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

東南科舉的防作弊制度是完全照搬大明的,卷子也要經過糊名、謄抄等步驟,這位閱卷官並不知道考生的名字。

由於蘇澤親自出的最後一道大題是新題型,申時行特意吩咐遇到閱卷官無法決斷的卷子,要親自送到他面前裁斷。

這位閱卷官拿着這份卷子送到了申時行面前。

科舉的卷子是要多名閱卷官交叉審閱的,每一個閱卷官都要在卷子上寫上對這份卷子的評價,分爲“通”或者“不通”。

申時行是明廷的狀元,閱讀速度極快,所以他要求只要有一名閱卷官判過“通”的卷子,都要送到他這邊親自判卷。

此時申時行正依靠在太師椅上,隨意的翻看一份卷子。

“中規中矩吧,只能算是開胃小菜,可判通。”

只要申時行判了“通”的卷子,就會進入本次貢試的入圍名單。

本屆科舉一共有四百個進士名額,申時行會篩選出六百份卷子進入下一輪。

這些卷子會送到內閣,在都察院負責督查禮部的御史們的監督下,再選出四百份卷子。

這四百人就是本科的進士了。

這四百份卷子會按照水平高低排序,接下來這些卷子會送到大都督府,再由蘇澤決定甲等進士的一百人和乙等進士的三百人。

雖然說東南科舉取消了庶吉士,甲等的一百名在步入仕途後都是同一起點,但是讀書人也向來講究一個排名高低,在科舉這場比試中,總還是要分出排名高下的。

只要還有排名存在,那這些進士們進入各部衙門之後,這些排名總會成爲別人評價的一個參考因素。

就像是蘇澤穿越前的大學生,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時候依然會被問及畢業的大學,好大學的畢業生也會被同事高看一眼。

所以蘇澤最後還是同意保留了三鼎甲狀元、榜眼和探花的稱號,這也算是對卷王前三名的名譽獎勵了。

看完了一份卷子,助手將這份卷子收起來,又遞上來另外一份卷子。

這一次申時行稍微坐正了身體,看完之後滿意的說道:“此文雖然立意普通,但是文章磅礴大氣,是難得一見的雄文,可佐酒!”

“可判通!”

申時行的助手在卷子上畫上紅圈,接着又遞上來另外一份卷子。

這一次申時行看完一行立刻坐正身體,他滿意的說道:

“立意深遠,是本屆士子中的翹楚,可爲正餐,可判通!”

申時行看完之後,閱卷官這才遞上了自己手裡的這份卷子。

這份卷子是湯顯祖後面的一份卷子,湯顯祖的卷子沒什麼爭議,很快就會送到申時行這邊,以申時行的眼光肯定會讓他通過。

但是這份卷子就不一樣了,上面很多論點都是閱卷官自己都看不懂的,所以只能送給申時行來決斷。

申時行接過了卷子,他剛剛看完了第一行,立刻站起來說道:

“焚香!”

閱卷官驚訝的看着申時行,只聽到他說道:

“此乃佳作,必須要焚香正心,才能體味真意!”

申時行的助手對此也是見怪不怪了,世人都知道這位明廷的狀元,東南的教育大臣是一個非常愛才的人。

申時行在松江擔任知府的時候,就以喜歡提攜後進出名。

他遇到喜歡的文章,就會廢寢忘食的閱讀,甚至連吃喝都會忘記。

申時行在松江擔任知府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他讀到沈一貫刊登在《京師新報》上一篇文章的時候,正好到了吃飯的點。

他新婚妻子不忍心打擾申時行看報,就製作了申時行最喜歡的蘇氏點心閔餅。

這種蘇州特產的糕點,直接吃有點太淡了,申時行的妻子又配上了桂花糖,讓申時行蘸着吃。

可沒想到申時行讀報看文章實在是太入迷了,竟然將閔餅蘸着書桌上的墨汁吃了起來。

等到申時行的妻子進來收盤子,纔看到丈夫滿嘴墨汁,連牙齒都被染黑了,不顧大家閨秀的禮儀笑了出來。

這件事在申時行擔任松江知府的時候就被傳爲美談,那時候松江府的讀書人經常會將自己寫的文章送到申時行府上,而申時行公務再繁忙,也都會抽空看這些送來的文章。

閱卷官也沒想到申時行對這篇文章的評價這麼高,等到薰香點燃之後,申時行正襟危坐,認真閱讀這篇文章。

等了良久,申時行這才慨嘆一聲說道:

“果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有此文章,我東南文脈後繼有人了。”

接着申時行吩咐助手道:“將這篇文章暫列第一,我想大都督肯定會喜歡這篇文章的。”

閱卷官這才問道:“申大人,屬下實在愚鈍,這文章中很多地方都看不懂,這才勞煩您來裁斷。”

申時行不以爲意的說道:“這篇文章對大都督的《三經新義》做了闡釋和延伸,你看不懂也是正常的。”

閱卷官有些愧疚,自己雖然也日夜研究蘇澤的理論,但是學術這個東西是看天賦的。

特別是涉及到了治國理論這個層次的東西,不是靠着鑽研就能提升的。

申時行說道:“這篇文章好就好在講對了一個問題,‘民族’。”

“民族?”申時行說道:“爲什麼明成祖征服了安南,最後又被迫退出來了?”

閱卷官想到了湯顯祖的文章,說道:“因爲成本太高,在安南駐軍要應對安南土著的反抗,設立郡縣需要派駐官員和士兵,可是明廷能從安南抽取的賦稅微乎其微,最後明成祖才放棄了安南。”

申時行點頭說道:“從財政角度出發,你能有這個認識已經很不錯了。你若是參加本次科舉,也能得個榜眼了。”

閱卷官有些羞愧,他是用的湯顯祖的結論,不過他還是收下了申時行的誇讚。

“但是爲什麼這樣呢?安南既然是中華故土,爲何會如此激烈的反抗呢?”

