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之上,都是多水患發生,最著名的便是大禹治水的故事,由此可見一斑。

正是因爲如此,在中原大地之上,對於抗旱,並沒有受到重視,這也導致諸國對於抗洪有一定的經驗。

但是對於抗旱,卻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着,屍橫遍野。

……

中原大地之上多水,從上古時期超市如此,哪怕是持續到戰國之世,華夏大地的氣候山水格局,仍然是溼熱多雨,河流大川縱橫。

在這樣的農耕時代,水患纔是心腹大患,這也是李冰都江堰,鄭國渠,大禹治水等一系列治水的開始。

而且不管是武安君白起,亦或者兵仙韓信,都善用水。

這只是因爲時代特殊,在這個時代,水系發達,遠非後世可以比擬。後人就算是想要效仿,也做不到。

這便是同樣佔據漢中巴蜀,漢高祖劉邦最後還定三秦,成就帝業,而劉備只能偏安一方的原因。

除了兵仙韓信之外,最大的原因便是漢水。

戰國之時,大川巨澤浩洋不息,水患頻繁發生,耕耘漁獵的人隨時都有滅頂之災,以至於有了看天吃飯。

正因爲如此,但凡是大水周邊便是人煙稀少,長久發展下去形成了蠻荒山林。

嬴高記憶深處的些許涌出,在咸陽宮之中,念頭不斷。

他心裡清楚,在人口稀少的農耕時代,水太多是沒有益處的。

就像是南方的楚國,大澤連天江川縱橫,僅僅一個雲夢澤,便是浩蕩無盡。

特別是在吞併吳越,楚國幾乎一統南方,佔據了半個華夏大地。

然而,楚國雖大,富庶根基之地卻只在江淮之間,國力反倒不如中原大國。便是因爲水患嚴重,以至於富饒之地逐漸荒涼。

心中念頭閃爍,嬴高站起身來,走到側殿的大秦地圖之上,道:“父王,關中平原、隴西山地、河西高原、巴蜀兩郡、漢水南郡、河東河內,這便是我大秦的國土大致劃分”

“都江堰建成之後,蜀郡徹底成爲天然糧倉,水患算是徹底消失,成爲了大秦雄立於世的資本。”

嬴高手中的長劍劃過一些區域,對着秦王政一字一頓,道:“在關中大地之上,素有九水十八池,東西八百里之說。”

“渭水、涇水、灃水、洛水、灞水、滻水、滈水、潏水、澇水九水縱橫關中,經流各縣。”

“牛首池、西陂池、鶴池、盤池、冰池、滈池、蘭池、初池、糜池、蒯池、郎池、積草池、當路池、洪陂池、東陂池、葦埔、美陂、樵獲池十八池星羅棋佈。”

“在這裡,曾經誕生了以農業起家,最後席捲天下的周人,也造就了我們秦人,但是,父王在關中一直以來,都有兩大麻煩,以至於我大秦不能富饒甲天下。”

聞言,秦王政目光閃爍了一下,道:“白毛鹼灘與近水旱田,這是商君也未曾解決的難題。”

對於秦王政的話,嬴高不置可否,笑了笑,道:“那是因爲孝公英年早逝,商君失去了最強大的支持,要不然這一問題早已經得到了解決。”

“在昭襄王時期,丞相蔡澤提出:渭北臨水旱田計四萬餘頃,白毛鹼灘兩萬餘頃。該當引涇出山,居高臨下南灌關中,解旱情,排鹽鹼。”

“父王,引涇工程,可以說是自從商君之時,大秦朝廷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只不過由於許多的現實問題,拖延至今。”

“如今經過文信侯統籌,鄭國,李斯等人,再加上二十萬民夫,纔有了今日的規模,一旦遣散將會功虧一簣。”

……

嬴高心裡清楚,有時候一件事情就是如此,一旦放棄,想要再拾起來,不僅勞心勞力,也將更加艱難。

所以,他纔會勸諫秦王政,不能因爲一時的困難而毀了大秦百年根基。

……

沉默了片刻,秦王政轉過身來,望着嬴高,道:“引涇工程關係重大,而且我大秦局勢危機,以你之見有多少可行性?”

“父王,文信侯雖然人品不怎麼樣,但是不可否認他的眼光還是不錯的,既然他選擇了鄭國,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而且對於河渠丞李斯,父王也見過了,足以說明這個鄭國才華不俗,一旦引涇工程結束,將會和都江堰相提並論。”

……

嬴高不斷在心中組織語言,他可是清楚,在這一場大旱之後,將會到達一場真正動搖大秦根基的禍事。

那是秦王政一生之中,爲數不多的詬病,所以嬴高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

他心裡清楚,秦王政的性格太過強勢,而且事情又沒有發生,此時此刻,嬴高除了旁敲側擊之外,也無計可施。

“嗯。”

點了點頭,秦王政作爲一國之君,自然清楚嬴高所言的嚴重性,一旦引涇工程結束,對於大秦將會是巨大的助力。

“如今大旱席捲天下,除了三川郡之中,其餘各大郡縣都影響極大,而且由於吸引百姓入秦的政策。”

“現階段已經有十數萬百姓不斷涌入大秦各地,除了三川郡之外,糧谷必將會成爲缺貨。”

“對於此事,你有什麼想法?”

這個時候,秦王政心下已經有了決定,但是看到嬴高,他還是想試探一下,這麼久了,依舊是沒有探到嬴高的底。

秦王政想要清楚,嬴高的能耐。

聞言,嬴高神色肅然,幾乎在秦王政開口的瞬間,他就察覺到了秦王政的選擇:“事到如今,只好出兵了!”

