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更變

建安二十二年的四月十五日,接到曹操利用漢帝下達聖旨的孫權在經歷了一番討論之後,正式向自己的妹夫李晟宣戰。“尊皇命,討不臣。”這是他們此戰宣傳的口號。其實他們自己都知道口號只是口號而已,他們只是藉着這個幌子,來謀奪荊州。這一點在這個冠冕堂皇的口號後面的另外一個口號上已是表露無餘:“據長江,保鄉土”——這纔是孫權要攻打李晟的真正原因。

江東是建立在水軍之上的國家,因此他非常注意長江流域的安全,儘管眼下的長江是他的“盟友”李晟所佔據,似乎不太可能對他有什麼不友好,但掌握在別人手裡的東西總不會比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來得好,所以長江必須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根據這個理由,孫權決定攻打李晟。他爲了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卻是連自己妹妹都顧不上了。一下子狠心下來,命呂蒙爲大都督,程普爲副都督,蔣欽爲水軍都督並周泰、韓當、黃蓋、朱治等一干江東名將統水陸兵馬四萬餘由江夏而直往漢津逼來。一時間近千首戰艦瀰漫在江上,旌旗招展,氣勢如虹。

江東軍一口氣鬧出瞭如此大的聲勢,如何還能對宣戰的事情進行保密呢?就在江東的使臣將宣戰的最後通牒交到荊州都督龐統手中後不久,李晟軍的白衣便帶來漢津遭到江東軍偷襲而陷落的消息——漢津是一座小城,因爲劉備殘軍這邊剛剛投效李晟邊,且漢津又算不上是什麼膏腴之地,要害之所,故而漢津的守兵並不多,只有區區的一千五百人。這並不是能夠作戰的隊伍,龐統給他們的要求也只是就近監視江東方面的情況。故而漢津在遭遇了江東方面的大軍攻擊之後,漢津陷落了。

“這就是你們江東人的宣戰嗎?你們來這兒並不算慢吧?但我卻在接到了你們宣戰書之後,便得到了漢津陷落的消息,可以想見的是你們早在遞交這份文書之前就不宣而戰了。江東之人果然是守信啊。”接到了漢津被攻陷的消息之後,原本面對那最後通牒也依舊面帶微笑的龐統卻是猛地冷下臉來,一臉鄙薄的望着那使者。

“這……”使者不敢接話,因爲龐統的鄙薄和整個襄陽太守府大廳裡所有李晟軍將軍們那些不友好的目光所凝聚起來的強大壓力,已經讓他無話可說了。儘管“兵者,詭道也……”,爲了取得勝利即使不宣而戰,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作爲使者面對對方的指着,他卻是有些尷尬的。將軍可以不講道理,但使者爲了維護國家顏面,有時卻不能不講道理。這就使得自己在自己所效力的國家沒有道理的時候,顯得有些狼狽了。沒有任何的話語,沉默無疑是他這位身爲使者的人眼下所唯一能做的事情。於是,他閉上了嘴巴,任由那龐統以其精彩的言語,大肆咒罵江東的不義。

好半天,龐統的咒罵終於停止了,那使者這才苦着臉說道:“其實我家主公也不願意和蜀候發生衝突,但天子之令不得不從,而蜀候所佔據的襄陽也令我家主公感受到了壓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還請都督見諒。”

“哼……”龐統輕輕的吭了一聲,面色不豫的反駁道:“既然吳候願意服從漢賊之命,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我只希望遵使將這麼一句話轉告給令主公。”

“什麼話?”使者奇怪的問道。

“戰爭既然是由你們挑起的,那麼最後究竟什麼時候結束,卻不是由你們說得算了。”龐統平靜的說道,話語之中已然明顯的表露出那一份威脅之意。

“我們明白。戰爭從現在開始……”使者點點頭,同樣回給龐統這麼一句話之後,便在兩名荊州士兵的護送下迅速的離開了襄陽。作爲使者,他一般是不可能被斬殺的,但前提是他不能在敵人的要害處逗留太久。如果逗留太久的話,那他便不會被視爲使者,而是被視爲奸細了。對於奸細,沒有任何一個勢力會保證他們的安全。

江東的使者被帶走了,但荊州都督龐統帳下的將軍幕僚們卻沒有因此而離開。正如江東使者最後所說的那句話一般:“戰爭從現在開始……”既然已經開始了,那麼龐統和他手下的人便是要因此而做出一番對策了。儘管他們早就因此而想到了許多。

