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爭執

當隆隆的炮聲響徹在盛京城頭時,最驚慌的不是豪格和駐守盛京的杜度以及數千名正藍旗的士卒,而是皇太極和跟隨他出徵的諸多滿清的王公貴族以及將領們,須知盛京就是他們的根本和一切依仗所在。

自從努爾哈赤力排衆議將滿人的都城從赫圖阿拉遷移到遼陽,再從遼陽遷徙到瀋陽,並將瀋陽改名爲盛京後,整個滿人幾乎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人口都聚集在以盛京爲中心的周圍,一旦盛京落到了江寧軍的手中,就連最白癡的人也知道以楊峰對滿人的心狠手辣,那些留在盛京的滿人會有什麼下場,是以當聽到前來報信的信使報告說盛京已經被兩萬江寧軍包圍後,所有人就象被雷劈了一般僵住了。

對於是否回援盛京這件事其實並沒有經過太長時間的討論,短短半刻鐘的時間,包括皇太極在內的滿清諸將就做出了立即馳援盛京的決定,盛京的重要性實在是太重要了,一旦盛京有失,整個大清立刻就有分崩離析的危險,這麼嚴重的事情別說皇太極了,就算是努爾哈赤復生也扛不住。

滿人的動作是非常迅速的,短短一個時辰內後,第一支由嶽託率領的由鑲紅旗和正紅旗組成的一萬騎兵便率先離開了大營朝着盛京飛奔而去,三個時辰後整個清軍大營也在數萬明軍的注視下拔營起寨朝着來路撤退。

而在錦州的城頭上,所有人看着緩緩離開的滿清大軍先是不敢置信,隨後整個城頭變得一片歡聲雷動。就在幾個時辰之前清軍還在用他們的火炮肆虐着錦州城頭,可現在他們竟然主動退兵了,這一切就象一場夢一般。

許多人或許不明白清軍爲什麼挾千鈞之勢來攻打錦州,可僅僅只是不到兩天的時間竟然就灰頭土臉的撤軍了,但以孫承宗爲首的一些將領則是隱隱明白了原因,能讓皇太極如此忙不迭撤兵只能有一個原因,楊峰率領的江寧軍肯定已經對盛京發起了攻擊,如今的盛京必然已經告急,否則皇太極就不會如此灰頭土臉的撤回盛京。

出於謹慎的原因,孫承宗派出了上百名夜不收開始沿着清軍撤退的方向沿途偵查搜索,半個時辰後夜不收來報信,清軍確實是撤軍了,而且由於撤軍太過倉促的原因,他們甚至連辛苦運抵錦州的六門火炮也遺棄在了錦州城外。

聽到這個消息後,原本還認爲清軍撤軍是否有什麼陰謀的將領們終於鬆了口氣甚至變得喜笑顏開起來,清軍終於撤兵了,錦州的危險終於解除了。

祖大壽的弟弟祖大粥笑着對孫承宗拱手道:“恭喜督臣賀喜督臣,建奴終於退兵了,陛下若是知曉必然龍顏大悅!”

緊接着擔任遼東都指揮使的吳鑲也笑容滿面的對孫承宗道:“督臣大喜,此戰我軍力克建奴,迫使建奴不得不狼狽退兵,此皆爲督臣之功也!”

看着紛紛向自己道喜的衆將,孫承宗臉上非但沒有欣喜之色,反而似笑非笑的看着祖大粥和吳鑲道:“諸位,莫非爾等真以爲建奴退兵皆是本官的功勞?”

“呃……這個……”

吳鑲二人臉上不禁老臉一紅,糟糕……馬屁拍得有些過頭了,他們甚至可以看到周圍不少將領臉上浮現出的那絲一閃而過的譏諷之色。

祖大粥輕咳了一聲,正色道:“督臣大人過謙了,韃子興師動衆十數萬來攻打我錦州,這些年來督臣爲我遼東軍民所做的一切我等都看在眼裡。若非有督臣在遼東操持,遼東安有今日之安寧,莫非督臣還當不得這麼一聲誇讚嗎?”

