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滅

陶璜是個有能力的,本來陶氏就是吳地的郡望世家。

陶姓起源於五帝之一的堯帝陶唐氏,陶唐第七子洪祺爲陶氏之祖。

秦時以平原陶姓爲著,自商周時期到炎漢,陶氏之族,率不出豫州境,活躍於濟陰、平陽一帶,人才輩出,炎漢有開封侯陶舍,輔助高祖打天下,被高祖封爲開封侯,官至左司馬,其子陶青也襲爵拜相。

後,青公後裔舉族南徙丹陽,從此陶氏宗族居於吳地,繁衍到後來,成爲丹陽和潯陽兩地的郡望世家。

陶氏是文武並興,陶氏所居的丹陽,也曾有一支在仲漢末年赫赫有名的丹陽兵,陶氏宗族中有陶謙曾爲徐州牧。

若是這麼算來,陶氏也和如今的炎漢,還能有一些關係,當年陶謙讓徐州與烈祖,雖然其後烈祖被迫棄了徐州,但是炎漢卻不能不承當年的讓州之情。

當然,這和陶璜這一系已然居於交州的陶氏家族,關係並不大,只是有這份情誼在,楊伊就不得不考慮道義方面的問題。

炎漢能屹立至今,這份道義的名聲卻是不能棄。

陶璜也是因爲此,方纔求助炎漢,當然這也只是一把救命的稻草,能不能行,誰也不知,他也很清楚,炎漢不會在此時,這個關鍵的時間,因爲區區陶氏,發兵攻打吳國的。

此時攻打吳國,那麼魏國上下恐怕就要笑死了。

當今炎漢之主,不是當年的炎漢烈祖,而陶氏也沒有當年關張兩將軍,和炎漢烈祖的兄弟之情。

當然,陶璜明白這些,但是姿態卻不能不做,不然就會被評價一句不孝,這個罪名若是在身,那麼他的仕途,也就不用想了。

……

青城山下,卻已然有了不少的田連阡陌的耕地。

隨着這兩年炎漢的整體形勢便好,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雖然還是依然的惡劣,但是民衆的心氣卻是不一樣了。

彷彿有了當年先丞相在時,那銳氣逼人的形勢,這心氣一變,自然也就有了內部相應的變化,而現在,隨着幾次大豐收,加上外部之糧不斷涌入,州郡糧庫都有了一些存餘,最起碼炎漢各州郡中,已然能保證不至於餓死人了。

這已經可以稱之爲盛世了。

自楊伊在大朝會上提出“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之後,炎漢內部,重民、利民的各項舉措,也實時的在變化着。

而這青城山下,也逐漸有了人煙,本來因爲苛捐雜稅,被迫退居山上的黎民,已經逐漸開始下山,在山下開闢良田,自然是因爲山下比山上更好。

有着青苗司統一發賣的良種,優選優育下的良種,每一季的收穫都是一個驚喜。

因此,遷居山下的百姓,也越來越多,此正是盛世之境。

一條像是存在很多年時間的綿長小路上,一名身着粗布青衫的年輕男子,正在行路。

別看此人衣着普通,又是徒步行路,連一隻驢都沒有,粗看來也只是一平民,可湊近仔細觀之,便可看出,此人氣質不俗,一種高雅出塵的氣息,是透骨而出,再細看,此人的面相較之大族子弟毫不遜色。

主要是膚色以及皮膚的粗糙程度,不像是在田間勞力的,也不像是遊俠兒那般,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又風吹日曬往來奔波的。

這人正行路間,眼見已然近了青城山,而此時他負於身後的一柄劍,卻猛的跳動了一下,竟然是自鳴示警了。

“怎麼回事?”男子停下腳步,將背後之法劍抽出,仔細警戒觀看四周,不見異樣,又再三環顧四周,還是寂靜一片。

這時,法劍上的波動已然消失不見。

“這是怎麼回事?”心下疑惑,向着遠處凝視,半晌輕咦出聲:“怪哉,爲何也感應不到山門洞天的波動?”

不甘心的凝神再次一試,這男子面色凝重下來:“莫非,是洞天中出了事?”

這念頭一起,他不再耽擱,速度立即快起來,用出提縱術,向着青城山方向快速行去。

而就在這時,忽然一大片黑氣,憑空出現,猛然朝他罩下。

這男子大驚,猛的念出一道金光咒,法劍上頓時出現了一片金光,堪堪抵住黑氣的侵襲,但是情形卻不是很好,金光正節節敗退。

黑氣中,此時無數面孔浮現:“我等原本是安分守己之民,你等道脈百年前建立黃天道廷,卻牽連我等,使我等橫死,這等大恨,豈可不報?”