“主公所告誡的事情,今天終於變成了事實。嘿嘿,江東人可是野心不小的啊。”龐統微笑的說道,他這看似自言自語的話中似乎有些不屑,卻是以此給自己下邊的將軍幕僚們押上了一個名爲自信的籌碼:擔心什麼呢?眼下所發生的這些事情可都在主公的掌握之中啊。

“哈……”龐統此言一出,大廳上的衆人頓時都大笑出聲來。對於李晟不放心江東的事情,他們可是都知之甚詳。早在這戰爭開始的最初,他們便不止一次的被自己的都督龐統提點,說是要小心江東那邊的背叛。這樣的說法在最初是不怎麼相信的,但是到了現在,這一切都被證明了是正確的。“主公真是英明啊。”他們大都如此想道。

就此笑過一陣,龐統隨即提出了眼下已方所面對最大的問題:在江東的孫權加入到這場戰爭中來的情況下,自己這邊究竟要怎麼打下面一戰。

眼下的荊州,可以所整個李晟的勢力已經面臨這樣一種兩線作戰的局面:在北方他們必須抵抗來自於曹操方面的強大壓力,而在東面他們必須對抗江東水軍的威脅。而與同曹操那似乎可以用空間來換取時間並取得勝利的陸戰不同,李晟軍的水師必須是能夠一戰江東水軍而取勝的,它不能敗亡一陣,也不能不斷被削弱實力,否則一旦讓江東的水軍殲滅了李晟的水軍,那麼不單單是襄陽一地危險了,就連整個荊州和對李晟影響最大的交州都將陷入江東的手中,李晟很有可能從能夠與曹操抗衡的勢力,變成只能閉塞的偏安一隅的勢力——這樣的結果是李晟所不能接受的。

荊州是一處很重要的地方:對於志在一統河山的爲自己兒子留下一個統一的基業的曹操來說,荊州無疑是他進軍南方的跳板;而對於想據有江東而進一步窺視天下的孫權來說荊州則是他得以安全割據的保障;至於李晟方面,荊州對於李晟的意義在於荊州是李晟人口最爲密集最爲繁華的地區,相較於尚在建設之中的蜀地,已經建設了數量早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南部荊州是李晟經濟利益的所在,李晟所需的大量物資、糧草都是由這兒供應的。當然他所供應的方向並不是蜀中而是南邊的交州。

和另一個時空的隆中對用兩條腿來進軍中原所有不同的是,李晟所期待的是更爲細緻話的用四條腿來進軍中原。在李晟的計劃中:荊州、漢中、交州、涼州都是李晟所可以出兵的地方。眼下除了涼州尚待謀劃之外,其餘的三個地方都已經落入了李晟的手中,而荊州則因爲他所處的地理位置,成了李晟勢力的腰部所在。李晟想要站立起來就必須保證腰的安全,否則李晟就只能做一個矮子。

這是李晟所不願因見到的,他很早就知道了荊州的重要性,也明白荊州很有一天會成爲曹操、孫權兩方的目標。因此李晟讓自己最信任的軍師龐統坐鎮荊州,並在遠征益州以後,並沒有將荊州的兵馬全都調入益州。相反在自身的勢力得到一定的發展之後,他還給龐統下達了一個擴軍的命令:荊州和益州一樣需要擁有十萬規模的正規軍。

如今荊州之軍已經完成了擴充。眼下的荊州已然擁有水軍四萬、陸軍五萬、騎兵一萬,成爲一方強悍的勢力。這當然都是在曹操和孫權對李晟宣戰之前就已經完成的了,只是龐統秉持了李晟的命令,將這些人都暗藏了起來,因爲李晟軍在荊南的統治已然深入人心,且又有白衣和皓月作爲反間諜的手段存在,故而龐統擴軍的消息,曹操和孫權那邊都不知曉,他們只明白:荊州的兵力是五萬正規軍和十萬左右的守備軍,其中這五萬的正規軍分爲兩萬的水軍和三萬的陸軍——一切都和赤壁之戰時差不多,李晟似乎只在益州進行了擴軍,而對荊州並沒有採取任何的行動。

