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用是不用

“哈哈,人皆說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原本還是不信,但就現在看來,這話可是百分之百的事實。尊使,還請你明白的告訴我,這究竟是曹操的意思還是天子自己的意思?”看完了這一份書寫在黃絹之上的聖旨,李晟哈哈一笑,厲聲喝問着司馬懿:“如此亂調一通,也虧他曹操顯得出來。若我等真的如此做,只怕只對曹操有好處,對我們只有壞處吧。如此明白的離間計,曹操當我們都是傻子嗎?”

“曹公之意,天子之意,於眼下有什麼區別麼?天子於曹公之手,曹公之意即天子之意,天子之令即曹公之令。聖旨一旦發出,哪怕其中的問題再混亂,再怎麼包藏禍心,也終究是聖旨,是天家的旨意。如此,你看得出來如何?看不出來又如何?”司馬懿微笑着淡然回答道:“對於聖旨,天下任何人也只有應允一條路可走,除非你是想造反。”

“造反?我可不敢。不過面對如此文理不通的聖旨,我也是萬萬不敢奉召的。”李晟從對方的回答中聽出了一些東西,覺得有趣,便也和他對言起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聖意即是天理,閣下違背天理,不說造反,又有何事未解呢?”司馬懿依舊不肯放鬆,似乎有意爲難李晟。

“我問昔日有大賢者,聞天子召至而不應,世人皆曰其高風亮節。如今我雖說不上什麼賢與不賢之類的話,但天子與我的詔書卻也和昔日給大賢們的詔書頗爲相似。我自認是一個疲憊之人,於高官厚祿沒啥興趣,對於如此的詔書,我是斷斷不敢接受的。”李晟眯起了眼睛,想着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事情,也不顧那是否是不倫不類,便也胡亂說了一通,到底是有些強詞奪理起來。

“如此……那倒是可惜了。”面對李晟強詞奪理,孔明、龐統、廖立三人臉上都隱隱有幾分笑意,偏是在李晟面前的這位司馬懿依舊是一副一本正經的模樣,臉上還確實如他自己所言語的那般顯出幾分遺憾起來。

“是啊,可惜呢。”李晟一本正經的應道。

當下確讓諸葛亮、龐統、廖立三人再也忍耐不下去,噗哧一聲就這樣笑了起來。這樣的事情對當事人來說或許是沒什麼好笑的,即使有,也可以忍耐下來。然而對在旁邊聽得人來說,卻是古怪到異常對話。雖然雙方說得都是一本正經,但只要稍稍一想就明白那話實在是東扯西遷的胡說而已——古之賢者推遲加官的行爲怎麼能拿到這裡來解釋?真是不倫不類了。

不過就是這樣不倫不類的牽強附會也好,畢竟這就面上而言總也是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正好將底下那個真實的大逆不道的原因給潛藏起來。儘管誰都明白那個原因是什麼,但在表面上是沒有人會把那個原因直接說出的。

“……天子的權勢已然不如以往,天下就如昔日的戰國一般,正是羣雄逐鹿之際,誰還把你一個天子放在眼中?只怕就連對皇室最爲忠心的劉備也是如此吧。”這是很直接的話,大家也都清楚,但他們都把這話放在心裡嘀咕,而沒有說出。因爲他們知道,這纔是真正的造反之言。

衆人皆笑,偏是李晟和司馬懿依舊一本正經的仵在那兒,進行着自己的對話。

“未知尊使貴姓?”李晟問道。對於剛剛那亂七八糟的談話,他自己也是覺得好笑。不過看對面的那人居然沒有任何的笑意,而自己又是這麼一個主公的身份擺在那兒,他也不好如孔明他們那般無所顧忌。沒奈何,他只好忍着,忍得十分辛苦。是故,他對坐在自己對面的那位使者感興趣起來。在他想來能做到這般波瀾不驚的人一定不是常人,很可能是有大智慧的賢者。雖說他已經是曹操門下,又是被委託瞭如此重要的一份差使,想來是很受重用,不太容易被拉攏的,但李晟總想試試,哪怕有萬一的機會也好,能多拉攏一個人來加入自己的陣營,怎麼也算是一件好事。

