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

第124章 準備看戲

兩宮只是略做沉吟後,便批示了呂大防,命呂大防自辯。

至於安惇?

當然是不管!

他是御史,風聞奏事是本職。

不過也不能再留臺諫了,隨便找個理由,外放地方就是了。

兩宮繼續批閱,趙煦也繼續在旁看着。

直到通見司來報:“資政殿學士、知陳州司馬光過闕入覲……”

兩宮於是帶上趙煦,坐上厭翟車,前往延和殿便殿。

……

司馬光穿着紫袍公服,腰間配着金魚袋,拿着朝笏,立在延和殿便殿前。

和上次入闕不同。

這一次,他已經在這裡等了差不多一刻多鐘了。

終於,他聽到了一些殿中的聲音。

然後,一個內臣出現在殿前御階上:“兩宮有旨:資政殿學士、知陳州臣光可入殿拜謁!”

司馬光平靜的持芴而拜:“臣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恩典!”

於是持着朝笏,亦步亦趨,在內臣引領下,步入那延和殿的便殿之中。

就見着小官家,依舊坐於殿北御座上,身穿白羅常服,戴着青羅折上巾。

帷幕垂下,兩宮端坐御座兩側。

左爲太皇太后,右爲皇太后。

殿中熏籠已經點燃,檀香陣陣,溢在殿內。

司馬光微微恭身,持芴拜了兩拜,就道:“資政殿學士、知陳州臣光,恭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司馬公免禮!”帷幕後傳來了聲音,是皇太后的:“石得一,給司馬公賜座、賜茶!”

司馬光持芴拜謝了一聲,然後坐到了一張搬來的椅子上。

就聽着帷幕內的皇太后問道:“本宮前時,曾得司馬公上書,言及外戚勳臣之事……”

“未知司馬公指的是?”

帷幕左側坐着的太皇太后,在這個時候終於說話了就是語氣有些不怎麼好:“老身也想知道這個……未知司馬公可是聽說了一些高家不肖子孫在外胡作非爲的事情?”

“還請司馬公具奏上聞……”

“若果有這等不肖子孫,不需國法懲處,高氏家法便可杖斃這等不肖子孫!”

司馬光聽着,起身持芴拜道:“啓奏太皇太后,皇太后……”

“臣上書所言,非指國親也……”

帷幕中的兩宮沉默了下去。

不是指國親,那是在說誰?

白紙黑字,歷歷在目,又是說漢明帝,又是說宋高祖,又是說唐宣宗。

老身(本宮)雖然讀的書不多,但身邊也不缺讀書人。

曾學士(鄧學士)可都拿着史書,給我們看過了相關的故事和出處。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在說我們高家(向家)外戚。

現在翻臉不認賬了?!

真當我們兩個在宮裡面的女人好糊弄?

司馬光也是無奈,他事先根本不知道,向家和高家的外戚,被少主授美官的事情。

若是知道,他雖然會反對,但絕不會在上書中去寫那些歷代明君處置外戚的故事——他司馬光是倔強,但不是傻。

現在好了,黃泥巴掉褲襠裡,說都說不清楚。

他只能持芴拜道:“臣一片忠貞之心,伏乞兩宮慈聖察之……”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聽着,笑了一聲。

向太后也嘆了口氣。

感覺司馬光,不太尊重她。

這是在將她當成孩子哄騙。

白紙黑字的東西,現在翻臉就說不是在說高家、向家。

這讓向太后都不知道,該怎麼在姑後面前,替司馬光辯解了。

司馬光持芴奏道:“上稟太皇太后、皇太后,臣前時上書之時,確實不知陛下推恩兩位國親……”

“臣前時上書,只是針對都堂明發天下求直言之詔……”

聽着殿中的司馬光的話。

帷幕裡的太皇太后,慢慢閉上眼睛。

向太后看着,只能繼續出來打圓場,問道:“都堂詔書,有何問題?”

司馬光還未回答,太皇太后就已經忍不住,說話了:“是啊……”

“都堂的詔書,到底有什麼問題?”

“此詔,都堂上下,商議了二十餘日……老身也拿去給了文太師和韓相公看了,也說不錯,乃是謀國文字!”

“哪怕官家,也都說:相公們的安排,甚爲妥帖!”