“這或許也是有些擔憂龐統的勢力過於強大吧。”他們得到了這個消息不免也做出如此的猜測,這也是很自然的,在他們看來沒有一個君主會把地方上的實力提升到和自己直轄之地差不多的水平。

“既然如此,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對龐統進行拉攏進行說服呢?”江東和曹操那邊都動過這樣的念頭,但隨即卻是放棄了,因爲他們都想到了龐統這個人的高傲:“在沒有經歷一定打擊的情況下,龐統這傢伙或許是不容易被說服的吧。”他們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戰,還是要先打下去的。”

於是,他們沒有去說服龐統,而龐統也不知道他們曾經想拉攏自己。事情就這樣到了現在。

眼下荊州軍的佈局是:襄陽,龐統親自坐鎮於此集中了七萬兵馬,其中正規軍三萬,守備兵四萬,同時在襄陽城北的大堤港口還駐紮了兩萬的水軍;江陵,由徐定駐守,擁兵三萬,其中正規軍一萬,守備兵兩萬;長沙由彭嶺駐守,擁兵三萬,其中正規軍一萬,守備兵兩萬,至於剩下的兵馬則是由張任統帥坐鎮於漢口,擁有三萬的正規軍和兩萬的水軍,以作爲針對江東防禦的第一線。

可以說在江東宣戰以前,龐統對於整個荊州作戰的大局都已經佈置完全,做好了兩面抗戰的準備。當然,這只是在暗中的,就曹操和孫權那邊得到的情況而言:龐統是將自己手中的五萬大軍並兩萬水軍共七萬人都集中到襄陽的,至於襄陽以外的地方雖然還有一些兵馬,但都只是如漢津守備軍那把不堪一擊的軍隊,似乎是一塊很大很鮮美的肥肉。

“曹操和孫權都認爲這一次他們將揀一個大便宜。只是不知道當他們以爲是便宜的事情變爲棘手的事情之後,他們的臉上到底會有怎樣的表情。”龐統微笑的說道,他望着自己廳內的那些將軍們:“我可是準備了一場大戰給這些不知死活的傢伙,希望這能讓他們滿意哦。”

“呵呵……”聽龐統如此說廳內的衆人都不禁大笑起來。對於龐統在這場戰爭上的大致安排,他們原本都已經接觸到一些,都有一定的瞭解了。他們都覺得那將是一場很盛大的戰略。此刻他們聽龐統如此說都意識到整個戰局的開始不禁都在笑過一陣之後專注起來,眼巴巴的望着龐統,靜待自己這位都督的吩咐。

“江東的那位使者說得很對,是曹操讓他們加入到這場戰爭中來的。儘管這明顯只是一個幌子,但曹操希望江東加入戰爭卻是一個事實。那曹操爲什麼會希望江東加入戰爭呢?無疑就是因爲我們的水軍。我們將樊城的戰船皆盡南移,使得曹操坐視於漢水而不得渡過。當然,他們也是可以從其他地方來調集船隻的,但只要我們水軍存在,曹操就不敢肆意的渡江。因爲他們害怕,我軍在他們派兵渡江的時候攻擊他們,所以他們打算把江東的水軍調來,利用江東的水軍來牽制我們的水軍,爲他們渡江創造條件。這可是曹操做的好打算啊。我們如果不按照這個打算去做,我們豈不是太對不起他了?”龐統居於大堂之上似笑非笑的說道:“所以,我命令……鄭平將軍你速率領水軍一部大張旗鼓的前去救援漢口吧。記得,只要一部分人就好。”龐統的以一種散懶的,隨隨便便的口氣說道。

