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

蘇澤看着申時行說道:“你這是守着金山要飯,松江府那麼多富戶,難道還要向大都督府要錢嗎?”

申時行皺眉說道:“大都督也要富戶逼捐?”

蘇澤搖頭說道:“這種事情我們東南當然不願意做,但是我們可以發債啊。”

“發債?”

蘇澤點頭說道:“就和當年胡宗憲在浙江發過的抗倭捐,只不過抗倭捐是以鈔關稅收入爲抵押,你可以用鐵廠的利潤爲抵押,發行專門的債券。”

申時行想了想,似乎這個辦法還真的可行。

誰都是知道鋼鐵需求的飛速增長,如今辦鐵廠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松江府也有私人開始涉足鍊鋼行業,但是這個行業是典型的資本和技術密集的行業,規模越大技術越先進則利潤最高。

上海鋼廠肯定是賺錢的,如果以鋼廠利潤爲抵押發行債券,似乎還真的可行。

蘇澤話鋒一轉說道:“不過這件事,必須要由大都督府籌辦。”

申時行疑惑的說道:“大都督是不信任屬下?”

蘇澤搖頭說道:“不是不信任你,而是不信任人性。”

蘇澤站起來說道:“如今東南的官員,都有了經濟爲先的想法,這點很危險。”

申時行有些疑惑,“經濟爲先”,這是蘇鬆一些官員的口號。

因爲新學不恥於談利,而在考覈一個地方官員的時候,地方民生經濟的發展也成了重要的指標,這也讓很多官員開始主導追逐利潤。

蘇澤說道:“若是自己的錢還好,若是借錢搞發展,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蘇澤似乎想到了什麼,搖頭說道:“總之這個發債的權利,要牢牢的控制在大都督府手裡,而且上海鋼廠也不是上海的鋼廠,是全體東南人的鋼廠,要面向整個東南地區公開發債。”

申時行點點頭,既然大都督府願意發債,他反而能樂得清閒。

送走了申時行,蘇澤又看向案頭上的另外一份公文。

這是蘇州知府何心隱寫給蘇澤的公文,這份公文也是何心隱寫給蘇澤求援的。

但是何心隱並不是來要錢的,而是要政策的。

何心隱在信中說,蘇州的商人們因爲經常要出海,在海上航行會遇到各種意外,而在茫茫大海中發生意外,往往就是傾家蕩產。

特別是現在海上貿易繁榮,有些人會用所有的財產購買船隻航行,船就是他們的全副身家。

在蘇州府,已經出現了好幾次船難而導致船東和貨主自殺的事情了。

巨大的利潤對應着巨大的風險,何心隱很明白這一點,蘇州官府並沒有介入其中。

但是很快在船東之間,出現了這樣一種合同。

出海航行的船東相約各自出一筆錢,若是出海航行全部都安全歸航,那所有人都將出的錢拿回來。

一旦有船隻遇難,則將這筆錢全部賠償給遇難船隻的船東和貨主。

一開始這種合同只是存在幾個認識的船東之間,算是一種互助性質的合約。

但是在一次遇難船隻獲賠的消息登上蘇州當地報紙之後,這種合約就迅速在蘇州府流行起來。

而一名叫做袁文才的蘇州府商人,從中嗅到了商機。

袁文才十七歲就中了秀才,但是到了二十七歲都沒有中舉,後來蘇州府歸於東南之後,他參加國子監考試也落榜了。

袁文才乾脆放棄科舉試圖,開始經營家族生意。

袁文才的家族也準備從事航運的生意,他從報紙上看到了遇難船獲賠的消息,於是生出了一個想法。

袁文才找來一些需要出海的船東,向他們兜售一種合同。

船東只需要付他一筆錢,出海遇到船難就會獲得對應數額的賠償,但船如果平安歸來,這筆錢就不會退還。

袁文才是個聰明人,他這個賠償數額也不是隨便定的。

袁文才走訪了整個太倉港口的船主和水手們,統計出最近半年出海航行的船難概率。

而且袁文才還區分了近海航行和遠洋航行的賠付比例,近海航行的安全係數高,發生船難的概率不高。

遠洋航行發生船難的次數多,所以賠償比例也要更低一些。

但是出乎袁文才的意料,對於他這份“產品”,船東們卻興趣寥寥。

原因自然也是很簡單的,相比船東們自發聯合互助性質的合同,袁文才的這份合同,船隊平安歸來是不退錢的。

這些精明的商人們,爲什麼不自己和朋友簽訂互助合同呢?

