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三千人足矣

王翦和王恆一聽這話,頓時掙扎起來了。旁邊那兩個侍衛看了嬴政一眼,也就停下了腳步。

嬴政問小宦官:“何處的使者?”

小宦官說道:“是陛下派往楚地的使者。”

嬴政揮了揮手,說道:“帶進來。”

幾個呼吸之後,有一個滿身大汗淋漓的人走了進來。這人進來之後,身子晃了晃,就倒在了地上,他已經站不穩了。

這人勉強擡起頭來,看容貌分明是曾經被軟禁在會稽郡驛館的天子使者。

使者氣喘吁吁的說道:“臣,晝夜不息,狂奔十日。臣……”

嬴政打斷他,喝問:“可有項梁的消息?”

使者喘了口氣,說道:“項梁已反。”隨後,兩眼一翻,暈倒在地。

嬴政面色一沉,然後緩緩地揮了揮手,說道:“帶下去,好生醫治。”

議政殿中,一片寂靜。

這時候,安靜的大殿之中,傳來了嘿嘿的笑聲。

是王恆與王翦。這祖孫兩個,坐在地上,喉嚨裡忍不住的發出笑聲來。

李水好奇的看着王翦:“老將軍,何故發笑啊。”

王翦處於狂喜之中,根本無法答話。

李水忽然說道:“莫非老將軍與項梁有勾結?聽說項梁造反,心中喜不自禁,因此發笑?”

王翦一聽這話,頓時打了個冷顫,指着李水說道:“槐穀子,你……你莫要誣陷老夫。”

淳于越在旁邊和稀泥:“槐穀子,如今項梁造反,楚地不安。應當立刻商議如何評判,你與老將軍的私人恩怨,暫且放一放吧。”

嬴政緩緩地坐下去了。

項梁反了,他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一來,六國都平定了,一個小小的項梁,嬴政還真沒放在眼裡。二來,這些日子,他一直在等楚地的消息,所以早就有心理準備了。

他看着一臉傻樂的王氏祖孫,心中其實是有些不快的。不過誠如淳于越所言,今日應當研究如何平叛,至於王氏……日後再算賬吧。

嬴政淡淡的說道:“項梁謀反,諸卿以爲,如何平叛啊。”

諸位大臣正要說話,忽然有小宦官急匆匆地跑進來,說道:“陛下,又一位使者到了。”

嬴政愣了一下,疑惑的說道:“朕,只派往楚地一人。如何又有一位使者?”

小宦官說道:“此人,是地方官派來的。”

嬴政點了點頭。

很快,這使者被帶進來了。

使者與之前那位天子使者的狀態差不多,都是一副大汗淋漓,疲憊不堪的樣子。

這使者顯然沒見過什麼大場面,當着皇帝和滿朝文武,居然緊張的說不出話來。

在小宦官的再三催促下,這使者說道:“小人,小人乃雙佘縣縣令的內弟。”

嬴政皺了皺眉頭。

使者接着說道:“數日前,小人的姐丈接到消息。據說項梁已然謀反,接連拿下了吳郡、會稽郡,正在兵圍越王山。”

嬴政頓時臉色一變:“他已經攻下兩郡?”

使者緊張的點了點頭。

隨後,嬴政捕捉到使者話中的問題:“他爲何兵圍越王山?”

使者說道:“聽聞會稽王囤兵越王山。”

嬴政一聽這話,頓時站起來了:“什麼?”

使者嚇得打了個寒戰,不敢再說話了。

嬴政快步走到使者面前:“說,把你知道的,原原本本,全部說出來。”

使者打着哆嗦說道:“聽說會稽王來到楚地之後,並沒有入城,而是去了越王山,越王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會稽王囤駐在山上,不肯下來。數日之後,項梁引了幾萬人馬,開始攻打。小人臨行之前,雙方還未分出勝負。”

嬴政的身子僵了一下,臉上露出後悔之色:“吾兒危矣。楚地郡守縣令,竟然如此無能?”