“不敢,免貴。在下複姓司馬,單名一個懿字,字仲達,乃河東人士。”司馬懿從容的答道。

“司馬懿,字仲達,河東人?莫非是京兆尹司馬防的二公子,人稱司馬八達的老二麼?”李晟臉上的神色微微一變,卻是用略帶驚疑的話語來掩蓋了自己心中的驚濤駭浪:“司馬懿,司馬宣王,晉朝根基的奠定者,諸葛亮的死對頭?奇怪了,他不是曹操手下的重臣嗎?怎麼會來此做者使者的事情?若說這檔子是對別人來說是一件重差,可對於司馬懿來說只是一件被輕視的活。真是有古怪了?難道他這麼一個人,真的如野史上所說的那樣是到處跑得鬧陰謀嗎?那也不對啊,我記得曹操軍中掌管陰謀情報這方面事情的是賈詡賈文和纔是。”李晟想着,臉上頓時陰晴不定起來。

“正是在下。”司馬懿大大方方的應道。雖然他也覺得李晟臉上的表情頗有些古怪,令人難以琢磨,但長久以來養成的那種行作不驚的習慣還是令他依舊沉穩的端坐在那兒,面容平靜的沒有一絲異樣。

“仲達先生,出生極好,又有八達之賢名流傳世間,想來在曹丞相之下極受重用吧。未知仲達先生所任何職,怎麼會有閒功夫請旨來我這長沙偏遠之地呢?”李晟出言問道,這是他此刻最覺得奇怪的地方。

“唉……”司馬懿長嘆一聲,苦笑着說道:“出生極好又怎樣,有八達之名聲又如何,我本就是不喜曹公之人,曹公對我也是並不待見。雖然他一直徵召我入朝,其目的也不過是想利用我來籠絡司馬家罷了。在他看來我的樣貌太過於陰翳,時常又流露出對於天子的同情,故他只是想把我養在一邊做一個閒人罷了。如何能說是極受重用呢?”出乎李晟這邊所有人的意外,司馬懿居然沒有任何替曹操遮掩的意思,反而向李晟他們訴說起其對曹操的抱怨起來。這讓李晟他們看的面面相視,感覺古怪的不知道究竟該說些什麼纔好。

“仲達先生何出此言?我聞仲達先生在曹公府上任主簿,雖品級不高,卻也算是曹公之下數得上的人物。如何能說曹公於先生並不待見呢?”李晟並沒有說話,只是偏頭看了諸葛亮一眼,當下便由孔明接上了話題問道。

“主簿確實是位低權重的職位,但我是主簿,卻非丞相府的主簿,而是丞相府之下司馬監的主簿。說得難聽一些,我也只是一個養馬的頭頭罷了。”司馬懿無奈的說道。

“原來如此!”李晟點頭,略有些同情的說道:“曹公任仲達先生爲丞相府司馬監主簿,實在是屈待了先生。以先生之大才,儘可以州牧而論,豈待一小小的司馬監乎?想來丞相到如今也是有幾乎後悔了,如此纔會讓先生擔當使者,只待先生返回許昌之後另有重用吧。”看着司馬懿,李晟的心情總是很複雜,他知道司馬懿有才,而且這才學決不再孔明之下,且如今又有投靠自己的意思,似乎只要自己稍稍的努力一下便可令他轉投自己。可自己真的要用他嗎?想起歷史上司馬懿於曹家之後所做的種種欺主行爲,李晟不得不爲自己的兒子考慮一番。“司馬懿誠然是大才,但這大才卻需要雄主來用。”而自己對他能作的比曹操更好?自己的兒子也能做得比曹操更好嗎?對於曹操那麼一個如大山一般聳立在天下諸侯面前的模樣,天下諸侯敢直言不自己還在曹操之上的,卻是一人也無。

“也許吧。”司馬懿不置可否的說道。他是一個機警的人,對於李晟那強子忍着不顯於面的那種種矛盾的情緒,他雖然不能完全猜着,但也能估算出五六分來。他不知道究竟是什麼阻止着李晟現在就提出想留用自己的想法,但既然李晟都這樣了,他不得不略有些失望的阻住了話頭不再強求起來。“也許我根本就不應該說這些的。”這一刻他略有些心灰意冷了。這一次不管怎麼說畢竟是他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仕途上祈求着什麼。他自認話已經說得夠清楚了,可依舊是這樣,他自然是心中難過。

