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

“爹!”松江府的徐家大宅中,徐琨拿着最新的報紙衝到了徐階隱居的書房。

在徐階剛剛返回松江府的時候,徐琨對於父親的態度很複雜,那時候他經常撲在產業上,拜見徐階的時候也不多。

徐階並不以爲意,只是在家中隱居着。

但是隨着徐家的產業變大了,徐琨拜見徐階的次數多了起來。

到了現在,徐琨對於這個老子是每天都要晨昏定省,經常要拿着報紙上的新聞請教徐階。

在生意到了徐琨這個層次,財富已經成爲了賬目上的數字,東南的各項政策變化成了他最關心的事情。

而今天的《警世報》上,刊登了一篇署名爲江干的文章,講的就是稅收的公平性。

江干的這篇文章不僅篇幅大,而且在報紙的第二版,也是報紙最醒目的位置上,這篇文章一出,整個松江府的富商都在痛罵江干,而普通百姓則拍手叫好。

徐琨將報紙拍在徐階的書桌上,大聲說道:

“爹!這蘇汝霖是忍不住要對我們下手了嗎?”

徐階帶着一副老花眼鏡,正在躺椅上看着書,等兒子進來發了一通火,他這才從躺椅上坐起來,拿起書桌上的報紙。

簡單的看完了報紙之後,徐階笑着說道:

“這是好事啊。”

徐琨疑惑的看着自己的爹,難不成一貫精明的父親老糊塗了?

徐階淡淡的說道:“士農工商,爲什麼商排在最後?”

徐琨疑惑的看着徐階,他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徐階說道:“因爲商人能夠賺到大量的錢,引起不良的社會風氣,但是又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最少。”

“當然,這是老說法了,按照東南的說法,殖產興業也是對東南的貢獻,但是你掙的錢,都是你自己生產的嗎?每一匹布都是你自己織造出來的嗎?”

徐琨搖頭。

徐階說道:“還是這個意思,商之所以排名最末,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我們徐家賺的錢多,但是覬覦我們的人就更多,按照所得交稅,反而將我們的所得都明明白白的擺在世人面前,徐家交的每一筆稅,都可以讓置疑我們徐家貢獻的人閉嘴。”

“至於遺產稅,等伱百年之後,你管他交多少稅?兒孫自有兒孫福,若是子孫無能敗壞了家業,有沒有遺產稅都一樣。”

徐階說完,徐琨沉默了,雖然這麼說,可如果真的執行所得稅制度,那徐家每年就要多交很多錢。

徐階繼續說道:“交稅也不僅僅只有壞處。”

“交稅還要好處?”

徐階點頭說道:

“這東南的官員考成,往往以發展經濟爲先,這經濟最大的指標自然就是稅了。”

“徐家交的稅多,地方官員對徐家的依仗就越多,若是徐家交的稅多寡關係到了地方官員的政績,那地方官員就會保護我們徐家。”

徐琨眼睛一亮,似乎確實是這個道理。

以往徐家雖然家大業大,但是除了鈔關稅之外又交不了多少田稅。

雖然東南的官府要比明廷清廉很多,但是也經常有官府的人找上門來,請徐家“捐”路“捐”橋,上一次鐵路公債的事情,也是松江府的知府親自上門勸說徐琨支持的。

一年下來,這些錢也要還出去不少,而且這些錢只會越來越多。

而按照徐階的說法,如果徐家交的稅關係到地方官員的政績,那日後面對這些騷擾的時候,徐家的腰桿子也要硬不少。

這麼一說,似乎還真的是一件好事?

徐琨還是有些不舒服,徐階說道:“接下來,我們徐家要支持這篇文章,積極響應以所得交稅的政策。”

徐琨看着徐階問道:

“爹,這麼做不不是得罪了天下所有的生意人?這天下做生意的,可不是都和您一樣目光長遠的。”

徐階笑着說道:“目光長遠不長遠不重要,徐家的態度纔是最重要的。”

“蘇汝霖的氣量之大,爲父也是很欽佩的,但是樹大招風,他不對付徐家,有的是人看着徐家的產業。”

“上次我就讓你去爭一爭那個制憲會議的代表身份,你偏偏覺得和那些代表廝混在一起沒面子。”

“這一次你支持所得稅,必然會贏得松江百姓的認可,過些日子再提高一下僱工的待遇,爭取能成爲下一次制憲會議的代表。”

“有了這個代表的身份,我們徐家又可以擋掉不少威脅。”

徐琨連忙說道:“父親我知道!”

杭州的於宗遠於二公子,在聽完了戲之後,返回了自己的府邸,卻發現自家門口已經有很多人等他了。

這其中包含了林安這些於宗遠投資過的工坊主,還有就是於家自家產業的掌櫃的。

“於公子!您要爲我們做主啊!”

“於公子!這江干在報紙上鼓吹要給我等加稅!”

“於公子!我等都是守法經營,已經交了那鈔關稅,爲何還要繼續交稅啊!”

稀稀拉拉哭了一片,於二公子也有些傻了,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將所有人帶進府裡,接過林安遞上來的報紙,於二公子艱難的看完了報道,疑惑的看着林安。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怎麼完全看不懂這篇文章?

但是於宗遠也不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場景了,他表情淡定的點了林安說道:

“林廠長,你說一說吧。”

林安其實並不想要過來,他所經營的火柴廠利潤極大,而用鈔關稅的方法確實徵不到多少錢。

交一點所得稅也沒什麼,反而可以提升在官府中的影響力。

但是架不住別人非要他來。

被於宗遠點了名,林安將所得稅的事情說了一遍。

於宗遠卻沒有聽到別的內容,只聽到了若是真的實行所得稅,那他就要多交稅了。一聽到多交稅,於宗遠眼睛立刻亮了!