嬴政本以爲,在當地地方官的保護下,公子高是無論如何不會有危險的,沒想到,剛剛進入楚地,就被項梁圍了?

他忽然轉過身來,朝着滿朝文武喝道:“備戰,立刻開赴楚地。殺項氏全族。”

有些比較懂軍事的朝臣,猶豫着說道:“陛下,咸陽城距離會稽郡,太過遙遠了。單騎十餘日方能回來。換而言之,會稽王已然被圍十餘日了。這個時間,項梁恐怕已經得手了。”

嬴政猛的回頭,一臉怒意的盯着這人,這人縮了縮脖子,不敢再說了。

然而,嬴政並沒有遷怒於人,而是冷着臉喝了一聲:“說下去。”

這人沉默了一下,硬着頭皮繼續說道:“而這,只是單騎的速度罷了。若要帶兵入楚,大軍要集結,糧草要置備,恐怕沒有三五月,無法成行。臣以爲……會稽王哪怕再驍勇,支撐三五個月,怕是也有些長了。”

“既然如此,不如從容備戰,否則的話,倉促之間,令項梁取得了先機。則楚地局勢糜爛,難以收拾啊。”

嬴政聽了這話,緩緩地搖了搖頭。

這時候,李水忽然嚎了一嗓子:“我那至親至愛的侄兒啊。”

這一嗓子,嚇了衆人一跳。

嬴政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樣,問李水:“槐穀子,你可有辦法?”

這麼長時間以來,李水已經給嬴政形成了一種印象。這個傢伙是無所不能的。

李水嘆了口氣,說道:“臣雖然號稱謫仙,可畢竟下凡之際,一身仙術已經使不出來了。”

嬴政一聽這話,頓時大失所望。

然而,李水繼續說道:“不過,臣保舉一人,此人應當可以救出公子高。”

滿朝文武都很感興趣的看着李水。

李水緩緩地舉起一隻手來,指了指李信。

李信本來同樣一臉茫然,不過看見李水指自己,頓時挺直了腰板。

嬴政看向李信:“你可以救人?”

李信說道:“臣只需要三千人馬,便可以踏平楚地,生擒項梁。”

衆人一聽這話,臉上頓時露出古怪的神色來:怎麼總是這句?這種時候,能不胡吹大氣嗎?

王翦拄着柺杖,笑眯眯的走出來了,對李信說道:“李將軍,莫要忘了數年之前,伐楚之戰啊。”

昔日伐楚,李信也是這樣自信,也是這樣誇下海口。結果呢?一敗塗地,成爲笑柄,最後還是要讓老將出馬。

想不到啊,此人竟然記吃不記打,這時候又跳出來了。

李信扭頭看了看王翦,淡淡的說道:“老將軍,在下忽然發現,自從項梁造反的消息傳來之後,你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啊。”

王翦呵呵笑了一聲,沒有和李信爭辯。他也看出來了,自從李信和李水混在一塊之後,口齒伶俐了不少,一不留神,就要把別人說成反賊,既然如此,那就避其鋒芒,不要與他做無謂的爭論了。

王翦向嬴政拱了拱手,說道:“陛下,臣曾經親臨楚地,滅掉楚人,此次平叛,老臣毛遂自薦。”

嬴政緩緩地點了點頭,問道:“你需要多少人?”

王翦想了想,說道:“項氏一族叛亂,較昔日滅楚容易些,十萬人足矣。”

嬴政皺了皺眉頭,又問道:“你需要多少時日?”

王翦說道:“一個月內,便可以啓程。”

嬴政心中有些不快,一個月內,剛剛啓程,等他率領大軍走到楚地的時候,公子高的屍體恐怕都已經面目全非了。

這時候,李水在旁邊說道:“陛下,可以讓李信將軍,先行率領三千人。而王老將軍的大軍,隨後再去。”

嬴政正在考慮,淳于越忽然站了出來,說道:“萬萬不可。三千人,太過兇險,稍有不慎,不僅會稽王無法救出來,李信也有危險。”