“現在他們道脈已衰,氣運已跌,此時不報,又等何時?大家一起上!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說着,黑氣中,無數面孔鬼哭神號的撲上,朝着他撕咬開來,法劍上的金光不斷的被消磨着。

任何人都會有敵人,但是有的敵人已經死了,有的活着,活着的暫且不說;死了的敵人本來有着自身的氣運鎮壓,有着祖脈氣運庇佑,若爲王朝百姓,還有王朝龍氣護佑,自然不足爲慮。

但是練氣士,卻是僅憑己身,皇朝龍氣借用不得,他的敵人哪怕死了,只要靈魂未被消磨乾淨,迴歸天地,那麼就可以出來撕咬練氣士。

不過練氣士都有道法,可以避劫,還有祖脈氣運庇佑,可以阻擋一二了,若是還有鎮壓氣運的神物,那麼就萬無一失了,些許劫難,輕易就可避過。

但是,若這些都沒了,那這就是一劫;下一刻,這練氣士劍上的黃光已經支持不住,身上一陣橙黃色的光波一現,但是被無數黑氣一衝,就猛的崩解,卻是防護再無,劫難臨身。

此時無數黑氣就欲撲上去撕咬其精氣和靈魂,只見半空中一道蓮影一現,這身體轟的倒地,魂魄卻已經不見。

“不妙!”青城山上,青蓮池邊此時圍坐的數名煉氣士都是一怔,面現無奈之色。

“已是晚了!”他們齊齊嘆的說。

幾乎同時,一個正顫抖着的透明小人,已於池中浮現出來,辨其容貌,就是剛纔的男子,此時小人面上帶着幾分恨意與不甘:“師伯……師父……師叔,我死的好慘吶……”

“是誰襲擊於你?可是劫中鬼神?”一名道士,此時淡然的看了眼,開口問着,不過語氣裡卻是帶着幾分憐憫。

“師父,殺死徒兒正是那些衆鬼……師父,您要爲徒兒報仇吶!”見問話的是自己師父,此人大聲喊着,極不甘心。

想來也是,本是天賦不錯,修行也勤奮,再加上機緣也可以,又不斷的下山積累外功,這樣子下去,恐怕十年就修成真人了,有着一百二十年的壽命了,百年內就可成就真君位業,可得壽三百,三百年內就是修到仙位亦有可能,自可長生久視。

而現在卻只能去冥土修鬼仙了,那機緣就更加難搶了,何況道脈沒有與地上皇朝有聯繫,當年道脈冥土的鬼仙早已經隨着黃天一起破滅了,他此時入了冥土,他的小身板,加上道脈如今岌岌可危之勢,未來很是渺茫。

“事已至此,以後便交於爲師,你不要再記掛於心,以你如今情形,再無他法,這便趕赴冥土,尋找機緣修一鬼仙去吧……”

嘆息着,這人師長安撫說着,手一揮,青蓮池中小人消失不見。

生離死別,本來是一大苦,不過練氣士見得多了,也只是心中微微波動,哪怕再是天才,生前再過寵愛,但是死了,卻也干涉不了,只能指望未來修成天仙,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漢中郡,此時起了風。

風將驛站中高高豎起的大旗吹得獵獵作響,雨水噼啪落下來,此時陶璜正急切的走着,還正是下午,本來只是白天。

可是此時天色卻是晦暗了,只是瞬間,豆子大的雨就猛然打下來,打得人臉生疼。

陶璜直到驛站後邊的一院中,只見數人正在忙碌,有的提着水燒,有的在煮藥,弄的滿院的藥香撲鼻,還有一個醫官此時正在寫着藥方。

陶璜也不理會,直到屋中,只見弟弟陶濬此時仰躺在窗邊的一張牀上,臉色和黃蠟一樣難看,閉着眼呼吸着。

“公子來了!”數人連忙行禮,帶來的管家此時就上前問候一句。

“情況怎麼樣?”

“二公子的病,據脈象看,疲勞過度,五臟又驟受寒熱侵襲,簡單的說,就是風寒入體,好好調理後,就沒有什麼無礙,三五日內就應該有好轉,這段時間,卻要注意,不然落下病根,就很難弄了。”

此時那醫官起身,放下藥方之後,徐徐的說着。

聽了這話,陶璜此時鬆了一口氣,方纔說着:“辛苦您了!這請收下。”

“這就不避了,吾乃是太醫,陛下曾言“大醫精誠”,若是收了,吾這太醫也就做不成了!”

三番之後,陶璜才只能收了起來,卻是再三感謝,然後命管家駕馬車送太醫回衙。

陶濬昏昏沉沉聽到言語聲,此時睜開了眼睛,見到兄長在身邊時,眼中就閃了一下。

此時陶璜趕緊到了身邊,扶了扶,就讓他靠在枕頭上。

“陶融呢?”陶璜此時問的是自己兒子,這時,一個青年走進房間來,應聲:“兒子在。”

“其他人先出去!”

