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

南京國子監前的廣場是越發的熱鬧起來。

今年東南春闈即將開始,五湖四海的讀書人齊聚南京,準備在這三年一次的掄才大典中爭奪頭籌。

湯顯祖身穿一身普通的讀書人長衫,混跡在年輕的讀書人中,正沿着秦淮河的夫子廟瀏覽着風光。

隨着東南的各項制度越發的完善,科舉考試的嚴肅性大大增加,能夠來南京參加科舉的讀書人,都是志向遠大的那一批。

但是東南的科舉又和明廷的一考定終生的考試模式有些區別,如今已經形成了多套入仕的體系,也有一部分讀書人放棄捲進士科舉,而選擇參加其他考試進入官場。

首先是各省的吏員考試,自從前陣子浙江的吏員考試弊案之後,禮部規定將吏員招募的考試資格確定在省一級的學道衙門,如今吏員考試都是各省統一組織,然後再按照各府縣的缺編人數統一分配。

對於很多讀書人來說,與其參加希望渺茫的進士科考試,不如直接參加吏員考試。

反正吏員也有六等可以晉升,升爲六等吏員後可以參加吏員轉官員的考覈,如今東南一部分官員也都是從吏員轉升上來的。

除了吏員考試之外,從軍的考試也是一條進入東南官場的迂迴路線。

如今東南軍隊中也需要大量的懂得文化和算學的士兵,而且東南的軍隊待遇一向不錯,選擇從軍的讀書人也多了起來。

而且這個職業也是有期限的,完成了軍中任職後可以繼續留在軍中,也可以脫下軍裝進入地方上任職,還可以得到一筆不菲的退伍費。

大都督府之前也頒佈了條令,確立了普通士兵輪換服役的期限,參與過前線戰事的老兵,在沒有負傷的情況下八年就可以退役轉入地方文職體系,按照資歷和個人意願轉業返回家鄉安排吏員或者軍隊後勤官員的工作。

一些科舉無望的年輕人,也選擇通過這種方式來進入東南的體系中。

這個條例也增加了從軍的熱情,如今東南的軍人不再是世代從軍的軍戶,而是一種職業。

這是工部設置的考覈,不過這種考覈並不是和科舉一樣統一舉行的大型綜合類選拔考試,而是一種考覈性質的技能等級考試。

工部初次對“鐵官”、“木匠”、“醫官”、“廚師”等職業舉行了資格考試,這種考試每三個月舉行一次,實踐爲主,通過考試就可以獲得“職業證書”。

如果是負傷失去戰鬥力的老兵,則也會直接進行安置,可以選擇返回城市或者鄉村任職。

最後就是匠官的考試了。

而從官府到私人的工坊,也開始越來越看重“證書”的含金量,從官辦工坊開始,很多職位招募的時候都需要獲得這類匠官考覈。

而通過匠官考覈可以得到比沒有通過考覈的人,獲得更多的薪水和更好的提拔機會。

如今這麼多進入東南官員體系的機會,只有那些最有志向的讀書人才會去捲成功率最低的進士科舉。 不過進士科舉依然是南京最熱門的話題,進士官的地位依然是官員中含金量最高的。

湯顯祖走在秦淮河邊上,不遠處的夫子廟是明廷的文廟,不過現在這裡都免費開放給普通百姓,臨近科舉香火鼎盛無比,不少讀書人都來這裡祭拜先賢,祈求考運昌盛。

不僅僅是文廟,如今整個南京無論是道觀還是佛寺都香火鼎盛,這都讓湯顯祖想到了他當年參加科舉的時候。

當年參加科舉的同年們如今已經天各一方,就算是留在南京的甲等進士們,也都在外各種公幹,湯顯祖這一次返回南京述職,也不過停留五六天時間,馬上就要前往河南,所以他也沒有邀請同年聚會。

在工部遞交了大量的述職材料,他馬上還要代表鐵路司在制憲會議上遞交述職報告,湯顯祖已經得到了不少消息,據說已經有不少制憲會議代表提出,要將鐵路司從工部獨立出來,成爲單獨的鐵路部,以部這個級別來統籌全國鐵路事務。

按照東南的政治體制,這樣的改革措施是需要在制憲會議上提案通過的,但是湯顯祖也很清楚,以如今鐵路司在各地的影響力,肯定很容易就能通過這個提案。

各省都爭着要建設鐵路,南京和松江的鐵路已經連成了一線,蘇北到徐州的鐵路已經開工,如今呂鋼已經野心勃勃的提出了在長江上建設一座跨越長江的鐵路橋,通過鐵路將徐州連接起來。

如果真的能夠建設完成,那蘇州的物資只需要一天就能運到徐州,整個南直隸都會因爲這條鐵路完全連接在一起。

這條鐵路的重要意義不需要多說,所有人都看到鐵路給整個東南帶來的巨大影響,鐵路公債依然是收益最穩定的債券,沒有人懷疑鐵路的盈利能力和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不過對於各地建設鐵路的需求,鐵路司的態度頗爲保守。

湯顯祖半年前就開始在全國各地跑,他是剛剛從河南迴來,經過在全國的論證考察,湯顯祖否決了大部分省的鐵路建設計劃。

湯顯祖明確提出,如今在丘陵和山區建造鐵路的技術是不成熟的,強行在這些地方建設完全是得不償失,建設成本過高,而且山區也未必能夠通過鐵路獲得收益。

所以湯顯祖認爲,目前優先級最高的還是平原地區。

鐵路司的內部認爲優先級最高的鐵路項目,自然就是“兩京鐵路”了。

也就是從京師到南京的鐵路,這可以將一南一北兩大政治中心連接起來,解決日益淤塞的京杭大運河漕運,加強帝國兩大中心的聯繫。

不過這個計劃在明廷徹底潰敗之前還是沒希望實行的,所以湯顯祖退而求其次,提出了修建徐洛鐵路的計劃。

通過徐州和洛陽之間的鐵路,修建一條從徐州前往河南的鐵路。

這當然只是湯顯祖野心勃勃計劃的第一步,在他的計劃中河南將會整個中原鐵路運輸的中心樞紐地區,未來東西南北的鐵路網都會在河南交匯。

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618章 捨不得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四卷總結第674章 夜航船第597章 播州叛亂推一本朋友的書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495章 陽謀第444章 陽謀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351章 《治安疏》第101章 大數據練兵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009章 寒菜粥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057章 邀請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43章 水淹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63章 紅丸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075章 治本經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163章 吃絕戶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566章 睢陽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069章 縣令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555章 關稅第646章 蘭州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237章 水戰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482章 缺官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027章 鴛鴦陣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258章 藥,種子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78章 銃炮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265章 歸有光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027章 鴛鴦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