這位太皇太后,如今是越想越氣。

先前,司馬光干涉高家的事情,已經讓她很不滿了。

尤其是高家、向家、楊家、曹家人,輪流進宮,在她面前添油加醋。

幾天時間,就讓這位太皇太后在心中形成了一個:司馬光覺得我們高家人,只要出來做官了,就會禍國殃民的認知。

現在,司馬光卻在殿中,睜着眼睛說瞎話。

居然說,他的上書,沒有指責高家、向家。

他針對的是都堂求直言的詔書!

這就太欺負她了!

也太看低她了!

人就是這樣的,一旦形成了成見,就難以改變。

尤其是老人,一旦形成了某種認知,想要去動搖、改變,千難萬難!

太皇太后現在就是這樣的。

司馬光持着持芴,卻只是靜靜的聽着,直到太皇太后說完,他才平靜的拜道:“奏知太皇太后,老臣上書,確實是針對都堂詔書!”

“正如老臣上書所言:致治之道,曰任官,曰信賞,曰必罰,爲君之德,曰仁、曰明、曰武……”

“爲君之德,用於內,致治之道,用於外。”

“所謂‘不知臣者,以臣進迂闊陳熟之言,知臣者,以臣識天下之本源也’!”

“只是如此而已!”司馬光持芴再拜,平靜的提出了他的請求:“故臣請兩宮慈聖,收回前日詔書成命,重擬旨意,再行天下!”

他不說還好一說,太皇太后就氣的快要翻白眼了。

因爲太皇太后此刻手中,就拿着司馬光當日上書謄錄的副本。

司馬光確實在上書前半部分這樣說了。

可他隨之就話鋒一轉,講什麼‘其人苟賢能,雖讎必用;其人苟庸碌,雖親必棄’。

再配合後面的那些明君故事和處死外戚的故事食用。

這不就是在明晃晃的指責,高家、向家的人庸碌,都是廢物,再親近也要疏遠、放棄嗎?

現在卻在她面前,自己說過的話,都不敢承認,還大放厥詞,說什麼要收回成命,還要讓她重擬旨意!

你司馬光是覺得老身不識字嗎?

向太后看到太皇太后的神色,就知道事情不好了,連忙繼續出來打圓場,問道:“本宮婦孺之人,實在不知,弊在何處?”

“還請司馬公試言之……”

司馬光持芴進奏,拜道:“既是求直言,又豈能限制?”

“若是如此,天下人,安敢直言?”

“臣愚鈍,實在不知,何謂‘擅搖國政’,更不知何謂‘不合本分’,尤其不知道何謂‘逢迎流俗之人’……”

“倘如此,天下羣賢噤聲,朝廷上下恐怕就只有邪黨小人的聲音……”

“老臣直言,或有逆耳之處……”

“伏乞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明察!”

兩宮聽着司馬光的話。

互相看了看彼此,然後太皇太后就輕輕點頭,示意向太后繼續問。

她雖然依舊,對司馬光很有意見。

但比起這個,司馬光言及的事情,讓她更關心。

司馬光嘴裡的邪黨小人指的是誰?

太皇太后心裡面清清楚楚。

王安石和他的黨羽!

和王安石一比,司馬光就算不得什麼了。

畢竟,王安石可是在過去十幾年裡,一直讓她非常不舒服的人,是這位太皇太后心裡面真正的MT。

所以,讓司馬光去對王安石的新法下手,對這位太皇太后來說,差不多就相當於是看兩隻猛獸撕咬一樣——誰贏了,她都開心!

向太后點點頭,問道:“那依司馬公之見,該當如何?”

司馬光持芴說道:“以臣愚鈍之見,自是當收回成命,再行詔書,去其諸般限制,使天下人暢所欲言!”

這纔是現在的關鍵。

要打開言路,讓那些對新法不滿的人,將他們的不滿表達出來。

同時,也是在警告那些地方監司——想清楚了!

現在是誰的天下!

司馬光雖然很久沒有實際的任職,但他知道,地方上的監司官們,是最會看風向的。

一旦前後兩道不同的求直言詔書下達地方。

那些人就會知道要做什麼。

如此,短時間內,有司將得到成千上萬的對新法不滿的上書。

這些文字足以淹沒和摧毀新黨的根基!

