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日, 康熙御駕迴鑾,準備明日的萬壽節大宴。
身爲皇帝, 康熙自認爲是長壽有福之人, “自秦漢以降, 稱帝者一百九十有三, 享祚綿長,無如朕之久者。1”因此下令,年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 官民不論, 均可按時到京城,參見並聚宴。
這一日, 西直門外早已搭起綵棚, 綿延二十里直至暢春園。由各省赴京的耄耋老人多達一千九百餘人,早已齊聚西直門外, 等候御駕。
少時康熙所在的儀仗緩緩行至西直門外, 老人們山呼萬歲, 齊齊叩拜。
康熙則忙命人傳話下去,只說是城門處擁擠,老人們聚在一處, 恐有不便之處, 命待聖駕入城之後,由各省督撫帶同老人們散去休息,明日再行進宮叩見。
消息隨即傳出去,不多時, 龍棚內的老人們又齊齊地拜下去,這一次則是叩謝皇恩的。
隨着龍輦再度緩緩啓動,康熙有些心不在焉,只隨意往車駕兩邊的人羣中看去。這次入京的大多是耄耋老人,有官有民,或是發白齒落,或是弓腰駝背、腿腳不靈,即便高壽是福,可是人老了,難以抑止地顯露出老態,也生出各種各樣的不便。
康熙亦是如此,他不用對鏡,亦能做白髮之悲,而他右手背上一片非常明顯的老人斑,等閒不願讓臣子看見,所以他右手邊的袍袖,便總是放下來的。
康熙看到這些比他年紀更長的老人們,心知上天在壽數這件事上是公平的,即便自己貴爲天子,也無法停下一天天老去的腳步。
突然他坐在龍輦上出聲,問:“魏珠,那裡是什麼人?”
魏珠遙遙望見,龍棚中確有幾人,正將幾名腿腳不便的老人一一扶起來,坐在龍棚最末一排放置的座椅上,依稀能見到他們正在給老人們奉上茶水。
“怎麼……怎麼看着好像是十三爺的模樣?”
魏珠提醒康熙:“要不要奴才使人去問一問。”
康熙不語,只管沉默地一點頭,魏珠立即從龍輦一旁退下。
其實康熙早就認出了十三阿哥胤祥的身形,初時自是耐不住心裡怒意勃發。可下一瞬,遠處的情形狠狠揪住了康熙的心:在將一名老人扶起之時,胤祥的帽子不慎落了下來,遠遠地看,胤祥滿頭的烏髮已作花白,而他那僵硬挺直的脊背,哪裡像是個正當盛壯的皇子阿哥,倒更像是個落魄的、年近五旬的中年人。
這是當年他最爲寵愛的皇子,年年伴駕,幾乎是聖駕去哪兒,胤祥就會跟着去哪兒,那樣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之後,短短几年間,就已經頹唐成了這副樣貌?
康熙不是鐵石心腸,自然忍不住心頭一顫,可是帝王多疑,他的心剛剛一軟,卻又立即轉剛硬,馬上將魏珠叫回來,命他轉告御前侍衛詳察,皇十三子胤祥,與千叟迎駕之時無詔現身,究竟是何用意。
少時龍輦進了西直門,隊伍儀仗一行,浩浩蕩蕩回到紫禁城西華門外。
康熙帝在此下了龍輦,獨自立在西華門前,擡頭仰望西華門剛剛換過琉璃瓦的大屋頂。
“啓稟皇上,適才在西直門外,十三阿哥的舉動已然查清。”早先奉命而去的御前侍衛前來回報。
“講!”康熙一貫乾淨利落,從不拖泥帶水。
侍衛將所見一一說了,康熙緊皺的眉頭不由慢慢地鬆開。
原來,十三阿哥胤祥的確是帶了十幾名的阿哥府家人,在西直門外照料那些來京參加千叟宴的耄耋老人。
來京的老人由禮部、順天府和各省督撫共同招待照料,官紳出身的老人們大多有僕婢服侍上京,至不濟也有一兩個家人陪着。可是此前聚在西直門外龍棚處叩首迎駕,就只有老人們自己。
胤祥帶着幾名家人,人手有限,所做的也並不多,不過是在龍棚末尾設了幾個座位,供腿腳不便之人稍歇,用大桶盛了些茶水,供老人們解渴,並在隱蔽處設了幾個“茅房”,有專人服侍,以防有人需要解手。