“是……”

這意思,自然是有事情要密談,其它伺候着的人就紛紛退了出去,等人出去了,此時陶璜就苦笑着:“二弟,這次就多虧了你了。”

“咳……咳……,一家人,還能分什麼彼此,只是……”

這時陶璜也知道弟弟想問什麼,他鎖着眉頭略一沉吟,說着:“二弟,你的病並不重,好生調養也就沒事了,家中的事,也就不能瞞你了,陛下也聽聞我陶氏之事,已然命人與吳主交涉。”

這時,陶融臉上卻是帶着憤色,就要說話,卻被陶璜目光猛的一瞪,將要出口的話就縮了回去。

陶濬看在眼裡,也不對此言語,只是聽陶璜說着:“陛下已然親筆寫信,就要送到建鄴去,你看看這信。”

說着,就取出一張信來,展開來給了陶濬。

陶濬取過,反覆看了幾遍,漸漸地,臉上泛起潮紅,放下信來一笑,說着:“陛下這信寫的好,言辭懇切,我家的事,就多了幾分把握。”

“吳主若是沒有喪心病狂話,此信也就可以了,只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哥哥,我們還要秘密派遣人手,暗裡營救,我此前就傳信宗族,應該有些準備,我們丹陽陶氏,也有能說上話的。”

喘息了下,喘過了這口氣,陶濬又說着:“秘密營救的話,我們在吳地也還有些人手,可是如果參與,就暴露了,以後只怕不能爲陛下效力。”

陶璜此時說着:“陛下曾派翰林李學士贈言,讓吾家也做準備,不用顧惜力量,也命錦衣衛相助。”

頓了一頓,又說着:“和李學士商議,吾已經託人暗中懸賞,能救出吾家吾父者,賞兩千金,而陛下也加恩,還可爲炎漢三等軍爵!”

陶濬此時聞言,臉上浮現出喜悅,說着:“有陛下如此恩典,我就放心了,哎,我們家也還有不少人手和財貨,這次就算傾家也要把父親還有弟弟都救出來。”

兩人此時說了不少,但是到現在,對出兵更是談也沒有談,可見兄弟默契。

卻是知道,有些是可以談的,有些是不可以,畢竟陶氏之前也不是炎漢臣子,能這般出力,都已然是漢主恩德了,哪敢奢求更多?

看陶濬此時昏沉沉的,就命人進來伺候,陶璜此時出門,陶融跟着進了書房。

纔到了書房,陶融此時就忍不住,喊着:“父親大人,你爲什麼不和二叔說,讓漢主出兵救吾家,二叔執掌家兵還有不少浮財……”

陶璜此時聽了這話,轉身就猛的一巴掌,頓時打的陶融暈頭轉向:“你叫什麼,那是陛下,還有出兵的事,也是你能說的?”

怒斥之後又說着:“融兒你一向表現不錯,我期望日深,不想現在你這個模樣?你以爲你現在是誰,你以爲現在我陶家是誰,你以爲陛下是誰?

看來你以後不要在掌事了,免得你反給我陶家惹禍!”

陶融怔了半刻,捂着臉,卻是不知所措。

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六十一章 擂臺比武第四十六章 孫吳曹魏第四十七章 屠龍刀千里爭奪戰第十三章 魔門第六章 開門立派第二十七章 楊琳第一百零四章 山圖公子第二章 華山掌門第一章 麟州楊氏第三十六章 驚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二)第二十四章 極樂淨土第十八章 秘境(3)第一百九十章 覆滅(1)第三章 袁氏女第六十三章 任盈盈(2)第四十四章 射鵰完結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4)第九十一章 邁步星空(5)第四十一章 原隨雲第五十九章 天師劍第七十九章 攔截第五十五章 壽宴(2)第一百六十七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五)第二十七章 金盆洗手(3)第九章 賊王大會(9)第八章第十三章 門規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逼第七十八章 妖道(二)第六十五章 攔截第二十四章 秘境(9)第五十八章 剿滅第一百七十五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仁德之名不可棄第九十四章 漢水血未休(十)第三十章 赤兔第四十一章 原隨雲第二十五章 仙鶴第九十章 駕臨(2)第六十二章 董仲穎一無所有第五十八章 鄰居(2)第三十二章 初現端倪第五十章 潰退第十一章 天下亂第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七)第二十三章 江湖同道(1)第十二章 緣由第六十三章 李文優預謀青州第三章 幽谷有佳人第三十六章 青龍會第四十六章 刺殺第一章 麟州楊氏第五十六章 壽宴(3)第二十九章 降龍十八掌第八十章 天津橋頭第五十一章 輕易擒拿第八十章 分手第二章 隋國公主第三十七章 斬首第一百零二章 京中亂常侍密謀第八十九章 偷襲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第三十八章 決戰中原(1)第十九章 流民第一百四十章 荊州攻略(2)第五十一章 至尊紅顏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六)第八十章 韓世忠第七十四章 黑木崖之戰(1)第一百七十九章 分段式射擊第十六章 懲奸除惡(2)第五章 賊王大會(5)第十五章 懲奸除惡(1)第二十四章 爲難第七十五章 呂將軍命犯桃花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中呂布第二章 戰起第三十三章 東羌獵將第二十三章 殺胡第十九章 江湖醜聞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十九章 賄賂第十三章 魔門第三十六章 驚第二十一章第五十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1)第二十七章 金盆洗手(3)第二十六章 論劍(10)第二十七章 朝堂召見第八章 時無英雄第六十九章 天機(4)第一百三十九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1)第四十九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4)第十九章 流民第一百二十一章 探秘(二)第六十六章 直播打賞第四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