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節 變天(1)

“臣等謹奉詔!”羣臣如蒙大赦般,趕忙俯首再拜。

天子聽着,微微點頭,然後就揭過此事。

萬年之事,到這裡也算有了個結尾了。

畢竟,這大朝議這麼隆重的場合,揪着萬年的事情不放,其實他也沒辦法下臺。

所以,他看向殿中一側,問道:“太常卿何在?”

“臣太常丘成恭聞聖命!”太常卿商丘成出列持芴拜道。

“今日大朝議,卿爲總責,糾察禮儀,彈劾不軌!”天子輕聲吩咐。

“臣謹奉詔!”商丘成立刻匍匐在拜。

然後,他就從懷中取出一份奏疏,念道:“啓奏陛下,臣太常丘成,受命總責殿中禮儀,彈劾不軌,陛下降此大任,臣誠惶誠恐,頓首再拜,昧死以奏陛下:今日朝會,受命之臣,計三百二十五人,其中,宗室諸侯在京四十八位,已到四十七位,除寧安候德年老,陛下特賜不朝外,餘者皆到,分別是……”

“而列侯功臣,在京五十九人,除隨候雲等三人,陛下詔免,可不上朝,餘者五十六人皆至,分別是……”

“外戚恩澤勳臣,在京三十二人,皆至!其名如下……”

“九卿有司,兩千石以上,百二十一人,皆至!其名如下……”

“郡國入京述職兩千石,十八人,皆至!其名如下……”

“此外還有鹽鐵均輸署,郡國受命鐵官、鹽官及均輸官……”

“典屬國屬國都尉……”

“總計三百二十五人,伏請陛下御覽!”

商丘成說完,羣臣立刻恭身拜道:“臣等躬聞聖訓!”

此刻,大漢帝國的統治集團,幾乎雲集在此。

官職最低的,鹽鐵均輸署的鹽官、鐵官和均輸官,也是秩六百石,掌握一州一郡商品供應大權。

天子微微撥開琉珠,掃視了全場一番。

在秦代的時候,秦始皇一統六國,於是,天下分爲三十六郡。

至漢,高帝開天下,增二十六,是爲六十二郡。

太宗和先帝,各增六郡。

這個國家,傳到他手裡時,天下爲七十四郡國。

而今天呢?

天下郡國已經增至一百零二郡!

疆土,足足擴大了一倍還要多!

帝國南至日南,北至居延,西訖鍵爲,東至朝鮮。

真可謂是‘四海之中,六合之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除了北方的匈奴,歸宿漠北,卡着帝國的西進之路外,整個世界,已經沒有能阻擋大漢帝國前腳步伐的力量了。

可國家越大,力量就越分散。

西南、朝鮮,還算安穩。

這北邊的羌人、匈奴人,南邊的百越生番,都在搞事。

帝國顧此失彼,被消耗嚴重。

他也六十有三了。

真的是老了!

雖然不願意服老,但也不得不承認,精力日益衰退。

雖然近來,講究養生,身體大爲好轉,精神狀態也比去年要好了。

但,總歸比不上壯年之時。

輕輕嘆了口氣,天子擺手道:“傳朕詔命,宣太子、皇長孫進,入殿聽事!”

此話一出,全場震驚。

特別是那些郡國入京述職的官員,更是眼珠子都瞪了出來。

太子入殿旁聽,這是當今天子冊立太子之後就有的傳統。

但這長孫入殿聽事是什麼鬼?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知道,要變天了!

所謂‘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中國自古講究名正言順。

特別是國家,尤其是皇室,名正言順真的很重要!

長孫入殿聽事,幾乎就等於告訴天下——其實,朕也並不一定真的要讓太子即位。

這幾乎是核彈一樣的訊息!

很多人甚至恍恍惚惚,沒有從中回神過來。

而九卿們,卻都是一副‘這一天終於來了’的表情。

李禹一案後,每一個人都有這個心理準備了。

畢竟,漢家建太子的法理和依據都是源於‘豫建太子,所以安宗廟’。

故而,宗廟重於君!

祖宗神靈和社稷安定,比天子要重要得多!

對漢季大臣和士大夫們來說,忠君雖然是很重要的。

但還有比忠君更重要的事情——忠於社稷,忠於宗廟!

特別是公羊思潮興盛後,這個理念就已經被渲染的舉世皆知。

公羊學派的主張,是源於歷史的種種悲劇。

爲了避免楚靈王、秦武王以及齊靈公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遺禍天下。

故而,從董仲舒開始,就開始借太宗立先帝故事和高帝立惠帝故事,這一正一反兩個典型來宣揚‘宗廟重於君’的理念。

而這無疑,踏出了很關鍵的一步。

化家爲國,化家天下爲天下人之天下!