閱卷官沒有能回答這個問題。

“這就是民族的作用了,因爲在長期對抗中華的時候,安南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意識,團結起來反抗中原的佔領,這才讓明成祖的統治成本提高。”

“而當時的明廷來說,佔領安南不過是明成祖南征北戰的功績之一,卻要普通百姓承擔千里之外的兵役,需要官吏奔赴千里之外上任,忍受安南人的白眼和反抗,當時的軍方和文官自然都提議放棄安南。”

“這篇文章這句話說的好,‘明成祖徵安南,反而促成了其民族意識的形成,在反抗明廷佔領這面旗幟下,自明廷撤軍後,安南開始了長期的去漢化進程。’”

申時行讚歎說道:“能夠意識到這一點,這就不是普通的人才了。”

閱卷官依然不理解的問道:“去漢化?”

申時行說道:“在永樂年之前,安南使用的語言和文字,都是漢字,安南用的漢字和中原雖然有些小區別,但是同根同源。”

“可從明軍撤出之後,安南的統治者開始不斷推廣一種名爲‘喃字’的文字體系,這種文字已經逐步取代了漢字的地位,成爲安南的官方和民間通用的語言文字。”

“這就是安南在塑造自己的民族認同,一旦這種認同根深蒂固,中原就再也無法佔領安南了。”

“那時候就算是打下了安南,那安南百姓也不認同自己是中原子民,無法建立有效的統治,還會被不斷的反抗拉高統治成本,最後被趕出安南。”

閱卷官驚出一身冷汗,這裡就是他看不懂的地方了,沒想到區區安南竟然也有這樣的聰明人,這幾乎是一種陽謀了。

申時行說道:“如果只是寫到這一步,雖然入選前三已經沒問題了,但還算不上是頂級的文章。”

“這文章妙就妙在,論述了‘民族’從何而來。”

申時行站起來,卻沒有直接說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問了一個不相關的問題:

“爲什麼周圍所有國家,包括西方那些蠻夷,最後都選擇了君主制?”

閱卷官愣了一下,任何國家都有一位君主,這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被申時行這樣發問,這似乎又沒那麼理所當然了。

申時行說道:“君主,就是最低限度的全民共識,最低程度的國家認同。”

“這纔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了君主,文臣武將才有了效忠的對象,百姓也理所當然的奉養君主。”

“但是這種認同是脆弱的,就像是明成祖攻打安南,完成的是他個人的功績,滿足的是他開疆拓土的私慾,可對於大明的官員士兵和百姓來說,佔領安南都沒有什麼好處,他們還要花費更多的人力財力去供養佔領安南,自然就會反對佔領安南。”

“因爲通過君主而維繫的認同是很脆弱的,東漢最終放棄西域,甚至考慮過放棄河湟,到了宋更是連燕雲、南詔、西夏全部都放棄了,最後連整個北方都棄了。”

“雖然有仁人志士想要北伐,但是南宋朝廷並不積極,也正是這個原因。”

“天下都是皇帝的,打下來不過是皇帝的國土,和普通小民何干?就像是佃戶不會因爲主人家丟了東西而着急,也不會因爲主家人買了新衣服而高興。”

“但是大都督提出了主權在民,那就不一樣了。”

“主權在民,那整個國家就是大家所有的,那即使是遠在安南的土地,那也不能放棄,因爲這就是我們自家的東西!”

“通過‘民族’建立的認同,要遠遠比君權天授的君主認同更有向心力。”

“這篇文章好就好在,預言了未來的世界。”

“我們東南的民本思想只要傳播開,必然會促進周圍國家乃至於全世界的思想變化,打破君主制的地位。”

“一旦‘民族認同’取代了‘君主認同’,安南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識’,那我們就永遠無法收復安南了。”

“這文章預言,想要收復安南同化安南,近一百年內是最後的機會。”

申時行感慨的說道:“這類似的理論,大都督也曾經和我們說過,大都督同樣認爲現在是最後的機會,所以纔會在南北還沒有一統的時候,就想着處理安南問題。”

“我們的敵人,不是在安南半島上廝殺的安南南北朝,而是整個安南自身獨立民族意識的興起。”

“若是我們這一代人無法解決安南問題,那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閱卷官心悅誠服的聽完了申時行的話。

申時行說道:“將這份卷子暫列第一,大都督肯定會喜歡這篇文章的。”

經過五天的緊張閱卷,最後六百份卷子被挑選出來。

接下來內閣大臣親自批閱,在都察院御史的監督下,再次挑選出四百份卷子,這份卷子依然排名第一,湯顯祖的卷子排名第二。

蘇澤看完了這張排名第一的卷子也是大加讚賞,將這份卷子點爲第一。

等到拆開卷子,蘇澤看到了自己所點狀元的名字,嘴角抽搐了一下。

這名考生有一個對當下東南非常吉利的名字——南直隸無錫顧憲成。

轉眼到了放榜的日子。

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25章 分產令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618章 捨不得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51章 僭主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547章 破蜀道第185章 去月港第431章 蒸汽機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463章 紅丸第311章 從“賊”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030章 鬼市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075章 治本經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008章 屬性點第482章 缺官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160章 掀桌子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054章 抵捐第231章 當家難第003章 占卜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032章 精鹽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409章 廣築城?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658章 少爺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105章 選被動,同行第634章 爭陝西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293章 照明推動啓蒙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609章 做空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651章 新火槍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