但是事情很快發生了轉機。

一支前往琉球的船隊不幸遭遇了海上風暴,船隊中的十二艘船全部遇難。

這場太倉開港以來最大的船難,讓太倉碼頭的所有船都鳴笛致哀,不少想着出海暴富的人也被潑了一頭冷水。

而更糟糕的是,這十二艘船當中的十一艘船,都是簽訂了互助聯保的合同。

每一艘船都出了錢,但是現在所有的船都沉了。

船東的家屬和貨主們,拿着合同來到衙門,每個人都主張這筆錢要全部賠給自己。

太倉縣審理不了這個案子,就只能推給蘇州府。

對於法律專家何心隱來說,這個案子並不是難辦的案子。

何心隱直接以合同無法履約爲緣由,判定這份合同無效,將支付合同的錢全部退回。

對於這個結果,船東家屬和貨主雖然不滿意,但是也沒有辦法。

而艦隊中的另外一艘船,並沒有和其他船主一起簽訂互助協議,而是購買了袁文才的保險。

在得知船難的時候,袁文才立刻上門,將商定賠付的金額交給了船東的家屬。

袁文才立刻花錢在蘇州的報紙上刊登廣告,廣泛報道了這件事。

這下子,袁文才的生意火了。

他將這種生意命名爲“保險”,更多的船主開始在他這裡投保,袁文才的生意越做越大。

本來事情到這裡了,應該是一個圓滿的結果。

袁文才發了財,船東們和貨主獲得了保障,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可袁文才發財了之後,卻不滿足於賺保險費這點錢。

爲了和船東的私人約契競爭,袁文才的保險價格並不高,而這個時代發生船難的概率不小,所以他的保險的利潤其實並不高。

但是袁文才很快看到了另外一種機會。利潤雖然不高,但是大量船東的保險費數量多啊。

而整個東南如今最缺的是什麼?就是錢啊!

袁文才的腦子很活,他很快想到了另外一種“玩法”。

袁文才提出一種長期的保險,爲期是兩年到三年,這種保險要比每次出海都要繳的保險便宜很多,而且在保險期間出海是不限制次數的,從按次保險變成了按照時間保險,只要是在保險時間範圍內出了海難,袁文才全額賠付。

這項產品自然也得到了很多小船主的喜愛,比起每一次都要交錢,這種長期性的保險價格更低。

袁文才很快收到了一大筆的保費,接着他開始將這筆保險費當做高利貸,開始在蘇州府的商人中放貸。

事情的諷刺性就發生在這裡。

保險本來就是船東和貨主們爲了抵抗老天爺的命運,而聯合起來的一種手段。

出售這種產品的袁文才,卻遭到了老天爺的報復。

袁文才的事業本來如火如荼,又是一場船難,讓他構建的精巧商業王國垮塌了。

袁文才向蘇州商人借貸,如今蘇州商人都知道遠洋航運是最賺錢的,好幾個商人向袁文才借錢購買了大船,前往南洋做生意。

這些船主並沒有多少航海經驗,高情商的說法他們是冒險家,低情商的說法就是投機客。

爲了節約成本,他們連有經驗的船長和水手都捨不得僱傭,滿載着貨物就出發了。

結果一場大風暴,這些船東的船全部遇難。

而委託這些船東運輸的貨主總算是有點風險意識,他們出航之前在袁文才這邊投保了。

這下子袁文才炸了。

船東的錢都是向他借的,現在船隊遇難,借款是別想要拿回來了。

貨主還拿着保險單向他要錢。

袁文才元氣大傷,於是他做出了一件讓蘇州商人爆炸的事情,他跑路了。

袁文才將剩餘的保險費用捲走,全家跑路南洋。

那些投保的商人們就炸了,他們立刻向官府狀告。

何心隱這邊也炸了,他只能將事情的經過寫下來,向蘇澤求助。

蘇澤看完了信,也覺得歎爲觀止。

蘇澤再次感慨,這個時代聰明人實在是太多了,袁文才這一套可真的太溜了!

