了正面衝突。

雙方針鋒相對。

最後王安石裹着君權下場,強行推翻了大理寺、審刑院的裁決意見。

也徹底引爆新舊對立!

這麼多年來,無數舊黨大臣,都在圖謀着重新找一個案子,藉着這個案子推翻阿雲案的裁斷。

讓春秋決獄、禮法斷案,重新迴歸。

孫固拿着司馬光的奏疏,輕輕點頭:“老夫會留心的!”

“只是……”他看着司馬光道:“君實不要抱有太大希望……”

“都堂宰執、兩宮甚至是少主都不可能同意……”

孫固的其他意見,司馬光還能聽進去。

但孫固說少主不會同意,司馬光就不認同了。

他瞪大了眼睛:“允中所言,有失偏頗矣!少主仁聖聰俊,必知春秋決獄,禮法斷案乃聖人之教,天下至理!”

孫固嘆道:“君實沒有發現嗎?”

“少主在即位以前,就是以篤孝名傳四方,即位後,更是事事以大行皇帝孝子自居!”

“少主怎麼可能推翻,大行皇帝曾經親自做出的裁斷?”

只要那位少主不願意推翻大行皇帝當年對阿雲案做出的裁斷。

那麼,就算是都堂宰執、兩宮都支持,也是無用功!

因爲沒有人敢逆着他的意志,做出一個不符合他心意的裁決!

即使現在勉強做了裁決,日後他親政,隨時可能推翻!

搞不好,甚至會得罪於他!

而偏生這位少主除了聰俊仁孝之外,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特點就是:記性好,會記仇!

此事,朝野皆知!

韓維、馮京等人正是知道了這一點,才乖乖的低頭服軟。

不然,他們怎麼可能這麼簡單的就離開汴京?

司馬光聽着,卻是愣住了,這是他從未想到過的可能。

或者是他不願意去想的地方。

如今被孫固點破,司馬光頓時垂頭喪氣。

“若如此……”

“吾輩還能有何作爲?”

孫固搖頭,說道:“能做的事情,還是有很多的……”

“譬如弭兵休戰,譬如輕徭薄賦,譬如修訂熙寧、元豐諸多法令……”

“韓子華如今在都堂就做的不錯!”

司馬光搖了搖頭,但在孫固這個最後可能支持他的人面前,他也只能收斂自己的性子,道:“但願如此!”

於是,隔日,司馬光再次上書。

這一次,他主動請郡!

(本章完)

142.最後一天,求月票!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6章 兒科聖手第538章 吐蕃使者第1章 花有重開日,人回少年時410.第389章 交子開始流通第35章 命運之日(2)第24章 請君入甕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第495章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第607章 戰局(1)365.第345章 轉世之約第540章 御前演武439.第416章 進擊的高遵惠202.第192章 程顥的遺言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168.第159章 報捷吧!第477章 文彥博要被文及甫蠢哭了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第69章 宋用臣(2)100.第97章 老臣手段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471.第447章 漸漸好戰的兩宮第635章 生擒鬼章74.第73章 外戚(2)486.第460章 下次一定第13章 乖巧懂事第71章 要做事就先餵飽人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359.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第597章 西北狼煙(2)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第496章 文彥博:我確實是老了!452.第429章 對曾布的安排第39章 太子(2)第533章 招安潮下的海賊們(2)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79.第78章 司馬光入覲(1)第519章 火熱的房產(1)433.第410章 宋誓(2)208.第198章 橫渠門下第41章 太子(4)184.第175章 迂迴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320.第304章 天人感應和交趾入寇166.第157章 地震和瑣事第64章 人心變易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417.第395章 戰前(1)248.第236章 刺激經濟471.第447章 漸漸好戰的兩宮第565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路(1)299.第284章 不可治罪第494章 安惇:我太想進步了196.第186章448.第425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455.第432章 李常傑:老夫將再次拯救大越166.第157章 地震和瑣事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這麼說的嗎?337.第320章 開戰!開戰!(5)第35章 命運之日(2)第616章 御前會議(1)204.第194章 遼使:讓我試試南朝小皇帝的成第37章 間幕:兄弟第551章 你們讓朕很爲難吶!第593章 聞戰則喜(2)345.第328章 戰前部署第537章 暴利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第578章 極限施壓280.第266章 伴讀和漣漪364.第344章 千古佳話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445.第422章 廷推之議283.第269章 第一茬102.第99章 大小相制 (第一更求月票啊)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369.第349章 恩賞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第505章 招供87.第86章 京東鐵馬(1)98.第95章 文彥博回京 (求追定,求月票啊!第574章 外交(2)第522章 和離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繪: 我也可以聽話,我也可以做事156.第147章 趙煦:烏鴉們,起來幹活了!第525章 文彥博:叫汝多管閒事第500章 出幸文府(1)第608章 戰局(2)253.第240章 新約(2)161.第152章 撤退402.第382章 周淑妃教女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202.第192章 程顥的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