也足以震懾上下之人,逼迫他們做選擇!

只是……

現在輪到向太后不樂意了。

“朝令夕改,恐非國家之福!”向太后說道。

士大夫家族出身的向太后,雖然也沒有什麼實際執政經驗,但她知道,明發天下的詔書,要是短時間內以兩種口吻下達。

地方官會不知所措。

而且,還會刺激投機者,賭朝廷的風向,挾持言路爲己所用。

司馬光平靜的說道:“不然,求直言,並非法令,再者不過去掉其中限制而已……”

“這不算朝令夕改!”

兩宮聽着,互相看了看,太皇太后有些心動,向太后則依舊猶豫不定。

主要是她也不知道,這到底算不算朝令夕改。

想來想去,向太后就輕聲問道:“官家覺得司馬公所言如何?”

於是,殿中的司馬光和帷幕裡的太皇太后,都看向了一直安靜坐着,沉默不語的趙煦。

趙煦輕聲道:“朕不太懂……”

“可父皇曾叮囑朕:爲政者,當要讓人說話!”

司馬光露出勝利的笑容。

看向御座上的少主,更是滿心歡喜。

然而……

少主卻繼續說道:“父皇還言:國家大事,當博採衆人之意,廣納羣臣之見……此祖宗所以設三省兩府,尊崇元老之故……”

“太母、母后,不如將司馬公所言,下都堂宰執,並請各位元老大臣共商……”

向太后眼睛亮了。

太皇太后也點了點頭:“官家所言甚是!”

司馬光則無奈的低下頭去,只能持芴而拜:“聖明無過陛下!”

趙煦卻已經搬起了板凳,甚至準備好了瓜子花生。

好戲,要開場了。

兩宮很快就會親眼看到,司馬光在實際政務上的能力!

(本章完)

第525章 文彥博:叫汝多管閒事104.兩宣麻大拜除。285.第271章 仁多保忠:求賜姓第4章 扼住命運的咽喉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330.九月總結。第1章 花有重開日,人回少年時第13章 乖巧懂事476.第451章 司馬光:陛下定與我一般,心憂283.第269章 第一茬389.第369章 趙煦:他們應該感恩戴德第63章 司馬光入京第536章 公攤與房貸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第501章 出幸文府(2)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387.第367章 有功必賞441.第418章 惡龍137.第131章 女中堯舜,從此變成公共牌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第560章 封賞(1)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490.第464章 重商主義的萌芽之地第498章 熙河(1)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313.第298章 呂公著的提醒181.第172章 人事第480章 朕愛大臣!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262.第248章 新役法(1)294.第279章 兩宮:竟有人結黨?好賊子!372.第352章 遼國採購團來了264.第250章 章惇發現了曾布的秘密第541章 格物風潮(1)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430.第407章 虛空造牌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421.第399章 趙煦:韓絳怎生了這麼笨的孫子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183.第174章 司馬光:張之諫不該被罪461.卡文第488章 機會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185.第176章 動物園之說179.第170章 臥底459.第436章 無師自通的耶律琚第51章 登基450.第427章 廷推(1)314.請假條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189.第180章 皇太妃【7500月票加更】第507章 兩宮的不同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第580章 你怎麼穿老劉家的衣服?205.第195章 汴京沙盤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497.第471章 請君入甕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第595章 戰前(2)第506章 入甕211.第201章 趙煦巧學成王第524章 命運的糾纏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217.第206章 再次打窩437.第414章 金融工具人(2)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讓大宋割地了!?145.第138章 廣告牌(6000月票加更!)第24章 請君入甕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第543章 狡兔三窟第535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2)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417.第395章 戰前(1)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299.第284章 不可治罪第20章 拉扯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第618章 棉甲第631章 我挖我自己牆角324.第308章 狄詠:臣願爲陛下效死盡忠347.第329章 遼 夏戰略474.打磨劇情,請假一天。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335.第318章 開戰!開戰!(3)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第574章 外交(2)307.第292章 蘇軾在登州417.第395章 戰前(1)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150.第141章 司馬光的宣戰書75.第74章 堂薄376.第356章 大奧357.第338章 愛上廚藝的王安石第575章 混亂的東南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