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縱橫家與策士!(第三章)

幕府之中,有一卷最新的關於西北的地圖。

嬴高早已經記得很熟悉了,甚至於在腦海之中都能夠復刻,而且這裡的局勢由他親自挑起,嬴高自然是清楚,面對大秦的浩蕩之勢,頭曼單于十有八九會從心。

畢竟自秦孝公開始,大秦銳士創造了太多的戰爭奇蹟,而大秦也創造了無數的傳奇,放眼八荒六合內外,對於大秦都很忌憚。

更何況自從秦王政登基以來,大秦氣勢如虹,可謂是天命在身,大勢所趨。

嬴高相信頭曼不可能選擇在這個時候,與大秦對決,在這個時候出手,除了引火燒身之外,什麼都得不到。

任何一個做王的人,都不簡單,更何況是一個從無到有,建立匈奴,號稱匈奴第一單于的梟雄。

這樣的人,對於時局的把控,基本上都是最精妙的。

若嬴高爲匈奴單于,進攻大秦,馬踏中原的時間,他絕對不會選擇這個時候,而是遠在大秦東出之後。

所以,在嬴高看來,這一次嬴政的目的只怕是要落空了。

事與願違!

只不過,這樣一來,對於他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斷開匈奴的支援,他擊潰戎狄以及大月氏的把握,又大了幾分。

畢竟沒有了匈奴的援軍,他就可以少考慮太多,有更多的兵力去鋪排。

“換一個地方安置幕府,最近注意一下九原以及咸陽方向的消息!”嬴高目光從地圖上離開,語氣莞爾:“這裡已經不安全了,隨時都有可能暴露。”

“諾。”

點頭答應一聲,鐵三轉身離開,他沒有在第一時間下達攻擊命令,嬴高心裡清楚,這是在大秦ꓹ 消息的傳遞太慢了。

又不是無線電,可以即時傳送ꓹ 正因爲如此,嬴高打算讓消息再飛一會兒。

只有消息傳出去,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ꓹ 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對於這一點ꓹ 嬴高心知肚明。

特別是這是當世第一強國大秦的秦王軍令,自然會大風颳過ꓹ 引起無數的浪潮的。

……

嬴高在西北蟄伏ꓹ 藏身於深山之中,遙控局面,而這個時候咸陽的秦王政,提筆寫下了一紙戰書。

嬴政將銅管遞給頓弱,眼底深處掠過一抹精光,語氣之中帶着一絲玩味。

“頓弱派遣死士入匈奴龍城,將本王的這一紙帛書交給頭曼!”

“諾。”

點頭答應一聲ꓹ 頓弱轉身離去,對於秦王政的命令ꓹ 頓弱從來都不會打折扣。

望着頓弱離去ꓹ 嬴政眼底的光芒逐漸收斂ꓹ 他心裡清楚ꓹ 這一次是頓弱執掌黑冰臺的最後一次了。

等到這一戰結束,頓弱與姚賈也應該踏上征程了ꓹ 大秦東出的計劃也應該提上日程了。

正因爲如此ꓹ 嬴政ꓹ 甚至於大秦朝野上下,方纔對這一戰如此的在意。

畢竟這一戰的勝負ꓹ 關係太大,而且他們也不希望嬴高的軍旅生涯之上有污點。

大秦的象徵!

也是大秦儲君的不二人選,這樣的人族,自然需要偉光正。

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收斂人心,讓天下民心歸附。有時候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而嬴高在某一種程度上,已經成爲了大秦的榜樣。

策士,就應該發揮他們應該發揮的作用,而不是在咸陽執掌黑冰臺,擔任大秦客卿。

“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

長嘆一聲,嬴政眸子之中浮現一抹光彩,這一世的縱橫家傳人是誰,沒有人清楚。

有人懷疑是尉繚,也有人懷疑是其他人。

但是,嬴政心裡清楚,絕對不會是姚賈以及頓弱,在中原大地之上從事外交說客的人,分爲兩種,而且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名字。

其中一種,稱之爲縱橫家,又稱之爲鬼谷子。

雖一人之力,卻強於百萬之師。也是評論一人的作用可抵百家之說,可擋諸國。

在春秋戰國之世,張儀、蘇秦、龐涓、孫臏等突出的人物,攪動天下風雲,創造了輝煌。

傳聞之中,鬼谷子一生只下過一次山,只收過四個徒弟:龐涓、孫臏、蘇秦、張儀。

他們進山前都只是無名小卒,出山後個個大放異彩、名流千古。這四人運用鬼谷子傳授的兵法韜略和縱橫辯術在列國出將入相,呼風喚雨,左右了戰國亂世的政局。

先是龐涓下山,大施拳腳,幫助魏國傲視羣雄;不久孫臏出任齊國軍師,打得魏國灰頭土臉;接着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說服諸國合力,使強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最後張儀兩爲秦相,憑三寸不爛之舌戲弄天下諸侯,讓蘇秦功虧一簣……

嬴政身爲大秦君王,對於縱橫家的恐怖,自然是有所耳聞,也曾看過調集記載。

除此之外,另外一種便是一如姚賈,頓弱這一類,稱之爲策士。

策士便是善於運用長策計謀以及獻策遊說術的人,其實就是縱橫家,只不過縱橫家太過於厲害,世人爲了區分,將其稱之爲縱橫家,其他的稱之爲策士。

嬴政心裡清楚,在春秋戰國這一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又稱之爲士戰天下的時代。

士階層日益壯大,他們爲了所依附的階級與統治集團的利益,四處奔走爭鳴,以辨力爲雄。

各諸侯國在爭霸過程中認識到:國力、軍隊固然重要,政治攻勢與外交鬥爭也是爭霸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正是在這種社會形勢下士階層中一批又一批的遊說策士應運而生了。