“一部分人?難道……軍師的意思是?”鄭平聽了龐統的話語不禁有些發愣,他似乎意識到了些什麼,卻又沒有完全想通,言語中多少有點疑惑的味道。

“我的意思是讓你把艦隊分爲兩個部分,一部分引到宜城駐防,一部分則引到竟陵。”龐統微笑的對鄭平說道:“我打算讓第二艦隊詐敗,放棄對雲夢水澤的控制權,而固守江陵,給江東軍以希望。如此一來,第二艦隊雖敗,但猶自可以依託江陵的城防對江東軍進行防守。而江東軍意識到江陵不可攻下之後,便很有可能會引軍上竟陵而意圖逼近襄陽。竟陵就是我們和江東水軍進行交戰的地方。你在竟陵的任務就是防守拖延,直到第二艦隊從後方趕來完成對江東水軍的前後夾擊。至於宜城方面的另外一部分,則是爲了曹操而準備的。我們都知道曹操那邊是爲了引開我軍而讓江東出戰。眼下江東已然出兵,而你們又確實南下救援了。爲了能夠讓自己順利的搞定襄陽,曹仁渡河之事便肯定會在你們走後不久展開。我的意思是先將曹軍的一部分放到荊州城下,利用荊州城來抵禦曹仁的進攻一陣,而後由宜城方面的艦隊對曹軍的後陣進行掃蕩,將曹仁的大軍完全殲滅於襄陽之下。”

“喝……這可是好大的手筆啊。”衆人聽得龐統的方案竟是要一口氣吃掉曹操的十萬兵馬,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來,心中對於龐統的佩服卻是更重了幾分。古往今來一口氣滅掉對方多少萬軍隊的戰鬥不是沒有,可那大都是在戰後擊潰敵人統計出來的結果,並沒有多少從一開始就說自己要吃掉對方多少人的。在他們看來那些個說一開始就要吃掉對方多少人的人不是自大傻瓜就是真切的有些本事的傢伙——很顯然,龐統是後者而不是前者,因此他們對於龐統計劃在震驚之餘倒是充滿了期待。

“軍師,如果我軍放棄了洪澤的入口,那萬一江東軍在進入了洪澤湖之後不往江陵而去,而由洪澤往長沙而去又將如何?須知長沙亦是我軍的根本之地啊。其重要性並不在江陵、襄陽之下。”突然有人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呵呵……長沙?我這一次可沒有調動長沙的一兵一卒哦。有張任將軍在彼,我還擔心什麼呢?”龐統微笑的說道。他倒是十分相信張任的能力,因爲他曉得那是主公所看上的人,而就他所知能夠被主公看上的傢伙似乎都是很有幾分能力的。

“那……我們這邊……?”見龐統只安排了水軍方面的調動卻絲毫沒有提起陸軍上事情,那些個將軍們就有幾分疑惑了,他們巴望着龐統,略有些遲疑的問道。

“等……等曹仁那邊的軍隊過來了,你們便需要努力啊。”龐統微笑的眯起了眼睛。

“那是……”衆人點頭,其實他們也知道自己和鄭平的水軍是不同的。

事情安排下去,鄭平的水軍隨即從水寨中出擊。他應龐統的要求,於晚上黑燈瞎火的出航,並將水軍的旌旗便置於寨上,然後就這樣靜悄悄的離去。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件富有挑戰性的活兒。雖然他最終完美的完成了,但想起其中的經過他還是有些擔心。他不理解龐統爲什麼要如此,但他並沒有多問,他知道軍師既然會下達這樣的命令,那他肯定有這樣做的理由。反正,這其中的陰謀都是針對敵人,於自己實在沒有什麼關係。自己只需要將自己所負責的事情做好就是了。

從襄陽到竟陵的水程並不長,平緩的江水讓船隻能在一天之內就到了那兒,這也只是一般的速度。不過,鄭平從襄陽抵達竟陵卻花了兩天的功夫,這是因爲他必須在宜陽停靠的緣故。他以半帆的速度航行,努力的保持着戰鬥的隊形,似乎是做好了隨時戰鬥的準備。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事情。事實上,鄭平如此是爲了控制船速,他打算在天黑的時候抵達宜陽,而後利用夜幕在宜陽分兵,按照龐統的命令將一部分的艦隊留在宜陽。

眼下,荊州已經和江東開戰了。儘管鄭平和龐統都對自己領地內的安全狀況有着絕對的信心,但那信心也只是針對江陵和荊南而已,對於纔到手的襄陽城和襄陽的周邊,無論是龐統還是鄭平對此都抱有些許戒心。這不是他們固有的領地,自然他們也不清楚這上頭到底有多少地方的探子存在。他們只知道一旦自己的水軍出了襄陽,那自己無疑就要做好艦隊的保密工作了——此刻的事情,對敵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陰謀,而陰謀是不能讓太多人知道的。

