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節 烏孫來使(2)

只是……

烏孫人爲什麼來的這麼神神秘秘?

要知道,在過去,烏孫來使,每次來漢,都恨不得敲鑼打鼓,讓全世界都知道——俺們烏孫人又去漢朝拉!

烏孫人通過這種方法,向匈奴施壓,以達到逼迫匈奴對其擴張讓步的目的。

在事實上來說,烏孫國內的親匈奴力量,比親漢力量,其實更加強大。

烏孫國內特殊的政治環境,也使得哪怕現任昆莫翁歸靡是有史以來最極端的親漢分子,卻也終究改變不了這個局面。

是故,漢與烏孫之間的聯盟,到目前爲止,只是理論上存在。

烏孫人可以爲漢出兵,彈壓一下大宛,也可以爲漢朝盟友的利益,而發兵康居,教一教康居蠻子做人。

但,烏孫從來沒有在正面派兵與漢軍協同對匈奴作戰。

天漢二年的時候,也只是派了一支大約兩千人的騎兵,從側翼保護了漢軍的糧道。

就這還是在翁歸靡的強烈要求下,烏孫軍隊象徵性做出來的舉動。

不然,來的就不該只是兩千騎兵,應該是兩萬騎兵!

所以,張越看着張安世,輕聲問道:“兄長,這烏孫使者什麼來頭?”

張安世看着張越,嘆道:“賢弟真不愧是西域通!”

他低聲道:“賢弟自己知道就行,絕不要外泄……”

張越點點頭,道:“兄長請放心,事涉軍國,愚弟有分寸!”

張安世這才壓低了聲音,對張越道:“烏孫正使乃是烏孫小昆莫!”

石破天驚!

張越也不由得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看着張安世,有些不敢確信的問道:“烏孫小昆莫?”

張安世點點頭,意味深長的道:“正是因此,天子才如此重視,命賢弟相迎啊!”

張越卻是難掩內心的震撼。

烏孫小昆莫,名曰泥靡,他是烏孫現任昆莫翁歸靡的侄子。

同時,也是烏孫開國君王獵驕靡的嫡曾孫。

是烏孫王國的法定繼承人。

不止如此,這位小昆莫還是一個實權大貴族!

當初,其父軍須靡將死,這位小昆莫還不滿八歲。

出於穩定國家的考慮,軍須靡召回了自己的堂弟翁歸靡,讓他即位。

但是,軍須靡要求翁歸靡發誓,自己死後必須傳位泥靡。

翁歸靡照做了。

於是,這位鐵桿的親漢派,得以登基,成爲烏孫昆莫。

然而,因爲歷史的緣故,這位昆莫其實根本控制不了烏孫。

他能控制的,只有忠於他的軍隊以及地盤,加上一座烏孫王都赤谷城。

除了這些地方,其他烏孫領土和勢力,他根本插不進手。

就像軍須靡活着的時候,根本控制不了翁歸靡一樣。

之所以如此,和烏孫的傳統以及開國君王獵驕靡分不開干係。

以烏孫人的傳統,叫做兄終弟及與幼子繼承父親財產。

當初,獵驕靡因爲太能活了。

所以,當他老朽將死時,他的兒子們也白髮蒼蒼了。

甚至,連他立的太子,也被熬死了!

太子臨終時,曾流着眼淚哀求獵驕靡:必令岑陬爲昆莫!

他甚至瞪着眼睛,死都不肯嚥氣,直到獵驕靡點頭,才閉目安息。

而岑陬就是這位太子的長子,也就是後來的烏孫昆莫軍須靡。

但這激怒了烏孫國內的另外一個強力人物,翁歸靡的父親大祿!

大祿脾氣暴躁的很。

聞訊二話不說,帶着自己的部隊和部族,就要開幹。

理由也很簡單,烏孫法度,是順位繼承。

老子還沒死呢?

軍須靡憑什麼上位?

一代雄主獵驕靡碰到這種情況,也沒有太多辦法。

而且,當時他已經垂垂老矣,早就沒有精力處置這樣的事情了。

在很久以前,他就將國中權力,分給了兒子們。

隨着時間推移,他的兒子一個個先他而去。

等太子掛點的時候,就剩下一個大祿還活着。

於是,大祿的力量,不可避免的膨脹起來。

已經有力量,挑起內戰了。

而且,人家的理由相當充分。

考慮到一旦爆發內戰,匈奴人可能會介入。

獵驕靡不得不做出了讓步。

首先,岑陬必須即位!