當下,再草草的和李晟他們聊了幾句,便是依稀有些不捨的站起身來請辭了,口中一邊說着告辭的話語,眼睛卻一直瞧着李晟,其中的意味究竟如何,聯想起前面他關於曹操的抱怨,即使是廖立這樣對話語並不怎麼敏感的人也能看得幾分出來,更不要說對這些事情本就敏感的孔明、士元兩人了。他們本也想看看李晟究竟怎麼做的,等候李晟的挽留,但直到最後李晟也沒有說出任何一句話語來,讓他們在古怪之餘又覺得有些惋惜。他們也是聽說過司馬懿的名聲的,自然也覺得他是的一個大才。而如此的大才李晟居然不想留下,若非他們一貫清楚李晟的個性如何,只怕他們也不免要對李晟失望了。“不能錄用賢才的主君,終究還不是一個好主君。”他們一向這麼覺得。

帶着深深的不滿和微微的不捨,司馬懿從太守府中出去了,廖立奉李晟之命送他,當下卻也是一路無言。此刻太守府的大廳裡只留下諸葛亮、龐統和李晟自己三人,卻也是沉默着盤算今日的事情。對於曹操借天子之名發來的詔書,衆人都明白許多,而對於司馬懿那微微透露出來的投效之意和李晟自己對這份投效之意的冷淡,卻令諸葛亮和龐統琢磨不已。

“主公不喜這司馬懿嗎?”等了許久,依舊見李晟沒有開口意思,諸葛亮不由得出口相詢道,他試圖勸說李晟:“雖然這司馬懿的樣貌確實有些古怪,形容也有幾分陰翳,但其才華並不再我和士元之下。主公既然不以才貌取人而選了士元,那今日爲何獨獨對司馬懿而有所遲疑呢?若就此讓司馬懿返回曹操身邊,對於我們固然是損失了一個大才,而對於曹操則是增加了一個大助,如此一減一加,我方的損失可不是損一那麼簡單的了。況以曹公之英明,眼下即便不待見司馬懿,但日後未必不會重其才,到那時我們可就多了一個大敵啊。”

“唉……仲達之才我固然曉得。但我觀其神情,依稀有幾分傲桀的模樣,且城府頗深,唯恐其是陰險之人,縱然用得一時,久必爲大患。且其之家族於曹操手下頗受恩寵,曹操之下又有賈詡這等專司陰謀離間之人,我怕這仲達此來乃是賈詡受命,乃圖我等。”李晟對司馬懿的印象頗來源於後世的書籍,但這些事情卻是不好直接和諸葛亮他們說得,因此他也只能從眼下自己對司馬懿的感官上言語。只是這言語說出來,李晟自己都覺得有些太牽強了。

“單從樣貌就斷定這人的爲人如何?主公以前可不會這樣說的哦。即便司馬懿是真是傲桀難馴之輩,但主公難道沒有將之馴服的勇氣嗎。我記得主公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不怕臣下有天大的野心,只怕他們沒有能力。’此話體現了主公胸懷的博大,此言猶在耳,主公怎麼就容不下仲達?與曹操不同,主公有得是時間來馴服司馬懿啊。”對於李晟的理由,孔明重能夠充分的給予反駁:“就算司馬懿是曹操派過來的臥底好了,只要他在主公手下,主公就有可能將他完全拉攏過來。如今我方的人才雖有所增加,但還是比不上曹操那邊的衆多啊。對於如此有意投靠我們的人,主公應該只有留錯沒有放錯纔是。”

“這……”李晟思索了半晌,心中的勇氣被諸葛亮的一席話給激盪了起來:“那我就收他吧。我就不信我會不如曹操。事實上,我要做得比曹操更好纔是。”

“如此,我們明個兒就派人把仲達留下?”龐統試探的建議道。

“不,你們不要去留他。”李晟輕輕的搖了搖頭:“因爲我今夜就想親自去拜訪他,親自把他給留下。”李晟說着,一種強烈的自信從他的身上發出。他覺得這世上如果還有人可以讓司馬懿這樣的既有野心,又有才華的人留下來真心投靠的話,那這個人只有自己了——“捨我其誰呢?”他反問着自己,也是暗暗的給自己打氣。

想做就做,這是李晟的個性之一。在草草的用過了晚餐之後,李晟便讓自己的侍衛周力跟着自己一同去城西的客棧找司馬懿了。

本來司馬懿已經亮明瞭自己作爲天使的身份,就是要被李晟派人接到長沙城的館驛中去的。那是一個好地方,司馬懿自己也知道,但他卻在送自己過來的廖立提出這一點的時候拒絕了:“搬過去有什麼意思嗎?我明天就要走了。”他低沉着聲音說道,其中的鬱結之氣,即使是傻子也也能輕而易舉的感受出來。