宜陽分兵已畢,鄭平於宜陽駐留一個晚上之後,便率領艦隊抵達竟陵,以水軍都督的身份接管了竟陵的城防,將漢津方面的敗兵和竟陵原本的守軍糾合起來,組成一支新的竟陵守備部隊駐紮於竟陵防守,而他自己則率領水軍的人馬就於竟陵港屯紮,一邊關注江東方面進軍的情況,一邊則對竟陵的水寨進行改建。

鄭平已是水軍都督,此刻又被龐統委任爲一方的守將,負責襄陽東南的防務,自然變擁有直接從白衣方面獲取情報的權利。在他要求下,江陵方面的戰局迅速的傳到他的手中,讓他對江陵的戰局有了比較清晰的瞭解。

一切如龐統所說的那般,在原本駐守江陵的第二艦隊主動出擊迎戰江東水軍,而後在江東水軍那猶如蟻附一般的瘋狂廝殺之下,第二艦隊以損失三艘重型弩炮戰艦,十二艘中型弩炮戰艦和三十艘艨艟,五十艘走軻的“慘烈”代價敗退回了江陵,李晟軍完全放棄對洪澤湖的防禦,將三個對李晟來說都極爲重要的目標排在了呂蒙的面前:襄陽、江陵、長沙。究竟攻打哪裡?這下輪到呂蒙頭痛了。

襄陽,那是這次戰爭所要達到的目的之一,只是就眼下來看想得到襄陽並不是一件現實的事情。襄陽有曹操的大軍和李晟大軍在進行交戰。李晟最爲強悍的水軍第一艦隊眼下駐守於竟陵扼守着並不寬敞的漢水見面。這與有着寬敞地界的長江不同,江東水軍的數量優勢並不足以在這兒發揮。想要攻打襄陽就必須沿着漢水一點一點的逆流而上,然後再與李晟交戰之後,又要面臨曹操大軍的攻擊。這無疑會讓江東這邊陷入一種危機的境地,只怕最後以慘勝的代價拿下襄陽,所得到卻是曹操和李晟聯手的結果。

至於長沙,那是李晟在整個荊州的統治中心,雖然沒有水軍,但卻又數萬的陸軍拱衛。那些所謂守備兵力,其實也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差勁,他們還是有一定戰力的。這從自己攻打漢津所遭受的損失便可以看出——在漢津防守的李晟軍只有一千兩百人,但他們利用漢津的防禦工事,讓江東水軍損失了兩艘樓船和十五艘蒙衝。這樣的損失對於江東來說並不大,可和對方那區區的兵力相比,卻令人有些吃驚了。而且現在李晟那邊的水軍並沒有被完全消滅。就長沙所處的地形來看,在李晟軍的水軍沒有被消滅的情況下,進入猶如一個人細頸瓷瓶一般的洞庭湖無疑是一種自討苦吃的行爲,這也是很不可取的。

“看來只有江陵纔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了。”呂蒙這樣想道。

相比於襄陽的麻煩和長沙的穩固,處於長江邊上的江陵,因爲容易被人看出端倪的緣故而不曾進行大規模的防務安排。就呂蒙自己所得到的情報來說江陵的陸地防務是由長期駐守於江陵的一萬守備兵來完成的,而江陵的水上防務則是由剛剛被自己打敗了李晟水軍第二艦隊來進行。

“……也就是說,江陵水上的防禦力量因爲我們擊敗了他們的第二艦隊而削弱。現在江陵只有一萬的步軍而一支殘破的水軍而已,與我們相比,其戰力之低下是可想而知的。我想我們是能夠在自己所能接受的範圍之內拿下江陵城的。相比進攻襄陽和進攻長沙來說,進攻江陵對我們眼下而言是最爲合適的目標。”在自家旗艦的上,負責這次對李晟作戰的都督呂蒙面對着所有東吳軍的將領說出了自己決定下來的目標。和主公孫權所想得只攻打襄陽就好有限規模作戰不同,直接深處於同李晟作戰的第一線,對李晟軍的形勢有了更多瞭解的呂蒙,卻是一心想把這戰鬥打成一場打仗,他認爲進行一場打仗獲得更多的地方是對東吳來說最好的。當然,對他自己來說也是最好的:“一戰而定二州,這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呂蒙對於江陵之於李晟的關鍵處看得十分透徹,他知道如果說荊州是李晟勢力的腰部所在的話,那麼這江陵則是腰部中最爲重要的一點,一旦江陵被自己拿下,那麼荊南和交州都將瓜熟蒂落的落入自己的掌握之中,主公的勢力將因此而大大的擴張,在這個擴張的同時自己由此也將獲得更大的功勳。——只要一想到這點,呂蒙便不由主的興奮起來。