而且,這個主張,可比公羊學派的激進派,從呂不韋那裡抄來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更容易被世人和統治者接受。

畢竟,漢家歷代天子,皆是自詡‘以孝治天下’。

而最大的孝順,當然是宗廟安寧,列祖列宗,有血食可享。

而當朝太子劉據,很不幸,因爲李禹一案,被士大夫們懷疑了。

有很多人私底下議論說:“太子連身邊的近臣,也不能掌握,翌日登臨大寶,怕是非社稷之福啊!”

而朝堂卻沒有對此作出過任何反應。

天子,甚至都沒有下詔嘉勉太子,以慰其心。

所以,九卿其實已經都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天了。

只是,大家沒有料到,這一天居然來的這麼早!

太子和長孫一起上殿聽事?

這不就是告訴全世界——當今天子有意冊立太孫?

從皇長孫到皇太孫,看似只是一字之差,但實則地位有天壤之別。

前者,只是長孫而已,未來能不能即位,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而後者,板上釘釘,確認可以即位。

哪怕太子未來登基,想要另立太子,也是做不到的。

原因很簡單,此乃當今天子冊立的。

能廢的,也只有當今天子!

太子哪怕升格爲天子,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甚至連想都不能想。

因爲,只要想了,就是不孝!

不孝之君,乃是昏君。

昏君就是夏桀商紂周厲,對諸夏民族來說,假如在位天子被確認是又一個夏桀商紂周厲,那麼……

參考一下尚書的先王之訓,仔細想想詩經的王者之歌,再看看春秋之上記述的慘痛歷史。

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知道,應當弔民伐罪!

不然,未來春秋之上,自己的名字,就要被萬世唾棄和鞭笞!

第一百一十四章 法家永不爲奴(2)第八百一十八節 技術人生(2)第三百三十九節 三世發展理論(1)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兩百八十八節 工商署後記(1)第兩百六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六百二十一節 軍事大家張子重第八百七十八節 風起雲涌第四百三十六節 鄉黨子弟第四百三十四節 競賽第三十四章 有朋自遠方來(2)第六百八十九節 喝熱水運動(2)第七百七十二節 戰略第八百八十二節 天子之怒第六百六十六節 超級工程(1)第四百五十九節 韓說的應對第八百七十八節 風起雲涌第五百七十三節 天子的態度第七百零一節 入我甕中(2)第五百六十一節 都閃開!別攔着我裝X!第一百四十章 賞賜第七百三十二節 技術壁壘的狂想第兩百一十七節 張蚩尤第三百一十五節 ‘正義’無敵?(1)第兩百五十四節 豈曰無衣第兩百四十九節 開疆拓土漁政局第七百八十二節 惟賢惟德 能服於人(2)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四百七十五節 不堪一擊(2)第一百八十一章 豪強、商賈(1)第五十六章 牛皮糖第七百七十四節 人人都愛張子重第四百九十節 疫情(3)第八百一十六節 糾結的韓說第八百三十九節 浪潮(2)第四百零二節 新豐產業園(1)第八百二十五節 香餑餑第八百二十八節 書呆子外戚第五百八十八節 橫掃宵小(2)第七百四十八節 扼住命運咽喉的女人(2)第五百八十四節 小人(2/3)第四百一十九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3)第七百四十一節 膨脹的長孫第三百一十節 碾壓(2)第八百三十二節 選才(2)第四百節 富商雲集第五百六十三節 吉祥物第四百四十二節 恐怖的少府(3)第一百九十章 先王之制(1)第九十二章 建立班底(1)第四百四十二節 恐怖的少府(3)第七百五十八節 官商(3)第七百五十二節 說服第六百八十三節 貿易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奸佞第六百六十三節 張布斯(3)第兩百四十五節 反應(2)第一百七十三章 鄉校(1)第六百一十節 矯詔第三百零二節 煽風點火(1)第一百零二章 桑弘羊(1)第六十三章 崩塌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安世(1)第十四章 夫復何求第四百四十五節 掀桌子(1)第四十八章 氪金(1)第五百六十九節 貿易(2)第五百八十六節 大漢禁軍(2000月票加更)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2)第五百二十四節 開導(1)第五百五十五節 巫蠱之禍?(2)第七百二十三節 五銖錢最高!第三百二十二節 延年公子(1)第兩百三十節 公務員考試(1)第四百三十四節 競賽第七百九十五節 節操喪失第一百九十六章 劉進的野望第十四章 夫復何求第三百二十五節 學閥之路從今起第六百四十三節 定策(3)第六十六章 仇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齊齊(1)第四百八十二節 大漢帝姬第一百七十六章 部署(1)第七百三十二節 技術壁壘的狂想第八十二章 面聖(3)第五十一章 首富之子第一章 穿越第兩百三十三節 博弈(1)第五百九十節 橫掃宵小(4)第三百七十節 重賞第兩百九十八節 爾虞我詐(1)第三百九十一節 明悟第八百一十節 風暴(2)第四百四十四節 廣陵王(2)第七百三十七節 民兵第三百一十七節 富民第八百四十二節 領袖(2)第八百四十二節 領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