不知道李晟的意思究竟是如何,廖立不敢多說什麼。只是在司馬懿的堅拒之下,也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只是在好生安撫了司馬懿一番之後,回去向李晟覆命了。正因爲廖立曾經跟隨着司馬懿來過這裡,給李晟報上了客棧所在的地址,所以李晟才能準確的找到這裡,很是客氣的請客棧的小二,給住在院落裡的司馬懿通報自己前來求見的消息。當然,爲了不引起這客棧裡裡外外市井之人的混亂,李晟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名字,而只是對那小二吩咐道:“你就和裡頭那位司馬官人說了,就說是他下午前去拜訪的主人家過來回訪了。”說着,他又十分客氣的塞了幾個大子給那小二。

得了錢財外快的小二自然十分高興的去通報了。然而他歡歡喜喜的去,卻是沮喪異常的回來:“那位司馬官人的小廝說他家主人正在沐浴當中,還請尊客少待。”因爲李晟給的錢夠多,多到那小二即使收了也覺得有愧的地步,故他對於自己的無法成行,感到有些抱歉。

“怎麼在這個時候沐浴?”李晟聞言不自覺的皺了皺眉頭,心中先是覺得有些奇怪,隨即便迅速的反應過來:“司馬懿這傢伙並不是真的在沐浴。他所說的沐浴只是一個幌子,真正的他還在對自己下午所表現出的那種冷淡梗懷於胸呢。他用這個沐浴的理由,不過是想阻止自己與他會面。當然,如果自己有心,能夠等得住,那自是可以最終見面。若自己不耐煩了,等不下去,那肯定他不會有絲毫惋惜的就此離開。主擇臣,臣亦擇主啊。”李晟嘆息了一聲,卻是在外邊的大堂裡尋了一個位置就在那兒坐下了。

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一刻鐘、兩刻鐘、半個時辰、一個時辰,好在李晟來得早,店家此刻尚未打烊,大廳的座位也不是很急,再加上李晟自己的出手闊綽,自然也由得李晟如此。由於司馬懿過了這麼久都不曾出來,李晟越加確信自己的看法,“他不是被什麼事情拖着了,而是他故意如此。說不準,他就在那個地方看我等的行爲表情呢。”雖說這客棧是公共場所不太可能有如此的行爲,但對李晟來說,似乎這有或沒有都是一樣的。

如此枯燥無味的等待,李晟也覺得有些難耐,他幾次想起身便走,卻又顧忌着司馬懿這個人才,便也自是想想就算了。慢慢的,已是兩個時辰過去,李晟依舊在枯坐着等待。街那邊的明燈已經點亮起來了。李晟無聊,卻也幹起了數明燈的小孩子把戲來。因爲顧忌自己的形象,他不曾明的數,但卻也是對着那邊的街道發呆,暗暗的在心底估量起來。

如此,又不知道過了多久,只聽身後的門簾聲起,隨即便有一個甚是童稚的聲音:“這位先生,我家公子有請!”李晟回過頭來,卻見那已是不知在什麼時候睡着了的周力身邊站定了一個模樣清秀的小童兒正微笑的看着自己。

“你家公子?便是複姓司馬的吧!”李晟還想再確定一番。

“正是如此。”那小童兒點頭,隨即側過身去對李晟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李晟微微一笑,伸手拍醒了早已睡着的周力,徑自跟隨着那童子的步伐走進司馬懿所在的院落。

客棧的院落自然比不上館驛的高雅,但其間的擺設裝飾顯然是用心整治的,在樸素平淡之中隱約顯出幾分清雅來。經過一個假山堆砌的院子,便看見一溜三進客戶平立在那兒。這便是司馬懿定下的屋子了。此刻中間的房門大開着,油燈的光亮從裡頭透射出來,揮灑在門檻之外的空地上,清晨一圈波狀的光影。司馬懿就呆在房內,盤坐在一張案几的邊上,背對着大門。他在看書,一手提着厚重的竹簡,一手拎着似乎是裝着什麼液體的壺,就這麼牛飲起來,不是很文雅,但也有些許豪爽之風。