但,大祿的犧牲也要補償。

於是,獵驕靡將自己的財產與部族,按照傳統,全部交給作爲幼子的大祿,並以自己無上的威望,召集烏孫國內所有貴族聚會,讓他們發誓,不能背叛岑陬。

拿了好處,又見到大多數貴族都對岑陬宣誓效忠了。

大祿也只好捏着鼻子認了。

但,從此,他對赤谷城的態度,就變得極爲冷漠。

使得烏孫在事實上一分爲二,有了兩個權力中心。

不過,好在,這位大祿也沒蹦躂多久就跟着他老爹和哥哥一起走了。

這使得烏孫,才避免了一場嚴重內戰。

但問題是,雖然父祖輩的壽命都很長。

但似乎孫輩的壽命,就不太好了。

大祿死後,軍須靡沒有高興多久,就病倒了,撐了幾年終於撐不住了。

而當時,軍須靡的長子,也就是現在的那位烏孫小昆莫,還不滿八歲。

若讓這麼個小孩子即位,烏孫別說發展了,恐怕馬上就要被匈奴人控制,變成傀儡。

沒有辦法,軍須靡只好找到自己的堂弟,大祿的長子翁歸靡來即位。

這就進一步使得烏孫分裂。

泥靡雖然小,但他的生母是匈奴的孿鞮氏居室(公主),當初這位居室嫁來烏孫就帶來了自己的部族與軍隊。

加上烏孫人的傳統,一直是隻有主人,沒有國家。

軍須靡雖然讓翁歸靡即位,當了昆莫。

但他的部族、軍隊、財產,全部都留給了泥靡。

那些部族與軍隊也只效忠泥靡,壓根不聽翁歸靡的。

這就使得烏孫國內,長期以來,出現了兩股勢力角鬥。

忠於翁歸靡的力量親漢,而忠於泥靡的力量親匈奴。

並且因爲匈奴的存在以及軍須靡的影響,泥靡的力量還要強一些。

但現在,作爲親匈奴一派的領袖,烏孫未來的昆莫,泥靡卻忽然要來長安了?

這意味着什麼?

毋庸置疑!

張安世看着張越,意味深長的道:“根據解憂公主提供的情報,這位小昆莫,今年剛好十九歲,此番來長安,是他個人像烏孫昆莫主動提出來的要求!”

“賢弟,責任重大啊!”

第七百四十七節 扼住命運咽喉的女人(1)第五百六十三節 引導輿論(2)第一百零六章 執金吾第五百七十二節 掀桌子的王牌第二十三章 餘波 (1)第四百七十節 開除左傳儒籍第三百四十六節 引薦第五百一十九節 父子(1)第五百一十九節 父子(1)第七百二十五節 悔不當初第四百零九節 悲喜兩重天第七十四章 羅網(1)第五百零八節 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第五百零七節 嚴禁公款吃喝第八百六十六節 強勢(3)第兩百六十四節 諸夏第七十三章 風雲(2)第四百四十三節 廣陵王(1)第六把九十一節 教科書般的哄天子第三百八十八節 助攻第一百四十二章 官僚【六更完畢求月票】第六百九十節 我願百花齊放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第兩百三十五節 遊俠(1)第四百七十節 開除左傳儒籍第六十三章 崩塌第一百五十四章 鼓舞第七百八十三節 戰爭準備(1)第三百三十二節 信武君(2)第五百八十四節 被激怒的金日磾(3/3)第五十五章 圓周率?這麼巧!第七百二十三節 五銖錢最高!第四百一十八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2)第一百一十七章 利誘(3)第六百五十三節 協商(2)第五百四十一節 互相試探(2)第三十四章 有朋自遠方來(2)第一百八十四章 匯合(1)第六百零五節 不幸與幸運第三百二十二節 延年公子(1)第四百三十二節 底牌第七百七十七節 虎父犬子(1)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僚(1)第四百一十八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2)第四百二十四節 驚天大案(1)第四百六十三節 迎戰(2)第七百七十六節 湟河都尉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安世(3)第三百六十九節 獻寶第三百節 天樑第五百一十五節 大鍊鋼鐵第十章 神秘老人(3)第六百一十二節 無雙割草趙充國第三百零四節 ‘君子’之怒第一百八十七章 官僚(2)第一百九十四章 鄉社自治互助制度(3)【爲又陽晨萌主加更】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六百五十三節 協商(2)第三百三十一節 信武君(1)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法家永不爲奴(2)第四百八十一節 驕傲的天子第七百五十五節 官商(1)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三百六十七節 gdp狂魔第四百三十六節 鄉黨子弟第一百三十章 拐帶太學生第四百零七節 對策(2)第一百九十四章 鄉社自治互助制度(3)【爲又陽晨萌主加更】第三百八十四節 徵辟丁緩(2)第四百八十八節 疫情(1)第六百七十九節 普世價值(1)第七百一十二節 全民大練兵(2)第七百二十六節 誓言第七百六十八節 論兵湟水(1)第兩百五十七節 開源(2)第五百二十三節 難題(2)第五百四十二節 金日磾眼中的張越第五百六十六節 王莽的心機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四百六十七節 多才多藝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三百一十八節 新生(1)第兩百三十九節 江充之死(2)第六百六十八節 交易(1)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十五章 留候之後?第八百六十五節 強勢(2)第三百三十八節 君前對奏(2)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兩百九十八節 爾虞我詐(1)第兩百一十四節 招商引資(1)第六百一十八節 貴族們眼裡的張越第四百九十二節 聽診器第三百一十節 碾壓(2)第一百五十二章 太子的覺悟第兩百三十五節 遊俠(1)第兩百四十七節 江充末路(2)