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辭而別

史載程普:初爲州郡吏,有容貌計略,善於應對。從孫堅征伐,討黃巾於宛、鄧,破董卓於陽人,攻城野戰,身被創夷。

堅薨,復隨孫堅在淮南,從攻廬江,拔之,還俱東渡。策入會稽,以普爲吳郡都尉,治錢唐。後徙丹楊都尉,居石城。復討宣城、涇、安吳、陵陽、春谷諸賊,皆破之。後拜蕩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從討劉勳於尋陽,進攻黃祖於沙羨,還鎮石城。

策薨,與張昭等共輔孫權,遂周旋三郡,平討不服。又從徵江夏,還過豫章,別討樂安。樂安平定,代太史慈備海昬,與周瑜爲左右督,破曹公於烏林,又進攻南郡,走曹仁。拜裨將軍,領渤海王殿下,治沙羨,食四縣。先出諸將,普最年長,時人皆呼程公。性好施與,喜士大夫。周瑜卒,代領南郡太守。權分平原與劉備,普復還領江夏,遷蕩寇將軍,卒。

程普這樣的一個人,在孫家孫堅到孫權三代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是無人可及的,黃蓋等少數幾個有這個資格,但是卻是沒有程普這麼大的功勞。

而至於之後的周瑜、呂蒙等雖然看似要比程普牛逼很多,但不要忘了程普可是輔佐孫家三代,都受到了重用,而周瑜、呂蒙則沒有程普發揮的作用時間長,雖然程普沒有周瑜他們那樣頂級的智謀,但就單單從這一方面講程普似乎比他們還更勝上那麼一籌呢。

正當劉協在觀察者這位孫家的三代忠心耿耿的屬下的時候,程普也在暗暗觀察着劉協。

之前程普其實也是聽說過渤海王的大名的,尤其是在劉協帶兵圍了洛陽之後,簡直是天下盡知,只是很多人所搞不懂的是,明明那個時候劉協可以一鼓作氣地攻入洛陽,自己做那皇帝。

畢竟劉協可是渤海王,也是先帝靈帝的兒子,而且還是最喜歡的那個。

若不是身後的董氏被何氏一族突然動手給殺了個措手不及,怕是此時的皇帝應該是劉協的了吧。

程普看着劉協那稚嫩的臉龐,再看着劉協身後雖然只有百人卻個個精銳的樣子,實話說心中對於劉協很是敬佩的。

先不說這渤海王做的事情的對錯,就渤海王這個年紀所擁有的的膽魄,放眼天下也爲數不多。

“吾等進城吧!”劉協對着一旁的孫堅說道。

“好,吾聽殿下的。”孫堅向着劉協說道。

對於孫堅來說,自己此行雖然名義上是聽從了朝廷的召喚,但是實際上大家心中清楚,實際上卻是那董卓的召喚罷了。

因爲在之前抗擊黃巾軍的時候,董卓曾今見識過孫堅這個“江東猛虎”的威力,所以在掌握了帝國最高權力之後,缺乏人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孫堅。

所以便馬上假借皇帝的手諭,千里迢迢讓孫堅從吳郡奔赴洛陽。

雖然孫堅心中清楚這其中是怎麼回事,但是卻也不得不遵旨而行。

相對於那些高門大戶來說,孫堅的背景就太過於薄弱了,只不過比普通的寒衣要稍好上一絲絲,不過這一絲絲對於真正的高門大戶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

按照孫堅破黃巾所創下的功績來說,若是孫堅是那世家大族出身的話,恐怕現在早已經封侯拜相了。

但是現在的孫堅不過是個別部司馬罷了,與其立下的赫赫戰功相比,價值猶如兒戲。

剛開始的孫堅也同普通軍士一般,以爲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了就會有回報。

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歷練下來,讓孫堅也逐漸地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背景的自己,若是想要出頭,就需要比別人付出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努力。

與此同時,卻是也必須結交更多的達官貴人,就像是此行雖然孫堅心中並不情願,但是也不想因此而得罪那董卓。

而現在偶遇劉協之後,孫堅的心思卻是又活絡了一分,畢竟這渤海王可不是隨便誰都能認識的,甚至於按照自己現在的進度,怕是一輩子也不會別渤海王所知。

對於這個機會,孫堅很是珍惜,在面對劉協的時候姿態放得很低,甚至於讓久跟孫堅的程普都覺得自家主公在這今日剛見的渤海王面前,甚至表現得都有些諂媚了。

“什麼?棄官而去了?!”當劉協一行進得這平原城的時候,突然就得到了劉備棄官而去的消息。

劉備和關羽張飛三人就這麼走了,一切都毫無徵兆,但是劉協卻是在心中隱隱有一種感覺,劉備此次的不辭而別是因爲自己的原因。

畢竟按着那劉備的性格,好不容易纔得到了這麼個平原縣令的職位,依着劉備那打不死的小強的性格,沒有什麼特殊情況是斷然不會就這麼放手的。

而出現讓劉備放手的情況,那必定是劉備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而這個壓力恰恰是劉協所賦予劉備的。