聽到祖大粥這麼一說,周圍的衆將們回想起這些年來爲了錦州的安危孫承宗所做的努力,終於建成了如今這條錦寧防線將清軍牢牢的擋在了關外,他也確實當得起衆人的誇讚,想到這裡便有不少人附和頷首,就連盧象升、楊國柱和虎大威三位剛來遼東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孫承宗這些年對遼東所做的貢獻確實當得起這句誇獎。

盧象升想了想對孫承宗拱手道:“督臣,下官以爲韃子如此着急撤回盛京,必然是因爲江寧侯已然按照先前的約定兵發盛京,此刻的盛京形勢必然已經非常嚴峻,甚至隨後都有失陷的危險,否則皇太極不會忙得連六門火炮都丟棄在城外了。”

遼東諸將暗自點頭,盧象升的這番分析合乎情理也很是到位,否則以皇太極性格來看他是不會這麼虎頭蛇尾的結束此次錦州之行的。

孫承宗一邊頷首一邊捋須道:“建鬥此言確實有理,那麼建鬥以爲接下來我軍應該如何做啊?”

盧象升毫不猶豫的說:“督臣,下官以爲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我軍應該速速兵發盛京與江寧軍會和一同與建奴決戰!”

兵發盛京與建奴決戰?

遼東諸將們一個個面面相窺,什麼時候明軍竟然這麼叼了,竟然要兵逼盛京逼迫清軍決戰?

孫承宗的眉頭也深深的蹙了起來,他思索了良久纔對衆人道:“諸位以爲建鬥所言如何?”

祖大粥毫不猶豫的說:“末將以爲不可,要知道皇太極手上便有十數萬兵馬,盛京又是韃子的老巢。加之皇太極用兵極爲陰險,若是咱們貿然出兵很有可能被其反咬一口,搞不好咱們全軍就得全部折在盛京城下。”

祖大粥的話得到了諸如祖大樂、吳鑲等一些將領的贊同,吳鑲也說道:“督臣,咱們此番挫敗了韃子的進攻,這已經是大功一件,上報朝廷後陛下必然會有封賞下來,咱們又何必冒險追擊皇太極呢。”

盧象升一聽卻是有些氣不打一處來,只見他冷笑道:“吳將軍此言本官卻是不敢苟同,韃子是因何而退兵的想必諸位應該很清楚。說句不好聽的,若無江寧侯率領大軍兵逼盛京,咱們現在還在挨韃子的炮擊呢。怎麼?如今韃子走了,咱們就可以不用管江寧侯的死活了?過河拆橋也不是這麼做吧?”

這番話一說出來,不少將領都覺得臉上有些火辣辣的……

第七百零七章 準備收授權費第三百一十二章 誣告第二十八章 惻隱之心第六百四十六章 苦衷第一百七十九章 搞事第九百六十一章 憑什麼讓我走第一百零七章 搶功第八百六十二章 吳克善的小心思第三百七十一章 鄭芝龍的決斷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新的想法第七十章 掌嘴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交出來第七百三十五章讓他們嚐嚐咱們的厲害第九百三十四章 疑問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江南之亂(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手筆第七百八十六章 艱難的選擇第二百七十四章 曹大忠來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嚴厲打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就是全部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單方面的屠戮第八十五章 捲土重來第七百八十九章 楊峰的氣度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江南之亂(九)第二百一十四章 霰彈發威第八百八十三章 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三十三章 宋曄第七十八章 練兵開始(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移民(上)第八百一十一章 叫爸爸第五百四十八章 訓斥第九百九十章 孩子出生第九百二十三章 老耿,你上第四百章 用人之道第八百三十四章 有人求見第三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第九百六十章 原來是你第一千零七十章 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查案(五)第一百零四章 崩潰(二)第六百八十四章 拒絕他就行第七百三十九章打空槍第三百一十章 上朝第五百九十八章 失望而歸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放飛自我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軍逼近第二百二十八章 堵後路第四百五十七章 說客第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一百零一章 相互試探第三百六十六章 原因第二十九章 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鰣魚第一百五十八章 給老子滾(二合一大章)第七十一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三十八章 曹大忠的“忠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江南之亂(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放箭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人選第九百二十一章 試炮第七十四章 驚訝第七百七十章 打進皇宮去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江寧軍第四百四十章 豪格的決心第六百一十章 拜訪兵部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南之亂(十三)第五百四十章 出局第九百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九百五十一章 想得到什麼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爆炸第九百七十章 索要好處第九百六十二章 愧疚第六百四十二章 城牆塌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敲定第八百八十八章想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殘酷的肉搏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賣給他第七百四十六章強攻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賊酋授首第六百七十六章 賞賜到第九十章 兵變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流寇攻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殘酷的肉搏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拒絕他就行第一千零九章 碼頭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江南之亂(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歸屬問題第六百四十五章 要退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老八營第三百三十七章 趁勢反擊第八百九十三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七百三十六章齊射第六百六十三章 奇襲第三百四十五章 核心宗旨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查案(四)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人選第九百三十三章 想換份工作嗎第六百三十四章 不要俘虜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重溫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