朝臣們紛紛點頭稱是。李信畢竟是一國大將,若被項梁殺死,那麼賊軍聲勢大振,附逆者更多,平叛就難了。

李信詫異的看了淳于越一眼,發現他一臉關切,心想:這老頭,也不是木頭一根,心中還有些親情啊。

朝臣們紛紛向嬴政建言,阻止李信前往。

李水見嬴政猶豫不決,說道:“陛下不要忘了,昔日李信將軍,只用了一個月,便平定了匈奴。而項梁相比於匈奴,何止弱了百倍?三千人,足矣。”

他見嬴政還不表態,又說道:“臣,願意陪同李信將軍前往。”

此言一出,那些反對的朝臣,忽然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李水在心中暗罵:人心,真是壞了。

這些朝臣,巴不得李水離開咸陽,讓自己過上幾天好日子。如果李水能永遠的留在楚地,那更是要彈冠相慶了。

嬴政盯着李水看了一會,忽然說道:“你可有把握?”

李水說道:“臣乃謫仙,自然有把握。”

嬴政點了點頭,說道:“好。朕便給你們三千精兵,爾等日夜兼程,奔赴楚地。”

李信和李水都答應了。

接下來,就是商議王翦怎麼帶着十萬人馬出兵了。這些東西,李水和李信沒有再聽,他們兩個快步出了議政殿。救人如救火啊。

兩人在宮中快步行走,忽然,李信拍了拍李水的肩膀:“槐兄,想不到關鍵時刻,你竟然如此相信我。”

李水搖了搖頭:“我只是捨不得賢侄啊。”

恰逢扶蘇從不遠處經過,聽了李水的話之後,頓時打了個寒戰,掉頭就走。

李水叫道:“扶蘇賢侄,愚叔說的不是你。”

扶蘇跑得更快了。

李水有點無奈的撓了撓頭,對李信說道:“莫非是人年紀大了,格外的多愁善感?公子高這傢伙,只是叫了我幾聲叔父而已,我竟然有些不忍他赴死了。”

李信也點頭說道:“是啊。公子高也曾經喚過我叔父,我這心中,也有些割捨不下。”

兩個人議論了一會,李水說道:“我要回商君別院準備一番。”

李信也說道:“我要去營中挑選一些兵卒。咱們兩個時辰之後,在商君別院會面,如何?”

李水答應了,隨後兩個人分別了。

李水沒有走遠,又折返回來,去了虞美人的寢宮,美其名曰是去跟伏堯道別,可是他百分之八十的話,都是跟未央說的。

李水講了一番自己忠君報國,千里救人的暢想,未央公主聽得又是欽佩,又是擔憂。右手緊緊的握着一塊絲帕,說道:“先生一路小心,我……我在宮中,時時念着你的安危,若你戰事得勝,要速速回咸陽,好教人放心。”

李水點頭答應了,然後在未央的目送中,雄赳赳氣昂昂的走了。

至於李信,他也沒有去軍營,而是回了自己家。

每到出征前夕時候,李夫人都格外溫柔,有時候李信還可以適當的發發脾氣,而李夫人也會千依百順。

李信享受夠了,這纔在李夫人的依依不捨中,雄赳赳氣昂昂的走出大門。

結果他剛剛出來,就撞上了正從街上經過的李水。

兩人四目相對,都有些詫異。

李水乾笑了一聲:“李兄,尚未去軍營?”

李信乾笑了一聲:“槐兄,還沒回商君別院?”

兩人沉默了幾秒鐘,幾乎同時說道:“兩個時辰後,在商君別院碰面吧。”隨後,分道揚鑣。

李水急匆匆回到商君別院,挑選了一百名武藝高強的匠戶。

自從招惹上墨者之後,李水就在訓練這一百人。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天算是用上了。

這一百人,人人身上配着強弓勁弩,個個以一當十,而且忠心耿耿。

李水說道:“你們便是我的心腹。到了楚地之後,不用管旁人,不用管戰事如何,一心護住我便可以。”

