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

對於張居正來說,好消息是東南新軍進入武昌,他可以得償所願,繼續留在湖廣了。

壞消息是,局勢更加糜爛了。

張居正不願意離開湖廣,就是不想和高拱衝突。

不過高張二人的關係,倒不是徐學謨猜測的那樣,是僅僅爲了權力而爭鬥。

兩人都是要做事的人,高拱要搞新政,張居正也想要搞新政。

可就算都是新政,兩人的想法也是不同的。

這段時間高拱和張居正的私人通信中,這種分歧是越來越大。

說白了,兩人不僅僅是權力之爭,更是“道統”之爭。

高拱提出的口號,“師賊長技以制賊”,在明廷進行新務改革,從而圖強對抗東南。

大辦工坊,建立新軍,這些都是高拱的改革措施。

但是張居正並不認同高拱的做法,他認爲光靠學習技術,是無法讓明廷追上東南的。

張居正在給高拱的私人信件中指出,“東南本就有工商貨殖之優勢,朝廷效法東南興辦新務,能趕得上東南嗎?”

所以張居正認爲,朝廷要進行新務運動,首先要做的不是學習新務,開辦工坊,而是應該改革明廷的制度。

張居正認爲明廷全面落後,最重要的還是制度上的落後。

這種分歧讓張居正不願意現在就返回京師,他知道自己一定會和高拱衝突,而如今京師的局勢,吃虧的肯定是他。

可沒想到拖到現在,景王竟然獻城投東南了!

武昌落入敵手,湖廣的局勢立刻潰爛,現在自己是留在湖廣走不了了。

張居正一邊向朝廷上書請罪,一邊繼續加強漢陽的防守。

武昌陷落,對湖廣的明軍士氣打擊非常大。

更生氣的是荊州知府徐學謨,他繼續上書彈劾張居正,說正是因爲張居正“養寇自重”,“貽誤戰機”,這才導致景王投降的。

而張居正也不客氣,也羅列了徐學謨十二條罪行,上書彈劾他,請求朝廷罷免他荊州知府的職位。

漢陽的兩支明軍鬧的不可開交,徐學謨乾脆不聽張居正的命令,直接帶領荊州鄉兵返回了荊州。

張居正因爲丟了武昌顏面大失,而徐學謨畢竟也是朝廷委任的知府,他拿徐學謨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坐看着他離開漢陽。

不過好在武昌和漢陽之間還有長江天險,而且東南新軍也沒有貿然進攻漢陽的意圖。

張居正只能繼續徵發民夫,在漢陽邊上修建炮樓,又在漢陽設立炮廠,打造火炮,準備依託長江防禦。

張居正卻沒有任何的安全感,他和蘇澤交手多次,知道東南的用兵風格。

蘇澤用兵,從來都是穩紮穩打,佔領一個地方就會全力消化,而不是盲目擴大地盤。

只要等到東南消化了武昌,接下來就是雷霆一樣的攻勢了。

越是堂堂正正,越是無懈可擊。

張居正也內心苦澀,東南是造反,一切都是另起爐竈,完全可以推倒重來,沒有任何利益糾葛。

而自己這邊則是束手束腳,各方勢力都要平衡,遇到徐學謨這樣的也不能掀桌子。

莫名的,張居正對高拱新政的未來更悲觀了。

和張居正預料的一樣,第三旅進了武昌城,立刻接管了城內的官署衙門,維持武昌城內的秩序。

至於景王,他被士卒看押下,狼狽的登船前往南京。

和景王同行的,是獻城的趙貞吉,不過他沒有被看押,但也和景王同乘一船前往南京。

景王看到趙貞吉,不顧體面的破口大罵,甚至還向趙貞吉吐了口水。

“狗賊!背信棄義的狗賊!”

景王畢竟生長在皇室,罵人也沒有多少新意。

趙貞吉還是有些尷尬的,是他挑唆景王造反,最後又賣了他。

經過這件事,趙貞吉知道自己的仕途和名聲都已經完蛋了。

日後史書中,自己肯定是要記入《佞臣傳》了。

趙貞吉只求能保住性命就好了,對於景王的唾罵,他也只是讓開身子,押送景王的士卒立刻上前將他拉開。

林德陽封存了景王府,搬進了武昌衛指揮所,他對着朱華燁說道:

“好小子!這次你是勸降首功,表功的文書已經用快船送去大都督府了!大都督一定會重用你的!”