平原百里外。

三騎人馬正佇立在一座山頭之上,此時當先之人卻是看着東方,久久不語。

而一個滿臉絡腮鬍的黑臉漢子見到爲首男子的樣子,卻是有些耐不住性子道:“大哥,你說這又是何必呢?若是捨不得那平原縣,俺陪你回去再奪了便是!”

三人正是劉備關羽和張飛了。

只見劉備卻是瞅了一眼張飛,緊接着嘆息道:“吾確實捨不得那平原,畢竟是吾兄弟三人經營多年,付出了許多的汗水,猶如吾之骨肉也!”

“大哥,正如翼德之言,爲何大哥卻又要離開那平原?”這時,關羽也是一臉疑惑地向劉備問道。

相比張飛,關羽在脾氣的控制上卻是強上了許多。

見到關羽和張飛都是一臉疑惑地看向自己,劉備知道自己必須要做出解釋了,只好無奈開口道:“爲兄之所以會放棄那平原,一切都是源自於那渤海王殺了冀州刺史韓馥。

假以時日,那冀州定然會被渤海王牢牢控制在手中,而那平原正是冀州之治下。

渤海王一向看吾不過眼,若是等其羽翼豐滿了,倒是吾等恐怕早已經被縛於平原了,倒不如趁其尚未掌控冀州先行逃出來!”

第三十六章 反面典型第九章 被當小偷第八十六章 槍神之徒第二百四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三百章 大錯特錯第二百一十章 寶劍到手第一百八十四章 到達渤海第五十四章 徒步而來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辭而別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事訓練第二百九十六章 黑山撤軍第三十四章 又見蹇碩第六十六章 紅衣女孩第十一章 最大收穫第六十五章 連罵帶嚇第一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服典韋第三百四十二章 盡皆斬首第二十五章 收服之道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事訓練第三百六十六章 生擒活捉第三百六十三章 陰險袁術第九十四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九十章 招攬荀彧第二百二十章 就地正法第二十九章 太后怒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悲慘孫觀第二百三十三章 解開心結第一百八十章 劉協逼婚第一百二十一章 孟德其人第七十二章 天山火蠶第十一章 最大收穫第四十四章 識人之明第二百九十一章 君子坦蕩第十三章 董卓仲穎第七十六章 賞你耳光第二百章 激將之法第二百七十三章 何進求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牢獄之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開質問第二十八章 迷之自信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幕拉開第二百六十八章 劉協三怒第一百五十章 千鈞一髮第四十七章 請教賈詡第十五章 力排衆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終究小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改道陳留第三百四十二章 盡皆斬首第三百五十一章 平原城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者張魯第一百八十一章 鞠義到來第三百六十一章 倒黴蛋兒第一百九十九章 黃巾將領第五十九章 統一思想第三百四十九章 爭先恐後第一百五十六章 抵達渤海第六十九章 危急時刻第五十五章 太后撒潑第三十章 大殿爭執第一百八十一章 鞠義到來第五十九章 統一思想第二百四十八章 果如其言第三百六十三章 陰險袁術第八十九章 才女蔡琰第一百二十五章 志向爲何第一百九十章 文姬之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皇甫擋道第二百二十八章 重歸於好第一百九十二章 有使田疇第四十八章 一身冷汗第一百九十四章 討價還價第八章 投壺遊戲第一百三十一章 再見文姬第二百六十四章 醫道構想第一百九十八章 深谷之處第一百四十章 許褚歸來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者張魯第三百四十三章 繞城而跑第二百五十一章 劉協啓程第三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四十七章 請教賈詡第一百五十二章 揍成豬頭第三百一十七章 不識擡舉第二百八十九章 羣臣競猜第一百八十九章 軍師聯盟第四十八章 一身冷汗第一百八十四章 到達渤海第九章 被當小偷第六十六章 紅衣女孩第三百二十八章 龍爭虎鬥第七十八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四十四章 表達不滿第一百六十五章 志在必得第一百章 黃巾餘孽第二十七章 心細如髮第一百七十五章 宛如雕塑第七章 瘋狗蹇碩第二百九十一章 君子坦蕩第八十四章 權力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