“可是……這和主公的命令並不符合啊。”蔣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那些只要打仗就可以了的將軍們不同,蔣欽還是很有些政治頭腦的。他不像呂蒙一時間只想到了自家會因此而在短期之內取得的最大的利益,他考慮的是更久遠一些的事情:“如果就這樣進攻江陵,並在奪取了江陵之後把荊南和交州一股腦兒弄到手的話,那和李晟這個同屬於南方的勢力將沒有任何和解的可能到時自己這邊將比李晟的要強,從而招致曹操針對的目光。在自己沒有完全消化掉奪取之後的地盤前。自己這邊還依舊是很弱的,到時自己這邊將如何應對曹操那邊的大局壓進和李晟那邊的反撲呢?”想到有這樣的可能,並不像呂蒙那般狂熱的蔣欽緊緊的皺起了自己的眉頭反對道。

聽蔣欽如此說,呂蒙一邊想着一邊考慮起來,想了半晌,最後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要說翻臉的話,我們現在已經和李晟翻臉了。既然戰爭已經開始我們便不應該考慮那麼多有的沒有的事情。打擊敵人,不曾留手的打擊敵人是我們眼下所應該做的。至於之後如何同李晟談判,如何在同李晟修好,那是文臣們考慮的。我們是軍人,我們只需要記着我們身爲軍人職責就是了。攻打江陵,這對我們來說是最爲有利的事情。我們應該拋開那麼多框框條條纔是。這是我的決定,如果出了什麼問題的話,就由我一個人來承擔好了。”呂蒙的話語並不嚴厲,但確十分的堅定。他讓所有人都意識到攻打江陵已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了。

第2章 洞庭水戰(全)第8章 錦馬超第16章 初步拉攏(全)第29章 談判之後第11章 兩難第9章 長冗第19章 回擊第19章 間的序曲(上)第21章 宴會第12章 英雄劉備(全)第21章 殿議第18章 圍追(下)第6章 海洋時代的序幕第6章 零落(全)第21章 三擊(上)第1章 明朗第23章 陰謀進行時第13章 連環再現第21章 間的序曲(下)第25章 關羽的輝煌(上)第15章 被期待的邂逅(全)第6章 朋友第1章 立國第8章 準備第9章 水火(全)第29章 追擊與伏擊第20章 戰的終結第21章 談判之始第15章 驚變第22章 下一步(全)第20章 初見襄陽第8章 理想第12章 應對第24章 徐淮戰起第23章 說服趙雲(全)第15章 海上大戰(上)第9章 談婚論嫁第3章 初識第9章 李晟的目光第18章 圍追(下)第23章 北伐(下)第6章 敵之內憂(全)第3章 勝利(全)第24章 修道太守(下)第19章 應對第20章 結局(全)第24章 瑜亮(上)第27章 基業初建(全)第22章 談判之初第5章 解決(全)第14章 士燮的心第20章 三方初見第9章 降服馬超第23章 陰謀進行時第17章 火怒(全)第4章 華容道第20章 結局(全)第4章 成都陷(上)序章恭喜升職全第22章 談判之初第3章 開戰第20章 李晟的焦急第23章 豫章太守第27章 再敗劉璝第25章 火藥(全)第4章 特種兵(全)第7章 客人第19章 拔寨(全)第28章 賭的計劃第25章 總結與展望(全)第25章 關羽的輝煌(上)第3章 兵臨成都第5章 張鬆來訪第3章 開戰第27章 繼續的談判第14章 渡半而擊第26章 柔風輕撫(全)第6章 海洋時代的序幕第25章 城陷第24章 應對第28章 流言之下第15章 長阪雄風(下)第16章 驚悉第27章 乍融的決斷第12章 傷逝第24章 瑜亮(上)第16章 波紋(全)第14章 伏兵?疑兵!(全)第19章 應對第8章 船(全)第23章 修道太守(全)第25章 總結與展望(全)第2章 破裂第2章 亂世之童第22章 涪水之邊(上)序章餘波未了全序章傳說起緣第14章 褒城苦戰第2章 破裂第20章 李晟的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