朱華燁露出笑容,如今東南新軍體系已經逐漸完備,立大功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了,升遷的要求也越來越多。

但是東南新軍的提拔和升遷,從來都是以功勞和個人能力爲基準的,每一次功績和考覈成績,都會計入到檔案中,在晉升提拔的時候不僅僅要將所有人的履歷都公佈出來,不能服衆的提拔還會被軍法官調查。

朱華燁有了勸降武昌的功勞,就給日後再晉升到高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只是那位硬骨頭不肯出來做事,你去勸一勸?”

朱華燁也露出爲難的表情。

林德陽說的硬骨頭,就是被景王囚禁的,明廷前湖廣巡撫遊居敬。

遊居敬爲官廉潔,執法嚴明,不徇私情,在湖廣很得人心。

而且遊居敬還是福建南平人,和蘇澤林德陽都是同鄉。

在來南京之前,徐渭就向蘇澤推薦了遊居敬,認爲他是有能力有品行的明廷官員,在攻下武昌之後可以讓他出來繼續做官,就能更快安定武昌人心。

蘇澤親自寫了勸降信,讓林德陽帶來武昌。

沒想到林德陽從景王的監牢中解救了遊居敬後,遊居敬卻根本不念同鄉情誼,竟然對他破口大罵,然後開始絕食求死。

林德陽這下子犯了難,遊居敬已經五十五歲了,本來他就被景王囚禁了幾個月了,現在絕食抗議,真的死了可就難交代了。

朱華燁還是說道:“旅長,屬下去試一試,至於能不能成,屬下不敢保證。”

林德陽立刻說道:“試試就行!就算遊居敬不肯爲我東南做官,也別讓死在武昌。”

朱華燁來到安置遊居敬的地方,乾瘦的老者躺在牀上,任憑周圍的人哭着勸說,他始終不肯吃任何東西。

遊居敬有三子,都沒有科舉的才能,遊居敬怕他們在老家打着自己的旗號作惡,將他們都帶在身邊。

林德陽就讓他的家人勸說遊居敬進食,可是他連家人的勸說都不理睬。

朱華燁看到這個場景更加頭疼了,他讓人將遊居敬的家人請出去,在遊居敬躺着的草蓆邊上坐下。

遊居敬依然閉着眼睛,朱華燁說道:

“遊大人,您不肯出仕東南,也沒有必要爲明廷赴死啊。”

遊居敬依然是一言不發。

朱華燁說道:“遊大人,大都督親自給您寫信,是憐惜您這樣的人才,不是我東南無人能做官。”

“獻城的趙貞吉都被送往南京,等待勘驗後纔會處理,大都督看中的是您的人品,不是同鄉的情誼。”遊居敬睜開眼睛,看着朱華燁說道:

“亂臣賊子!”

朱華燁笑着說道:“亂臣賊子?遊大人可知道我姓什麼?”

遊居敬沒有說話,朱華燁說道:

“我姓朱,我爹是大明奉國將軍,太祖子孫。”

這下子游居敬看着朱華燁,他想起了那個在鳳陽獻城的宗室,原來這個年輕的軍官竟然是明廷宗室子弟。

朱華燁說道:“論血脈,我父子是宗室。”

“大都督唯纔是舉,不因爲我們是朱明宗室而歧視我們,還對我父子委以重任。”

遊居敬卻說道:“你等宗室受皇室供養,竟然投靠亂臣賊子。”

朱華燁說道:“錯了,且不說明廷是怎麼養宗室的,供養我們就不是明廷,而是天下百姓。”

遊居敬說道:“沒有朝廷,你們哪裡有祿米。我等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也。”

朱華燁說道:“爾食爾祿,皆民脂民膏爾。”

“大都督在《三經新注》中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在三皇五帝的時候百姓可不交稅,朝廷徵稅的權利並不是天授的,而是民衆賦予的。”

“朝廷收糧收錢,就要保境安民,興修水利,抵禦外敵,在災年賑濟百姓,這是百姓通過納稅,和官府訂立的契約。”

“可是明廷收了這麼多百姓的俸祿,最後又做了什麼事情呢?”

“景王就藩德安,明廷就給土地四萬頃,景王於朝廷,於百姓有什麼功勞?”

這句話讓遊居敬沉默了。

湖廣是天下糧倉,土地都是有主人的。

爲了給景王籌措這四萬頃的藩王土地,遊居敬費了好大的力氣。

其中不少土地就是從百姓手裡搶來的。

湖廣本來就藩王衆多,這些多藩王原本土地就多,還要侵佔更多的土地,遊居敬當年就曾經上書,請求不要讓景王就藩湖廣。

皇帝當然不可能因爲一個小小的湖廣巡撫上書而減少兒子的封地。

“於國無功者,因爲血脈而竊據高位,這樣的明廷又怎麼能不亡?”

