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節 動員(2)

隨着劉進一聲令下,城樓下列隊的民兵,開始行動了起來。

整支隊伍,迅速的列成五個隊列,排着漢軍最標準的行軍隊形,漸次出發,踏上了遠行之旅。

按照計劃,他們將穿越大半個新豐,抵達渭河河畔,然後折返新豐縣城,在城樓下接受長孫殿下的檢閱。

這也是自戰國以來,民兵演練的主要內容。

數百年的經驗、教訓與無數人智慧的結晶。

看着這些民兵遠去,張越忽然想起了,自己在石渠閣裡看過的《六韜》和《孫臏兵法》。

嘴角微微的翹起來。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戰國時代,兵家的大能,就已經在撰寫類似近代的步兵、騎兵操典了。

六韜的《均兵》講兵力配屬,《軍用》講多兵種合成作戰,《林戰》講野戰和特殊地形作戰部署,《疾戰》講遭遇戰。

而除了對戰術的闡述,各篇之間,都有着訓練規範要求和隊列規範以及戰時條例。

最誇張的,則是《孫臏兵法》的《篡兵篇》,着重講的就是選兵。

而《六韜》則專門分了數個大章節,來詳細闡述練兵規範、戰術條例以及編制組織原則。

這也就難怪,當代的軍功貴族們,將這些兵書當成禁臠,輕易不讓外人閱讀。

不過……

到了張越手裡,他毫不客氣,毫不猶豫的將這些鉅著的精華部分,加以簡練,然後用通俗語言寫進了《操典大綱》。

而《孫臏兵法》《六韜》這樣的兵家鉅著,現在,新豐各鄉的鄉官邑里都可以借閱到。

作爲穿越者,張越無比清楚:知識,只有傳播開來,纔有力量。

被封鎖和禁錮的知識,再牛逼,也不可能對世界產生任何作用。

就像現在,知識開始傳播,被更多人知道。

於是,連新豐這樣的小縣,也可以組織起媲美邊郡的民兵演練,能玩的了烽火逐塞。

………………………………

在劉進下令後,大約半個時辰。

臨渭鄉的遊徼楊可便得到了命令。

於是,楊可便帶着集結在鄉官邑前的民兵隊伍,便分成八個隊列,有序出發。

臨渭鄉民兵,此番接到的預演,乃是模擬驪鄉遭受盜匪侵擾,臨渭鄉民兵緊急集合,前往支援,在完成任務後,回到新豐縣城,接受長孫殿下校閱。

臨渭鄉的民兵,訓練有素,在整個新豐三鄉一城裡,除了枌榆社外,無人能及。

此刻,道路上,八支隊伍,井然有序,次第交替掩護前進,頗有章法。

各部民兵,更是分爲多個兵種。

有走在前後披甲持盾的甲盾兵,也有拿着弓弩,帶着箭矢,走在中間弓弩手,更有着拿着長戟,散在左右的長戟兵。

甚至,還有一些帶着工具的工匠,混雜在隊伍裡。

這些都是前任臨渭鄉的薔夫兼遊徼,同時也是楊可的前上司兼師兄王吉主政臨渭時留下的遺產。

“甲士萬人,強弩六千,戟盾二千,矛盾二千。修正攻具,砥礪兵器巧手三百人。此舉兵軍用之大數也!”楊可望着整個隊伍,由衷的感慨道:“太公練兵之法,王兄用之,毫無生澀,吾不如也!”

不過,跟着王吉鍛鍊了大半年,楊可也磨礪了出來了。

上個月,他回太學,與師兄弟們敘舊。

結果……

原本無論才學還是見識,都遠勝於他的幾位師兄,在他眼中,忽然變得笨拙與呆板起來。

便是那些曾經被視爲偶像的博士先生們,在他看來,也一下子褪去了光環。

不止是感覺如此,實際也是如此。

在太學,他將自己在這臨渭做事的心得,結合《春秋》之義,侃侃而談。

聽得過去的師長和師兄們,都是若有所思。

便連董師,也難得的誇獎了自己,說‘楊生爲我太學棟樑也!’。

但其實……

楊可知道,自己在新豐,算不得什麼人物。

不過是事情做多了,書也看的夠多。

曾經埋首隻讀《春秋》,如今卻涉獵了兵家、法家、黃老、陰陽,更讀了許多的數學、歷史、地理之作。

也看到了民間疾苦,知道了農民艱難,心裡有所觸動。

於是,說話做事,便有了底氣。

舉例舉義,都有了背景。

自己更是有了屬於自己的見解與認知。

不再空泛而談,不再人云亦云,也不再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心裡想着這些,楊可便擡頭望向前方:“明年太學又將有二十餘位師兄弟,將來新豐實習……”

“吾得努力了,不可落於人後!”