……

對於此事,嬴高不是沒有別的解決辦法,只不過,肯定沒有戰爭來的快捷,來的振奮人心。

第831章這一戰,本將親自領軍,馬踏且蘭!第607章 滾肉刀黑柳。(第三更)第1042章 兵不血刃下陽城,嬴高誓殺韓非。第1015章一來,以全你忠義之名,二來,讓六國兵將聚集。第844章離囚,下令舉國的祭司集結,傳令聯軍朝着國都推進!第944章 江湖不過是藏污納垢之所!第473章 底牌不斷,才能傲立於疆場之上。(第二更)第552章 橫推一百里,止步焉支山(第四更)第904章 扶南國滅,浩蕩長龍向北歸!(第一更,求推薦求訂閱求月票)第779章 二十年後,這方天下將迎來一個盛世!第1074章 國策不可變,但孤可以無償借貸。(第一更)第709章狗急了跳牆!第26章 長陽街晨市,大秦版清湯羊肉!第130章, 天下能與王上爭雄者,只有三公子!第579章 這個天下最多謀善斷的人。(第四更)第1073章歷史上,讓一個王朝倒臺的往往都是活不下去的庶民。第448章 寂靜的殺戮!第341章 本將欲築城赤水,立河源郡!第377章 意圖整合大秦樓船士!第210章 商羊其人,野心勃勃。【第二更】第135章 大秦正在一點一滴的改變!第825章 拔劍四顧,天下歸服!第1096章 兵分三路,一舉滅趙。第1060章 隴西,北地地龍翻身,嬴高的應對之策。第996章因爲他們都清楚,這樣的人一人抵得上千軍萬馬!第706章 歷來合縱長都下場悽慘!第491章 天下風雲起,公子高自巍然不動!(第三更求月票,求訂閱)第383章 別人的孫子都能死,爲何我王翦的孫子不能死?第882章我哀牢,寧願站着死,也絕不跪着生!第294章 天下師,只能是父王!第650章 你姓溫,要給當哥的幫忙!(第二更)第639章稟大王,臣也想擊潰大秦儲王,光復大月氏!(2)第375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276章 我想要建立一個聖地。第228章 三地開戰,兩路奔襲,太過於孤注一擲了!【2】第840章 求賢,在大秦只有父王可以做!第990章 嬴政想要不是半座天下!第799章 龍門山第272章 選址!(第二更)第1021章如果時間倒流,我們的緣分止於遇見就好。第429章我願:大秦的領土之上,永不日落!【第一更】第984章一個人升遷,是要看運氣的。第228章 三地開戰,兩路奔襲,太過於孤注一擲了!【2】第973章 他們註定在這一世黯淡無光。第238章 何爲名將?這便是!【第二更】第866章 前世今生,嬴高都相信愛情,卻不相信他能遇見。(第二更)第1100章 臣道的極致,也是危險的頂點。(第二更)第143章 生於皇室,往往便是身不由己。第286章 只有大秦強大了,才能兼併六國!【第二更】第31章 嬴高的誅心之言【求收藏,求推薦!】第680章築城姑臧,以關中填涼州!(第二更)第37章 一口鍋從天而降【求收藏,求推薦】第865章 操控軍心不過一念之間。(第一更)第417章 向天下商賈借錢!第547章 七日連續大戰,早已人困馬乏。(第一更)第103章 建一所學校,給大秦一個未來。第188章 大田令,少上造。第139章 一場血雨腥風籠罩在大秦上空。第914章 一石數鳥第574章 以親子鑄劍,意在滌盪中原!(第四更求推薦,求月票,求訂閱)第521章 老師,馳道肯定賺錢!(第一更)第945章 兒臣請父王,修改金布律!第158章 軺車之上,少年算計了一切。第252章 大秦有此絕代將星,是大秦的福氣!【第一更】第696章 王翦的決定第994章我大秦,從來不缺能征善戰之士,但也需要更多成長起來的武將。第380章 它,諸子百家豈能例外!第1章 公子高第627章用一句話來說,那便是讓消息飛一會兒!(第二更)第756章 那七十萬大軍能否一戰滅趙?第977章 韓王的失落,張良一剎那的激動!第310章 不知公子,如何用我范增?(第三更)第383章 王翦的提醒!(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求訂閱,求月票)第949章 現在朝廷沒有選擇的餘地,但是十年後朝廷會有!第205章 建立蒙學,讓這大世昌盛。第1004章恭喜嬴將,不,應該要稱呼太子了!第607章 滾肉刀黑柳。(第三更)第953章這一次出使,便是極好的鍛鍊武安君其他方面的機會第221章 兩個人越走越遠!第111章 兒臣也反對!第27章 大秦未來的二代們【求收藏,求推薦】第1108章 廉頗老矣,孤正當少年!(第三更)第173章 蒙恬首勝第74章 入洛陽,靜候來人!第552章 橫推一百里,止步焉支山(第四更)第403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864章 本將親自去處理。(第三更)第521章 老師,馳道肯定賺錢!(第一更)第388章 傳令:讓蒙寥與司馬師合作,留下入秦楚墨齊墨中人。第631章消息傳來,大月氏王氣吐血了!(第三更)第139章 一場血雨腥風籠罩在大秦上空。第399章 楚墨離去,秦墨低頭!第92章 商君之法:大仁不仁。第28章 三個問題,直擊呂不韋心臟【求收藏,求推薦】第307章 新府落成,籌謀蔗糖。(求推薦,求收藏,求訂閱,求月票)第1801章 我從盛世而來,自是知曉盛世模樣。第529章 死中覓活纔是冒頓唯一的機會!(第二更)第391章 竊取天下文運,爲大秦強續五百載!第684章 書房之中父子夜談!(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