多交稅是好事啊!

上一次鐵路公債的時候,於宗遠就拿出錢來購買,他本來指望着鐵路公債就和之前於家設卡逼捐一樣,只是大都督向大戶募捐的手段罷了。

可沒想到!讓於公子萬萬沒想到!年底的時候鐵路公債竟然真的結息了!

於宗遠認購的一大筆本金要等到公債到期退還,但是第一筆半年的利息已經送到了於宗遠的府上。

不僅僅是於宗遠,所有購買了鐵路公債的人都拿到了利息。

這下子於宗遠慌了,他認購的鐵路公債最多,雖然公債的利率不算高,但是幾年累積下來也是一筆巨大的數目啊!

怎麼就按照約定結息了呢?

於宗遠這段時間折騰下來,自己名下的產業越發多了起來,家中不得已又擴建了一個銀庫!

聽林安解釋完了所得稅,於宗遠立刻說道:

“這是好事啊!”

衆人都傻了。

於宗遠憋了半天說道:

“大都督說過,責權相當!我們給官府多交了稅!官府是不是要更支持我們?”

“咱們交的稅越多,不是說明資本越雄厚?那日後無論是借錢還是和別人談生意,不是更有說服力?”

“要我說,不怕交稅!交的越多才掙的越多,掙的越多才交的越多,能掙錢都是好事啊!”

衆人面色古怪,於宗遠說的似乎有道理,又似乎是歪理,可一時之間也沒辦法反駁。

有的人則思考起來,於宗遠和蘇澤關係密切,和東南官府上層都很親密。

他這麼說,是不是也代表了官府上層,乃至於大都督蘇澤的態度?

如果是這樣,那江干這篇文章就是大都督拋出來的石頭了。

如果是蘇大都督要做的事情,那自己可不能跟着後面反抗了。

不僅僅是蘇澤的敵人,就連東南的百姓都知道,這位大都督是思慮深遠,向來是謀定而動。

先用報紙投石問路,這是蘇大都督常用的手法,用來試探所有人的反應。

除了試探之外,也有可能是引蛇出洞,將水攪渾之後將反對者引出來。

沒有人願意成爲蘇澤的敵人,衆人紛紛驚出一身冷汗,立刻對着於宗遠說道:

“還是於公子有格局!確實是好事啊!”

“是好事啊!”

於宗遠接着說道:

“不過咱們這筆稅,也不是白交的,要我說,以後咱們交了稅,也要讓杭州府排出一個納稅大戶的名單出來,讓百姓知道咱們是實打實的做了貢獻的!不要總罵我們爲富不仁!”

於宗遠想的很簡單,讓官府排出名單,也讓大都督知道自己爲東南做的貢獻。

但是林安卻眼睛一亮,於公子果然高明啊!

一個納稅大戶的名頭,可以威懾那些官府中的胥吏,同時也是自家工坊最好的宣傳。

官府如果公佈這個名單,豈不是等於有了官府背書,說明自家實力強勁嗎?

那無論是宣傳還是做生意,都有巨大的好處。

衆人也不那麼抗拒交稅了。

等到衆人散去,於宗遠將林安單獨留了下來。

任福今天沒來,他的蒸汽機工坊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盈利呢。

但是於宗遠對於任福很重視,因爲任福的工坊是爲數不多的持續不斷虧錢的產業。

於公子在上個月就追加了五千兩銀子的投資,累計投資已經達到了一萬兩銀子。

於二公子不是沒遇到虧錢的項目,但是大部分人在坑了於宗遠一筆錢之後,往往都會銷聲匿跡。

這些人中有的是騙子,有的是真的虧了,無論是哪種,都不敢再找於宗遠要錢。

可唯有任福,那是持續不斷地找於宗遠要錢!

這樣的一個穩定虧錢項目,於宗遠當然非常關注了。

聽於宗遠打聽起來任福的情況,林安的表情也有些複雜。

“聽說任福已經搞出機器了?爲什麼還在虧錢?”

聽到於宗遠打聽工坊的情況,林安連忙說道:

“機器是搞出來了,但是任福說機器還不夠穩定,價格也比較高,市場還不接受。”

林安說的是實話,在從世博會展覽回來,任福就在杭州的工坊推銷自己的蒸汽機。

可是推銷了半個月,對蒸汽機新奇的人很多,一個買家都沒有。

使用新動力不是買一臺蒸汽機就行了,還需要對整個生產線進行改造。

而且蒸汽機高昂的價格和不菲的日常運行和維護費用,還不如用水力畜力呢。

聽完了林安說的困難,於宗遠眼睛一亮說道:

“推廣!大力推廣!”

“先從我投資的工坊中開始,林安,你不是抱怨自家火柴廠的動能不足嗎?先買上兩臺什麼蒸汽機!”

“啊?”

“這筆投資我來出!”

於宗遠豪氣的說道。

林安想到了好友任福的話,“機器最後都是要在工坊中使用的,如果不用就發現不了問題。”

“蒸汽機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人真正用它來生產過東西,也沒有長期運行發現過問題,不能使用的蒸汽機,只不過是一個大玩具。”

可是蒸汽機前景不明,而且投資巨大,就算是林安也不敢隨意投資,畢竟工坊還有於宗遠的股份。

於公子難道是知道了任福遇到的困難?所以出手相助的?

林安感動的快要哭出來,於公子果然是有魄力有眼光!當年隨着他購買鐵路公債的人都拿到了利息,如今沒買公債的人在後悔呢!

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265章 歸有光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265章 歸有光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023章 蘆田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010章 趕海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推一本朋友的書第653章 滾雪球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527章 賺錢的都寫在禁令中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186章 大買賣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666章 棄遼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625章 三本書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50章 授權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430章 鐵路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034章 精製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634章 爭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