康熙聽了,不置可否,只淡淡地說了聲:“禮部頭一回籌辦這麼大的事,有所疏忽乃是難免。”
他說這話的時候,誠親王胤祉就在一旁,聽見了趕緊上來請罪,心裡暗暗責怪十三弟太多事。
然而康熙心口卻稍稍有些暖意。他也是個老人,近來也覺得腿腳不再便利,時常口渴,解手時若是無人侍奉也會不慎腌臢了衣衫。他因自己年老,所以越發痛恨這些因年老而來的不體面,因此也能感同身受,在千叟迎駕這樣的場合,胤祥悄悄做的這些小事,對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們而言,是多麼貼心。
說到底,前二十年,康熙是個父親,在爲他膝下這些優秀的皇子們驕傲着;而後二十年,康熙是個皇帝,他一人坐在那高高的龍椅上,假想兒子們的虎視眈眈。
到了此刻,康熙只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他知道替老人家在重要的時刻維持體面是多麼要緊的事。因此他聽了誠親王胤祉的話,便知道這個三阿哥全無這種自覺,與十三阿哥的心思細膩相去甚遠。
聽見誠親王上來請罪,康熙淡淡地說:“朕不是在責備你!禮部瑣事既多,朕便不再耽擱你了。”
胤祉當即行了禮打算回禮部,退出幾步,轉身之後,才聽見康熙對魏珠說:“傳十三阿哥胤祥,明日千叟宴,命他在乾清宮丹墀跟前侍奉。”
胤祉登時扯了扯嘴角,腳步加快:眼前這種情形,他覺得有必要和幕僚們商量一下。
第二日便是萬壽節正日,文武百官於凌晨進宮。卯初時分,聖駕已親率王公大臣,前往皇太后宮行禮。隨後,聖駕在太和殿臨朝。
太和殿上,禮部官員高聲念起誦表,羣臣朝賀,三跪九叩,殿內高呼萬歲,而殿外則禮樂齊鳴。
康熙接受了羣臣朝賀之後,隨即開口:“前些日子,內務府奉旨修繕西華門,在西華門正脊中央的寶頂之中發現了一件寶物。”
康熙皇帝口中所說的西華門寶頂,其實是個“倒”寶頂。中國皇家古建的設計非常巧妙,有些建築有正中高聳的寶頂,有些沒有,沒有寶頂的那些宮宇,則往往會在正脊之中,設計一個向下倒置的空間,作爲寶頂,盛放鎮宅之寶,而不是像尋常人家一樣,將正樑中央作爲大吉位。
魏珠會意,立即雙手託着一隻紫金匣子緩步而出,在康熙右手面跪倒,雙手將紫金匣高高托起。
“胤祿!”康熙在殿上高聲喚了十六阿哥的名字,“既是你內務府的發現,便由你來說吧!”
“是!兒臣謹奉皇阿瑪聖命!”胤祿伏在地上高聲應下,而後從哥哥們身後轉出來,來到康熙所坐的九龍寶座跟前,半偏過身體,面向羣臣百官,開口解說:
“西華門曾在三十年前有一次大修,再前次大修則要追溯至順治年間。本次西華門大修期間,開啓了隱藏在正脊之下的寶頂中的寶匣,並且發現了……”
說到這裡,胤祿的聲音輕輕發抖,似乎激動萬分。
“……發現了,甲子之前,皇上誕辰之際,太皇太后爲陛下親筆手書的蒙文祈福經卷,並太皇太后所藏八仙慶壽白玉帶一枚、鬆鹿靈芝白玉帶一枚……”
胤祿絮絮叨叨地將在紫金匣子裡發現的寶貝一樣樣報出來,而康熙皇帝此刻則默默無聲地仰頭望着太和殿正殿龍座上的藻井,眼中含淚,似乎向先孝莊皇太后的在天之靈致意。
羣臣們大多吃驚不已。內務府恰於甲子萬壽之年,發現了一個甲子之前,太皇太后收藏在西華門寶頂之中的寶物與經卷。這真是……好巧!
孝莊皇太后與康熙皇帝祖孫感情甚深,這世人皆知。可是人們沒有想過,孝莊皇太后竟會在康熙皇帝出生之年,親自手書經卷,並埋藏珍寶,爲康熙皇帝祈福。
當然,也有人想,皇太后當年寫經卷,藏珍寶,也未必就是爲了康熙皇帝,有可能只是趕巧了而已。畢竟康熙年幼的時候,還只是個庶出的小阿哥,而且還不是受寵的那位。
可如今這一位已經穩穩當當地做了五十幾年的皇帝,當初受寵的人卻早已魂飛杳杳,不知何處去了。
——這都是命啊!