這一百人轟然允諾。

相里竹在旁邊看的直笑。

李水又說道:“進入楚地之後,在解救公子高,也就是會稽王之外,爾等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斬殺項梁親族,以及他的同黨。若有人自稱是我的故交,那就將他們綁了來見我。若這些所謂的故交老老實實,倒也罷了。若他們敢胡言亂語,污衊我與反賊有勾結,則就地正法。”

這一百人又大聲地答應了。

李水長舒了一口氣,心想:這一次,一定要了除了後顧之憂。

與此同時,李信在軍營之中,對着三千人訓話:“昔日,本將伐楚失敗,淪爲笑柄。爾等隨我赴楚,也死了不少同袍。今日,本將帶你們再戰楚地,將丟失的臉面找回來。將血海深仇,徹底清算。”

三千人齊聲呼和,竟然喊出了千軍萬馬的聲勢。

李信拔出寶劍,大吼一聲:“開拔。”

三千人,個個神色激動,翻身上馬。

第七十章 人生好坎坷第三百七十四章 逼反項家村第一百六十四章 你找死第三百六十一章 嬴政的測試第四百六十四章 不乾不淨,喝了沒病第三百八十章 本將擅長詐敗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忍忍就好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七百五十八章 哪個豎子模仿我第七百零八章 馬可波羅第三百二十八章 槐穀子,得罪不得第三百零二章 這還是人嗎第一百二十四章 有刺客第七十四章 謀逆大罪第三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五十二章 知名人士第五百六十六章 陪跑的淳于越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正的爲民請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災星【萬字更新求訂閱】第二十一章 石磨第二百三十七章 咸陽真的亂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連坐法第三百六十一章 嬴政的測試第四百五十六章 鐵骨錚錚第十六章 你敢詛咒大王第一百章 文武雙全槐穀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邁向長生的一小步第五百零九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五章 蠻頭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要欺負蠻夷第五百一十七章 道德綁架第六百零八章 精秦之國第八章 穿上衣服沒認出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王賁這個不孝子【萬字更新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二章 宛在水中央第三百一十六章 兩個奇葩第四百一十三章 做刺客真難第二百四十四章 做局的人第四百四十章 推卸罪責第三百三十三章 項梁反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公主懷孕了第八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六百三十五章 小山賊的大野心第八百一十章 赴死的縣令第十七章 最終解釋權歸皇帝所有第二十三章 動搖國本第六百五十章 冊封第六百三十八章 公子,求你別太謙虛第八百一十七章 謫仙,對不起第三章 蒸餾法第五百五十八章 分身術第三百二十六章 公私分明槐穀子第四百九十章 旗語第六百八十七章 雙面間諜第四百三十九章 孩童都不放過第五百零七章 皇帝的另一面第七百九十九章 動搖了大秦根基第一百四十五章 班門弄斧第三百八十一章 誰說了算第四百零七章 光天化日,竟然明搶第五百七十一章 頒獎典禮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是那麼回事第五百七十一章 頒獎典禮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新聞第五十一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我要祭拜阿姐第二百六十章 瓜分匈奴人第三十二章 招誰惹誰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倒黴的熊達第六百四十一章 公子不爭功勞,真的不爭第六百六十五章 仙學概論第一百四十九章 季明的同黨第五十四章 大秦是你的後盾第八百章 謫仙,你的路走窄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反賊亡我之心不死第四十二章 沙提烈也要買酒第七百章 本仙這是通假字第三百一十章 我習慣了第十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一百五十三章 孺子可教【萬字更新求訂閱】第六百四十八章 謫仙的輿論轟炸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君側【萬字更新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聽說過洗腦嗎【爲推薦票過百加更9百】第三百零七章 履行賭約第二百三十四章 可怕的咸陽第四百三十五章 給我往死裡打第三百一十章 我習慣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堅韌不屈趙大人【萬字更新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酒後吐真言第六百七十二章 仙醫與中醫第五百七十三章 不甘寂寞第八百二十九章 輿論戰第一百零三章 我只願諒十個第三百二十五章 危言聳聽第五百一十五章 互相傷害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貨真要砸在手裡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受累了【推薦票過百加更8百】第三百八十九章 集齊獎牌,召喚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