若不是他運氣實在不好,遇到了那麼一場船難,未必不能讓他建立起一座金融帝國來。

不過這也給蘇澤提了一個醒,東南的經濟制度,已經跟不上它蓬勃的經濟發展了。

蘇澤提起筆,對何心隱開始回信。

“袁文才捲款逃跑,命令東南沿海水師通緝攔截。”

“袁文才的短期保單,可以由蘇州知府出面繼續承保,足額賠付。”

“長期保單則由蘇州府出資,交給民間資金協商解決。”

“袁文才案的問題不在於這些保單,而是保險這種新業務的立法。”

蘇澤思考了一下,繼續提筆寫道:“保險和其他合同不同,一旦出現袁文才這種挪用的情況,對所有投保人都是巨大的損失。”

“收取的保費,不是保險出售者的利潤,而是全體投保人的共同資產。”

“蘇州府可以出臺相關的法規,強行要求將一定比例的保費,封存在蘇州府戶科府庫中,預防袁文才案再次發生。”

寫完了保險準備金的制度,蘇澤又說道:

“除了保險之外,民間高利貸的問題也是需要重視的。”

“高利貸屢禁不止,還是需要借錢的人多了,他們借不到低息的錢,只能從高利貸那邊借。”

“這也是我們的經濟法規和經濟制度沒有跟得上。”

當年方望海在南直隸和浙江發行鈔關稅的抗倭捐的時候,南直隸和浙江的商人一開始都是踊躍購買的。

對很多商人來說,有鈔關稅擔保的抗倭捐,算是一種穩定的投資。

手裡有錢的商人,需要穩定安全的投資。

需要借錢發展的商人,借不到低息的錢。

高利貸者可以說是寄生在經濟發展上的吸血蟲,也可以說是調動資源的銀行家。

而隨着經濟活動的越來越繁榮,金融業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現。

保險也是,銀行業也是,既然這些行業的出現不可避免,那就只能儘快的規範起來,反而能少走一些彎路。

蘇澤如今在南京大都督府,每天忙着就是肝技能刷經驗,搞各種各樣的“發明”,卻將大部分的事務都委託給下面人去做。

隨着東南的發展越來越快,他這個“先知”,也只能在大方向給一些引導,真的要解決問題,還是要靠申時行何心隱這些辦事的官員。

蘇澤給何心隱回信,隱晦的談了銀行業的看法,卻沒有提出具體的方案。

以何心隱的治政水平,一定能看出自己的用意。

蘇澤又拿起來譚綸的來信。

譚綸來信談的就是蘇澤前段時間寄給他的一項“新發明”。

玻璃。

清末的時候,廣東就是玻璃生產的基地,廣州城附近擁有全國數一數二的石英砂礦,這是製造玻璃的重要原料。

其實玻璃在中華大地上出現的時間很久了,但是古代中國都是將玻璃當做“仿玉”來製造的。

因爲礦藏和製造方法的區別,中國古代玻璃基本上都是不透明的彩色玻璃,而不是近現代這種透明玻璃。

而中國人很早認識到了“鉛毒”的存在,而且中國人喜歡吃熱食,所以也沒有和西方一樣發展出玻璃容器。

相反陶瓷器在這片土地上迅猛發展,在生態位上碾壓玻璃,成爲中華文明的特產。

這些本來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在進入工業時代以後,玻璃就成爲非常重要的材料。

玻璃、鋼鐵、混凝土,這些都成爲了重要的建築材料。

而透明玻璃關係到望遠鏡和顯微鏡的製造,更是很多光學儀器的基礎。

自然界中的高透明度的水晶價格高昂,蘇澤雖然已經發明瞭顯微鏡和望遠鏡,但是能用得起的人並不多,如今光是供應醫院和醫學院都不夠。

年前譚綸給蘇澤寫信,請求蘇澤這位“財神爺”給廣東搞一項生財的產業。

蘇澤就回信提出了燒製玻璃的工藝。

第623章 教亂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211章 沖繩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257章 大員島第674章 夜航船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431章 蒸汽機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004章 龍王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055章 算卦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034章 精製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258章 藥,種子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044章 大明神劍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012章 煙薯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181章 定親(求月票!)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65章 金色書法技能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388章 印花稅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170章 縣試前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75章 宣傳戰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674章 夜航船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173章 案首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243章 水淹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173章 案首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233章 門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