衆人正在感慨,十六阿哥胤祿已經將寶物之名一一唱完,垂着手立在一旁。
魏珠得了康熙示意,當即緩步下階,與小徐一起,一人展示太皇太后手書的經卷,一人展示紫金寶匣中的寶物,向太和殿上千臣子輪流展示了一遍。
最後康熙皇帝從龍座上立起,滿懷感情地說:“朕自幼早失怙恃,養於祖母膝下三十餘年,由祖母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就。”
羣臣們一聽,知道跪的時候又到了,於是又烏泱泱地跪了下去,齊奉孝莊皇太后名號,一道叩首下去。
“朕於今日,惟念太皇太后教養之恩,現着諸親王、貝勒、貝子、公、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一等侍衛,隨朕前往西華門,親詣太皇太后遺蹟。”
諭令一下,被康熙唸到官職的人,全部起身,各自按品級排列。而康熙則登上龍輦,帶着一羣人,浩浩蕩蕩地去了西華門。
西華門那邊,石詠正在下馬碑旁邊候着,他等得無聊,就有一搭沒一搭地和“西華”聊天。
“你可還記得,六十年前那次大修時,你是怎樣一副樣貌?”
“六十年啦,彈指一瞬而已麼!”“西華”大約寂寞得久了,一點兒都不把這點時間當回事兒,一副“小意思啦”的口吻。“那時離崇禎離宮也沒多久,李闖還從我這兒殺進了宮,在後面武英殿當了一天皇帝……”
“西華”是一座宮門,所以沒有人們固有的時間“長”與“短”的概念,因此從他的口裡說出來,這些歷史上驚心動魄的過往,全部凝成了一小段,輕描淡寫的,卻叫人無法不想象時間這隻巨獸的可怕:人們永遠飛快地循着歷史的軌跡往前跑,根本無暇回頭,反倒是像“西華”這樣的古建,屹立在歷史的長河裡,能將世事的變幻看得更清些。
“那時候我可算是這宮城的門面,除了前頭三大殿,就屬我們這幾座城門是緊着修的。”西華得意洋洋,“不過那時候還來不及修得太齊整,但總是修得能見人了……”
石詠想:能見人了……這算是什麼標準?
“就是將外表修得好看些,但是將內裡修得齊整,換上一些好材料,都是三十年前那次大修,傅司官主持的。”
石詠心想,六十年前,這天下剛剛從明末的動盪中開始逐漸恢復,三十年前,社會逐漸穩定,國力初現強盛。“西華”這座小小的宮門則似乎濃縮了社會的變化與發展。
可是,從三十年前到現在,表面上看國力應該是強盛得多了,可是這個國家的內裡卻像是西華門上的副樑和椽子一樣,早已朽出了不少大洞,偏生好些人對龍座上的那位皇帝還各種欺瞞,想要粉飾出一副太平盛世的樣子。
石詠忍不住嘆了口氣,伸手在下馬碑上拍了一記。
“俺早兩年就總在想,這傅司官已經去了十年啦,來個人,來個人唄!”“西華”毫不掩飾它對交流的渴望,“可是真的又多等了兩三年,才又等着你了!”
這座宮門,基本上每天石詠上衙的時候,都會拉着石詠聊上個兩文錢的,但是石詠帶人修繕的時候,“西華”卻一言不發,絕不打擾石詠的日常工作。
“石大人,石大人!”
這時候十六阿哥的貼身內侍小田尋了出來,對石詠連連招手:“快,皇上和十六爺他們這就過來了!”
石詠趕緊對“西華”說了聲:“抱歉!”
他已經打定主意,利用這個機會,正好去給西華門張羅最好的修復材料。
石詠一進西華門,就見遠處明晃晃的皇帝儀仗遠遠過來。他知道屆時康熙少不了要親自上西華門的門樓看看,因此他帶了幾名最主要的工匠,幾個人一起候在城牆畔登樓的階梯上。
少時康熙到了西華門下,他早先聽說過十六阿哥胤祿負責這項西華門修繕工程,算是向他的甲子萬壽獻禮。早先康熙從暢春園回來的時候,就已經覺得西華門早已修葺一新,當即開口問:“胤祿,這修繕工程,已經全完工了嗎?”
胤祿輕輕一笑開口:“沒——”
康熙:……
胤祿趕緊又補上一句:“回皇阿瑪的話,當年太皇太后下懿旨重修的西華門,若是兒臣這次修得不好,豈不會令皇阿瑪失望?所以,兒臣,在等……最好的材料!”
說到“最好的材料”幾個字,胤祿故意壓低了聲音。但是這話他身後還是有好幾個人聽見了,並且隨之變了臉色。
作者有話要說: 1見《康熙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