“仲達可真是瀟灑啊。”李晟放重了腳步走到司馬懿的身後見他依舊不曾反應過來,不由得開口出聲道。

“不敢,我可是有勞使君久候了。”聽李晟如此說自己,司馬懿的臉皮還真是厚得緊,他轉過身來,對李晟一拱手,卻是一本正經的說道。

“沒有什麼候不候的問題,畢竟有些事情還是要考慮得清楚才行。天下亂世,君臣需得相和方有得契可言。若是用強,只怕卻是面善心不忠了。”李晟擺擺手微笑的說道。

“不敢。”司馬懿客氣了一下,隨即便很直接的問李晟:“使君能在外頭等候我如此之久,其意思如何,我已經明白。只是我心中有一些疑惑,未知我下午與使君說時,使君不曾立刻答應,而到了那之後,卻又眼巴巴的過來找我呢?如此的前後不一,可真是令人費解呢。”

“嗯,仲達還真是直爽的人,居然就這樣開門見山的就問出來了啊。”李晟微微一笑,迎着司馬懿那玩味的目光,直接說了開去:“從你的角度來看我這樣確實是前後不一的矛盾,但就我自己而言,這樣確實正常。非是我看不到你的才發,或是我不喜歡你那‘鷹視狼顧’的樣貌,而是你的身份和你們司馬家在曹操那兒所受到的禮遇令我有所疑惑。儘管你自己是受到了冷待,但你所在的整個家族卻是受到曹操重視的。你會因爲自己的冷待而忽視家族的利益去投靠敵人嗎?我到現在爲止還沒看到一個這樣的人,所以我疑惑了。畢竟我是一個主君,我必須爲我手下的人負責。對我來說突然有這麼一個身份敏感的人來投靠我,我便不得不思索他的投靠究竟是真是假,是不是有什麼陰謀存在。因爲考慮到這些,所以我在下午纔會猶豫着,不曾立刻招攬你。”

“哦,是這樣。”司馬懿點頭,隨即又問了李晟一個問題:“那你爲什麼一下子又想回來了呢?一個人心意的改變似乎不是那麼快的啊。”

“那是。”李晟微笑着說道:“我之所以會馬上跑來找你。事實上還是孔明勸說我的。”

“孔明?臥龍先生?”司馬懿迅速的反應過來了,眼中一縷精光閃過,“不知臥龍先生對使君說了什麼?”他追問道,還真有點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氣勢。

“他說只要把你留在這兒,就有可能收住你的心,讓你真心效命。雖然這機會不是百分百的,但畢竟有希望麼?有希望就不能放棄。”李晟笑着說道:“收復你的心,這是連曹操都不曾做到的事情,但我卻以爲我是能夠做到的。因爲我相信我比曹操還強。”他說着,顯出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

“哦?你就這麼又自信?難道你不怕我拒絕你,就這樣離開嗎?”司馬懿似乎有些看不慣李晟那副自信的模樣,出言打擊道。

“我不怕。”李晟搖頭,臉上卻顯出奸詐的笑容:“因爲我已經決定了,不過你不肯留下來,那我就把你強留下來。其實就一個君主來說,曹操在某些方面做得還是十分正確的。比如說對待人才。只要你是人才,即使你不爲我所用,我也要把你留下。這一點真是太對了。因爲把人留下以後,你還不爲我所用,我不過是損失了一個人才而已。可如果我放了你,而你又去投靠敵人的話,那我就等於是損失了兩個人才了。一加一減之下差距變得更加擴大,這對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我明白了!”司馬懿重重的點了點頭:“若我是曹操,我也會這樣做的。”他也是一個懂得權謀心裡的人。

“呵呵,仲達先生豁達,又有紮實的才學,真是令在下自愧不如。方今天下大亂,各方英雄無不預謀求王霸之業。在下雖是一小子,也有吞吐天地之志,如今北邊的曹公,東邊孫權、劉備和我所在的荊州,以及西面的劉璋等輩以瓜分了天下所有之地。接下來的鬥爭必定是在我們幾家之間發生的。就仲達先生看來我眼下究竟該向那邊發展纔好呢?”原因已經解釋清楚了,李晟便問起司馬懿這個問題來。他已經打算留下司馬懿,而司馬懿也沒有反對的意見。於是,他便想了解一下司馬懿對於自己今後戰略問題的意見了。這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如今天下大局已定,可供選擇的地方並不多。對於戰略走向上的事情,使君與孔明和士元之間必有定計,何必還要我重複呢?”司馬懿搖了搖頭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呵呵,必有同心,方有厚望。多一個人說說,便多有一份拾遺補漏的機會。仲達先生乃高士也,我想必有妙策以教我。”李晟依舊懇切的求教道。