尤其在商君變法之後,西方的秦國崛起,日益成爲山東六國的威脅。

六國企圖聯合抗秦,而秦國則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從而分化瓦解他們,這便形成了長達百年的合縱連橫鬥爭。

謀臣策士在這種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中大顯身手。

他們大多們有一定的政治主張,往往爲個人的功名利祿,朝秦暮楚,見風使舵。

但他們熟諳縱橫之術,憑藉機謀智慧、口才辭令,四處奔走遊說。

周旋於政治集團之間,爲諸侯徵城、掠地、殺人、滅國出奇謀劃妙策。

無題第148章 文化纔是立足之本!第22章 偉大的時代必有偉大的人第157章 萬事俱備,嬴高劍指河套!第446章 以帶罪之身,掌三軍主帥!第851章 夜郎自大!第975章 酒尚溫。第478章 縱橫家與策士!(第三章)第629章 僕從軍!第177章 河套屬秦,終章。第796章 以瀝青鋪路,水泥砂漿築堤,以鐵牢之。第1047章 先王,王上,請恕臣不忠!(第一更)第388章 傳令:讓蒙寥與司馬師合作,留下入秦楚墨齊墨中人。第1131章大秦儲君極度怕死!第12章 秦王政的驚訝!【求收藏,求推薦】第793章 大秦對於巴蜀的掌控極爲薄弱。第660章 敗軍之將,何以言勇!喪師之王,何以獨斷!(第三更)第381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066章 第一手,商賈與輿論。第69章 韓非第820章嬴將,我一定會在越安城中,設宴以待——!第515章 當商議成了生意!(第二更)第212章 嬴高的另外一面【第一更】第743章入臨淄宮, 嬴高的要求。第1075章 輿論飛起,華陽太后薨。第1078章兩位不應該給孤一個解釋麼?第890章本將的婚事,豈能由本將做主!(第三更)第932章 齊聚咸陽宮書房只爲一事第613章 我寧生,今日破烏孫!(第一更)第243章 暗中易主,嬴高直面李牧!第481章 在戎狄的土地上,鐵鷹銳士再一次拔刀!(第三更)第62章 天下第一雄關!【求收藏,求推薦】第22章 偉大的時代必有偉大的人第490章 我等必殺此僚報仇雪恨!(第二更)第956章若是宗室中人都是一羣廢物,這巍巍大秦,又將何去何從?第421章 以利誘之!第594章 大月氏的兇殘與喪心病狂!第900章 肩上扛着一個夏州,這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第834章 王翦教子!第379章 爲一人強壓一國(第二更,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第147章 大秦不僅要貫穿東西,還要打通南北。第291章 相比於老師與王叔,離兄差了太多。第4章 我要做咸陽王城最耀眼最明亮的少年第492章 政治與帝王權術不是一個概念!(補2)第887章大秦戰功的核算,以敵人的首級爲準——!第276章 我想要建立一個聖地。第286章 只有大秦強大了,才能兼併六國!【第二更】第81章 軟禁一郡之守!第774章以王族之血,染大秦之土!第502章 公子高已成龐然大物!(第一更)第344章 十五萬蟒雀軍,西海郡守尉尉常寺第772章輕描淡寫的背刺諸位公子一刀!第989章我們必須要從全局出發,不能只盯着中原。第66章 謀聖張良【求收藏,求推薦】第837章去找王上吧!第496 章 嬴高欲血火煉王離!(補3)第1128章 當世兩大名將的對視(第一更)第997章滅韓,當一戰而下,揚大秦之威!第1017章戰場之上,刀槍無眼,父王不會同意的!第845章 滇王想要臣服!第973章 他們註定在這一世黯淡無光。第1068章 李斯坐鎮咸陽,王綰啓程隴西北地。第262章 因爲本公子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秦國。第399章 楚墨離去,秦墨低頭!第346章 覬覦那一方佛土!(第一更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第145章 北境之上,你去!第216章 爲王者,噹一聲令下,舉國皆從。第345章 三雄會獵於日月山!第799章 龍門山第87章 新鮮出爐的三川郡守第453章本王倒要看看誰敢動我戎狄!第717章他要藉機,重揚齊墨之名!第754章傳令三軍,列陣東武城之外!第384 章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第二更)第1052章 大秦重臣的欣喜第751章 武安君,老夫願前往咸陽講學!第629章 僕從軍!第240章 嬴高提前出手!【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第155章 秦人斷江,嬴高的憤怒。第303章 我們蒙氏歷來只忠誠於秦王!第33章 一生的榜樣!【求收藏,求推薦!】第531章 怒火中燒的五部衆!(第一更)第920章 嬴政的讚譽,嬴高上交兵符。第327章 青羌與戎狄!(第一更求訂閱,求收藏,求推薦)第1017章戰場之上,刀槍無眼,父王不會同意的!第125章 嬴高之策,秦王政的沉默!(第二更)第901章 嘴裡說着有傷天和,背地裡舉國皆滅!(第一更求推薦,求訂閱)第11章 嫪毐案,森森秦法!【求收藏,求推薦】第449章 嬴將入藍田,范增嘆秦軍!第850章 此去,嬴字王旗必將與日月爭輝!第673章 本將便常勝無敵。(第一更)第626章這裡曾是先祖之地,只不過後輩子孫不宵!!(第一更)第445章儒家士子不可能歸心大秦!第832章 咸陽宮中羣臣心思各異!第229章 李牧之見!【1】第875章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第一章)第170章 號曰:斬龍!第242章 恆乾進退兩難!第57章 王虎【求收藏,求推薦】第1068章 李斯坐鎮咸陽,王綰啓程隴西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