太學的師兄弟們的才華、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他們一來,競爭就又會激烈起來。

能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關係未來的成就。

像是如今,在新豐頗有名聲的貢禹、王吉、曾勝、楊望之等人。

據說連天子也聽說了他們的名字。

在民間和輿論的風評,也都是非常不錯。

於是,一下子便少奮鬥了至少二十年。

拉平與那些勳貴列侯子弟的差距,有了未來出將入相的資格!

…………………………………………

楊可心中在盤算着自己的得失時。

散開的隊列裡,徐大拿着長戟,走在第一排。

他也在想着自己的盤算。

作爲農夫之子,徐大過去一直懵懵懂懂,只知道耕地除草,並沒有人生抱負和理想。

直到,他開始被鄉里的官吏,拉去鄉官邑接受訓練。

第一次接觸長戟、弓弩。

他便被深深震撼,感覺到了來自靈魂的戰慄。

“大丈夫,當提刀萬里,建功立業!”心中想着教官們曾經說過的話,徐大便拿緊了長戟,昂首向前。

遠方的道路旁,一句句讚歎,傳入耳中。

“好丈夫,真個威武!不愧是臨渭鄉的丈夫!”

更有着鄉里的小娘們的竊竊私語聲。

“要是能嫁這樣的威武丈夫便好了……”

徐大循聲看過去,見到了鄉里有名的士紳之家王氏的幾個小娘,也都站在路邊,一雙雙大眼睛水靈靈的盯着自己,他不由得擡高了頭,將手裡的長戟拿的更穩。

這一刻,徐大感覺自己彷彿是家裡養的那隻大公雞一樣。

在拼命的張開雞冠,露出鮮紅漂亮的冠頭,向着鄰居家的那隻母雞炫耀、求歡。

咯咯咯……喔喔喔……

心中甚至還響起了大公雞追逐母雞的叫聲。

徐大感覺自己的耳朵,紅了起來,很燙很燙,心中非常害羞。

“俺要是能選入保安曲,便讓阿父去王家提親……”徐大想着:“不知道王家會不會同意?”

眼角的餘光,瞥着那幾個小娘的模樣。

鵝黃色的襦裙,白白的皮膚,還有鼓脹脹的胸脯,小小的嘴,因爲寒冷而微微發紅的臉蛋……

這一刻,徐大感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奮鬥目標。

“俺定要入選保安曲!”

他舉着長戟,大步向前。

與此同時,隊列之中,不知道是誰,唱起來關中傳唱無數年的古老歌謠:“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幹臣……”

很快便成爲大合唱。

徐大也挺起胸膛,加入其中:“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歌聲悠揚,聲聞數十里。

一路高唱着戰歌,四百餘人沿着馳道,列隊向前,很快便走到了臨渭鄉的鄉界。

迎面,開來一支隊伍。

數百人的陣列,同樣嚴整有序。

而且……

比起臨渭鄉的民兵,這些人更多了些殺氣和不可一世的氣勢。

遠遠的,他們的歌聲也傳了過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歌聲蒼茫,雄壯而威武。

透着層層殺機,流露着自身的驕傲。

徐大被這歌聲震得腳下的步履,都有些鬆弛了。

…………………………

“枌榆社?”楊可騎着馬,走在前面,聽到歌聲,眉頭一皺。

在關中地界,敢唱這首秦代戰歌,而不怕被人穿小鞋的,也就是枌榆社的人了。

誰叫,枌榆社是帝鄉呢?

高帝的子弟兵們,便是唱‘大秦萬年’,也沒人能說什麼。

遠方,枌榆社的隊列,正面走來。

當前的長戟,舉得如林一般茂密。

齊聲的歌唱,傳入耳中。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一面旗幟,在雪地迎風而來。

其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大字,映入耳中。

楊可臉色一變,當即揮手,大聲下令:“臨渭丈夫今何在?安可叫那枌榆社匹夫搶了威風?”

