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分封渤海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皇二子協天資聰慧,特敕封爲渤海王,旬內赴任,欽此!”一個小黃門宣旨道。

“恭喜渤海王,賀喜渤海王!”待小黃門剛剛宣旨完畢,只見一旁一個身着錦衣的老宦官走上前來,笑眯眯地向着劉協賀喜道。

好快的速度!

劉協心中暗歎,這纔剛剛從宮中回來,等於是前腳剛回來後腳張讓就來了。

何皇后出手果然是快準狠,雖然結果正如劉協所預料的一般,但是效率卻是必劉協預料的快上了不少。

劉協一直認爲,雖然自己手上有着傳國玉璽以及傳位詔書,但是在這洛陽城中還是顯得勢單力薄了。

一旦有什麼事情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實力和手段去應付,反倒是落了下乘。

加上這洛陽畢竟是都城,各方勢力犬牙交錯,若是想要在洛陽城中發展實力那簡直就是難上加難了。

所以劉協決定反其道行之,運用後世“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搞上一塊地盤發展勢力,然後再“清君側”以躲得大寶。

這也就是爲何先前劉協那等優哉遊哉前去覲見了,其中的道道劉協早就看了出來,只不過不屑於去爭罷了,同時也給外界營造出一種“憨笨”的假象。

“張常侍,父皇是讓我去渤海嗎?渤海在哪裡呢?”聽到宦官所言,劉協一臉“純真”好奇地問道。

見到劉協一副好奇的模樣,姓張的宦官向劉協耐心講解道:“渤海那地方奴婢也未曾去過,只知道是在冀州治下,而那冀州乃是天下富庶之地,將二皇子分封至渤海,足顯皇恩浩蕩吶......”

“狗屁的皇恩浩蕩!”

姓張的宦官還未說完,就聽到一聲怒喝從屋外響起,緊接着魚貫而入不少的人。

“大膽!誰敢如此放肆.....”

姓張的宦官話還未說完,等看到來人後,趕忙將嘴閉了起來。

其實光聽聲音劉協就已經知道是誰了,不過還是和衆人一同擡頭看去。

只見一個珠光寶氣的銀髮老嫗走了進來,不是別人正是皇太后董太后。

“奴婢見過太后,不知太后前來未曾遠迎,還請太后贖罪。”姓張的宦官彷彿是屬狗臉的一般,剛纔還是一副盛怒異常的樣子,轉瞬間就變成了笑臉盈盈。

讓劉協都不得不佩服,這老兄變臉的功夫真是一絕!

“張讓,汝是欺負予祖孫兩個無知麼?將予孫兒驅往渤海那麼遠的地方是何居心?!”

任憑張讓如何笑臉相迎,董太后根本不假以辭色。

“太后,渤海乃冀州治下.......”

“汝今天是來給予講故事的嗎?”還未等張讓說完,再次被董太后給打斷。

“奴婢不敢。”

被董太后打斷的張讓依舊笑臉盈盈,彷彿剛纔被打斷的不是自己一般,臉上根本看不出一絲波瀾。

“那賤人這麼快就忍不住出手了?”

看着張讓一臉的波瀾不驚,董太后感覺自己擊出去的一拳彷彿是打在了棉花上一般,有種無處着力的感覺。

“回稟太后,奴婢實在不知太后所言“賤人”爲何人,不過既然是聖旨所言,自然是皇上的意思。”張讓繼續打着哈哈道。

“不可能!方纔予與爾等都在那皇宮之內,皇帝早已經昏迷過去,又哪裡來的皇帝的意思?

況且傳國玉璽丟失的事情人盡皆知,沒有傳國玉璽加印,這聖旨也算不得數!”董太后一口回絕,態度很是強硬。

“太后,今日陛下冊封辯皇子爲太子,趙忠他們幾人都在場爲證,又怎麼能算不得數呢?

再者,太后請看,這加蓋的正是傳國玉璽之印,當不得假。”聽到董太后所言,張讓一臉淡定道。

“不可能,不可能,傳國玉璽明明丟了的,這上面又怎麼可能會有印!”聽到張讓所言,董太后一把搶過了張讓手中的聖旨,看到上面確實有着“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篆書大字。