“妙策?也算不上什麼妙策了。凡是戰略說起來就是某一個方面打的利益多寡,可行的大小而已。趨利而避害,這在戰略上絕對是說得通的。別人我不好說,只說這眼下,對於使君而言,可行的路便只有一條,那就向西。使君可以對付的人很多,但卻又三個人使君眼下是沒有辦法對付的,一個是曹操,一個是孫權,一個是劉備。曹操是天下第一大諸侯,使君打不過他;孫權是天下最穩固的勢力之一,使君要吃掉他恐怕即使盡了全力也會鬧一個消化不暢;至於劉備那是天下名聲最好的諸侯,打他,在沒有曹公那般擁有天子之名前只能是把自己搞臭。所以與這三家動手,參與他們之間的紛爭對使君來說是沒有任何一點好處的。使君應該把自己的目光投降西邊,朝着劉璋、張魯以及關中諸將的勢力上去。因爲劉璋闇弱、張魯兵少、關中諸將一盤散殺,都是比較容易拿下的勢力,所以使君大可以輕易的攻伐,等把這些地方一一收歸己有之後,主公纔可以研究如何以益州之牽連,雍涼之兵甲,攻取三秦之地,而後一如秦朝之勢席捲天下。”司馬懿如此說道。他說得計劃已是和李晟與孔明他們大體一致。可能是出於自己個性的原因吧,司馬懿更多的是從權謀利益方面來說明事情——他本來就是一個精通權謀的人。

“呵呵。仲達先生果然大才啊。不知能不能加入我軍,爲我軍參贊軍事呢?眼下我軍在交州正謀求一個大發展正需要仲達先生這樣的大才,來當軍師啊。”李晟微笑這點頭,自白的向司馬懿提出邀請。

“如此,就多謝使君。”司馬懿斂容而起,直接拜跪在李晟面前:“臣司馬懿參見主公。”

第21章 談判之始第15章 戰後會議(全)第5章 許昌風起(全)第15章 試探第11章 兩難第3章 家和第7章 十年第23章 三擊(下)第26章 陰謀(全)第16章 初步拉攏(全)第28章 地獄之前第14章 士燮的心第6章 收買人心第21章 宴會第7章 立法論政第29章 追擊與伏擊第1章 人生如夢第4章 特種兵(全)第16章 成長第23章 陰謀進行時第19章 入南鄭第9章 談婚論嫁第19章 堵截第5章 襄陽(下)第6章 收買人心第10章 連擊(全)第15章 試探第9章 海上大戰第11章 赴任第九卷序章 桃花落第12章 鬥將(全)序章餘波未了全第16章 初步拉攏(全)第3章 兵臨成都第26章 柔風輕撫(全)第28章 涼州之戰第4章 祝融第22章 涪水之邊(上)第10章 入蒼梧第25章 未來的命運第27章 再敗劉璝第5章 三年之守第5章 驍勇第16章 驚悉第12章 初到縣城第3章 窮途第25章 火藥(全)第22章 下一步(全)第21章 誤會(全)第25章 總結與展望(全)第8章 理想第15章 長阪雄風(下)第2章 戰鼓擂(全)第11章 軍營之中第10章 曹魏立國第5章 許昌風起(全)第11章 說服張任第22章 聯姻第21章 誤會(全)第25章 姜維之降第22章 形勢第18章 亂之始第23章 陰謀進行時第1章 人生如夢第15章 李晟的威逼第11章 民心第6章 敵之內憂(全)第九卷序章 桃花落第2章 從興平到建安第29章 火起第24章 涪水之邊(中)第25章 城陷第九卷序章 桃花落第19章 堵截第3章 家和第18章 伏擊第2章 從興平到建安第11章 塵埃底定(全)第10章 逃亡第7章 更變第15章 刺.第7章 餘波第11章 赴任第14章 轉向臥牛(全)第10章 入蒼梧第2章 戰鼓擂(全)第23章 三擊(下)第7章 客人第22章 下一步(全)第11章 夏丘的夜第9章 兗州曹操第21章 陰謀之始第22章 間的結果(全)第7章 伏兵(全)第12章 鬥將(全)第25章 關羽的輝煌(上)第7章 襄陽之變(全)第24章 涪水之邊(中)第23章 三擊(下)第17章 圍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