便大聲唱道:“四夷既護,諸夏康兮!國家康寧,樂無央兮!”

冠軍景恆侯霍去病當年跨過弓盧水時所做的戰歌,頓時響了起來。

臨渭鄉的民兵們,見到楊可高歌,不由得士氣大振,紛紛高唱起來:“載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來臻,鳳凰翔兮!”

於是,兩支隊伍,在馳道上,一邊飆歌,一邊交錯而過。

彼此都是瞪着眼睛,舉着兵器,咬緊了牙關,誰也不服誰。

貢禹騎在馬上,看着從自己眼前而過的臨渭鄉民兵,嘴角微微一笑:“王兄調教的好丈夫,果然不凡!”

第五章 神奇的空間(2)第四百五十節 悲劇的李禹(1)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五百零九節 諸夏(1)第四百六十節 任務 【當爹了~】第四百九十九節 吃貨的狂想第兩百九十節 大boss要來了!第四十章 曾經的屈辱第兩百零七節 學潮(1)第五百八十節 嚇尿了第四百五十六節 心軟的天子第三百三十九節 三世發展理論(1)第一百三十三章 雷霆雨露第八百九十五節 都是戲精(2)第三百九十五節 勃勃野心第七百三十九節 請殿下爲天下犧牲第八百一十二節 決定第七百五十八節 官商(3)第四百九十一節 佈置工作第七百八十六節 誘之以利(2)第六百一十三節 面聖【補更1/4】第三百一十八節 新生(1)第三十六章 來自網遊的經驗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將趙破奴!第三百三十四節 餘波(2)第三百五十三節 長樂宮宴(4)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節 天下誰屬(3)第五百四十七節 蚩尤之怒(2)第八百八十五節 後宮救國是正道第七十六章 暗殺第七百二十五節 悔不當初第八百八十二節 天子之怒第四百九十一節 佈置工作第三十二章 共享書籍第五百三十二節 高山仰止第兩百零四章 鉤弋夫人(1)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第四百六十六節 祖傳絕技——反覆橫跳第三百八十一節 空間的新變化第七百四十九節 醫扁鵲的遺產第七百一十五節 劣根性第一百二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一百八十章 塞私貨第兩百三十九節 江充之死(2)第二十六章 變異玉果第兩百一十七節 張蚩尤第三百九十六節 嬰兒保衛戰(1)第八百六十九節 十面埋伏(1)第三百六十三節 儒墨合一第三百三十七節 君前對奏(1)第兩百五十七節 開源(2)第四百三十六節 鄉黨子弟第一百七十七章 部署(2)第八百一十一節 權衡第八十章 面聖(1)第六百二十五節 匈奴的決斷(2)第四百七十五節 不堪一擊(2)第三百六十六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3)第一百六十七章 臣服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第兩百七十四節 李廣利來訪(1)第八百二十七節 組建班底(2)第一百八十四章 匯合(1)第兩百五十二節 烏合之衆【萌主加更1/3】第三百八十二節 劉進的感激第兩百零七節 學潮(1)第八十一章 面聖(2)第八百四十七節 別離(2)第四百零八節 對策(3)第四百零四節 公孫賀之死第八百三十二節 選才(2)第兩百一十四節 招商引資(1)第七十二章 風雲(1)第一百零九章 地圖(1)第六百一十節 計謀不敵神通第一百一十六章 利誘(2)第四百六十五節 迎戰(4)第七百二十五節 悔不當初第七百五十八節 官商(3)第一百八十七章 官僚(2)第三百八十八節 助攻第七百一十四節 對烏孫的定位第八百七十七節 鎮壓(3)第兩百一十二節 富足 (2)第六百二十二節 種子第四百六十一節 吩咐第三百九十九節 新的威脅第五百六十七節 白手套第六十七章 仇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齊齊(2)第七百一十九節 諸子齊聚(4)第一百六十七章 臣服第一百一十七章 利誘(3)第八百一十五節 愧疚的衛皇后第七百七十六節 湟河都尉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兩百八十九節 毛詩南來第八百六十八節 強勢(5)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學閥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