“這印一定是假的,一定是假的!”董太后一臉篤定道。

“太后請慎言......”張讓提醒董太后道,同時臉上閃過一絲不悅。

“怎麼着張讓?是誰給你的狗膽!汝這條狗這麼快就投奔那賤人這個新主人了嗎?!”聽到張讓竟敢讓自己慎言,董太后盛怒語道。

果然董太后此言一出,劉協觀察到張讓的臉皮抽動了一下,不過瞬間又恢復了笑臉:“太后就是給奴婢十個膽子奴婢也不敢違逆太后。

對了,看老奴的腦子,差點就忘記了,還有一事奴婢需要提醒太后,由於陛下身體欠安,宮門防衛森嚴,任何人不得外出,現在守備宮門的可是何進大將軍。”張讓幽幽道。

“什麼?是誰讓何進那個匹夫守備宮門的?他何家莫不是想造反不成?!”聽到張讓所言,董太后盛怒不已,不過語氣中似乎略有一絲慌亂。

“不行,不能讓那賤人得逞,來人,把重兒給我叫來,快!快!”說着董太后已乘轎輦而去。

看着董太后離去的背影,張讓眼睛眯了眯,隨即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厲色。

緊接着與劉協告了個別便迅速離去了。

而整個事情的當事人劉協,則是無語地看着眼前的這一切,雖然一切因自己而起,但是似乎並沒有一個人在意過自己。

張讓自不必說,一直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屁孩兒。

甚至於自己的親祖母董太后,來了之後都顧不上跟自己說一句話就離開了,似乎滿腦子都是在想着怎麼爭權奪利。

“唉,果然是宮廷之內無親情。”劉協不得不感慨一聲。

隨着董太后和張讓等兩行人的離開,永樂宮再次陷入了寂靜之中。

想着剛剛衆人的衆生相,劉協不禁諷刺一笑,分封渤海王雖是歷史走勢使然,但其中也少不了劉協自己的運籌帷幄。

原本歷史上的漢獻帝雖先後被分封爲渤海王和陳留王,但是是不需要去上任的,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顯然是高度符合了劉協的預期。

畢竟內裡有着一個知曉歷史走向且歷經世事的靈魂。

劉協喜歡這種別人在明自己在暗的感覺,像是在下一盤棋,衆生都是自己手中的棋子。

第三百二十七章 銀甲小將第二百六十七章 備受指責第五十九章 統一思想第二百二十九章 審判董鵬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者張魯第一百三十章 蔡邕歸鄉第一百三十二章 初見毛玠第一百八十二章 甄逸轉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晴天霹靂第二百八十三章 產生嫌隙第一百章 黃巾餘孽第三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八十三章 感恩戴德第二百三十七章 堅韌之志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者張魯第一百九十六章 劉協借錢第四章 婆媳罵街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穫趙雲第一百零五章 盡數燒死第二十六章 和氏之璧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來我往第一百九十六章 劉協借錢第一百九十六章 劉協借錢第一百九十一章 幽州來使第三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二百零一章 挑中獎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初見毛玠第六十四章 內宮五賢第二百五十五章 繞城而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倒黴蛋兒第二百零一章 挑中獎了第九十三章 成事不足第一百零七章 徐福徐庶第三百二十八章 龍爭虎鬥第一百三十四章 口吐蓮花第二百六十章 郭嘉之析第二百零四章 平原劉備第一百三十四章 口吐蓮花第一百七十八章 準老丈人第一百七十章 甄氏一族第五十三章 太后之憂第一百四十九章 胎記軍士第三百零六章 突聞噩耗第二百四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一百五十九章 潁川賢達第六十六章 紅衣女孩第三十三章 靈帝醒來第三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一十六章 深入敵營第三十章 大殿爭執第三百三十四章 劉協遷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陳宮之析第三百六十七章 鬧場之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兩種選擇第三百二十四章 洛陽城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穫趙雲第二百五十三章 來真的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服典韋第二百六十章 郭嘉之析第二百二十九章 審判董鵬第二百二十章 就地正法第十五章 力排衆議第六十四章 內宮五賢第一百一十二章 黃巾來襲第三百六十五章 赫赫威名第一百九十二章 有使田疇第二百一十章 寶劍到手第二百四十七章 郭嘉之言第三百五十八章 盟主之爭第三十四章 又見蹇碩第一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五十章 彌合嫌隙第三百六十章 輕敵身死第一百零七章 徐福徐庶第一百七十四章 踏破鐵鞋第十四章 截胡董卓第一百七十九章 勉爲其難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買人心第三十五章 安插人手第二十章 警告董卓第四十二章 爭風吃醋第一百七十三章 優柔寡斷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先恐後第二十二章 極盡侮辱第一百五十四章 勸說周異第三百五十六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二十四章 兩種選擇第二百四十三章 晴天霹靂第二十章 警告董卓第一百九十五章 兩頭通吃第七十五章 你滾出去第一百八十章 劉協逼婚第二百三十五章 龍爭虎鬥第九十一章 滿座皆驚第一百六十五章 志在必得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究小道第一百零六章 小陳縣令第五十四章 徒步而來第二百九十二章 保留意見第二百四十八章 果如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