朱華燁站起來身來,遊居敬說道:

“這位將軍,可有《三經新注》,借我一觀。”

朱華燁露出笑容說道:“在下這就送到遊大人府上。”

等到朱華燁出門,遊居敬對着兒子喊道:“拿米湯來。”

屋內自然又是一番孝子賢孫的喜極而泣。

三日過後,遊居敬宣佈投靠東南,武昌官場大爲震驚。

沒想到遊居敬這樣的人都投了東南,那剩下的官員自然沒有什麼心理壓力。

緊接着,遊居敬又拿出一份名單,這些都是武昌有能力的官員,林德陽照單全收,將武昌政務都委託給遊居敬。

這名清廉的大臣果然有能力,他很快就掃除了景王和趙貞吉在武昌造成的不良影響,先是遣散他們強徵入伍的普通百姓,又要逮捕了幾個跟隨景王爲虎作倀的官員。

處理了武昌的官員,林德陽又帶人上門,查抄了楚王的府邸,將楚王府邸充公。

楚王被趕出府邸,聽說朱華燁是大明宗室,又帶着楚王宗室的老幼找到朱華燁。

朱華燁看着肥胖的楚王,皺眉問道:

“咱們都是出了五服的親戚了,不知道你們找我所謂何事?”

楚王哭着說道:“朱將軍!我等先被景王那廝盤剝,將王府資產全部查抄,現在王師又沒收了我們的田產和府邸,我們這麼一大家子人,以後要怎麼活啊!”

楚王一大家子人紛紛哭泣起來,還有人上前要拉扯朱華燁。

朱華燁立刻說道:

“按照大都督的命令,明廷宗室和普通百姓一樣,不限擇業,按丁口授田,你們可有授田?”

楚王結結巴巴的說道:“確有授田,每丁只授田三畝,這可要怎麼活啊!”

朱華燁冷笑說道:“你們王府莊園的佃農,每丁種田還不到三畝,還要承擔高額的賦稅,每年還要進王府伺候你們。我東南田稅極低,勞役也都是折錢的,三畝田怎麼就活不下去?”

楚王又說道:“可是本王根本不會種田啊!朱將軍,您能不能和林將軍說一說,讓我們爲大都督做點事情。”

朱華燁說道:“可有會賬房算術的?”

只有兩個年輕的楚王宗室站出來。

“可有熟讀法條的?”

這下子沒人站出來。

“可有會機巧工匠的?”

猶豫了一下,三個楚王宗室站出來。

“可有能從軍打仗的?”

這下子更沒人站出來,甚至大部分人都退了一步。

朱華燁指着站出來的幾個人說道:“我東南的規矩,要做事都要經過考覈,我給你們指個地方,你們去試試看,能不能用就要看你們自己的水平了。”

接着朱華燁對着癡肥的楚王說道:

“大都督給你們授田,已經是天大的恩典了,這還是念在你沒有太大惡行的基礎上。”

“你們什麼都不會,還想要東南供着你們嗎?”

“還不快去耕種,誤了農時,秋冬就要餓肚子了。”

朱華燁推開楚王揚長而去,楚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其餘的楚王宗室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些遠支宗室想了想,直接離開隊伍,現在去學一門手藝還來記得,自己有手有腳,難不成還能餓死?

還有幾個年輕的宗室,乾脆咬牙衝向武昌的徵兵點,去參加從軍的考覈去了。

而楚王如此失態,武昌百姓路過看到,卻紛紛發出笑意,還有不少百姓拍手叫好。

當代楚王雖然沒有太大的惡行,但是大明藩王欺壓百姓的事情也沒少幹。

而且這些藩王日常所用,都是百姓供給的,他們還貪得無厭搶奪官田民田。

楚王看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只能立刻站起來,帶着家人倉皇的離開。

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482章 缺官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061章 淨海王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635章 軍功章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663章 神聖感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566章 睢陽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81章 肝技能忙(上架求首訂)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66章 棄遼第012章 煙薯第224章 徐渭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74章 夜航船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010章 趕海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025章 急救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41章 朕的錢!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665章 海參崴第533章 活該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002章 家廟第023章 蘆田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278章 爭在未來推一本朋友的書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663章 神聖感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436章 道魔增長第123章 打擂臺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029章 凱旋第388章 印花稅第237章 水戰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123章 打擂臺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043章 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